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国农业展览馆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北路农展桥一隅,占地面积4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4万平方米。自1958年年底破土兴建,于1959年9月27日正式开馆。从此,全国农业展览馆便成为宣传展示新中国农业发展成就的重要平台、推动农业国际交流的前端阵地,半个多世纪以来,依旧外宾云集,观者如潮。
作为经国务院批准兴建的建国十周年首都十大建筑之一,全国农业展览馆的机构成立与馆舍建设,正是在国家大力发展农业生产、高度重视农业宣传和国际交流的大背景下,以周总理“古今中外,皆为我用”建设理念为指引,集全国之力量、凝全民之信念而建成的。
这样一个带有独特时代印记和气息的全国农业展览馆,既彰显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人民热火朝天干事业和坚信人定胜天的精神风貌,又书写了我国农业生产开始腾飞起步、优质农产品走出国门的新篇章。
建设渊源
全国农业展览馆建馆的契机,是1957年开始的全国农业展览会。当年2月20日,第一届全国农业展览会在“苏联展览馆”(现北京展览馆)开幕后,社会各界反响空前热烈,第一个月就有将近80万人参观。见此盛况,全国农业展览会组织机构向农业部呈交将农业展览会长期保留的报告,并提出了建设与之相应的展馆、人员编制和经费等意见。
1957年7月,周恩来总理主持国务院会议,讨论关于筹建全国农业展览馆长期馆的意见。之后,经反复比较论证,排除了京外建馆(在当时的武汉苏联展览馆基础上改建)、京内的西郊黑山扈等地后,当年8月,经国务院批示,明确在京建馆,馆址确定在东直门外六里屯一带,要求“本着因陋就简的精神,总投资最高不超过80万元”。同年10月,经农业部批复同意并下达土地购买及居民迁移费用5万元后,全国农业展览会组织机构开始收购建馆土地。随后,占地拆迁、设计等工作开始进行。之后,周恩来总理又亲自审定了全国农业展览馆的建筑设计方案,初始确定的占地面积为50公顷,总建筑面积为28820平方米。
1958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在北戴河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决定,要在北京兴建一批国庆工程以隆重庆祝建国十周年,即后来的“建国十年首都十大建筑”,全国农业展览馆位列其中。
同年9月5日,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万里在市政府召开会议,传达了中央关于筹备庆祝建国十周年的通知。1958年9月8日,万里在中央电影院(现北京音乐厅)对在京的设计、施工及有关单位1000多人作了动员报告,要求这些工程要精,既实用,又美观;既保证质量,又讲求艺术,且兼具民族风格。
经过9个月的紧张施工,1959年9月27日,全国农业展览馆正式建成开馆。崭新成立的全国农业展览馆成功举办了她的第一个展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全国农业成就展”,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的谭震林为开幕式剪彩。全国农业展览馆正式登上我国农业历史的舞台。
建筑风格
全国农业展览馆的设计工作主要由原建设工程部北京工业建筑设计院(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前身)承担,其主设计人为著名建筑师严星华。严先生还担任过中国驻朝鲜大使馆、中央广播大厦、莫斯科北京飯店等建筑的主设计人。
跟苏联的全苏农业展览馆类似(即现“全俄展览中心”,该馆占地300公顷,共有80个展览馆),全国农业展览馆的总体设计也采取了既集中又分散的方式,把建筑按用途分类并结合现场地形进行了合理布置,以1号馆为主体,形成严谨的不对称中轴线:1号馆位于馆区正面主轴线上,2、3号馆分列北南两侧,一字排开;4号馆与5号馆、6号馆与7号馆两厢对称;8、9、10号馆在馆区南侧后方,呈“品”字形排列,10座展馆组成的建筑群浑然一体、气势磅礴、雄伟壮观。
其建筑以中国传统风格为主,琉璃瓦屋顶、重檐、攒尖、彔顶、亭阁、柱廊、栏杆等宫殿和庭园处理手法巧妙地结合了展览建筑空间大和体量大等特点,形成融中国建筑传统形式与现代功能为一体的民族风格新建筑。
同时,全国农业展览馆也是国内唯一一座大型的园林式展览馆,在1、2、3号馆后面,三湖相连,水面面积达4万平方米。湖中碧波荡漾、鱼鸭嬉戏;湖边花草芬芳,垂柳依依。展馆之间由长廊、方亭或柱廊连接,长廊两侧栽植了各种花草树木。馆区四周遍布苍松翠柏,垂柳银杏,随处可见繁花似锦,绿树成荫,回廊亭阁、碧瓦朱檐。传统的民族建筑群与馆区植物、湖光云影交相辉映,景色宜人。
仅是1959年到1961年,就先后共有138个国家、近1.4万人次国际友人前来参观,包括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主席金日成、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胡志明、柬埔寨王国西哈努克亲王、越南民主共和国总理范文同等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可以说,全国农业展览馆的成立及建设,是我国农业腾飞的一个里程碑。
继往开来
新时代中的全国农业展览馆,作为中国农业宣传和交流的地位与职能一如既往。她继续坚持与时俱进,勇于开拓创新,注重以人为本,致力于打造具有特色、拥有较高知名度的国家农产品交易平台、国家农业文明展示平台和国际交流合作平台。相信,搭乘我国农业高速发展、农业文化自信传播的东风,全国农业展览馆的未来,必将更加辉煌!
