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IF:《投资与理财》记者张建锋 L:上海睿信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振宁
随着公募基金“一对多”专户理财业务的开闸,舆论普遍担心“一对多”推出将会对私募基金产生较啊的影响。为此,本刊记者采访看著名阳光私募、上海睿信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振宁。
IF:证监会规定公募基金也可以进行“一对多”专户理财业务,对投资者的资金起点要求也降到了100万元,基本上与私募相同,对于管理层的这一举动,您如何看?
L:我觉得管理层的这种做法是欠考虑的,对于这个政策我并不赞同。从整个市场的角度来看,管理层的这个决定会让公募基金的定位处于尴尬的境地。一般“一对多”理对除收取一定比倒的管理费用外,还要收取20%的盈利提成,这样可能会使专户部门的收益大大好于其他部门,这样很多好的人才将套流向专户,从而会让同一基金公司其它基金持有人以为存在利益输送的可能,很可能由此影响到共同基金账户,如果“一对多”部门的业绩不好,则客户就不会选择他。而是选择业绩较好的私募。
所以,管理层目前的发展思路还是有问题,应该修改基金法,让私募、公募都能合法化发展,私募做私募的活,公募做癸募的事,平衡发展,而不是现在硬把原属于私募领域的业务也让公募做
IF:公募基金“一对多”奄户业务是否会抢私募的饭碗,对私募有什么影响?
L:我个人觉得不会抢走私募的饭碗,对私募行业也不会有什么影响,公募基金发行“一对多”专户产品,在人才竞争上比不过阳光私募。做私募的很多都是基金公司里面投资总监一级的人物或者明星基金经理出身,投资能力很强。但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很多还只是刚毕业没几年的研究生,经验、能力都很有限。
至于投研能力,援研团队的优势主要是在于团队领军人物的能力,私募也可以通过专门的研究机构获得相同的研究材料,但重要的是对市场的分析能力。
IF:面对这种情况,私募基金该如何应对?
L:平常心对待就行,不需要有什么专门的措施,最主要的是把自己的业绩做好,目前不便是阳光私募做速方面的理财,包括银行、券商都在做,所以投资者的选择面比较广。如果自己的业绩不理想,则即使没有公募基金“一对多”业务的竞争,自己也会在竟争中败下阵来。
IF:您对公募基金“一对多”业务的前景怎么看?
L:公募基金“一对多”产品很难有大的作为,基金“一对多”业务其实本身就很矛盾。
首先在业绩上“一对多”就很难取胜。因为阳光私募与公募赢利模式不同,私募获取报酬是与投资者按绩效分成,这就决定了私募的业绩必须每年跑赢大盘20个百分点以上。
公募基金等机构几乎持有市场上一半的筹码,而大盘股也基本上是由基金控盘,因此从公募基垒的平均水平来看,收益只能够是与大盘持平,这是由基金的特性决定的,基金是“以量取胜”
此外,假如基金“一对多”专户产品收益超越大盘,而其他基金产品仍然维持与大盘持平的水准的话,此时基民就会质疑,是否基金公司在不同产品的人才配置、信息输送上面有所倾斜,甚至质疑是否存在利益输送。所以,公募基金做“一对多”集合账户,会让基金的定位与公信力面临很大挑战。
IF:怎么防止公募基金共同账户向专户理财账户进行利益输送?
L:无法防止利益输送。因为有些实质上的利益输送,管理层无法定性。
IF:有人说这次公募基金推出“一对多”专户理财,对私募来说也许是个好消息,因为阳光私募目前最大的发展瓶颈是一般投资者的接受程度不高,公募基金凭借其较强的信誉和广泛的客户群,反而能促进投资者对这种理则方式的接受,帮助阳光私募打破这个发展的瓶颈。对此,您怎么看?
L:我不这么认为,当前阳光私募发展的最大瓶颈是合法化,如果证监会下发规定,给有一定规模和历史的私募发放牌照,这样私募发展的最大瓶颈就被打破了。
IF:面对私募基金和公募基金“一对多”业务,普通投资者该如何选择?
