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辛稼《秋蝶图》考

来源 :书与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j7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前,在友人陪同下访汲古轩,见主人藏有一批民国书画作品。其中一幅《秋蝶图》,按汲古轩主人所鉴为佚名画,引起了笔者的关注。经考。此乃迄今为止笔者所见张辛稼先生传世作品中最早的工笔花鸟画。
  据《张辛稼年谱》载,张辛稼幼时与画家陆廉夫为邻:5岁开始临摹古画,而从不示人:至15岁时,考入江苏省工业专科学校预科班,时著名画家陈摩授国画,同窗有吴作人:20岁时高中毕业,翌年被画家吴子深聘为西席,课其子女凡四年。张辛稼专攻花卉,又喜古之”没骨法”而自成一家。在为吴子深西席四年间,参加“桃坞画社”,举办“社友画展”,作品明码标价。其中1931年,23岁的张辛稼所作《蝴蝶图》参加”苏沪名人书画纨扇会”,同时参展者有李根源、吴待秋、贺天健、马万里等六十余人。张辛稼《蝴蝶图》深受好评,张叔良先生在《苏州明报》刊发文章,盛赞张辛稼云:’少负奇志,性喜翰墨。曾从陈迦庵游,深得薪传。其花卉能处鸳湖之秘,孟皋、廉夫之肥润……艺坛之英才也。”徐建融先生为《霜屋艺痕一纪念张辛稼诞生一百周年作品集》作序日:”其早年的作品惜未多见,未敢妄言。
  惜其《蝴蝶图》作品尚不知今藏何处,弹指一挥十年过,在张辛稼先生诞辰110周年之际,余喜见先生早年作品《秋蝶图》,亦可谓幸事也。因有感于与张辛稼先生有多年交往,特将《秋蝶图》作一小考,以志怀念。
  《秋蝶图》乃应民国教育家黄允之先生所求,是命题作品,不求是否时流名家,故图中梁公约、沈彭年、方还等所题,均未提及画家是谁。遂初观《秋蝶图》。疑似佚名画。经笔者细察,为张辛稼先生所作,因在画面之题跋已明示,叶宇青有“倩人作《秋蝶图》以寄意”之句,“倩人”即请人作画,画之右下角盖有“星阶”朱文印一方,张辛稼早年名就用“星阶”。可断为张辛稼无疑。
  是图,纵67厘米,横41,5厘米,设色绢本。按照画上最早所题时间为丙寅(后另有考),即1926年,是年张辛稼18岁。
  考《秋蝶图》题跋者,先后排列如下:
  首先当是梁公约题,其诗:”饮露栖烟不识愁,朵花如锦任翔游。大家都作庄生寝,是是非非过一秋。”款落:“丙寅(1926)小春,允之先生一笑。弟公约。”钤朱文印“梁”。
  梁公约诗前两句、描绘了张辛稼所作《秋蝶图》之情景,后两句则追忆往事,梦幻迷离。诗人李商隐曾有“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只是当时已惘然”之句。梁公约不仅是清末民初扬州著名书画家,也是著名诗人,是当时冶春后社中最有成就者。其诗宗江西诗派、亦有晚唐人之遗风,时常与昆山方还书画合璧。
  再观沈彭年题,其诗云:”涉梦初回春未残,风前低舞影姗姗。太常仙迹分明在,好向丹青取次看。”款落:“允之先生教正,弟彭年。”钤白文印“沈彭年印”。是诗乃诗人之期望、尽管所画为秋蝶、似乎秋风残忍,鴯了梦未残,仙迹犹存,有积极向上之含义,让人联想到文天祥《过零丁洋》句”留取丹心照汗青”。
  再观方还所题,诗云:“一年一度韶光老、赢得春风蛱蝶图。芳草落花人意懒,不堪怊怅对三吴。”款落:“丙寅十月,方还。”钤白文印“方还长寿”。是诗以“一年一度韶光老”句开门见山,道出了二人于南京相识多年,而美好的时光终将远去,如《兰亭序》所云“不知老之将至”。随后方还又题诗云:‘春去秋来年复年,蝶衣黄到夕阳边。江山一角余残梦,梦里分明世外仙。”开头年复年”与上诗同。而梦里分明世外仙”与黄允之倩人作《秋蝶图》之心意相吻合。再观方还跋语云:“允之我兄出图属题。春残南国,邃然蒙叟之身:秋入西江,凄绝滕王之阁。笔梦已散,诗心不仙,离垢无天、埋愁何地,率尔感赋,写我郁伊。他日或不与飞灰俱烬,亦留得一劫外缘也。”款落:“方还再题,并识。”这段跋文,道破了民国初期,军阀各据一方,乱世局势之困境。这或许就是黄允之倩人作《秋蝶图》,并请诗友、同道赋诗的缘由。
