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性质之我见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xifeng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陈一平教授根据前人的说法并加以自己的思考,提出“诗为乐府说”这一理论,认为《诗经》是西周宗法制礼乐制度的产物,是先秦的乐府诗,《诗经》在内容、体例以及形式上的诸多特征,皆可从乐府体制中究因。而本文基本认同陈一平教授这一说法,并在此基础上,作补充、拓展,具体分析“诗为乐府说”这一缘由,以及乐府对《诗经》的继承与发展。
  【关键词】《诗经》 乐府 缘由 继承与发展
  陈一平教授提出“诗为乐府说”,即乐府是西周诗歌形式的存在方式,《诗经》是乐府体制的产物,是乐府诗歌的本初形态,且《诗经》在内容、体例以及形式上的诸多特征,皆可从乐府体制中究因。从古至今,认为《诗经》与乐府诗有密切联系,甚至说《诗经》是乐府的源头等的学者不为少数,但如此坚定提出自己说法,认为“诗为乐府说”的,却不常见,而《诗经》及乐府体制对中国古代诗歌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这一说法值得我们认真地深入探究一下。
  一、《诗经》之清本溯源
  《诗经》是中国音乐文学的源头,从《诗经》到汉乐府诗,再到唐诗、宋词、元曲、戏曲,形成了中国文学史上完整连贯的音乐文学发展之路。作为诗、乐、舞一体化的艺术形式,《诗经》和汉乐府之间存在一定的渊源关系,从古至今,不少知名学者都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阐释。明代胡应麟云:“《诗》即《乐府》,乐府即《诗》,犹兵寓于农,未尝二也。”郑樵亦云:“乐府之作,宛如《风》、《雅》。”余冠英先生在《乐府诗选·前言》也说:“《诗经》本是汉以前的《乐府》,《乐府》就是周以后的《诗经》。”由此可看出,《诗》与乐府确实有一定的源流关系,《诗经》对乐府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诗》具有一定的乐府的特征与性质。
  而根据现有的文献及考古材料证实“乐府”性质的机构至迟在商朝已存在,商为“瞽宗”,周称“大司乐”。20世纪七十年代在陕西省临潼秦始皇陵附近出土的秦变种就镌有“乐府”字样,说明至迟在秦代就以“乐府”作为朝廷音乐歌舞管理机构的名称。
  综合上面材料可得出,“乐府自武帝立”这一说法是不准确的,在秦或者先秦时期已有乐府,《诗》也具有乐府的性质与特征。至于为什么《汉书·艺文志》在叙述西汉乐府歌诗时写道:“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笔者认为是由于当时的材料有限,没有证据证明在汉代以前就有乐府的存在,同时,汉代的统治者需要一种新的形式来维护其大一统,乐府便应运而生。而因时代背景等种种原因,汉乐府发展迅速,且对后世影响颇大,因此会出现“乐府始于武帝”这一说法。
  二、“诗为乐府说”之缘由
  “我国古诗歌凡联系声乐者,除《诗经》、《楚辞》外,因文人好古博雅,遂借用‘乐府’一名,为其通称。” 由此可推测,乐府在先秦时期已有,而代有乐府,只是在名称上可能有所不同。学术界对“乐府”的定义基本没有分歧:乐指音乐,府指官府,乐府就是管理音乐歌舞的政府机构。那么,“诗为乐府说”这一说法何以成立呢?笔者认为以下理由有三:
  第一,从体裁与表演形式上看,《诗经》与乐府都是音乐文学,都以民间创作为主,要加以配乐演唱或演奏,两者都是乐舞体系,还有机构设置以及职能分工,如乐师等,也许两者的乐舞体系内容有所不同,机构设置和职能分工也可能不一样,但两者依然具有较高的相似性。
  第二,《诗经》三大主要内容为:风(地方民歌)、雅(贵族交往娱乐的乐歌)、颂(祭祀民歌)。而乐府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地方民歌,只是由朝廷乐府系统或音乐管理机关收集起来,这与《诗经》里的“风”是相一致的。至于“雅”,《诗经》与乐府诗里均有一定数量的、共君主等贵族阶层欣赏的乐歌。而宋代文人常有主动撰写颂辞之举,“小臣献颂,乐府是配”,“以待乐府之采焉”,多是仿效《诗经》中的颂体。因此,《诗》与乐府的内容基本相一致。
  第三,根据前人的说法,汉乐府从内容到形式,从组织架构到职能范围,都是模仿《诗经》时代这种经典的西周乐府。为了加强皇权,维护大一统,汉武帝吸取七国之乱的教训,着手恢复、修订适应汉王朝需要的礼乐制度,因此,乐府应运而生,但因时代背景等原因,汉乐府与西周的乐府有所不同,但其原本一致的目的及表现形式是不可忽略的。
  三、乐府对《诗经》的继承与发展
  由前面的叙述可知,《诗经》与乐府之间具有源与流的关系,《诗经》是乐府的本初形态,而乐府对《诗经》也是进行了继承与发展的。
