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起公募基金和阳光私募基金,人们的第一反应是把它们放在一起PK。过去是公募基金一统天下,现在公、私募基金花开并蒂。公募基金一直以追求“相对回报”(即投资回报率相对于基准指数的表现)而著称,而阳光私募基金被冠以“绝对收益”的投资理念——希望避免可能的损失而追求合理的回报。就在它们成长的这几年历程中,各自到底形成了怎样的性格?
阳光私募疾风劲草
从2001年开放式基金开闸,我国公募基金走上了快速发展轨道,至被称为阳光私募元年的2004年底,已有37家基金公司持有161只基金,此后走上了平稳发展轨道。
我国阳光私募基金的快速发展则是从2006年开始的,借2007年罕见的大牛市之力,产品数量迅速扩张,大约于2009年产品总量已超越公募基金,并至今迅猛增长势头不减。
截至2011年底,66家公募基金公司共管理914只产品,平均每家管理产品13.84只;全部管理资产净值为21918.40亿元,平均每家管理资产规模为332亿元;单只产品发行规模11.3亿元。据不完全统计,279家投资顾问公司管理765只私募基金,平均每家管理产品2.74只;阳光私募行业总体规模约1600亿元,平均每家资产管理公司管理资产规模约5.73亿元;单只产品发行规模1.22亿元,见图1、2。
从表1可以看出,阳光私募基金虽然数量增长迅速,但总体市场规模仅为公募基金的7.3%,短期内难以撼动公募基金的主导地位。
私募收益略胜一筹,分化更加明显
沪深300指数自2006年以来已经经历了两个股市牛熊交替,公募、私募的成绩也恰如股指之晴雨表。
在偏股公募基金和非结构化阳光私募基金之中进行比较,除2006年外,其余5年非结构化阳光私募基金的成绩均好于偏股公募基金,显示了涨幅大、跌幅小的特点,见表2。但需要指出的是,这也和私募本身规模小、投资策略灵活有关。特别是在2006年,具有1年及以上历史数据的非结构化阳光私募基金仅有5只,其业绩不具代表性。
在2007~2011这5年中,我们又分别选取偏股公募与非结构化阳光私募中表现最好的前10名基金,统计其平均收益率。除2007年外,私募基金在5年中有4年跑赢公募基金,特别是在最近的2011年,私募前10名的收益率均值为13.59%,好于公募的-0.07%,也远远跑赢了大盘,见表3。
5年里,私募表现出比公募业绩更加分化的特征。私募TOP10跑赢私募平均收益率的百分数分别为4.3、44.3、91.51、42.69和31.4;而公募TOP10跑赢公募平均收益的百分数分别为74.87、43.79、53.06、23.13和21.95。
和而不同
以上分析有助于我们了解阳光私募相对于公募的基本状况,但严格来说,做这样的对比并不能简单说明孰优孰劣。相对于公募基金,阳光私募的以下特征值得关注。
门槛高,流动性差
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力量,公募基金面向所有投资者的理财需求公开发售。而从灰色地带顽强生长起来的阳光私募,虽然有了合法身份,地位却一直尴尬,按照法规限定不能公开宣传,于是把目光集中在具有投资个性化需求的高资产群体上,并采取非公开发售方式。
公募基金低门槛或基本无门槛,除部分诸如有保本约束的特殊品种外,申赎灵活。而受参与投资的自然人不能超过50人且最低单笔投资的认购金额起点100万元的限制,私募基金面向的投资者群体十分局限。也正因为每笔基金的赎回金额大,对基金整体的运作有较大影响,私募产品都会在流动性上做出较多限制,如规定了封闭期等。
追求绝对收益,激励水平高
公募基金的产品说明书都会提到一个业绩比较基准,基金经理的目标就是要超越这个基准,并在取得相对回报的基础上争取同类排名。
然而对于投资者来说,绝对收益比相对回报更重要,因为这才是他们能够拿到的钱。阳光私募的首要目标是绝对收益,就是在熊市下尽量避免亏损或者是尽量少亏损,追求一个绝对的正回报,并在此基础上追求超额收益。
在相应的激励机制上,阳光私募产品设有最低预期报酬率,只有当收益率高于最低预期报酬率的时候,基金管理人才能够收取超过该报酬率部分相应比例的业绩表现费,通常的标准是正收益的20%。
公募基金没有业绩提成,按照资产规模收取管理费,因此不管业绩好坏,属于“旱涝保收”。基金经理的使命主要是做大基金规模,客户盈利则为其次。
监管较宽松,操作更灵活
公募基金是标准化、大众化的产品,它的规模一般较大,监管部门对其投资工具、投资范围和投资比例进行了非常严格的要求。最低仓位的设置令公募在面临市场单边下跌的时候无能为力;此外,公募基金持有一家公司的股票,市值不能超过基金资产的10%;同一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全部基金,持有一家公司发行的证券,不得超过该证券的10%。这使公募基金必须分散投资到几十只甚至上百只股票,在较好地保障了投资人利益的同时,也限制了投资操作的灵活度。
阳光私募基金的投资约束非常宽松,仓位可以在0~100%自由变动,使得私募基金在操作上左右逢源,牛市可以满仓追求高收益,熊市可以空仓韬光养晦。另外,由于私募的规模一般较小,可以集中投资于少数股票,其投资工具、投资比例更灵活,多样化的产品选择也易于捕捉市场的机会,甚至短期的阶段性机会,见附表。
和谐共舞是王道
