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场地大课间典型案例分析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amsi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阳路第三小学作为金水区大课间活动的优秀代表,近两年不断有教育工作者前来调研学习。他们精心设计、富有特色的大课间活动,在带给观摩者强烈震撼的同时,也解答了许多在推进大课间活动中涌现出来的问题,有的学校甚至多次组织前来学习。南阳路三小的大课间活动究竟是什么样子?是什么内因使他们的大课间活动如此具有吸引力?让我们一起走进南阳路三小,走进大课间,一起探寻他们开展阳光体育的做法经验。
  一、更新觀念,思路引领顶层设计
  南阳路第三小学的前身只是一所村办小学——张砦小学,1995年改制为区属市区小学,既不是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名校。现在学学生1661人,教师64人,操场面积仅有2500平方米,生均不足1.6平方米。几年来,南阳路三小经过调研分析,提出了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的总体思路:坚持多元、开放、富有活力的大课程观,紧紧围绕学生健康第一?的工作中心,把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作为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根本途径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切入点,一切以学生的成长、发展、幸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升学校体育工作整体水平,有效促进全体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大课间活动从试行摸索阶段到全面推广阶段再到开发创新阶段,逐步形成了具有制度化、季节化、特色化的课程化体育运动。
  二、精心设计,环环相扣彰显特色
  在明确了工作思路以后,学校按照国家课程标准提出的学段要求,紧贴自身特点,并依据金水区教体局《关于开展大课间活动的指导意见》及《大课间活动参考计划表》,制定了每天两个大课间的阳光体育新方案。方案具有三个明显特点:
  (一)制度创新,确立上下午分别进行两个大课间活动。
  学校在制度上确立每天两个大课间活动,把大课间体育活动纳入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实行大课间活动课程化管理。每天两个大课间即上午大课间和下午大课间,以春、秋、冬三个季节为基本框架,设置大课间活动内容;分别安排在上午两节课后和下午一节课后。每个大课间活动时间为分钟,把大课间活动列入学校总课程表以保障大课间活动时间。
  (二)机制创新,确立师生全员参与的有机生态。
  校长和班主任都是第一责任人,学校领导是安全检查者,班主任是组织者,体育、艺术教师是开发者、指导者,科任及其他教师是协助者,全体教职工和所有学生都是大课间活动的参与者,以此充分调动全体师生参与大课间活动的积极性和热情。学校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发挥评价激励功能,创设光荣小黄帽奖评价机制,对表现优秀的孩子,颁发一顶小黄帽作为奖励和标志;每周还评选?大课间金牌班级?,每学期评选出阳光体育冠军班级?予以表彰奖励。
  (三)内容创新,凸显学校的文化理念和办学特色。
  学校以春、秋、冬三个季节为基本框架,规定每个大课间由开始、准备、基本和结束四个部分组成。上午大课间以体育活动为主,将体育、音乐教育和校本课程中国结龙蒂花编制有效整合,自编结艺操和快乐搏击操,加强学生的力量性练习,重点发展学生的力量、耐力、爆发力等身体素质。下午大课间,加入艺术元素,设计校园集体舞、拉伸练习、竹竿舞和跳皮筋游戏、瑜伽放松四个板块,重点发展学生的柔韧、灵敏等身体素质。
  在设置大课间活动内容时,根据本校师资力量、场地条件、传统特色等多种因素和具体情况,与办学理念和特色课程有机结合,内容设置贴近学生实际需求,逐步形成了具有制度化、季节化和特色化的阳光体育运动特色课程。例如:针对学生人数多、场地小这一校情,南阳路三小首创了“趣味0形跑”。学校占地8亩,在校生1600多人,操场为纵深型,跑道一周只有150米,纵深70米,以前长跑采用大圈套小圈并排跑的方式进行,22个班运动空间严重不足,而操场中间却闲置大量空间。同时,要调动22个班从做操队形变为跑步队形依次跑开,最少需要5分钟,还容易发生冲撞。经过反复教研、实际测量、精密计算,学校首创了“趣味0形跑”:即做操完毕后,全体学生在保持原有队形的情况下,男生队向后转,和并排的女生形成一个纵深的“0”型,一个来回150米,跑5圈750米,达到了预期的锻炼效果,也确保了活动安全。这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在全区得到广泛推广,目前有许多学校在“趣味0形跑”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出了“趣味o形行进间运球”、“趣味o形行进间踢球”等。充分利用限空间,解决了场地不足导致学生运动量不足的难题,有效增加了运动量,达到了锻炼效果;具有民族特点的竹竿舞是下午大课间的一大亮点,同时融入经典诵读,整齐的吟诵伴随着欢快的节奏,悦动的步伐,将活动推向高潮。在竹竿舞活动中,有学生跳竹竿,就得有学生打竹竿。和跳竹竿相比,打竹竿趣味性低得多,体力消耗也更大,属于付出更多的一方,在经历了从争执、埋怨到理解配合,再到主动轮换打竹竿的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理解,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和责任感的种子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不但使学生团结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得到充分展现,更使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的同时传承了学校文化。
  (四)评价创新,强调以科学手段保障活动质量。
  根据实际测量,每次大课间活动,学生平均心率为140次以上,实现了科学有效运动。在教体局组织的跨学区推磨式观摩交流经验、大课间活动视频公开展示活动大环境下,实行学生、班级、学校三级评比表彰奖励等制度。
  三、强化机制,成功模式持续提升
  学校大课间活动课程的内容选定、技术支撑均来自于体育、艺术学科教材,体艺教师在教材里选定大课间活动的内容,在体艺课上进行技能教学,学生初步掌握技能以后,在大课间活动中进行练习、巩固和强化。然后,针对课间活动出现的重难点问题,再在体艺课上解决。这样就形成了学生课上学技能,课间重强化,通过练习技能增强体能,技能体能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同时也促进了体艺课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南阳路三小通过开发实施大课间活动课程,广大师生的课程意识、合作能力、团队精神得到了明显提升,学校的执行力、凝聚力和管理能力得到了显著增强,各项工作焕发出勃勃生机。
其他文献
情感既是英语教学的手段,也是英语教学的目的,起着激发、定向、推动、引导和调节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力作用,直接影响学生的智力发展和认识过程。教学过程中情感及其渗透力量的强弱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成败优劣。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从而实现他们渴求知识的强烈愿望呢?  一、倾注热情,以情育情,以情激情,达成师生间的信任  爱是教育的前提。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师的天职,是一种具有伟大意义的情感活动。每一个教
