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语文教学忽视了什么

来源 :教师博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llovezk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年冬天,我冒着大雪到井冈山参加初中语文“国培”学习。其间,来自全省各地的骨干教师对初中语文教学改革效果问题都发出感叹,语文教学改革效果不大,很多学生难以写出一篇真实、精彩的作文。教师教得苦且累,学生学得烦躁且效果差。为此,我静静地反思了一番语文教学改革的状况。语文教学改革之路漫长,恢复高考之后,课堂上着重培养学生分段、概括段意、归纳中心思想的能力,课堂教学显得十分死板。20世纪90年代前后,课堂教学仍在强调培养学生分析掌握句子的结构成分,而没有让学生注重体会字词句的作用和表达的情感,没有让学生注意句子的积累和运用,没有让学生深刻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文章的主题。如今课堂上则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但没有注重说写能力的培养,学生作文往往是抄袭或模仿,写出来的作文没有血肉,没有感情,没有生命力。那么,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什么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还是让我们回忆一下当今的语文课堂教学吧。现在的语文老师大多数在课堂上狠抓阅读教学,认真指导学生朗读,精心引导学生品味字词句的含义,带领学生准确分析人物形象,启发学生探究文章主题,阅读时搞得绘声绘色、精彩纷呈。一篇文章学完后,教师认为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心情快乐,很有成就感。可我认为正是这种教学模式导致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烦、语文教学低效。虽然教师铆足了劲进行阅读教学,但却忽视了阅读的目的是什么这个简单的问题——阅读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言语表达的能力。若每篇文章阅读之后,教师能够结合学生实际,让学生说一段、写一段(或写一篇短文),做到阅读和言语表达相结合,这样的课堂教学就能扎实有效。若我们教每篇课文都能坚持阅读训练与言语表达训练紧密结合,我相信一个学年下来,一定能大幅度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想想看,以前光是抓阅读不抓言语表达的教学模式,学生就认为阅读没有什么用,如果我们告诉学生阅读的目的是为了言语表达即提高说话和写作的能力,学生就会带目的带需求去阅读,那么后者的阅读就更主动,更有效果。这种阅读就能很好地引领学生的言语训练,这样的课堂才能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听说读写完美结合的高效率的课堂。打个简单的比方,阅读就是磨刀,言语就是砍柴。如果我们只让学生磨刀,不让学生砍柴。学生就觉得磨刀没用,何必花那么大的工夫去磨刀呢?我们必须让学生磨一次刀砍一次柴,这样,学生目的就明确了,学习语文就有动力了,课堂效果就好了。
  现在有些专家学者都有同感,就是当今的大多数大学生甚至研究生,语文能力都不如六十年代前的高中生。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阅读教学和言语教学脱节,教师肢解文章,把文章分割了之后再教学,或学生牵着老师的鼻子走,学习缺乏整体感,不能深入。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学生的生活单调。语文的根源来自于生活,脱离了生活的语文是空白无力的。六十年代前的学生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既有丰富多彩的校外生活(比如到工厂去参观,到农村去体验生活),又有校内生活(比如文艺队、通讯组、制作小组、体育队等),接触的东西多了,可写的东西也就多了。而如今的学生只有狭窄、单调的家庭和学校生活,且学校生活因为安全问题变得更加单一了,学生只能写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教师不能组织学外出活动,学生写的内容也就很单调,天天写这些内容就更加烦了,所以他们没有动力学语文,语文能力自然就差了。
  最后一个原因就是阅读量少。阅读课外书可以增长很多知识,提高阅读能力,积累更多的语言和写作素材,打开广阔的视野。可现在的学生阅读量少,只阅读教材,什么教辅资料基本上不阅读,更不用说去阅读课外名著、小说等。充其量只阅读一下同龄人的作文,便于写作时模仿。
  但是大多数学生阅读的时间少,除了有学生见缝插针看名著改编的电视剧外,大多数学生只在假期或在双休日老师要求做摘记时才阅读一些,其余情况阅读时间几乎为零。究其原因,多数认为是每天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尚且觉得时间紧迫,没有时间放到课外书上。至于课外阅读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几乎全体学生都认为课外阅读可以开拓知识面,增长见识,尤其对提高语文成绩效果明显。这说明了学生普遍认识到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只要稍加引导,相信会形成一种好的局面。我们期待这种局面早日出现。
  最后,我以一个一线老师的身份呼吁:语文教学改革要注意阅读和言语训练紧密结合,要让学生热爱生活、参与生活、感悟生活、书写生活,要加大学生的阅读量。这样,教改的步子才能踏实有力,教育的前景才能一片光明。
   (作者单位:江西省吉水县金滩附中)
  责任编辑:袁海波
其他文献
