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欧?亨利小说《最后一片叶子》的文体学特征以及语篇分析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ngwj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最后一片叶子》是美国著名作家欧.亨利的代表作,其最为突出的艺术特点是令人赞叹的欧.亨利式结尾以及文本中的文体学特征。本文从细节的角度出发,由从文体学的定义出发,从细节的角度力求分析出细节在该作品中的意义以及作品的文体学特征,力求分析出细节在该作品中的作用:或起到为作品背景做铺垫作用;或表现人物情感波动和心理活动的;或对作品氛围起到渲染的作用,这些有关细节的描写是相互关联,是构成作品艺术表现力和推动情节发展的主要动力。
  关键词:小说文体学;细节描写;语篇分析
  作者简介:王宇喜(1990-),女,汉族,陕西省西安市人,西北政法大学翻译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文学翻译鉴赏。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5--01
  一、欧·亨利作者以及小说简介
  欧.亨利,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是美国伟大的短篇小说家,同时也为美国现实主义代表作家之一,是现代短篇小说开创者。其在创作上最为典型的创作风格是“含泪的微笑”,有效的为我们呈现了喜剧和悲剧的结合。
  小说《最后一片叶子》描写一位老画家为患肺炎而奄奄一息的穷学生画最后一片常春藤叶的故事。老画家贝尔曼是一个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一生饱经风霜、穷困潦倒,却对绘画艺术十分热爱,最终,他为挽救一个青年画家的生命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二、小说文体学
  对于小说文体学来说,其主要为文学文体学的一部分,通过采用相关语言学理论,并借助于文学批评的方法和文论思想,结合叙述学方法,进而对语言现象开始深入地探讨和研究,有利于对小说的主题思想、人物性格、言语和思想表达形式、情节设置、环境描写以及美学价值进行相关的叙述等。
  三、《最后一片叶子》的文体学特征
  对于《最后一片叶子》这篇小说来说,其文体学特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这篇小说的聚焦模式来说,其主要归为“两双眼睛关注着同一个事件,”即:有效将全知视角以及限知视角进行有效的结合,从而对整个故事进行观察。对于全知视角来说,其主要为整个故事中的每个事件和主线。对于限知视角来说,其主要是一条辅线,通过将两条叙事线索进行一定的作用,从而能够构成一個动人的故事,为我们展现出鲜明的主题。对于辅线来说,其叙述方式主要是通过每个不同角色的视角来对整个故事进行考察,在这个过程中,观察者会出现一定的意识活动。
  四、《最后一片叶子》的语篇分析
  1.比喻
  对于比喻修辞来说,其主要包含两种,一是明喻,二是暗喻,在所有修辞方法中是使用最为广泛的。暗喻也被称之为隐喻,可以说是对明喻的压缩,暗喻能够促进语言以及信息表现出生动形象、简练的特征。对于明喻的阐述,我们可以站在象似性的角度:对于本体以及喻体来说,在其中间应该具有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象似点。其之间的象似关系主要为七种:一是形状象似、二是性质或习性象似,三是原理象似,四是功用象似,五是动作象似,六是声音象似,七是颜色象似。
  “She told him of Johnny’s fancy and how she feared she would,indeed,light and fragile as a leaf herself.float away. When her slight hold upon the world grew weaker.”对于大部分作家来说,一般都会使用“枯叶飘落”这种现象体现整个抒情作用。人所共知的是“枯叶”经不起风吹雨打,非常脆弱;琼珊在当时的条件下处境是极为糟糕,身体状况越来越差。这一特点与枯叶有性质特点的象似。
  2.反复
  对于反复来说,我们可以从其结构上进行划分,主要分为两种,一是连续反复,二是间隔反复。对于间隔反复来说,主要表现为在文章不同地方反复呈现意思表达一样的句子,在句式的表现上呈现出类似的现象,有的句式不同,但是总的来说,意思是相同的。对于连续反复来说,主要表现为连续使用一样的单词,在这个过程中无间隔地使用;“An old,old ivy vine,gnarled and decayed at the roots,climbs half way up the brick wall”一些重要的信息由反复的修辞手法可以起到强调的作用。在上述英语句子中,两个“old”都表示出了常春藤的“老”,“gnarled decayed”在一定程度上加强老的含义。老了的常春藤,枯萎凋零是必然的事情。通过借用,作者主要的目的在于强调,并对琼珊那种消极的生活观进行讽刺。因此,在这里,主要是运用反复的修辞来强调老的含义,进而让我们意识到琼珊的消极和悲观态度,主要是按照象似性的标准来对小说语言进行修饰,从而有效衬托出人物的心理。
  五、结语
  本文主要从文体学特征以及语篇分析两个角度对《最后一 片叶子》 进行了深入地探讨,进而使得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和深入地了解作品中的人物以及整个作品的主题,除此之外,我们也能够看到这篇小说的整体写作风格。并能过感受到作者对社会丑态的讽刺,以及对真挚情感的褒扬。从总体上来看,本片小说的语言幽默诙谐、构思比较新颖,能够有效突出小说的主题,并能够通过社会现象引发人们的深思。
  参考文献:
  [1]廖莉. 论小说语言修辞的象似性—以《最后一片藤叶》为例[J].海外英语,2013,(3):240.