不仅在中国,即使在全球,私募基金也是与公募基金相对照而存在、相竞争而发展的。私募基金的活力,正是处处针对公募基金的缺陷所产生的;而公募基金的演變,也往往从私募基金的快速成长中获取借鉴和参考。以后的基金市场,将是两大类基金共存发展、和而不同的生态圈,投资者根据自身需要来选择适合的基金类别和品种。
阳光私募疾风劲草
从2001年开放式基金开闸,我国公募基金走上了快速发展轨道,至被称为阳光私募元年的2004年底,已有37家基金公司持有161只基金,此后走上了平稳发展轨道。
我国阳光私募基金的快速发展则是从2006年开始的,借2007年罕见的大牛市之力,产品数量迅速扩张,大约于2009年产品总量已超越公募基金,并至今迅猛增长势头不减。
截至2011年底,66家公募基金公司共管理914只产品,平均每家管理产品13.84只;全部管理资产净值为21918.40亿元,平均每家管理资产规模为332亿元;单只产品发行规模11.3亿元。据不完全统计,279家投资顾问公司管理765只私募基金,平均每家管理产品2.74只;阳光私募行业总体规模约1600亿元,平均每家资产管理公司管理资产规模约5.73亿元;单只产品发行规模1.22亿元,见图1、2。
从表1可以看出,阳光私募基金虽然数量增长迅速,但总体市场规模仅为公募基金的7.3%,短期内难以撼动公募基金的主导地位。
私募收益略胜一筹,分化更加明显
沪深300指数自2006年以来已经经历了两个股市牛熊交替,公募、私募的成绩也恰如股指之晴雨表。
在偏股公募基金和非结构化阳光私募基金之中进行比较,除2006年外,其余5年非结构化阳光私募基金的成绩均好于偏股公募基金,显示了涨幅大、跌幅小的特点,见表2。但需要指出的是,这也和私募本身规模小、投资策略灵活有关。特别是在2006年,具有1年及以上历史数据的非结构化阳光私募基金仅有5只,其业绩不具代表性。
在2007~2011这5年中,我们又分别选取偏股公募与非结构化阳光私募中表现最好的前10名基金,统计其平均收益率。除2007年外,私募基金在5年中有4年跑赢公募基金,特别是在最近的2011年,私募前10名的收益率均值为13.59%,好于公募的-0.07%,也远远跑赢了大盘,见表3。
5年里,私募表现出比公募业绩更加分化的特征。私募TOP10跑赢私募平均收益率的百分数分别为4.3、44.3、91.51、42.69和31.4;而公募TOP10跑赢公募平均收益的百分数分别为74.87、43.79、53.06、23.13和21.95。
和而不同
以上分析有助于我们了解阳光私募相对于公募的基本状况,但严格来说,做这样的对比并不能简单说明孰优孰劣。相对于公募基金,阳光私募的以下特征值得关注。
门槛高,流动性差
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力量,公募基金面向所有投资者的理财需求公开发售。而从灰色地带顽强生长起来的阳光私募,虽然有了合法身份,地位却一直尴尬,按照法规限定不能公开宣传,于是把目光集中在具有投资个性化需求的高资产群体上,并采取非公开发售方式。
公募基金低门槛或基本无门槛,除部分诸如有保本约束的特殊品种外,申赎灵活。而受参与投资的自然人不能超过50人且最低单笔投资的认购金额起点100万元的限制,私募基金面向的投资者群体十分局限。也正因为每笔基金的赎回金额大,对基金整体的运作有较大影响,私募产品都会在流动性上做出较多限制,如规定了封闭期等。
追求绝对收益,激励水平高
公募基金的产品说明书都会提到一个业绩比较基准,基金经理的目标就是要超越这个基准,并在取得相对回报的基础上争取同类排名。
然而对于投资者来说,绝对收益比相对回报更重要,因为这才是他们能够拿到的钱。阳光私募的首要目标是绝对收益,就是在熊市下尽量避免亏损或者是尽量少亏损,追求一个绝对的正回报,并在此基础上追求超额收益。
在相应的激励机制上,阳光私募产品设有最低预期报酬率,只有当收益率高于最低预期报酬率的时候,基金管理人才能够收取超过该报酬率部分相应比例的业绩表现费,通常的标准是正收益的20%。
公募基金没有业绩提成,按照资产规模收取管理费,因此不管业绩好坏,属于“旱涝保收”。基金经理的使命主要是做大基金规模,客户盈利则为其次。
监管较宽松,操作更灵活
公募基金是标准化、大众化的产品,它的规模一般较大,监管部门对其投资工具、投资范围和投资比例进行了非常严格的要求。最低仓位的设置令公募在面临市场单边下跌的时候无能为力;此外,公募基金持有一家公司的股票,市值不能超过基金资产的10%;同一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全部基金,持有一家公司发行的证券,不得超过该证券的10%。这使公募基金必须分散投资到几十只甚至上百只股票,在较好地保障了投资人利益的同时,也限制了投资操作的灵活度。
阳光私募基金的投资约束非常宽松,仓位可以在0~100%自由变动,使得私募基金在操作上左右逢源,牛市可以满仓追求高收益,熊市可以空仓韬光养晦。另外,由于私募的规模一般较小,可以集中投资于少数股票,其投资工具、投资比例更灵活,多样化的产品选择也易于捕捉市场的机会,甚至短期的阶段性机会,见附表。
和谐共舞是王道
不仅在中国,即使在全球,私募基金也是与公募基金相对照而存在、相竞争而发展的。私募基金的活力,正是处处针对公募基金的缺陷所产生的;而公募基金的演變,也往往从私募基金的快速成长中获取借鉴和参考。以后的基金市场,将是两大类基金共存发展、和而不同的生态圈,投资者根据自身需要来选择适合的基金类别和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