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tter, Facebook and email is taking over British family life

来源 :高中生学习·高二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haoc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Twitter, Facebook and email is taking over British family life
  British family life is being disrupted because parents and children are overwhelmed by the huge volumes of emails and social messaging updates they are handling each day, according to a new study.
  As a result one in three of us are now desperate to cut down our use of Twitter and Facebook as well as emails.
  Surprisingly the study, by Cambridge University, found children as well as adults preferred to communicate face to face. More than half of all families said a “technology-free” time is important and a third of parents said technology had disrupted family life.
  The findings led family groups to warn that if parents end up spending more time checking emails and social networks than with their children it could have a detrimental effect on the home.
  Amongst children aged 10 to 18, who have grown up with new technology, 38% admitted to feeling overwhelmed by the volume of messages. Similar numbers of adults felt the same way, with 34% of 25 to 34 year olds agreeing.
  Justine Roberts, founder of parenting website Mumsnet, warned: “Social media is something we have to keep a watch on because it can eat into your life. We encourage our members to switch off because otherwise you can’t give your kids and husband the time they need.”
  She added: “Websites like Facebook and Twitter can be enjoyable and addictive but, like with everything, it needs to be taken in moderation.”
  The survey also discovered that 43% of children and 33% of adults are taking steps to reduce their reliance on messaging, text and networking.
  But only one in five said they would be reducing the number of text messages they are sending and even less said they will be writing fewer emails.
  Nearly 43% said they have had a cull of their Facebook “friends” and followers on Twitter in an attempt to cut down on the amount of time spend on the websites.
  As part of the research, 63 families were asked to keep a diary of their use of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More than 1,250 adults were questioned in the research which was paid for by BT—the biggest broadband provider in the country.
  
  社交网站和电邮
  正威胁
  英国家庭生活
  一项新调查发现,由于父母和孩子每日忙于处理大量的电子邮件和更新社交网站信息,英国家庭生活正遭受干扰。
  为此三分之一的英国人现在急于减少对Twitter、Facebook和电子邮件的使用。
  令人惊讶的是,剑桥大学的这一调查发现成人和孩子都更喜欢面对面交流。超过半数的家庭称,“脱离科技产品”的时间很重要,还有三分之一的父母说科技已经扰乱了家庭生活。
  在调查结果出来后,参与研究的家庭团队提出警告说,如果父母们以后花更多时间查看电子邮箱、上社交网站,而不多和自己的孩子相处,就会对家庭生活产生有害影响。
  伴随着新科技成长起来的年龄在10岁和18岁之间的小孩当中,有38%承认巨大的信息量让自己不知所措。年龄在25岁到34岁之间的成人中有34%也有同感。持这一观点的成人和小孩人数持平。
  家长网站Mumsnet的创始人贾斯汀·罗伯茨警告说:“社交媒体是我们要警惕的一个东西,因为它可能会侵蚀你的生活。”
  “我们鼓励自己的会员少上社交网站,否则你就没有足够的时间给你的孩子和丈夫。”
