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近几年,毛坦厂中学几乎每年都有上万的学生参加高考,而且升学率不断走高,屡创“高考神话”,同时6月5日那天被当地称为“高考节”,场面十分壮观。其高升学率的原因和“高考节”形成的原因是值得关注的,理性地对待高考和树立正确的高考观念是必要的。
关键词 高考 中学 成才观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中国是一个不缺节日的国家,各种法定节日,传统节日加上从异国他乡舶来的情人节、圣诞节等,给人们以天天过节的感觉。但是真正发自老百姓并被大家所重视的节日并不多。而“高考节”却是个例外,这个节日不仅关系到千千万万个参加高考的考生,更与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喜怒哀乐息息相关。
近年来,每到6月5日,毛坦厂中学会集中把当年参加高考的学生护送到六安市区参加考试。学生家长、学生、镇上街道的住户和居民数万人聚集在一起,挂横幅,燃放烟花,敲锣打鼓,盛况空前。因为毛坦厂中学近年来参加高考的人数很多,到2013年已经突破一万人,所以被誉为 “高考镇”,而6月5日这天被誉为“高考节”。“高考节”这天隆重程度举世罕见,这里的“高考节”有点像电视上播出的封建社会金榜题名的场面,甚至比那时的场面更加气派和热闹。这也恰恰说明这个“高考节”有点复古倒退的味道,同时也反映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观点仍然存在,反映了科举制对人们的文化心理和价值观念有重大的影响。为什么毛坦厂中学的“高考节”如此隆重,谁又是“高考节”的幕后推手?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家长不恰当的成才观。在“高考节”这一天,许多家长也会参与到送考队伍中去,要么直接用私家车载着孩子去,要么交纳一定的费用与孩子一起乘坐大巴赶往六安市的考点。可见家长对这次考试的重视程度非同一般。“望子成龙”或“望女成凤”是中国大多数家长所持有的成才观点,特别在“高考节”这一天表现得尤为突出,他们想在考试的前夕为孩子们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这些家长认为孩子“成龙”或“成凤”的唯一出路就是在高考中发挥出最好的水平继而考上大学。对于生活在农村的人们而言,这种观念更加强烈,他们不想让孩子继续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或者进工厂当一名普通的工人,家长的最大希望就是让他们的孩子通过考上大学成为各行各业的高级人才。家长的这种愿望是美好的,但这种想法恰恰与社会的需要是不相称的或者说是相反的。在现实生活中只有少一部分人能成为各行各业的专家或高级人才,而大多数人则成为普通的劳动者。以安徽的情况为证:大学的升学率有了很大的提高,2013年的大学录取率已经超过80%,可见上大学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与此同时,大学生毕业的人数也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99万,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这说明大部分大学生毕业之后会称为普通的劳动者,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毕业那年很难找到一份工作。家长希望孩子成才的愿望是美好的,但要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对子女的要求不要太高,对子女提出恰当的要求,根据子女自身的条件和社会提供他们发展的可能性,对子女进行正确的引导。家长要及时改变升大学是唯一成才出路的观点,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多方面的,要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特长等实际情况进行择业的正确引导。家长过度重视高考和“高考节”反而会增加孩子们的心理负担,增添更为紧张的气氛。因为孩子们到考场考的不仅仅是所学的知识,同时还承载着他们父母对他们的希望甚至是他们父母当年未能实现的梦想。一旦考试发挥不好,大部分考生首先想得是对不住父母,从而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由于家长不恰当的成才观,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参与到与高考相关的环节中去,聚集到这个普通的山村小镇过这个“高考节”。从而成为“高考节”的幕后推手之一,同时家长也沦为应试教育的同谋者。