  方还博学多才,古文诗词,无一不工,尤精翰墨,名噪江南,堪称诗、文、书“三绝”。时有“南北两方”之誉。方还书法,不论榜书还是小楷,均雍容大度,潇洒飘逸,极富书卷气。
  前述梁公约、沈彭年、方还三位均为黄允之好友,且相互间还有诗文书画合作,如梁公约与方还,就有书画合璧,足见其时世局虽乱,而书画交流还是相当活跃。
  自丙寅(1926)黄允之得《秋蝶图》三年后,即己巳(1929),请年仅26岁的诗人叶宇青赋诗,叶宇青接《秋蝶图》后没有及时题写、而又二年,黄允之已病故。叶宇青带着遗憾于是年十月赋诗四首,蝇头小楷题于画上。其诗云:飘尽愁红绿不肥,江南风景是耶非。低徊一角平桥路,何处斜阳晒粉衣。”“秋斋梦影不成团,早当南华说法看。只道晚香堪作伴,疏丛聊耐一分寒。“香红嫩绿过无痕,蒲梦原知不待温。谁料西风刚一霎,紫灰和雨送秋魂。”何待招魂到荔枝,寒花衰草已相思。三生留得翩翩影,肠断临川谢逸诗。”后又有跋语云:”允之先生自苏省归,倩人作《秋蝶图》以寄意。己巳,(1929)夏,余游膠城,承以此图属题。余携至沪上,每欲展图,辄觉有荒寒萧索之意萦绕于心目间,恐语焉不详,率未敢有所书也。今岁九月二十三日,先生忽捐馆舍。余撫图出涕,以为竟负故人。越三十余日为忍痛题之,聊以报知己于身后,不能复计工拙矣。乌乎!是处斜阳,君其安往?何年芳草,魂兮归来。敢期赴节之泉,空比伤心之赋云尔。”款落:“辛未(1931)十月廿七日,叶琦并识。”钤朱文印“玉仲”。此诗稿收录于《叶宇青诗集》。
  葉宇青题诗后不久,沈冬一步叶宇青原韵四奉和。其诗云:”谁道秋风鲈鳜肥,六朝往事已全非。生绡半幅留残影、剩粉零脂认蝶衣。”“飘红舞雪幻成团,鹿梦蕉心一例看。莫怪泉明千日醉,霜高篱菊也知寒。”“莲花说法了无痕,卢女湖头月不温。解识南华经卷字,江天只有鹧鸪魂。”“倚遍西风数遍枝,绮窗红豆最相思。辽阳归去人安在,毕竞含愁白也诗。”诗之尾跋语云:‘右允之先生妹婿宝山沈冬一先生绍裘次韵之作。录稿见示,属为代书。辛未(1931)冬,玉仲叶琦识。”钤朱文印“玉农大利”。跋语明示,诗乃黄允之妹婿沈冬一所作、而诗请叶宇青先生代书录于《秋蝶图》留白处。故叶兆曦在编《叶宇青诗集》时,也收录其中。   那么,这位黄允之何许人也?
  黄允之(1878一1931)。名守孚。号佛时,又号蘧公,蘧龛。上海嘉定人。清末廪生,光绪三十年(1904)留学日本,攻读法政,后学成回国。光绪三十三年(1907),任嘉定县劝学所视学,兼学务总董。光绪三十四年(1908),任嘉定县选举事务所副所长,并被推为嘉定县农会会长。辛亥革命后,任嘉定军政分府参谋,后改任司法部副部长。民国元年(1912),与王元增、黄守恒等组织中国同盟会嘉定分部,推进革命。民国二年(1913)后,分别任江苏省议会秘书长,上海县知事公署第一科长,《新申报》主笔。民国七年{1918),当选为江苏省议会议员。翌年,兼任暨南大学教授,后任《新江苏日报》主笔。翌年,任县教育会副会长:同年8月,江浙军阀之战爆发,与旅沪同乡共组救国会,设立收容所,邑人赴沪避难者,皆得食宿之惠。民国十四年(1925)秋,任江苏省公署秘书、主持《省政公报》的编辑,参与有关江苏省政之改革方案,很多由其草擬。民国十五年{1926)求人作《秋蝶图》。民国十六年(1927),省署改组后辞职归故里嘉定。此时,江苏省曾委任其为青浦县长,但黄允之辞谢不就,而潜心于教育事业。
