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自主探究的数学课堂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jd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探究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创造条件,引导他们动脑、动口、动手主动探索知识,鼓励他们发展自我认识、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最终实现个性的自主发展,因此数学课堂教学“自主探究”应充分体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诱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呈现生活化的学习材料,拓宽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加强小组合作交流,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效率;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策略;学以致用,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体验成功愉悦,增强学生自主探究的信心,从而使“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不至于成为一句空话。
  关键词: 以生为本 自主探究 数学课堂
  
  《国家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可见数学学习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促进者,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关心学生的需求,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那么教师如何构建自主探究的数学课堂,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呢?
  
  一、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诱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
  
  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的双边活动过程。师生以愉快的心境进入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主动”发生于学生“愿意”而不是“强迫”,而愿意来自学生对事物和活动的兴趣。因此诱发学生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基础。针对小学生具有好奇、好胜、好动、好问的特点,我在教学中经常用设置悬念、自编故事、开展竞赛、进行游戏等方法来创设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努力诱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
  例如,我在教学“年、月、日”,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时,讲了一个故事;小明的爷爷今年六十三岁,可爷爷只过了十五个生日,这是为什么呢?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说爷爷真是太穷了,有的说他不愿意过……就这样热闹起来,我趁机引导学生,你们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想——”)学完这节课你们就知道了。学生带着疑惑进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更加专注,更加投入。
  又例如,教学“圆锥的体积计算”时,我分别出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各一个,先请学生说出圆柱体积是多少,然后我马上对答出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是多少,让学生感到惊奇:“老师怎么会根据圆柱的体积知道圆锥的体积呢?难道它们之间……”当学生想知道而又不知道时,我就请他们分小组用实验方法探究其中的奥秘,并验证我说的结果是否正确。此时学生情绪高涨,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对学习内容的浓厚兴趣,愉快地、自主地参与到新知识的学习中。
  
  二、呈现生活化的学习材料,拓宽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
  
  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就需要对传统教材上的一些脱离现实背景的内容合理“整容”,还数学来源于生活的本来面貌,让学生感受到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开阔视野,拓宽思维,形成正确的数学学习观。
  1.利用现代媒体,再现生活素材。
  现代教育手段的应用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化静为动,生动形象地再现数学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现代媒体所展示的生活场景,会缩短学习和生活的距离,并能引起学生高度的关注,从而激活对学习、探索的需求。如教学“利息”,我用多媒体展示自己到银行存款、取款的情景,让学生获得存款和取款的基本知识,如利息要按利率、本金、时间来计算,取款时还要扣除一部分利税,支援国家建设等。生活化的例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显示了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学生学有所用,感受到数学的价值。
  2.模拟生活情景,再现数学知识。
  教师要把数学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让学生亲自实践,大胆探索。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当教学到“一元钱可以买哪几样东西”,我设计了“小小超市”,准备了许多价值不等的小物品,让学生分组模拟购物。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一元钱,真买真卖,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无处没有数学,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学生在活动中加深了对人民币的认识和理解,也感受到人民币的价值以及数学活动的快乐。
  3.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数学原理。
  奥妙的数学知识来源于丰富、复杂的现实生活,脱离实际生活去学习数学,必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师的职责在于帮助并指导学生留心、了解实际生活;观察、分析与数学相关事件;把生活原形与数学知识主动联系起来,分析、思维、探索知识形成的原由及过程,建立初步的数学模型。如:教学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等几何知识,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周围熟悉的事物,让学生带着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的实物走进课堂,通过学生的观察、触摸、比较、分类等活动,探索图形的本质特征,发现图形之间的联系,从而形成丰富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建立起基本的数学模型。
  
  三、加强小组合作交流,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效率
  
  未来社会已越来越注重个人能否与他人协作共事,能否有效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能否认真倾听和汲取他人的意见等,因此,必须加强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教学时,教师要在鼓励独立探索的基础上,组织引导学生合作交流。
  例如,教学“圆锥的体积”时,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圆锥的体积与相应的圆柱体积之间有关系吗?圆锥的体积怎么计算?等。然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领回实验材料,进行合作实验和讨论,并将合作探索的发现填写在下面表格中:
  
  接着让学生展示实验报告单,汇报实验过程与结果,组际之间进行质疑和交流,从而共同发现圆锥的体积公式。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从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探究知识。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实验和讨论,人人都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提高了探究的效率,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与他人合作共事的能力。
  
  四、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策略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数学知识中负载和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如归纳法、比较分析法、化归法、转化法等。教给学生这些数学思想方法,犹如交给学生一把开启数学智慧之门的金钥匙,能大大增强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能力,较好地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数学知识的同时,也要突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渗透相应的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和方法。
  如在教学“圆的面积”一课时,当揭示课题之后,可以启发学生提出两个自主探索性的问题:一是圆的面积公式怎样来的;二是怎样求圆的面积。但是这两个探索性的问题的探索,教师必须做好“向导”,要使学生明确,第一个问题的探索方向是:圆 已学过的图形 两图之间的关系 面积公式。第二个问题的探索方向是: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灵活运用求解。在学生探索圆的面积公式的来源时,教给他们三种思维方法:第一,猜想。让学生大胆猜想,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将猜想的范围落在比4π 小。第二,转化。放手让学生动手实验,将学具圆切拼成为已学过的图形。第三,推导。让学生发现拼成的图形与圆之间的几对关系,根据内在的联系推导出公式。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探索学习的过程,让他们动手实验,用圆形学具拼成自己熟悉的已学过图形,同时要求学生在小组的合作实验切拼图形的过程中,讨论两个探索性问题:一是自己拼成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有什么关系,二是怎样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最后由学生概括得出结论,这里渗透了转化思想,通过转化,沟通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又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获得了自主探索的方法,发现规律,形成概念。
  