科举制的影响。虽然科举制的废除已经超过一百多年的时间,但是由于其存在的时间长达一千三百多年,对当今中国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这种考试迷信在毛坦厂中学表现得比较突出,6月5日那天考生和家长会到学校东北角一个百年老树下烧香朝拜,香灰可达一米多高,燃放的烟花爆竹不计其数。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实行了高校招生统一制度,这与曾经的科举考试不无关联,同时受科举考试的影响而兴起的考试迷信并不鲜见。这些迷信仪式都是为孩子们能在高考中金榜题名而举行的,这些仪式的举行注定6月5日这天不是普通的日子,而是一个“节日”。家长和考生们重视高考无可厚非,但不能过分渲染。孩子们的成绩是通过努力学习而来的,而不是靠烧几柱香,燃放烟花爆竹可以保佑的。普通的日子变成了“高考节”,“高考节”变成了迷信的日子,可以说这个已经消失了一百多年的科举制度与今天的“高考节”不无联系。家长和考生们应该理性地看待高考。
学校领导的决策管理。在学校的决策管理中,学校领导的决策管理特别是校长的决定影响着学校的每一个行为。校长处于学校管理系统的核心地位,主导地位,决策地位,校长的思想、作为和作风在学校工作中影响全局。“高考节”这一天所有的安排毋庸置疑是学校领导作出来的决定,然后学校的老师和学生一起来完成这个十分艰难而神圣的任务。校领导希望学生们在高考中考出好成绩的愿望是对的,希望在6月5日这天把工作做得周密也是没有错的。但在高考前夕校领导和老师最重要的任务是对孩子们进行心理的调节,让考生们以比较轻松的状态奔赴考场,而不是在具有迷信色彩的活动中下太多的功夫。例如默许家长和考生烧香朝拜古树,选择良辰吉时即上午八点零八分,如遇到特殊年份让属马的学生坐在第一辆送考大巴上寓意“马到成功”。从这可以看出,学校领导的决策管理在某种程度上就是“高考节”的另一推手。作为校领导要明确基础教育任务的内容和正确理解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校领导的决策管理必须在科学合法的框架下运行,否则就会偏离正确的方向,走到歪路上去。
其他“演员”的配合,即政府的无意助推和商家的配合渲染。由于6月5日这天,送考队伍由几十辆大巴和数不清的私家车构成,为了路途的安全,六安某交警支队用警车开道护送车队到考点。这被称为“爱心送考”,在各大媒体都有报道。“爱心送考”确实值得人们称赞,政府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与此同时用警车开道护考也强调了被护送者的重要性,高考的重要性,从而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高考作为一种选拔性的考试,选拨一批学生进入高校进行进一步学习,而现在一大批考生都可以进入到大学学习。这就引发了值不值得或者需不需要用警车开道护考的问题。如果值得,那么公务员考试(为国家选拨工作人员)、教师招聘考试(为人们选拔塑造灵魂的工程师)、医师从业资格证考试(为人们选择救死扶伤的人员)更值得用警车开道护考。但在现实生活中那么多考试只有高考获得了如此特殊待遇,以至于当人们提到毛坦厂中学“高考节”的第一反应就是提及队伍庞大,警车开道。政府这好心的举动却无意助推了这个节日的气氛。
商家的配合渲染。一般在节假日或者店庆时候商家会做商品优惠打折活动,但在6月5日那天,许多在毛坦厂镇上商家的商品也会打折出售,那天在商家的眼里就是一个特别的节日,比其他节日更重要。由于毛坦厂学校学生多,引来了众多商家,他们的活动把那天衬托得跟其他节日一样甚至比其他节日更加隆重,商家成为又一推动“高考节”的力量。
“高考节”是由高考产生的,没有高考也就无所谓“高考节”。高考产生了“高考节”,“高考节”渲染了高考。高考作为一种选拔性的考试,被认为是比较公正的考试,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种考试能替代它。高考是不能随意被取消的,“高考节”是可以不设立的,没有必要花费那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去弄这个节日。理性地对待高考和与高考相关的每一个环节是非常重要的,防止其他学校的“趋同”,从而产生更多的“高考节”甚至“中考节”。
参考文献
[1] 胡百良.我对中国基础教育的思考[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2] 柳斌.柳斌谈素质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3] 王唯.聚焦基础教育——理想与现实的博弈[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9.