[摘 要]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也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条件。青少年思想品德不是先天就有的,也不是后天自发就有的,而是在社会特别是在学校教育的影响下,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学校必须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关键词]文明礼貌;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合力  对青少年实施思想品德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在人的全面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学校加强
【正】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活的,动态的,充满灵性的。课堂是具有观察性的,也是可以诊断的。然而,在我们实际的教学生活中,遇到突发情况,是否做到巧应对,真转
[摘 要]景物描写在文章中的作用非常重要,是教学的一个重点。教师要教会学生运用以下方法,才可使文章达到文学与美学的统一:首先,理清顺序,凸显层次美;其次,巧妙结合,凸显和谐美;再次,善用修辞,凸显语言美;最后,调动感官,凸显情感美。  [关键词]景物描写; 凸显 ;文学与美学  凡叙述性的文章,如小说,戏剧,散文,童话,寓言等,都离不开写景。文质兼美的景物描写,不但令人赏心悦目,而且还能充分调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著名的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千古名句,历来被引用成教育孩子要多读书的典范。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将万卷书读破了,下笔写文章就如有神助。一般老师都会给孩子们做如是解释。现今很多人曲解了“破”的意思,片面从数量上做文章,诸如:看了几本,看了几遍,摘抄了多少之类,结果让本来可以为学生服务的课外阅读,越来越流于形式,陷入了深深的误区之中。  一求速误区  “求速”,是部分学生希望通过快
为庆祝"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北京市妇联市妇女理论研究会2005年3月4日召开了女专家学者"恳谈会".来自中国社科院、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北京市社科院、北京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央党校、北京市委研究室等单位的女专家学者共21人参加.
[摘 要]课堂教学是一种信息传递和反馈的过程,而优化这一过程的外部条件和内部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坚持语文课堂教学的三个为主,课堂教学才能真正得到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才能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三个为主;小学语文;优化教学  一、坚持以学生为主  坚持以学生为主,即把过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一切从教师“教”出发改为以学生的“学”出发。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着想,为学生的“学”精心安排教
在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中,人民团体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妇联作为中国重要的人民团体,在完善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和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进言献策,建立妇女人才库,推进参政的性别平等;促进妇女多元就业和科技致富,缩小贫富差距;开展家庭文明建设,推进反腐倡廉;预防和打击犯罪,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构建妇女组织新格局,整合协调社会利益的组织资源等方面。
2004年12月,由广西自治区社科联、《人民日报》华南分社、自治区妇联、广西妇女理论研究会联合主办的第五期广西发展论坛,以“妇女发展与广西发展”为主题,探讨如何以科学发展观
政治文明与权力领域的男女平等是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政治文明程度越高,公民的政治参与度和政治透明度越高,政治参与机制越完善,妇女参政的水平就越高,就越能从根本上体现男
语文是传情达意的工具,是生命之声,是文化之根,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如何发挥语文学科的德育功能呢?  一挖掘教材内容,发挥课文的德育功能  语文教学中要渗透的德育内容很多,课前要钻研教材,挖掘每篇课文的德育因素,确定每一课的教育点,即每篇课文可以运用文中哪些内容对学生进行哪一方面的思想教育,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针对当今学生出现的道德问题,结合五年级的教材特点,我主要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教育: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