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多西他赛方案治疗化疗耐受性差的前列腺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来源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he1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改良多西他赛+泼尼松(docetaxel+prednisone,DP)方案治疗化疗耐受性差的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50例采用DP方案治疗的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3例因不能耐受标准DP方案毒性作用或评估为化疗耐受性差者接受改良DP方案(改良组),同期27例接受标准DP方案(标准组)。改良组和标准组的中位年龄分别为69岁(47~80岁)和63岁(52~77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改良组和标准组化疗前疼痛患者分别为19例和24例;淋巴结转移分别为10例和19例,内脏转移分别为3例和4例;50例患者均合并骨转移。改良组Gleason评分≤7分者7例,≥8分者13例,未评分者3例;标准组≤7分者7例,≥8分者15例,未评分者5例。两组在疼痛、远处转移和Gleason评分方面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及常见毒性判断标准(CTCAE-4)≥3级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改良组和标准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11个月(3.4~35.0个月)和14个月(3.4~69.2个月);中位化疗周期分别为4.5个(2~14个)和5.0个(2~10个)。改良组和标准组中位OS分别为18.0个月(6.7~112.0个月)和27.5个月(5.1~76.0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6);中位PFS分别为6.0个月(1.4~15.4个月)和5.2个月(3.0~11.9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22);出现PSA反应者分别为13例和17例(P=0.615);疼痛完全缓解者分别为8例和7例(P=0.927)。改良组与标准组发生3~4级不良事件者分别为3例和1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均无5级不良反应者。主要表现为血液毒性、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胃肠道反应、水肿、乏力和黏膜炎等,5例出现≥2个不良反应。改良组出现白细胞减少2例次,腹泻和血小板减少各1例次;标准组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11例次,白细胞减少4例次,血红蛋白减少和水肿各2例次,血小板减少、腹泻、恶心/呕吐、口腔黏膜炎、乏力各1例次;5例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者均为标准组。

结论

与标准DP方案比较,改良DP方案在OS、PFS、疼痛缓解率和PSA反应率等方面没有差异,但≥3级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减少。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血清抑制素B水平评估隐睾支持细胞功能的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006年8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672例隐睾患儿血清抑制素B水平。患儿年龄6~72个月,平均27.7个月。其中年龄6~24个月者385例,25~36个月者109例,37~72个月者178例。对照组为335例相应年龄段的体检儿童或包茎儿童,其中6~24个月者98例,25~36个月者101例,37~72个
目的比较Yang-Monti管与阑尾在膀胱可控性尿流改道治疗中的应用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7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27例神经源性膀胱患儿的临床资料。男8例,女19例。年龄1.5~16.0岁,平均7.6岁。膀胱容量(203.8±126.0)ml,其中膀胱顺应性<20 ml/ cmH2O(1 cmH2O=0.098 kPa)者24例,术前发热性尿路感染17例,压力性尿失禁6例,排尿困难
近年来,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及尿流改道的方法不断优化和进步,手术安全性和疗效不断提高。从开放到腹腔镜到机器人,外科技术在不断进步,但目前尚无法互相取代。随着器械的发展,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可进一步改善围手术期效果,基本可以复制开放手术的原则,围手术期肿瘤指标不劣于开放手术。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在盆腔淋巴结清扫方面似乎更有优势,远期肿瘤效果3种技术相近,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 mRNA结合蛋白3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Ⅱ mRNA binding protein 3, IMP3) 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 NMIBC)中的表达及其对肿瘤复发、进展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130例初次行电切手术的
目的探讨儿童膀胱良性肿瘤的的诊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0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15例膀胱良性肿瘤患儿的临床资料。男10例,女5例。年龄1.1~13.8岁,平均8.7岁。临床表现为肉眼血尿9例,尿频、尿急、尿痛3例,排尿困难1例,腹痛2例,排尿后腹痛、头痛1例。超声检查示膀胱内实性占位,等回声或不均质低回声。增强CT检查示膀胱内规则或不规则实性占位,部分肿瘤强化明显。15例患儿均行保留
目的探讨高级别T1期(T1G3)膀胱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后膀胱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对照研究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11例T1G3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TURBT术后是否联合静脉化疗分为两组,其中联合静脉化疗者为A组:TURBT+膀胱灌注化疗+静脉化疗;未联合静脉化疗者为B组:TURBT+膀胱灌注化疗。膀胱灌注方案:吡柔比星30 mg(8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小儿重度肾积水穿刺造瘘术后肾功能可恢复性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河北省儿童医院50例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导致的重度肾积水患儿的临床资料。男25例,女25例。年龄2个月~9岁7个月,平均(3.0±0.3)岁。病变位于左侧40例,右侧10例。所有患儿一期均行经皮肾穿刺造瘘术,术后根据患肾功能恢复情况二期行肾盂成形术或肾切除术。收集穿刺造瘘术前和术后分肾功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