期刊
摘要:现代语文教学是为了培养创造性人才,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共同发展。在社会信息量急剧增加的今天,作为信息主要载体的语文,如果停滞不前,就会失去它在基础教育中的应有地位。所以,语文学科必须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运用各种学习手段和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必然性;探究精神;审美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把“综合性学习”纳入语文课程结构体系之中,同“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相并列,构成语文课程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注重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体现了大语文观,体现了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思想。《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对第三学段的综合性学习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学生能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
期刊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美术课是不可忽视的,如何来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呢?下面谈几点做法。  一、了解学生心理,培养兴趣,提高创新能力  由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有密切的关系,美术教育是学生身体发展水平,知觉能力、情感态度和生活经验的自然产物,美术是学生认识世界过程中的一种表现,对事物的认识表达时就有画画描述的冲动,看到有感染力的作品就会受到鼓舞。教师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激发其热情
期刊
摘要:在人类社会逐渐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进步,以及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知识经济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主要特征。至此中国教育迎来了建国以来最大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此次课程改革,从指导思想和内容框架方面均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面对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体育教师应该具有一定的电化教育能力。  关键词:新课标;教育技术;体育教学;课件  《新课标》中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
期刊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学校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多,并以其显著的呈现力、传播力、可控性等深受广大一线教师的青睐,有着传统教学所无法抗衡的优势和魅力。本文从初中英语课堂的实际出发,思考和分析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如何科学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技术,增强英语课堂的趣味性和高效性。  关键词:多媒体信息技术;英语教学;高效课堂;辅助教学;能力培养  随着现代教育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
期刊
写作能力是小学语文需要培养的一种重要的能力。全国小学语文研究会理事长崔峦老师说过“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显然,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那么低年级怎样有效地进行读写结合起来呢?下面就谈谈自己在阅读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阅读教学中要注重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在低年级……知识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词,更确切地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正在持续稳步的开展,但在教改中也存在著许多思考,这些思考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观念的更新  一些地方领导对新课程的重要意义还存在认识上的不足,重视程度也不够,在相当一部分教师、教研员中还存在把课程改革等同于使用新教材,在教学和评价工作中,“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更是比较普遍,这些都需要认真加以研究解决。决不可因循守旧,消极对待,缺乏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是新课改推行发展不平
期刊
首先来看看《成才导报》上刊登的一则教学故事,题目是“面对学生的目光,老师哭了:有一位历史老师到外地去作公开课,讲到唐朝灿烂的诗歌文化时,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十分浓厚,老师也想适当放开一些,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就李白以及他的诗歌进行提问,结果学生提出了如下一些问题:  李白究竟是哪里人?  李白一生究竟写了多少首诗?他的诗歌有什么特点?  李白的酒量有多大?为什么他一喝醉就能作诗?  李白有儿子吗?是干什么
期刊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步认识到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已不能满足新时期教育发展的要求,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多媒体技术以它特有的优势,成为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辅助手段。利用多媒体进行地理课堂辅助教学,能够增加课堂教学密度,在教学中有效地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学校的兴趣及求知欲,促进知识和能力的迁移,实施个别化教育,真正实现地理教学的优质高效。  多媒体在地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