核心素养下的情境创设式思政课教学

来源 :教育·校长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zhidan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心素养是品格与能力的“综合体”,是新时代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基于核心素养开展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既是对学生高尚品格的培养,又是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锻炼。思想政治课程是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阵地,构建具备开放性、实践性的思想政治课程可以为社会培养出一批具备高尚品质、坚定信念的优秀人才。故本文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现状出发,提出基于高中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的情境创设式教学的具体措施,以期能够通过教学方式的创新改变传统教育中重成绩轻素养的现状,促使学生获得全方位的发展。
  高中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可以称为“大素养”,从宏观角度而言,核心素养强调学生的品格与能力发展,突出学生的个人素养、家国情怀、自主发展、创新实践等各方面的发展;从微观角度而言,核心素养是与具体学科相融合而产生的“学科素养”。高中思想政治核心素养以思想政治课程的学科本质为基点,以发展学生正确价值观为核心,以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为目标。
  高中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其主要包含以下几个要素。第一,政治认同,即培养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以及文化自信,培养学生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二,科学精神,是指学生应该具备感悟人生智慧的能力,学会用科学认知去思考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第三,法律意识,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思想政治课程促使学生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让学生能够尊法、信法、守法和用法。第四,公共参与,培养学生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以及提升学生集体主义意识。
  总之,政治认同为学生的成长指明方向,是其他三个素养的前提基础;科学精神是达成其他三个素养的主体性要求;法律意识是学生公共参与的前提;公共参与是其他三个素养的必然表现。总之,高中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的四个要素相互依存、共同发展。
  高中思想政治核心素养下情境创设式教学的价值
  促进高中生核心素养提升 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不仅需要师生的互动与探讨,更需要师生的情感双向交流。情境创设式教学可以营造更为真实的场景,促使学生融入场景,获取有用的信息。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学情现状进行情境创设,学生在情境中不断进行个性思考、自主体验、信息交流、合作研究,学生通过感性认知最终获得思想政治知识、激发爱国情怀、提升法律意识、强化自身的学科素养。
  督促教师专业能力发展 每一种教学方式的改革都是教师改变与成长最好的“助推器”。首先,基于高中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的情境式教学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从关注学生的成绩转变为关注学生综合素质;从关注教材、参考书转变为关注生活与社会。其次,情境创设式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创设有效情境,通过文字表述、故事编排、视频渲染等多种方式学习思想政治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升能力。
  打造高效思想政治课堂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主要以马列思想为基本观点,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以及核心价值观。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距离较远,学生在认知方面和社会实践方面的认知不足,因此对于思想政治课程内容理解较为困难,若教师一味灌输则无法实现教育目标。教师在思想政治课堂之上将情境创设延伸到学生生活、时政热点之中,促使学生将思想政治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与行。
  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境创设式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动之下,社会竞争愈发激烈,对于人才的需求也逐渐提高,“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是新时期教育需要面临的问题。要完善基于高中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的情境创设式教学,就要了解当前情境创设式教学的现状,根据现状分析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其具体分析如下。
  情境创设应用范围泛化 情境创设教学方式利于思想政治课程的开展,但是并非每一堂思想政治课都需要采取情境创设的教学方式。每一堂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各不相同,情境创设式教学方法的采用要充分围绕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而展开,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发挥情境在教学中的价值,决不能不考虑课程内容、课程类型动辄必搞情境式教学。
  教学情境脱离生活实际 在思想政治课程开展过程中,教师要依据学生实际以及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决定创设什么样的情境以及如何创设教学情境。但是根据实际调查发现,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情境創设与教学内容“两张皮”的现象非常普遍。有69.7%的教师情境创设的资源来源于网络和教学参考书,只有17.3%的情境教材能够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网络上获取的资源直接拷贝下来,而不加筛选地直接运用,导致教学情境不符合教学主题,更甚至有的情境材料脱离学生生活实际,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无法实现思想政治知识的有效过渡和迁移,最终导致情境创设教学方式的优势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教学情境创设缺乏新意 教学情境创设以其形象逼真、情深意长的特点改变传统思想政治课堂单调乏味的现状。但是在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上大部分教师会选择使用多媒体,如视频、图片或者音乐的方式。根据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现状考察80.5%的教师会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情境创设,虽然图片、视频等图文并茂,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但是经常采用同一种方式进行情境创设,久而久之对学生便失去了吸引力。因此,在思想政治课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选择创设幽默夸张的语言情境、思维推理情境、表演体会情境等。
  基于高中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的情境创设式教学实施策略
  紧扣教学目标创设情境,聚焦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开展的“航向标”,一旦失去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就犹如偏离航向的“船只”,无法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彼岸”。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创设情境是为了提升教学的实效性,将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落到实处。因此,教师要将思想政治课程中的教学目标作为其教学情境创设的出发点和实际的落脚点,通过设疑布境让学生在感知中培育学科素养。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当前学生的学习任务已经从静态的“学到什么知识”转变成为动态的“如何做”,对于学生的培养也转向核心素养的动态发展。首先,在开展教学之前教师要深刻领悟思想政治核心素养中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律意识和公共参与的四个要素,将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有效统一起来。其次,教师要吃透思想政治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教学内容所指向的核心素养教学目标,然后才能够基于教学目标创设故事情境、动画情境、生活情境等等,最终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整合教学资源优化创设,引发情感共鸣 情境创设要从学生的生活教材、社会热点、时政新闻等多方面着手进行教學资源整合,帮助学生解决日常生活当中遇到的思想困惑和矛盾冲突,从而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因此,教师在整合教学资源时一方面要立足于教学内容,另一方面要善于挖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资源,创设学生熟知的教学情境。