[4] 李石华.中国家庭教育缺什么[M].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2009.
[5] 沈玉顺.走向优质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6] 李曜明.现代学校教育制度与治校方略[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5.
关键词 高考 中学 成才观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中国是一个不缺节日的国家,各种法定节日,传统节日加上从异国他乡舶来的情人节、圣诞节等,给人们以天天过节的感觉。但是真正发自老百姓并被大家所重视的节日并不多。而“高考节”却是个例外,这个节日不仅关系到千千万万个参加高考的考生,更与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喜怒哀乐息息相关。
近年来,每到6月5日,毛坦厂中学会集中把当年参加高考的学生护送到六安市区参加考试。学生家长、学生、镇上街道的住户和居民数万人聚集在一起,挂横幅,燃放烟花,敲锣打鼓,盛况空前。因为毛坦厂中学近年来参加高考的人数很多,到2013年已经突破一万人,所以被誉为 “高考镇”,而6月5日这天被誉为“高考节”。“高考节”这天隆重程度举世罕见,这里的“高考节”有点像电视上播出的封建社会金榜题名的场面,甚至比那时的场面更加气派和热闹。这也恰恰说明这个“高考节”有点复古倒退的味道,同时也反映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观点仍然存在,反映了科举制对人们的文化心理和价值观念有重大的影响。为什么毛坦厂中学的“高考节”如此隆重,谁又是“高考节”的幕后推手?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家长不恰当的成才观。在“高考节”这一天,许多家长也会参与到送考队伍中去,要么直接用私家车载着孩子去,要么交纳一定的费用与孩子一起乘坐大巴赶往六安市的考点。可见家长对这次考试的重视程度非同一般。“望子成龙”或“望女成凤”是中国大多数家长所持有的成才观点,特别在“高考节”这一天表现得尤为突出,他们想在考试的前夕为孩子们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这些家长认为孩子“成龙”或“成凤”的唯一出路就是在高考中发挥出最好的水平继而考上大学。对于生活在农村的人们而言,这种观念更加强烈,他们不想让孩子继续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或者进工厂当一名普通的工人,家长的最大希望就是让他们的孩子通过考上大学成为各行各业的高级人才。家长的这种愿望是美好的,但这种想法恰恰与社会的需要是不相称的或者说是相反的。在现实生活中只有少一部分人能成为各行各业的专家或高级人才,而大多数人则成为普通的劳动者。以安徽的情况为证:大学的升学率有了很大的提高,2013年的大学录取率已经超过80%,可见上大学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与此同时,大学生毕业的人数也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99万,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这说明大部分大学生毕业之后会称为普通的劳动者,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毕业那年很难找到一份工作。家长希望孩子成才的愿望是美好的,但要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对子女的要求不要太高,对子女提出恰当的要求,根据子女自身的条件和社会提供他们发展的可能性,对子女进行正确的引导。家长要及时改变升大学是唯一成才出路的观点,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多方面的,要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特长等实际情况进行择业的正确引导。家长过度重视高考和“高考节”反而会增加孩子们的心理负担,增添更为紧张的气氛。因为孩子们到考场考的不仅仅是所学的知识,同时还承载着他们父母对他们的希望甚至是他们父母当年未能实现的梦想。一旦考试发挥不好,大部分考生首先想得是对不住父母,从而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由于家长不恰当的成才观,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参与到与高考相关的环节中去,聚集到这个普通的山村小镇过这个“高考节”。从而成为“高考节”的幕后推手之一,同时家长也沦为应试教育的同谋者。