作为经国务院批准兴建的建国十周年首都十大建筑之一,全国农业展览馆的机构成立与馆舍建设,正是在国家大力发展农业生产、高度重视农业宣传和国际交流的大背景下,以周总理“古今中外,皆为我用”建设理念为指引,集全国之力量、凝全民之信念而建成的。
这样一个带有独特时代印记和气息的全国农业展览馆,既彰显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人民热火朝天干事业和坚信人定胜天的精神风貌,又书写了我国农业生产开始腾飞起步、优质农产品走出国门的新篇章。
建设渊源
全国农业展览馆建馆的契机,是1957年开始的全国农业展览会。当年2月20日,第一届全国农业展览会在“苏联展览馆”(现北京展览馆)开幕后,社会各界反响空前热烈,第一个月就有将近80万人参观。见此盛况,全国农业展览会组织机构向农业部呈交将农业展览会长期保留的报告,并提出了建设与之相应的展馆、人员编制和经费等意见。
1957年7月,周恩来总理主持国务院会议,讨论关于筹建全国农业展览馆长期馆的意见。之后,经反复比较论证,排除了京外建馆(在当时的武汉苏联展览馆基础上改建)、京内的西郊黑山扈等地后,当年8月,经国务院批示,明确在京建馆,馆址确定在东直门外六里屯一带,要求“本着因陋就简的精神,总投资最高不超过80万元”。同年10月,经农业部批复同意并下达土地购买及居民迁移费用5万元后,全国农业展览会组织机构开始收购建馆土地。随后,占地拆迁、设计等工作开始进行。之后,周恩来总理又亲自审定了全国农业展览馆的建筑设计方案,初始确定的占地面积为50公顷,总建筑面积为28820平方米。
1958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在北戴河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决定,要在北京兴建一批国庆工程以隆重庆祝建国十周年,即后来的“建国十年首都十大建筑”,全国农业展览馆位列其中。
同年9月5日,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万里在市政府召开会议,传达了中央关于筹备庆祝建国十周年的通知。1958年9月8日,万里在中央电影院(现北京音乐厅)对在京的设计、施工及有关单位1000多人作了动员报告,要求这些工程要精,既实用,又美观;既保证质量,又讲求艺术,且兼具民族风格。
经过9个月的紧张施工,1959年9月27日,全国农业展览馆正式建成开馆。崭新成立的全国农业展览馆成功举办了她的第一个展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全国农业成就展”,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的谭震林为开幕式剪彩。全国农业展览馆正式登上我国农业历史的舞台。
建筑风格
全国农业展览馆的设计工作主要由原建设工程部北京工业建筑设计院(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前身)承担,其主设计人为著名建筑师严星华。严先生还担任过中国驻朝鲜大使馆、中央广播大厦、莫斯科北京飯店等建筑的主设计人。
跟苏联的全苏农业展览馆类似(即现“全俄展览中心”,该馆占地300公顷,共有80个展览馆),全国农业展览馆的总体设计也采取了既集中又分散的方式,把建筑按用途分类并结合现场地形进行了合理布置,以1号馆为主体,形成严谨的不对称中轴线:1号馆位于馆区正面主轴线上,2、3号馆分列北南两侧,一字排开;4号馆与5号馆、6号馆与7号馆两厢对称;8、9、10号馆在馆区南侧后方,呈“品”字形排列,10座展馆组成的建筑群浑然一体、气势磅礴、雄伟壮观。
其建筑以中国传统风格为主,琉璃瓦屋顶、重檐、攒尖、彔顶、亭阁、柱廊、栏杆等宫殿和庭园处理手法巧妙地结合了展览建筑空间大和体量大等特点,形成融中国建筑传统形式与现代功能为一体的民族风格新建筑。
同时,全国农业展览馆也是国内唯一一座大型的园林式展览馆,在1、2、3号馆后面,三湖相连,水面面积达4万平方米。湖中碧波荡漾、鱼鸭嬉戏;湖边花草芬芳,垂柳依依。展馆之间由长廊、方亭或柱廊连接,长廊两侧栽植了各种花草树木。馆区四周遍布苍松翠柏,垂柳银杏,随处可见繁花似锦,绿树成荫,回廊亭阁、碧瓦朱檐。传统的民族建筑群与馆区植物、湖光云影交相辉映,景色宜人。
仅是1959年到1961年,就先后共有138个国家、近1.4万人次国际友人前来参观,包括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主席金日成、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胡志明、柬埔寨王国西哈努克亲王、越南民主共和国总理范文同等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可以说,全国农业展览馆的成立及建设,是我国农业腾飞的一个里程碑。
继往开来
新时代中的全国农业展览馆,作为中国农业宣传和交流的地位与职能一如既往。她继续坚持与时俱进,勇于开拓创新,注重以人为本,致力于打造具有特色、拥有较高知名度的国家农产品交易平台、国家农业文明展示平台和国际交流合作平台。相信,搭乘我国农业高速发展、农业文化自信传播的东风,全国农业展览馆的未来,必将更加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