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隐秘的角落”中探寻曦光

来源 :新作文·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yua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沙皇统治时期,浮躁的风气、白色恐怖的阴影、复杂诡秘的人际关系和等级分明的阶级制度,将这片晦暗的土地逼仄成了一处吞噬人性的“隐秘的角落”。对此,契诃夫有着最为清醒的理解。不抱任何幻想,直指社会阴暗,揭示旧社会“隐秘的角落”错综复杂的关系,唤起人们内心对曦光的渴求,是他写作的自觉担当。“世界上有二不可直视之物,一是太阳,一为人心。”他深谙此道,奋笔不歇。
  小说亦是生活。契诃夫笔尖下流转的故事,是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阶级与阶级之间的壁垒森严,人性两极化的割裂,下流低俗的人情世故。那些曾让人们羞于启齿的,那些黑暗的、堕落的,都被契诃夫以入木三分的笔法给予毫不留情的揭露。《小职员之死》中的伊凡胆小怕事、畏首畏尾,缩在亲手铸造的角落中瑟瑟发抖,是契诃夫对软弱的保守分子悲惨命运的深刻阐述;《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别里科夫,以己为牢、诚惶诚恐,在荒芜闭塞的角落里不愿變革,是契诃夫对沙皇专制主义的厉声控诉;《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对民众作威作福,对权贵阿谀奉承,在名利的角落迷失自我,是契诃夫对沙皇走狗的无情嘲笑。锋利的笔尖、敏锐的思想审视着隐秘的角落蠢蠢欲动的、与杀人诛心无异的欲望,审视了最混乱、最庸俗的人性,撕开了浓墨的一角,混沌之中隐约透出缕缕曦光。
  讲述着旧社会糜烂的人间,字里行间却表达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坚定信念——这是契诃夫给予这个黑暗天地的温情。《第六病室》中的格罗莫夫,受尽生活的煎熬,但他热烈诚挚,充满智慧和理性,对黑暗残酷的现实有着清醒的认识,展现着身处人世间拥挤的角落而向往光明的执着,以及困于自身软弱而又破壁无望的复杂心理。在他身上,我们真实地体悟到向光生长的美好人格之难能可贵,个体徒劳而自我麻痹的孤伶无助。在一个个丰满的人物内心激烈矛盾斗争中,他揭示了当时人们的普遍生存模式,也令人以文字为鉴,反思当下快节奏生活中的自己——是否因为金钱、名利而放弃了激人上进的初衷?是否因为人云亦云、攀比而迷失了不懈前行的方向?
  此外,丰富的阅历和深刻的同情,是契诃夫写作的基石。多年行医,使他遍历底层众生;库页岛的走访调查,让他对流放居民有了直观的认识。他深刻地意识到人们正在醉生梦死、半死不活的僵化生活中慢慢腐化。为此,他用诗人般的手法将人物的扭曲变形、人生的丑恶百态以诙谐幽默的笔调——如中国古代“说书”腔调——艺术化地呈现给大众,企图以此播种下唤醒的力量。
  乍读此书,张扬的笔法与深沉的内容令人压抑。再三品味后,又能发现,可恶之人也有其可怜之处:或是被沙皇专制磨平棱角,或是为了求生而泯灭初心。契诃夫没有轻易对人性做全盘否定,如《苦恼》中郁郁寡欢的车夫引发人们的同情,使人感受到人情余温的美好。
  “生活在阴沟里的人仍然有仰望星空的权利。”即使身处泥潭,不忘眺望远方黎明的光亮,冷酷却又温和地怀揣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契诃夫小说的力量——在旧社会“隐秘的角落”中探寻曦光!