  关于黄允之其人其事及其所求《秋蝶图》。叶宇青亦有诗文记载云:“汪汪千顷竞谁俦,促膝频登八咏楼。曾据要津开幕府,岂容浊世见清流。鸥心浩逐三江水,蝶梦寒惊一叶秋。我蓄平生知己泪,扬鞭忍复问西州。”这里的“鸥心”。描写出黄允之悠闲自在之心境,如宋人黄庭坚《登快阁》诗“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之句,能与白鸥做伴,逍遥自在,岂不美哉。然而当时江苏系五省联帅孙传芳治下,黄允之与当时的省长陈陶遗以及同盟会员、教育家昆山方还先生等一批文人官僚,虽有壮志而无法实行,如“蝶梦寒惊一叶秋”,冬季将来临,蝴蝶将往何处?唯有庄周蝶梦犹存。这或许就是黄允之求《秋蝶图》的缘由。
  对于黄允之的评价,叶宇青跋文云:'嘉定黄允之先生守孚,长才卓识,资望甚高。初,于其妹倩沈冬一先生处见余文字,不以年少见轻,遂相契厚。时先生执教暨南,旋辞归。冬一故居槎溪,余每自沪至槎,则先生辄自嘉定来会。后与其知友陈陶遗、曾孟朴、方唯一等联袂出治苏省,慨然有澄清之志。顾以阀势未戢,不能贯其初衷,乃决去,复归嘉定。己巳余往访之,出《秋蝶图》属题。盖其去省垣时,寓慨而作。自是亦署别字日‘'蘧龛’。卒以督海塘工程,尽瘁致疾而殁。一时识与不识皆痛惜之。先生余事工书,屡为余作,其大书‘泉石从所好,文章如有神’一联,隶法雄劲,尤称得意。”
  再观张辛稼的《秋蝶图》,绘有大小蝴蝶四对八只,杂花小草无数。蝴蝶刻画尤为工致精整,神态生动有趣。晕染赋彩细腻,点苔细密,足见其传统工夫之扎实。此法出自五代徐熙一派,宋代为高峰:至元代,似乎乏善可陈,王冕、邹复雷可勉强算上,到明代有徐渭、陈淳、孙隆、陈洪绶,清代有恽寿平、唐荧等:晚清民国是集大成的时代,一支以岭南派为代表,如居廉、居巢、高剑父,高奇峰、高剑僧一直到杨善深、赵少昂等,另一支是以海派为代表、如朱偁,任伯年、虚谷等,而张辛稼便是一位重要的继承者。
  《秋蝶图》之蝴蝶画法,应该有画本,当是临古人又稍作改变。所谓画本,自古就有,历代相传,但没有体系而已。故张辛稼23岁时所画的《蝴蝶图》参展获奖,当与18岁时所画《秋蝶图》相类似。
  再细察《秋蝶图》蝴蝶,其画法来源于北宋宫延画家赵昌《写生蛱蝶图卷》和南宋艳艳女史《花卉草虫图卷》。赵昌《写生蛱蝶图卷》绘秋花、枯芦摇曳,群蝶恋花于田园,轻灵振翅的蛱蝶,生机勃勃。是图以双勾填色法绘草丛、蛱蝶、线条粗细变化,墨色浓淡交织、敷色积染多层。其蛱蝶色彩浓艳,精工细丽。而艳艳女史《花卉草虫图卷》描绘了秋光明媚之实景,蝴蝶、蜜蜂、蜻蜓于花草间翻飞,而坡地与湖石间的秋菊、秋葵、萱花、桂花、南天竹与海棠争奇斗艳,形式精巧,叹为观止。
  而张辛稼的《秋蝶图》,笔墨功夫深厚,构图也不落俗套、画面上方留下很大的空白,小花与小草淡淡映衬,错落有致,群蝶于空中翩翩飞舞、唯有一只高高在上而俯视,有虚实相生之感,富有灵气,实为妙品也。
其他文献
刘墉临《十七帖》之《天鼠膏帖》《虞安吉帖》  刘墉(1719-1804),字崇如,号石庵,祖籍安徽砀山、生于山东诸城。一生历经康、雍、乾、嘉四朝,乾隆十六年(1751)进士,官至吏部尚书等职。书法初学赵孟颊、董其昌上追魏晋,也喜颜真卿、苏轼。风格浑厚古朴,貌丰骨劲,与翁方纲、王文治、梁同书并称“国朝四大书家”。他喜欢用紫狼毫作书,但不见锋芒,在圆润丰腴的点画中蕴藏着千钧之内力,所谓“绵里藏针,举重
期刊
刚开始看《转山:边境流浪者》,有点看不下去:“你”带着太多原来环境中个人的成见,与所到之处总有一种隔膜,游离于环境之外;作者似乎也处于一种旁观的状态,远远地看着发生的一切——这与一般的游记毫无二致。而到了后面,“你”渐渐抛却一己之见,全心投入旅行,完全融入环境之中,也有了更多的收获和感动;此时的作者似乎完全爆发,用简单质朴的文字传递出撼动人心的真诚和激情。  《转山》这个书名容易让人联想到西藏的宗
期刊
刘树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吴昌硕艺术研究协会到秘书长,江苏省甲骨文学会副会长、书画院院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作品曾参加全国首届楹联展,第六届中青年展,中日第二+届自作诗书法交流展,全军中国书协会员优秀作品展。江苏林散之奖书法三年展。上海首届书法晋京展,西泠印社首届檻联展,以及中日,中韩交流展等重要展览。出版《刘树人书法集,自撰楹联卷》《金声石韵。刘树人书