  首先,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的依据,使学生获得思想政治知识的来源。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充分研读教材抓住教材中的重难点,找出学生学习中的困难、疑惑,通过问题情境创设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帮助学生从新的视角加强对教学内容的认知。
  其次,在素质教育的理念下,教育逐渐从应付考试转变为为社会培养有文化、有胆识、有作为的优秀人才。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亦是如此,需要从关注学生知识汲取转变为关注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政治意识、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帮助学生建立学以致用的观念,将所学的政治观念、科学意识等运用到社会生活之中。因此,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离不开生活实际,教师在情境创设时要充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帮助学生从死记硬背知识点转变为理解性记忆,理解教材内容所包含的深刻含义,并将课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之中。
  围绕时政热点创设情境,提升政治素养 当今社会复杂多变,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虽然高中生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但是他们的心智还不够成熟,复杂的生活以及多元价值观极易影响高中生的核心价值观。将当今的时政热点、社会舆论引入情境创设,引导学生通过情境体验进行正确的道德判断以及行为选择。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引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新闻报道或者时政音频,以风趣、幽默的语言进行讲解之后,再引导学生进行辩论和交流,通过进一步的思想剖析加强政治认同,提升自身的学科核心素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一课的教学为例,这一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促使学生成为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新人。教师在进行授课时结合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借助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将近几年发生的“香港大学事件”引入课堂教学,针对两名大学生在奏国歌时拒绝肃立这一焦点问题而设置问题情境,以“怎样成为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新人”为话题展开班级讨论,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不断提升自身的政治素养。
  借助实践活动创设情境,加强感性认知 体验式教学能够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产生新的认知,进而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感悟。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教师借助实践活动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真实体验中升华学科核心素养。例如,“伟大的改革开放”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所取得的重大成就,认识到社会主义思想路线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在这一课中教师设计实践情境,组织学生走进社区,向社区的长辈了解改革开放给他们带来的巨大变化,通过采访社区退休干部、退休职工等,学生了解到改革开放为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
  通过实践活动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景,将理论与实践完美融合。通过实践活动创设教学情境不仅能够补充本地鲜活素材,让学生设身处地感受到国家决策的意义,而且能够让学生在真实感受中加深对于基本知识的理解,更有助于学生从课堂走向社会,在社会实践中加强学习体验。
  课堂是孕育学生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的“摇篮”,教师通过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能够增进学生理解、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认知、引导学生行为,最终使学生形成高尚品格,具备社会适应能力。然而,情境犹如一个“舞台”,教师只有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生活实际、时政热点、社会实践等与情境的创设融为一体,才能保障思想政治课程核心素养落地生根。
  (作者单位:上海市奉贤区曙光中学)
其他文献
宝山区顾村中心校,地处上海市城郊结合部,毗邻外环线和顾村公园,是一所有着百年历史的普通公办小学.学校目前主要以随班就读方式安置特需儿童.近年来,地区城市化发展带来人口
期刊
为了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性,教师应当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质量与效率影响因素的分析,采取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让学生养成阅读后写作的良好习惯,通
期刊
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在大班教育教学中,我关注到有一部分孩子缺乏或缺失自信心。毫无疑问,这对于他们以后的发展是不利的。针对平时他们在活动中显现出来的自信心不足,我们开展了多个主题教育活动研究。希望通过活动,引导孩子在意识中相信“我能行”,行为上表现“我能行”,情感上体验“我能行”,寻找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价值,从而达到增加幼儿自信心的目标。  自信心缺失成因分析  消极评价与过多否定 孩子的自我评价往往
期刊
何为“晓活动”?在晓黑板APP的“发布消息”里面有一个功能项叫“活动”.教师可以发布日常语文学习活动,而学生可以基于不同的学习活动发布视频、音频、图片等学习成果.因此
期刊
近几年,内卷文化,逐渐走进公众视野.内卷文化之所以引起极大的社会关注,有三大原因:rn首先是内卷文化本质是一种竞争文化,而一旦涉及竞争,必定与社会资源占有有关,因此也是与
期刊
主题阅读是一种针对某一主题,在一定时间内阅读多篇相似文章的一种阅读方式。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是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任务,而主题阅读可以有效避免零散阅读的局限,引导学生不断深入文本体验,锻炼学生的阅读思维,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学生开展主题阅读活动。一、提炼阅读主题  根据阅读内容提炼主题是开展主题阅读活动的第一步。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阅读素
词语教学虽然是贯穿整个小学阶段的教学任务,由于在第一学段学习了在积累中掌握理解词语的多种方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将第二、第三学段的词语教学指向借助词语促进阅读教学,主要是体会字里行间的韵味,导致第二学段词语教学或者延续第一学段的学习模式,看不出必要性,或者被淡化和忽视,变得可有可无。如何破解第二学段词语教学上的这种困局呢?一、提高积累词语的要求  积累是词语学习一以贯之的重要内容,第一学段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学生提出的朗读要求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编者的安排,采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一、读出语气  有感情地朗读是指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低年级学生应从语气学起。在统编教材中,《秋天》一文的最后出现了感叹号。虽然说在《秋天》一课中朗读训练的重点在读正确(注意“一”的不同读音),感叹句不属于教学目标范围
期刊
古诗词学习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内容之一。古诗词中有一些难懂或不容易查找的地名、人名、典故,为了方便学生学习古诗词,编者在教材中给出了一些注释。教师该如何借助这些注释,开展古诗词教学呢?一、理解诗词大意  在统编版语文教材中,给古诗词加上注释是从三年级上册开始的,比批注出现得要早。那么,如何借助注释理解古诗词中词句的意思,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适当加以指导;否则有些学生会将注释当成课文内容的一部分去读,注释就
课例研究指的是对典型的教学活动进行的研究.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其研究对象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因此它具有改善教学行为的作用.课例研究以教师为主体,是一个持续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