  他的追逐将永远激励着你我在偶尔沉闷的生活中奔跑。
其他文献
國之大器,是正义。有耿爽、华春莹等人在外交场上的捍卫。那些不堪的言辞都被他们一一回怼,他们身当祖国的护盾,捍卫祖国的正义,筑起一道保护的高墙;有身处海外的华人在远方鼎力相助,贡献力量。他们有的将防护用品寄回国内,弥补短暂的物资短缺;有的在街头将口罩免费发放给众人……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中华儿女无论身在何方,在疫情面前,我们都会一视同仁。君可见,疫情中没有天使和神明,没有美剧中的超级英雄,有的是一
期刊
你有没有听说过,这城市的一街一巷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值得被爱,正如春天里的野草,长风一吹,浴火而生。  ——题记  他从长长的走廊里出来,耳边甚至还能听到面罩下粗重的喘息声和隔离服相互擦碰的摩擦声。连续在手术室里工作了四个小时,他整个人都软塌塌的,仿佛下一秒,被抢救进入手术室的人就要是他了。他找了個台阶坐了下来,下意识擦了擦额头,碰到的却是那坚硬的玻璃面罩。这场疫情来得实在是太突然了,大量患者的出现
期刊
在善良中,慢慢地会出现善良的恶化。这种恶化来得悄无声息,甚至于仿佛并不是恶化,更是善化——善上加善。防止被别人传播病毒的过程中,看到有人不戴口罩,就好像是自己的劳动被唾弃,让其下跪,既是对其深刻的劝诫,又是进一步杀鸡儆猴,同时也给自己一点心理安慰。这看起来毫无过错的心理,事实上,已经在更大程度上对他人造成了影响!  善良是有锋芒的,不要让我们的善良变成无良,也不要让我们付出善良,收獲无法弥补的谎。
期刊
为了成为止住谣言的智者,我们更需时时拥有思辨能力,看到信息时自行查询辟谣,成为时时发问的苏格拉底。也要相信社会必能稳定运行,相信防疫的决心和能力。社会大环境更需改变,还民众一个可信任的形象。或许谣言假亦真时真亦假令人眼花,但只要我们冷静处之、克制焦虑,便能成为立足于謠言浪潮的智者。
期刊
笔杆子也可以成为利器,不然哪来的鲁迅弃医从文。我们国家倡导儒家思想教育,以礼和德相待其他国家。这并不代表我们必须忍气吞声。我们谦和,但并不软弱。语言是一把双刃剑,它会刺伤人心,它會引起恐慌、疑心、猜忌。休姆说:语言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公众事物。清者自清在无赖面前是说不通的,强有力的舆论压制,才是最让人哑口无言的。
期刊
17年前,也曾爆发过一次大规模的传染性疾病。当时已年近古稀的钟南山院士挺身而出,他胸怀天下,怀抱赤诚,为人类抗击疫情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而在17年后的今天,已是耄耋老人的钟南山院士依然选择了奔赴前线,夜以继日研究疫情解決方案。我还听说,钟南山院士在疫情面前说过这样的话:“我觉最重要的是病人的生命。”如此真诚而又感人肺腑的话语,真真使我深切感受到什么是医者仁心,什么是悬壶济世。
期刊
橫看国际,中国是最早暴发疫情的国家,也是以最有效的方式、最快的速度抑制住疫情蔓延的国家。中华民族是一个懂得感恩的民族,“对于曾经为中国抗击疫情提供援助的国家,如果有需要我们一定会投桃报李”。然而,部分政客却在捕风捉影、混淆视听,执意逆国际共识而动——诋毁中国只谈付出,不谈索取,认为中国的援助具有政治性,颠掉黑白,借此来抹黑中国的抗疫努力。更有甚者,提出“武汉病毒”“中国病毒”的污蔑言论,认为中国的
期刊
编辑推荐:  发现未来之星,一直是我们“第一视线”作为重头栏目的宗旨之一。  但一个不忍直视的现实是,如今,有写作爱好并将之坚持下去的作者,日渐凋敝。我们当然知道,电子产品的冲击、快速发展的时代,正在“扼杀”写作细胞。有作家说,写作是与苦难联系在一起的。确有道理。但全然绝望似乎也是不必的。因为,在某一天,编辑总会邂逅某一位作者,让我们坚定:哦,在“温床”里生活的孩子,也有深度思考者,且能驾驭各类文
期刊
【谣言与科学精神】  何谓谣言?没有真凭实据的话,不合真理的说法。何谓科学精神?科学精神就是崇尚真理、客观唯实、质疑批判、开拓创新。尤其是质疑精神,在信息时代颇为重要。谣言和科学精神截然对立:造谣者不求真务实,信谣者被群体思想俘虏,不对谣言理性分析,质疑批判。再高明的谣言也会有漏洞;再低級的谣言,碰到不愿静心梳理来龙去脉的人,也能流行。传谣者“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缺乏科学实证精神,也缺乏社会
期刊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打破了中国的宁静,吹淡了中国新年的年味,现在也正牵动着世界各国的神经。为了澄清谣言、揭露“抹黑”言论、歌颂逆行精神、颂扬时代大爱,各种关于抗击疫情的时评文章见于报端,兴于网络。时评之所以能触动时代的神经,能摸到时代的脉搏,其原因之一就是不断地追问。追问使作者的眼界更加宽广,思维更加扩散,思考更加深入。  透视现象,追问真相。时评主要是针对当前社会出现的热点问题、现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