期刊
哈密瓜画法  用藤黄加朱画出哈密瓜的瓜瓤,边缘不能画得太湿。用加墨的赭石以侧锋画出瓜籽。  葡萄画法  葡萄不一定要画得五颜六色,可用曙红和花青调出的紫色直接画,在湿的时候点上较薄的白粉。可以添叶,也可以不添,如果要添,就要用墨色,使画面显,得厚重。  梅派笔墨闲谈逸赏(十二)  ——名赋墨香 艺耀国光  文/林仕亨  在曹素功制墨中,有许多传世精品、不仅题材、形制、词句、书法、图饰、雕镌等各方面
期刊
石涛有云:“夫画,天下变通之大法也。”  传统中国画作为艺术的一个重要门类,向来是以严谨的笔墨技法和鲜明的个性风格而为历代文人墨客所喜爱。民国时期,海派花鸟中的“四大花旦”江寒汀、陆抑非、张大壮、唐云,就是这样一批受到时人崇敬和追捧的大画家。他们笔下的花卉禽鸟用时下流行的话来说,犹如偶像天团一样的存在,直至今日,仍光泽四射,熠熠生辉。  曾经听画家车鹏飞老师说起。晚年的唐先生经常戏说:“我现在画的
期刊
与青林国际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林训民总经理相识,可以追溯到去年7月份,那时我正在做一份“贝塔斯曼退出大陆图书市场”的台湾业者的访问。其中也采访到了林训民,因此对青林国际这个专做儿童图书的出版公司有了初步的了解。今年“海峡论坛”期间,又有幸在厦门与之相遇,对其表达了做一个专访的意愿,他欣然接受,在百忙之中给我讲述了青林的成长史。  “我自1980年左右先后完成了大学及国外硕士的学位,并在原服务的公司担任
期刊
编者按:程十发是现代海派绘画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性人物之一。他的艺术人生历程,从最初的崭露头角到中年的渐趋完备,直至晚年的蔚为大观,就如同自海面升起的云霞,灿烂而辉煌,并成为了一个时代的艺术象征与缩影。2019年上海程十发艺术馆开馆十周年之际,举办了“云霞出海曙——程十发书画作品特展”。此次展览集中展示了程十发自20世纪50年代至其晚年约半个世纪中所创作的重要书画代表作品。本期专题结合此次展览,让读者
期刊
当我们还在感慨,如今的青少年不爱读书;当我们还在慨叹现在图书出版类型千姿百态,品种泛滥成灾;当我们还在唱叹,“经典”阅读渐行渐远,所谓的“流行”读物侵蚀着青少年的生活;当……面对如今的青少年阅读现状,我们有太多太多的不解和遗憾。暑假来临,学子们终于又赢得一些闲暇时间,他们开始走进各大图书商城、书店。然而他们在选择时也存在着“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困惑——如何筛选适合自己的图书,如何构建合理的阅读结构。
期刊
尤无曲(1910-2006),江苏南通市人。名其侃,号陶风,晚年自署钝翁,钝老人,以字行。斋号有古素室,后素斋,光朗堂等。尤无曲诗书画印兼擅,且精通园艺。5岁习画,1929年秋考入上海美专,1930年为追随黄宾虹、郑午昌诸先生转入中国文艺学院,同年加入密蜂画社。1940年拜京派领袖陈半丁为师,1941年冬在京举办个展,得齐白石赞许,1943年齐白石为他亲订润例。尤无曲创立“笔墨水旭”说,在新世纪到
期刊
“……大陆学界兴起一阵陈寅恪热,很多人感叹像这样的人物现在的时代很难再出现了。去年底钱钟书仙逝,同样的感叹再次发出。但现在有了钱文忠这样的青年才俊,顿时令人觉得中国学界还是有希望的。”    2007年,《百家讲坛》被评为年度中国最具网络影响力的央视十大栏目之一,巧的是,在那年年底,钱文忠先生开讲《玄奘西游记》,直到今年春节开始热播的《钱文忠解读》,居然已经是先生第四次登上百家讲坛了。  第一次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