L:主要还是看业绩,谁的业绩好就选谁。同时,投资者还应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程度来选择。如果风险偏好低,则应选择那些在熊市中稳定、牛市中跑输大盘的基金。如果风险偏好高,则应选择在熊市中亏损多、在牛市赚的更多的基金。
随着公募基金“一对多”专户理财业务的开闸,舆论普遍担心“一对多”推出将会对私募基金产生较啊的影响。为此,本刊记者采访看著名阳光私募、上海睿信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振宁。
IF:证监会规定公募基金也可以进行“一对多”专户理财业务,对投资者的资金起点要求也降到了100万元,基本上与私募相同,对于管理层的这一举动,您如何看?
L:我觉得管理层的这种做法是欠考虑的,对于这个政策我并不赞同。从整个市场的角度来看,管理层的这个决定会让公募基金的定位处于尴尬的境地。一般“一对多”理对除收取一定比倒的管理费用外,还要收取20%的盈利提成,这样可能会使专户部门的收益大大好于其他部门,这样很多好的人才将套流向专户,从而会让同一基金公司其它基金持有人以为存在利益输送的可能,很可能由此影响到共同基金账户,如果“一对多”部门的业绩不好,则客户就不会选择他。而是选择业绩较好的私募。
所以,管理层目前的发展思路还是有问题,应该修改基金法,让私募、公募都能合法化发展,私募做私募的活,公募做癸募的事,平衡发展,而不是现在硬把原属于私募领域的业务也让公募做
IF:公募基金“一对多”奄户业务是否会抢私募的饭碗,对私募有什么影响?
L:我个人觉得不会抢走私募的饭碗,对私募行业也不会有什么影响,公募基金发行“一对多”专户产品,在人才竞争上比不过阳光私募。做私募的很多都是基金公司里面投资总监一级的人物或者明星基金经理出身,投资能力很强。但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很多还只是刚毕业没几年的研究生,经验、能力都很有限。
至于投研能力,援研团队的优势主要是在于团队领军人物的能力,私募也可以通过专门的研究机构获得相同的研究材料,但重要的是对市场的分析能力。
IF:面对这种情况,私募基金该如何应对?
L:平常心对待就行,不需要有什么专门的措施,最主要的是把自己的业绩做好,目前不便是阳光私募做速方面的理财,包括银行、券商都在做,所以投资者的选择面比较广。如果自己的业绩不理想,则即使没有公募基金“一对多”业务的竞争,自己也会在竟争中败下阵来。
IF:您对公募基金“一对多”业务的前景怎么看?
L:公募基金“一对多”产品很难有大的作为,基金“一对多”业务其实本身就很矛盾。
首先在业绩上“一对多”就很难取胜。因为阳光私募与公募赢利模式不同,私募获取报酬是与投资者按绩效分成,这就决定了私募的业绩必须每年跑赢大盘20个百分点以上。
公募基金等机构几乎持有市场上一半的筹码,而大盘股也基本上是由基金控盘,因此从公募基垒的平均水平来看,收益只能够是与大盘持平,这是由基金的特性决定的,基金是“以量取胜”
此外,假如基金“一对多”专户产品收益超越大盘,而其他基金产品仍然维持与大盘持平的水准的话,此时基民就会质疑,是否基金公司在不同产品的人才配置、信息输送上面有所倾斜,甚至质疑是否存在利益输送。所以,公募基金做“一对多”集合账户,会让基金的定位与公信力面临很大挑战。
IF:怎么防止公募基金共同账户向专户理财账户进行利益输送?
L:无法防止利益输送。因为有些实质上的利益输送,管理层无法定性。
IF:有人说这次公募基金推出“一对多”专户理财,对私募来说也许是个好消息,因为阳光私募目前最大的发展瓶颈是一般投资者的接受程度不高,公募基金凭借其较强的信誉和广泛的客户群,反而能促进投资者对这种理则方式的接受,帮助阳光私募打破这个发展的瓶颈。对此,您怎么看?
L:我不这么认为,当前阳光私募发展的最大瓶颈是合法化,如果证监会下发规定,给有一定规模和历史的私募发放牌照,这样私募发展的最大瓶颈就被打破了。
IF:面对私募基金和公募基金“一对多”业务,普通投资者该如何选择?
L:主要还是看业绩,谁的业绩好就选谁。同时,投资者还应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程度来选择。如果风险偏好低,则应选择那些在熊市中稳定、牛市中跑输大盘的基金。如果风险偏好高,则应选择在熊市中亏损多、在牛市赚的更多的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