  [2]陈燕. 浅析《最后一片叶子》的文体特征[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04.
其他文献
下列散页型内部资料经陕西省新闻出版局审核准许编印 The following pages of internal information approved by the Shaanxi Provincial Press and Publication Bureau ap
摘 要:卡洛·安·达菲是当代英国诗歌界最值得关注的名字之一,作为桂冠诗人的她即取得了文学批评上的成功又取得了商业上的成功,这是少有的功绩。她的作品被批评家、学者以及普通读者阅读,雅俗共赏,并且她的作品在大学和中学教学大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达菲的创作主题十分丰富,本文以卡洛·安·达菲的两部诗集《站立的裸女》和《女性信条》为例,总结分析其中关于女性主义与自我认知的相关主题。  关键词:性别政治;女性主
摘 要:瓦连京·格里高利耶维奇·拉斯普京是人类精神家园的辛勤园丁,他创作的一系列小说表现了人们对生之故土的深深眷恋和对传统道德的苦苦坚守,充满了浓厚的根源意识。拉斯普京通过他所创作的农村题材作品,向我们指出:故乡、农村、大自然是传统美德的源泉,是人类生存的根基。一旦脱离了传统农村、离开了故土,便必然导致精神道德的下滑与人性的堕落。  关键词:精神家园;根源意识;精神道德;人性  作者简介:丁丽丽(
摘 要:华裔作家林露德塑造了很多正面华人形象,本文以《千金》中她塑造的人物形象宝莉·毕默斯的传奇一生入手,结合创伤理论,分别从家庭创伤、社会创伤和历史创伤三个角度来展现宝莉传奇光环背后的内心苦涩与伤痛,并探析宝莉如何以其独特魅力超越自我,走出生活谜团,让世人更多的了解这个传奇华人女性。  关键词:林露德;《千金》;创伤;宝莉  作者简介:麻金红,女,江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本文研究了1985-1990年黄淮海夏大豆区试品种籽粒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在不同试点的变化,鉴定出高蛋白质含量(44.05-46.64%)品种9个,高脂肪含量(22.58%)品种1个,兼用型双高(脂肪和蛋白质总量63.08-65.39%)品种14个,高蛋白大粒(蛋白质含量
南昌通用机械厂是国家机械委重点企业,定点生产矿山井下装载机械。建于1952年,以生产水泵、通风机为主。1961年转产矿山机械,成为国内矿山井下采掘运输设备专业制造厂。全厂
图1表示某露天铁矿最终边坡理论化了的地质剖面,并已分析了该边坡的稳定性。最终边坡的至高点标高488米,边坡倾角45°,根据48个岩芯试件的三轴试验已求得了其残余剪切强度(C
摘 要:《呼啸山庄》是艾米莉勃朗特的作品,在作品中应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通过象征手法的应用更好的揭露了小说的主题,展现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提升了作品本身的文学价值和魅力。为此,文章对《呼啸山庄》的象征手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呼啸山莊》;象征手法;应用  作者简介:冉旭东(1996-),男,汉族,贵州省铜仁市江口县人,铜仁学院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中西方文学鉴赏、古汉语字
目前,工业部门正解决在大型自卸汽车的基础上制造和试用国产柴油-架线汽车的问题。其必要性是因为可能降低矿岩的运输成本和由于在深部矿山大气中减少了排出的有毒气体而改
摘 要:本文主要从语域角度对《雾都孤儿》进行简单的文体分析,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从语场角度对《雾都孤儿》中人物外貌、心理、动作和环境描写部分进行分析,从而发掘出作者笔墨背后的深重意义;第二,从语旨角度对部分对话进行分析,进而发现对话背后体现出的人际关系和人物社會地位,从而看到生动的社会现实写照;第三,从语式角度对小说中的书面语和口语进行分析,从而体会到丰满生动的人物性格,使小说栩栩如生。  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