  在内容方面看,首先,汉乐府民歌继承和发扬了《诗经》民歌的反映社会生活的优良传统。两者都揭露了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压迫,控诉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等社会问题,如《七月》、《孤儿行》等。第二,汉乐府民歌大大突破了《诗经》言志抒情的传统,走向社会批判的道路,如《诗经》里的一些战争诗只是表达行军之苦或者对旅人的思念,而乐府诗如《十五从军行》则直接暴露出战争之残酷以及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第三,汉乐府中人本思想显著增强。乐府民歌中悲叹流离失所、要求生活安定的呼声比《诗经》民歌明显增多。
  从叙事艺术上看,汉乐府诗歌在对《诗经》叙事艺术技巧吸收、继承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形成了一套更为成熟、完善的叙事手法。《诗经》叙事条理清晰、平实自然,往往采用平铺直叙的手法,结构严谨,展现矛盾冲突,塑造了千姿百态的人物形象,而汉乐府则具有矛盾冲突尖锐、布局结构巧妙合理、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和语言直白质朴、含意深刻等特点,是对《诗经》进行了继承、创新与发展的。
  简而论之,笔者以为,“诗为乐府说”这一理论是基本可信的,乐府是西周诗歌形式的存在方式,《诗经》是乐府体制的产物,是乐府诗歌的本初形态,同样地,《诗经》具有里乐府大部分的特征与性质。然而,《诗经》与乐府不是完全一致的,《诗经》只是乐府的最初形态,乐府在内容、形式、艺术手法等方面都对《诗经》进行了继承与发展,而《诗经》和乐府这类音乐文学都对中国古代文学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陈一平《论〈诗经〉的乐府特质》,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2]陈一平《〈诗〉即“乐府”说》,《诗经研究丛刊》,2007年02期。
  [3]罗旻《论宋代乐府诗创作对〈诗〉、〈骚〉传统的追溯》,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13年02期。
  [4]汪爱武《试论汉乐府民歌对〈诗经〉的继承和发展》,滁州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5]杨宏,陈静《汉乐府民歌对〈诗经〉民歌叙事艺术的继承和发展》,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S1期。
  [6]刘颖《汉乐府与〈诗〉〈骚〉之文学关系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西北大学,2010年5月。
  [7]王晓阳《以乐舞体系为中心谈汉乐府对诗经的继承和发展》,硕士学位论文,河南大学,2008年5月。
其他文献
自从《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红头文件颁布后,中国职业教育的春天好像已经来临,职业教育学校异军突起,争奇斗艳,然而纵观当前的中等职业教育却存在着许多共性的问题。不改进这些问题,中等职业教育不会有真正的春天。  一、中等职业教育的教育目标不明确  中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这里说的应用型是指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要能应用,要适用,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技术人才是指中等
期刊
【摘要】语文汉语拼音是阅读和沟通的基础。综合分析以往的研究成果,主要是为提高汉语拼音教学质量而提出的教学方法以及汉语拼音中具体的音、调等方面的现状调查。本文章则以某具体学校为调查对象,深入调查本学校的汉语拼音教学现状,以此更加明确当前汉语拼音教学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一年级 汉语拼音 教学现状  引言  汉语拼音是学习语言、文字的工具,也是学讲普通话的基础,一年级是学习汉语拼音的关键时期,因此
期刊
【摘要】当前,在社会环境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影响下,小学德育教育的展开已经不能够完全的依赖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是要结合当前的形势发展变化,积极的开创新的小学德育教育模式,在保证加强德育教育力度的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相对应的情感渗透,保证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能够有序的展开。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 情感渗透 策略  德育教育可以说是每一个学校在整体的教育过程中,都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环节和内容,也是学
