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探讨了当前高等学校仪器设备采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立高校采购管理大平台、建立专家评标队伍和优化“产品+服务”采购评价体系的解决方案。进一步探究如何做好高等学校仪器设备采购工作,更好服务于高校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
关键词:仪器设备采购;采购平台;专家评标体系
1 我国科教仪器设备市场主要特点
普通高等院校作为事业单位,属国家财政预算管理体系范畴。高校仪器采购所需资金大部分来源于政府财政拨款及事业性收费,因此,高校采购应该划入政
府采购体系的管理范围。在政府采购实践中,“央采”(中央政府采购)和“政采”(政府采购)是性质类似,级别不同的采购过程。做好仪器设备政府采购管理工作,不但是提高高校采购管理水平的需要,也是搞好政府采购的必然要求。
我国国产科教设备行业的特点和趋势是:
(1)设备门类齐全,有一定行业基础,但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
(2)受体制、机制、经济及科技综合水平、管理、人才等条件的制约,我国企业多、散、弱,科研开发能力不强,产品稳定性、可靠性有差距,所以市场高中档产品以三资企业生产和进口的为主,中低档产品以中资企业的产品为主;
(3)三资企业高速发展、国企处境艰难、民企发展迅猛,亮点集中在已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民企、改革已见成效的少数国企和由大学及科研机构创建的高科技企业。
2 当前高校仪器设备采购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在采购实践中,以下几个问题一直困扰着高校仪器设备采购部门。
2.1 采购主体分散
高校通常是以院、系、实验室为单位申报和采购仪器设备的。在采购管理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院、系、实验室采购的仪器设备相同或者相似。名义上,采购行为应该由学校职能部门(如设备处)负责统一、集中实施,但实际上,仪器设备的采购基本是以实验室和教师为主体完成。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三:
(1)学校内各个部门之间的分割。近10年来,高校的专业发展方向越来越细,科研实验室分室越来越多,各院、系都有一套独立的系统,都需要独自的一套设备。因此,各单位均从本部门的需求出发,提出采购要求,都希望建立自己的科研实验体系。如果从院、系的角度看,这种要求无可厚非,但是,从学校整体工作的角度看,就存在问题了。
(2)部门之间合作少,存在本位主义思想。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和各种社会实体的合作越来越多,社会中各行各业的行为,都会影响高校教学科研设备的采购行为。比如:企业之间的竞争、特别项目的涉密等情况,就会导致高校内部的竞争。各个科研小组都不愿意其他人涉足自身的研究项目,因此,校内每一个单位均有可能采购一些平时使用率不高的设备,但即使是使用率不高,也不愿意与其他单位共享。
(3)教师、科研人员都希望拥有一套专为自己“享用”实验仪器设备,这样用起来方便。这种问题造成的后果,一是重复购买的结果必然是资金浪费、仪器设备闲置和利用率低下;二是众多的仪器设备需要大量的人员来维护、管理,重复购置又会浪费人力资源;三是每台仪器都需要摆放在实验室,实验室的面积有限,这会影响其他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
2.2 采购技术指标复杂
当前,许多高校在采购工作中施行招投标或类似的管理办法,其目的是为了保证仪器设备采购的公平、公正,这能反映一个高校的社会形象。在招投标管理
的实践中,我们经常会发现院系或教师提供的标书或类似文件中,关键的技术指标总是有些不标准,总是有一些独特的指标很难在市场上找到参照。对后续的评
标或谈判造成许多困难。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1)科学技术的进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家对高校的投入不断增加,高等学校的科研工作越来越重要,科研水平越来越高,研究的课题越来越前沿。
因此,一些标准是以前没有的,是原创性的,所以在市场没有现成的设备。
(2)企业竞争的结果。现在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已经从生产同质产品(最终的结果是只能拼价格,使利润越来越少,从而两败俱伤),转而生产各具特色的产品,并且总是有一些企业能走在整个行业的前面,作为行业的领导者,在满足行业标准的技术指标外,会有一些独特的技术指标(技术专利),以防止对手的进入或模仿,从而取得高利润。
2.3 后续服务参差不齐
高校仪器设备采购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工作不但包括采购,还包括送货、安装调试、培训等服务,特别是售后服务更是采购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经常出现供应商在投标时承诺的优惠条件不能兑现的情况,后续服务跟不上或者根本没有后续服务。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1)供应商只追求商业利润,缺失商业道德,为利润而不择手段地欺骗用户。