科举制的影响。虽然科举制的废除已经超过一百多年的时间,但是由于其存在的时间长达一千三百多年,对当今中国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这种考试迷信在毛坦厂中学表现得比较突出,6月5日那天考生和家长会到学校东北角一个百年老树下烧香朝拜,香灰可达一米多高,燃放的烟花爆竹不计其数。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实行了高校招生统一制度,这与曾经的科举考试不无关联,同时受科举考试的影响而兴起的考试迷信并不鲜见。这些迷信仪式都是为孩子们能在高考中金榜题名而举行的,这些仪式的举行注定6月5日这天不是普通的日子,而是一个“节日”。家长和考生们重视高考无可厚非,但不能过分渲染。孩子们的成绩是通过努力学习而来的,而不是靠烧几柱香,燃放烟花爆竹可以保佑的。普通的日子变成了“高考节”,“高考节”变成了迷信的日子,可以说这个已经消失了一百多年的科举制度与今天的“高考节”不无联系。家长和考生们应该理性地看待高考。
学校领导的决策管理。在学校的决策管理中,学校领导的决策管理特别是校长的决定影响着学校的每一个行为。校长处于学校管理系统的核心地位,主导地位,决策地位,校长的思想、作为和作风在学校工作中影响全局。“高考节”这一天所有的安排毋庸置疑是学校领导作出来的决定,然后学校的老师和学生一起来完成这个十分艰难而神圣的任务。校领导希望学生们在高考中考出好成绩的愿望是对的,希望在6月5日这天把工作做得周密也是没有错的。但在高考前夕校领导和老师最重要的任务是对孩子们进行心理的调节,让考生们以比较轻松的状态奔赴考场,而不是在具有迷信色彩的活动中下太多的功夫。例如默许家长和考生烧香朝拜古树,选择良辰吉时即上午八点零八分,如遇到特殊年份让属马的学生坐在第一辆送考大巴上寓意“马到成功”。从这可以看出,学校领导的决策管理在某种程度上就是“高考节”的另一推手。作为校领导要明确基础教育任务的内容和正确理解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校领导的决策管理必须在科学合法的框架下运行,否则就会偏离正确的方向,走到歪路上去。
其他“演员”的配合,即政府的无意助推和商家的配合渲染。由于6月5日这天,送考队伍由几十辆大巴和数不清的私家车构成,为了路途的安全,六安某交警支队用警车开道护送车队到考点。这被称为“爱心送考”,在各大媒体都有报道。“爱心送考”确实值得人们称赞,政府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与此同时用警车开道护考也强调了被护送者的重要性,高考的重要性,从而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高考作为一种选拔性的考试,选拨一批学生进入高校进行进一步学习,而现在一大批考生都可以进入到大学学习。这就引发了值不值得或者需不需要用警车开道护考的问题。如果值得,那么公务员考试(为国家选拨工作人员)、教师招聘考试(为人们选拔塑造灵魂的工程师)、医师从业资格证考试(为人们选择救死扶伤的人员)更值得用警车开道护考。但在现实生活中那么多考试只有高考获得了如此特殊待遇,以至于当人们提到毛坦厂中学“高考节”的第一反应就是提及队伍庞大,警车开道。政府这好心的举动却无意助推了这个节日的气氛。
商家的配合渲染。一般在节假日或者店庆时候商家会做商品优惠打折活动,但在6月5日那天,许多在毛坦厂镇上商家的商品也会打折出售,那天在商家的眼里就是一个特别的节日,比其他节日更重要。由于毛坦厂学校学生多,引来了众多商家,他们的活动把那天衬托得跟其他节日一样甚至比其他节日更加隆重,商家成为又一推动“高考节”的力量。
“高考节”是由高考产生的,没有高考也就无所谓“高考节”。高考产生了“高考节”,“高考节”渲染了高考。高考作为一种选拔性的考试,被认为是比较公正的考试,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种考试能替代它。高考是不能随意被取消的,“高考节”是可以不设立的,没有必要花费那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去弄这个节日。理性地对待高考和与高考相关的每一个环节是非常重要的,防止其他学校的“趋同”,从而产生更多的“高考节”甚至“中考节”。
参考文献
[1] 胡百良.我对中国基础教育的思考[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2] 柳斌.柳斌谈素质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3] 王唯.聚焦基础教育——理想与现实的博弈[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9.
[4] 李石华.中国家庭教育缺什么[M].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2009.
[5] 沈玉顺.走向优质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6] 李曜明.现代学校教育制度与治校方略[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