期刊
【摘要】爱听故事是每一个人的天性,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听故事更能吸引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打开语文故事的百宝箱,你会发现许多神奇美妙的东西。故事让语文教学更人性,更情趣,更美丽。  【关键词】小学语文 小故事 有趣 美丽  前言  语文是一门美丽的艺术,是语言的锤炼,是文化的累积。语文是一门内涵丰富的学科,是语言工具,是文化集成。可是教育的现状让语文绚丽的光华渐渐被抹杀,慢慢地成为科学主
期刊
数学概念是进行数学推理、判断、证明的依据,是建立数学定理、法则、公式的基础,也是形成数学思想方法的出发点。数学概念的建立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前提。因此,数学概念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地位。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中应加强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的理解和掌握,对一些核心概念和基本思想要贯穿数学教学的始终,帮助学生逐步加深理解。在新课程标准下,优化数学概念教学,对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
期刊
当代学生学习语文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而古诗文的部分恰恰就在这第一怕中。文言文的阅读是当代学生考试的薄弱环节,在平时的学习中,学生往往提不起兴趣,这样在考试当中往往得分不高。是什么原因使高中生对我国历史悠久的古诗文产生如此的惧怕心理呢?原因归纳为两点:一、学生的文言基础知识薄弱;二、教师的教学方法出现问题。而学生基础的牢固与否与各位语文教师的古诗文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有关。本文从
期刊
不少一线的语文教师都有如此的困惑:学生参差不齐,分化严重;课堂沉闷,负重跳舞,效果甚微。唉,如今的学生……  这是现实,好多学生对课堂已了无兴趣了。上课时,常有这样的镜头:屈指一数,认真听讲者寥若晨星;昏昏欲睡者,却遍地开花。其实这就是学生学习分化问题,要把学生带回你的课堂,要解决它,不是没有办法。有时办法还挺多,在多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本人发现“以点带面,触类旁通”之法可以为之,而且有较好的效果
期刊
一堂课成功与否,首先决定于教师对自己课堂教学的追求。教师对自己的课堂有什么样的追求和期待,才会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情,设立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精彩的教学环节,一节课才有了成功的基础和可能。换言之,教师追求什么样的课堂教学境界,就会想方设法去设计这样的课堂,努力呈现出所追求的课堂教学的样子。所以,教师对课堂教学境界的追求和期待越高,才会努力去实现自己的追求和期待,才有可能出现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我们
期刊
【摘要】《山海经》是中国先秦的一本重要古籍,书中记述了大量有关地理、生物、药材等内容,因而在许多领域都具有其独特的研究价值。在这些想象奇特、类型多样的神话中,复生神话(神话主人公以另外一种形式复活生存的神话)因其特殊形式而具有很大研究价值。本文试图将复生神话按照其复生形式分类,从而探讨其中体现的先民自我意识。  【关键词】山海经 复生神话 复生形式 自我意识  《山海经》因为其独特的魅力,在历朝历
期刊
自古诗坛词疆之中能人圣手满目皆是、举不胜举,而我独爱东坡诗词,豪放中足见豁达,婉约里深隐清致。尤其最近重拾他的《蝶恋花·春景》,更是在一遍又一遍的品读之中深得其旨,仿佛与词人隔着遥远的时空进行了一场心心相惜的对话。  妙哉:以景自况,物我合一  词人的视线是从一棵杏树上开始的:凋零的杏花几近枯萎,无精打采地吊在枝干上,似乎是谁一夜之间掳去了老树曾经茂密的头发。几根赤裸裸的枝干上,稀松地挂着几只青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