(2)恶性竞争的结果,直接体现在价格极低,甚至大大低于行业合理的价格水平。每种仪器设备都有自己合理的价格,低于这个价格,要么企业有明显资源或技术优势,要么企业就没有利润,而任何企业要想生存就必须创造利润,否则就难以为继。遇到这种情况,一旦这些供应商中标,我们后续的服务需求往往难以得到满足。
3 对策建议
3.1 在高校内建立综合性开放实验室
建立学校一级的采购管理大平台,打破以教研室为主体的采购体系,满足相关教学和科研单位共同的需求,降低采购成本,提高设备使用效率。所谓开放实验室,就是打破高校依托院(系、所)的学科组织结构模式,依托一个或若干个相关的重点学科建设的具有开放、交流、联合与竞争特征的实验室,灵活建立跨院(系、所)、跨学科的资源共享、开放有序的开放实验室科技创新平台。
开放实验室的建立是学科建设的深化与提高。开放实验室与重点学科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是共生与发展的关系,既是培养创新人才和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
基地,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平台,是形成高等学校科研优势、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堡垒。由于建立综合性开放实验室,打破了学科界限、提高跨学科的学术交流,必然打破各院、系实验室的单独建立,打破目前实际存在的以教研室为主体的采购体系,这样就能建立基于学校一级的采购管理大平台。
3.2 坚持公开招标制度,建立专家论证制度
科学研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任何一项研究都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因此,研究用的仪器设备也应该有计划地采购,这样有利于掌握采购的时间。对技术指标独特、非标准化仪器设备的采购,应当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论证,以保证技术指标的合理。当前可以采取的办法是尽快建立专家咨询队伍,通过随机选择的专家来论证是否需要采购非标准化的设备,后续招标时这些专家还可以作为评委。
3.3 优化“产品+服务”采购评价体系
仪器设备的采购,既包括固定的部分(可实现指定功能的部分),又包括可变的部分(安装、培训、维修等售后服务部分)。在计算成本时应一起考虑,将仪器设备采购从单纯地买硬件变为买硬件和服务。在采购过程中,应重视和提高后续服务的权重,保证学校可以得到足够的、成本可控的服务,使科研工作平稳进行。
4 结束语
普通高等学校的仪器设备采购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学校的办学方针、财务管理、后勤管理等诸多方面,具有较强的政策性和技术性。只有不断地深入研究国家的相关政策和学校的现有情况,制定和完善学校的采购规章制度,才能在采购工作中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只有设备采购、管理队伍业务精通、廉洁自律,才能在采购工作中真正做到高效、规范。
关键词:仪器设备采购;采购平台;专家评标体系
1 我国科教仪器设备市场主要特点
普通高等院校作为事业单位,属国家财政预算管理体系范畴。高校仪器采购所需资金大部分来源于政府财政拨款及事业性收费,因此,高校采购应该划入政
府采购体系的管理范围。在政府采购实践中,“央采”(中央政府采购)和“政采”(政府采购)是性质类似,级别不同的采购过程。做好仪器设备政府采购管理工作,不但是提高高校采购管理水平的需要,也是搞好政府采购的必然要求。
我国国产科教设备行业的特点和趋势是:
(1)设备门类齐全,有一定行业基础,但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
(2)受体制、机制、经济及科技综合水平、管理、人才等条件的制约,我国企业多、散、弱,科研开发能力不强,产品稳定性、可靠性有差距,所以市场高中档产品以三资企业生产和进口的为主,中低档产品以中资企业的产品为主;
(3)三资企业高速发展、国企处境艰难、民企发展迅猛,亮点集中在已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民企、改革已见成效的少数国企和由大学及科研机构创建的高科技企业。
2 当前高校仪器设备采购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在采购实践中,以下几个问题一直困扰着高校仪器设备采购部门。
2.1 采购主体分散
高校通常是以院、系、实验室为单位申报和采购仪器设备的。在采购管理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院、系、实验室采购的仪器设备相同或者相似。名义上,采购行为应该由学校职能部门(如设备处)负责统一、集中实施,但实际上,仪器设备的采购基本是以实验室和教师为主体完成。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三:
(1)学校内各个部门之间的分割。近10年来,高校的专业发展方向越来越细,科研实验室分室越来越多,各院、系都有一套独立的系统,都需要独自的一套设备。因此,各单位均从本部门的需求出发,提出采购要求,都希望建立自己的科研实验体系。如果从院、系的角度看,这种要求无可厚非,但是,从学校整体工作的角度看,就存在问题了。
(2)部门之间合作少,存在本位主义思想。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和各种社会实体的合作越来越多,社会中各行各业的行为,都会影响高校教学科研设备的采购行为。比如:企业之间的竞争、特别项目的涉密等情况,就会导致高校内部的竞争。各个科研小组都不愿意其他人涉足自身的研究项目,因此,校内每一个单位均有可能采购一些平时使用率不高的设备,但即使是使用率不高,也不愿意与其他单位共享。