  她补充说:“Facebook和Twitter这样的网站可以带来乐趣,让人上瘾,但是,就像其他一切事物一样,它也需要有节制地使用。”
  调查还发现43%的孩子和33%的成人正采取行动减少自己对电邮、短信和社交网站的依赖。
  不过只有五分之一的人说,他们会减少自己发送的短信数量,更少的人说自己会少写电子邮件。
  近43%的人说,为了减少自己泡在社交网站上的时间,他们已经删除了不少Facebook好友和Twitter粉丝。
  作为调查的一部分,研究人员请63个家庭保留他们每日使用通讯技术的记录。这一调查是由英国最大的宽带供应商BT出资进行的,访问了1250多名成人。
其他文献
2013年文综考试全国卷的第41题是首次出现的一个新题型,它改变了以往给出材料概括观点进行评述或评析的旧模式,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对于这种新出现的高考题型,让我们感觉比较陌生做起来也有点棘手。那么如何做好这类分析说明题呢?这一题型一般有两种呈现方式,一是从材料中提取信息,二是对提取的信息进行说明。如果提取信息不对或不全,对于之后的说明影响很大。  本文结合两类不同的具体例子,用“双剑”做好分析说明
期刊
历史数据图表是指与历史数据有关的统计图、统计表,通过数据图表中的数量关系反映历史事物的数量特征、变化规律及内在联系。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历史数据图表试题频繁出现,常见题型包括数据表格、曲线图、饼状图、柱状图等。命题者侧重考查同学们从历史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和解释历史问题的能力。本文在统计2013年高考真题和近期地市调研卷中典型例题的基础上,分析此类试题的解题方法,希望对提高同学们的历史定量分析能力有所
期刊
分析题主要有原因分析题,强调点的全面,每个点都是得分点;过程分析题,强调过程步骤,每个步骤都是得分点;综合分析题,强调整体性,地理要素或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强调要素的全面和逻辑关系的完整。  例1 图1示意中国东部某区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大力扩大文化、软件和信息服务、商贸流通、金融保险等新兴服务出口。积极支持东部地区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进一步
期刊
鉴赏戏剧,品味人物语言至关重要。《雷雨》第二幕中周朴园与鲁侍萍相认一场戏中,周朴园用了11个“哦”字:  ①哦,三十年前你在无锡?②哦,很远了,提起来大家都忘了。③哦。④哦?你说说看。⑤(苦痛)哦!⑥(汗涔涔地)哦。⑦哦,救活啦?⑧哦。⑨哦!⑩(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11哦,侍萍!(低声)是你?  这11个“哦”字贯穿三十年后“园萍相认”的整个过程,其含义和作用不可忽视。  第一,显示了周
期刊
“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只落得两泪涟涟。”这振聋发聩的声音是窦娥对自己的命运无法把握之后,对上天发出的控诉。  人们总说,敢于反抗的窦娥的死是黑暗的社会制度、横行的恶人和昏聩的官吏造成的,但这些不过都是促成窦娥之死的一些推动性因素。窦娥恪守伦常,自觉地把封建伦理纲常作为信奉理念和行为准则,迷信以守贞尽孝修得美满来世,才是其泯灭自我,扭曲人性,酿成人生悲剧的最直接因素。  一、身世与遭遇
期刊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恩格斯的名言。恩格斯告诉我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由于阅读者的知识素养、人生经历、生活环境、性别个性、社会背景、文化种族等方面的不同,对作品解读的结果就不同。这种现象是作者始料不及的。但恰恰是这种“始料不及”,大大地丰富了原作的思想内涵和创作意义,同时也为后来的阅读者创造了更丰富的享受空间。正是基于这个原因,作为高中生的我们,在欣赏文学作品时,应该发挥自己的
期刊
究竟是怎样的一场爱情,让一个人怨恨了三十年,一个人忏悔了三十年。能用三十年去“惦记”一个人,算得上刻骨铭心。  这只是一场被咒诅的爱情。风流的少年爱上了女佣,从来都不会有好的下场,除非男人重情重义,带女的远走高飞。但只懂得爱自己的周朴园又岂肯为了侍萍放弃一切?或者那时年少的他尚不懂得如何把握自己的幸福。再退一步说,若当时的周朴园带着侍萍私奔,日后就一定幸福吗?当周老太太要赶走侍萍,他也极力抗争,可
期刊
导数是函数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是与高等数学联系最紧密的内容之一. 这部分内容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对导数的概念的理解,求导数的公式和求导数的法则;第二层次是导数的简单应用,包括求函数的极值、最值,函数的单调区间,证明函数的增减性等;第三层次是综合应用,包括解决应用问题,将导数内容和数学中的传统内容中的不等式、函数的单调性以及解析几何等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设计综合性试题.     一、导数的概念、公
期刊
“英语中的的反译”主要是指我们在理解某些英语表达时,采用的两种不同于常规的翻译方法:“前后颠倒法”或者“肯定否定法 (否定肯定法) ”,使之更符合中文逻辑,从而方便我们正确地理解英文所表达的真正含义。    1.生活表达类  rich and poor 贫富  food and clothing 衣食   food and drink 饮食  land and water 水陆     
期刊
【概念阐释】  评,就是评判真假美丑、好坏优劣、是非功过等;论,就是议论、说理。评论,就是用议论说理的方法,对社会生活中的现象、问题进行评判和议论。社会生活丰富多彩,社会现象错综复杂,同学们在接触社会生活的过程中,一定会触发诸多感慨,一定会对某些社会现象或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表明自己的态度,讲清自己的道理,而把这些看法和道理写成文章,就是时事评论。  【方法讲座】  时事评论,从文章的长短来讲,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