  五、学以致用,增强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学以致用,是数学教学的归宿。数学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中,如能经常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才能感悟到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和自主探究的能力,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后,就让学生小组合作,选择身边的长方形物体(门、黑板、课桌面、长凳面……)进行测量,计算所测长方形的面积。这样不仅让学生在灵活应用知识的过程中,牢固地掌握了数学知识,而且让学生充分地表现了自我,发挥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充分体会到学以致用,获得成功的快乐。又例如:在教“百分数应用题”时,我设计了“湖里山公园”门口的购票须知:门票每人40元,团体票40人起,可以打八折优惠。如果师生共36人入园游览,如何买票合算?(结果是40人的团体票只需1280元,而单人买36人的门票,却要1440元)究竟多少人买团体票合算?(40×40×80%÷40=32人),这样学生既巩固了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又体验了数学对生活的价值,还增强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提高了数学素养。
  
  六、体验成功愉悦,增强学生自主探究的信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究欲望,而且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只有这样,才会使学生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以激励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为出发点,努力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因人而异地使教学成为“活”的探究活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经过自己的探究,都有发现、创造,都有成功的体验,从而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和探索精神,深化探究的效果。
  例如,教学“口算一位乘两位数时”,可先让学生口算教材例1(14×3),指导学生探索出了多种口算方法,有的把“14”看作两个一位数之和来算(如:6×3=18,8×3=24,18+24=42);有的把“14”看作整十数与一位数之和来算(10×3=30,4×3=12,30+12=42);有的用连加计算(14+14+14=42)。在发散思维的基础上,补充26×3、25×9等式题,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口算。学生就能在思考中比较、择优,亲身体验到第二种方法有着更广泛、更一般的应用,主动优化数学认知结构的组建,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总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是一项长期工作。我们在课堂上要给学生创造一切“机会”,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相信学生定会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真正在数学这块热土上享受学习数学所带来的乐趣。
  
  参考文献:
  [1]走进新课程: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
  [3]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教育研究,1997.9.
  [4]郭元祥.生活与教育——同归生活的基础教育论纲.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蒋惠菊.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自己探索.小学数学教师,2002,(10):53-58.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为研究跖骨骨折的产生机理,揭示不同状态下跖骨的应力分布和大小,从而对跖骨骨折的预防及治疗和关节人工转换等临床问题提供参考.结合理论力学分析,在跖骨与地面成α=15°、
摘要: 中国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发源地之一,也是数学最早的发源地之一。希腊数学同样源远流长。但中国和希腊数学的萌芽、发展、衰落历程可谓是大相径庭。对中国与希腊数学之间的交流很少有研究,更开放的交流才能促进发展。  关键词: 数学 中国 希腊 对比 反思    任何学科的发展都离不开社会这个大环境。数学,由于不同的社会需求、传统文化和思维特征,在发展的过程中表现出了不同的侧重点和演变方式,从而形成了不
目的:  探讨胫骨下1/3骨折经外固定器治疗期间,规范化进行动力化调整促进骨折愈合的临床疗效,探索外固定器治疗胫骨骨折规范化管理的模式。  方法:  选取2007年~2009年佛山
目的:观察以祛痰活血为法组方的中药汤剂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属中医痰瘀内阻证型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痰瘀内阻型AECOPD患者随机
以课例为载体的教研活动是一种校本研修活动,它既是教师在课堂上的个体教学过程,又是教研组集体备课、集体观课、集体研讨的过程。有效的校本研修既需要教师个体的独立思考,
摘要: 本文主要讲述如何运用构造法解决数学问题。通过分析、观察、联想构造出我们熟悉的函数、方程、模型等,使问题的难点转变得简单。  关键词: 构造法 解题 应用 增函数    构造法是运用数学的基本思想,经过认真观察、深入思考,根据需要与可行性构造出题设条件所没有的函数、方程、模型等以沟通题设条件与待求或待证结论的数学方法。其内涵十分丰富。基本方法是:借用一类问题的性质,来研究另一类问题。  通过
该文在福建省直机关老干部630例体检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了脑动脉硬化症(CAS)危险因素调查研究、计量诊断研究和CAS中医辨证的计量诊断研究.CAS危险因素调查研究:依照流行病学病
舌诊是中医诊察疾病的重要手段,临床病理舌苔研究是舌诊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观察舌苔的厚薄,能帮助了解疾病的轻重及病情的进退.在现代医学中,应激学说成整体生理学和病
类比法是从特殊到特殊的推理,在归纳、演绎、类比这三种逻辑推理中,类比是富有创造性的一种方法。运用类比法的时候,研究对象范围内没有相应的一般原理,因而不受现成原理的约束,相反,它可以在更广泛的范围中提供种种可能的新原理,供人们去探索和验证,因此从本质上讲,类比法是一种发现探究的方法而不是验证的方法。数学家G波利亚说:“类比是一个伟大的引路人。”在数学的教学与研究中,类比是进行合情推理的一种非常重要的
摘要: 近年来,有部分人对数学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及其地位发生了质疑。诚然,随着学生总体素质的变化及教育目的的不同,数学的定位应该与时俱进。首先,我们要肯定数学对于学生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其次,对于职业学校而言我们要更多地让数学与专业相辅相成地发展,这样才能更好地、更实际地发挥它的作用。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数学 定位    数学作为一门文化基础课,它的地位和作用在近年来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