(3)教师、科研人员都希望拥有一套专为自己“享用”实验仪器设备,这样用起来方便。这种问题造成的后果,一是重复购买的结果必然是资金浪费、仪器设备闲置和利用率低下;二是众多的仪器设备需要大量的人员来维护、管理,重复购置又会浪费人力资源;三是每台仪器都需要摆放在实验室,实验室的面积有限,这会影响其他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
2.2 采购技术指标复杂
当前,许多高校在采购工作中施行招投标或类似的管理办法,其目的是为了保证仪器设备采购的公平、公正,这能反映一个高校的社会形象。在招投标管理
的实践中,我们经常会发现院系或教师提供的标书或类似文件中,关键的技术指标总是有些不标准,总是有一些独特的指标很难在市场上找到参照。对后续的评
标或谈判造成许多困难。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1)科学技术的进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家对高校的投入不断增加,高等学校的科研工作越来越重要,科研水平越来越高,研究的课题越来越前沿。
因此,一些标准是以前没有的,是原创性的,所以在市场没有现成的设备。
(2)企业竞争的结果。现在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已经从生产同质产品(最终的结果是只能拼价格,使利润越来越少,从而两败俱伤),转而生产各具特色的产品,并且总是有一些企业能走在整个行业的前面,作为行业的领导者,在满足行业标准的技术指标外,会有一些独特的技术指标(技术专利),以防止对手的进入或模仿,从而取得高利润。
2.3 后续服务参差不齐
高校仪器设备采购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工作不但包括采购,还包括送货、安装调试、培训等服务,特别是售后服务更是采购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经常出现供应商在投标时承诺的优惠条件不能兑现的情况,后续服务跟不上或者根本没有后续服务。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1)供应商只追求商业利润,缺失商业道德,为利润而不择手段地欺骗用户。
(2)恶性竞争的结果,直接体现在价格极低,甚至大大低于行业合理的价格水平。每种仪器设备都有自己合理的价格,低于这个价格,要么企业有明显资源或技术优势,要么企业就没有利润,而任何企业要想生存就必须创造利润,否则就难以为继。遇到这种情况,一旦这些供应商中标,我们后续的服务需求往往难以得到满足。
3 对策建议
3.1 在高校内建立综合性开放实验室
建立学校一级的采购管理大平台,打破以教研室为主体的采购体系,满足相关教学和科研单位共同的需求,降低采购成本,提高设备使用效率。所谓开放实验室,就是打破高校依托院(系、所)的学科组织结构模式,依托一个或若干个相关的重点学科建设的具有开放、交流、联合与竞争特征的实验室,灵活建立跨院(系、所)、跨学科的资源共享、开放有序的开放实验室科技创新平台。
开放实验室的建立是学科建设的深化与提高。开放实验室与重点学科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是共生与发展的关系,既是培养创新人才和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
基地,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平台,是形成高等学校科研优势、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堡垒。由于建立综合性开放实验室,打破了学科界限、提高跨学科的学术交流,必然打破各院、系实验室的单独建立,打破目前实际存在的以教研室为主体的采购体系,这样就能建立基于学校一级的采购管理大平台。
3.2 坚持公开招标制度,建立专家论证制度
科学研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任何一项研究都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因此,研究用的仪器设备也应该有计划地采购,这样有利于掌握采购的时间。对技术指标独特、非标准化仪器设备的采购,应当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论证,以保证技术指标的合理。当前可以采取的办法是尽快建立专家咨询队伍,通过随机选择的专家来论证是否需要采购非标准化的设备,后续招标时这些专家还可以作为评委。
3.3 优化“产品+服务”采购评价体系
仪器设备的采购,既包括固定的部分(可实现指定功能的部分),又包括可变的部分(安装、培训、维修等售后服务部分)。在计算成本时应一起考虑,将仪器设备采购从单纯地买硬件变为买硬件和服务。在采购过程中,应重视和提高后续服务的权重,保证学校可以得到足够的、成本可控的服务,使科研工作平稳进行。
4 结束语
普通高等学校的仪器设备采购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学校的办学方针、财务管理、后勤管理等诸多方面,具有较强的政策性和技术性。只有不断地深入研究国家的相关政策和学校的现有情况,制定和完善学校的采购规章制度,才能在采购工作中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只有设备采购、管理队伍业务精通、廉洁自律,才能在采购工作中真正做到高效、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