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流浪中成长

来源 :书香两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keda1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刚开始看《转山:边境流浪者》,有点看不下去:“你”带着太多原来环境中个人的成见,与所到之处总有一种隔膜,游离于环境之外;作者似乎也处于一种旁观的状态,远远地看着发生的一切——这与一般的游记毫无二致。而到了后面,“你”渐渐抛却一己之见,全心投入旅行,完全融入环境之中,也有了更多的收获和感动;此时的作者似乎完全爆发,用简单质朴的文字传递出撼动人心的真诚和激情。
  《转山》这个书名容易让人联想到西藏的宗教仪式,与内容不是十分贴合,想换一个更贴切的书名。《单车走滇藏》?不好,偏于表面化,不能突出作者所要表达的重点。《青春就要去流浪》?《铁马高原》?《非勇敢旅行》……绞尽脑汁之后,又回到了起点——《转山》:“你”的这次旅程虽不是真正围着神山绕走的转山,但有着和转山一样的虔诚和磨难,是一次“精神转山”。
  选择纸张时,左右为难。在可接受的价格内,思来想去,最终舍弃了纸质不甚令人满意的大开本,而选择了现在的开本。书出来后,开本有点小,懊悔不已:如果当初再在纸张上多花点心思,也许就可以避免自认为鱼与熊掌不可得兼的状况,让书以更完美的形式呈现。
  原版封面是一位风雪中朝圣者的正面,很直白,但似乎少了一点回味。换了一位朝圣者在布达拉宫前的背影,缁衣与银装的布达拉宫映衬,头上几丝白发——这个背影既孤单又坚定,既沧桑又虔诚……在雄伟的布达拉宫前,这个背影却很高大,它传递出无数信息,激发更多想象,这与转山或流浪带给人不同的感受正契合。朝圣者正面的图片则用在了封底,非常感谢设计这样的巧心安排。
  原版书中有很多台湾知名人士的推荐,考虑到这些人在大陆读者中的认知度不是很高,只保留了与本书关系密切且有较高知名度的林怀民的推荐和蒋勳的序。另外,我们还请梁文道和于丹先看书稿,他们都很喜欢,并热情地向读者推荐。梁文道说:《转山》是一本可以召唤整代人书。
  《转山》是谢旺霖的第一本书,却影响巨大,甚至在台湾带动了一股单车风潮。他一举成名,却纯真依旧。他很认真,写作时认真,生活中也认真。完成政治与法律双学士后,他毅然转往文学的道路。因为“走法律那条路,不仅辛苦,还会痛苦。走文学这条路,是我自己喜欢的,虽然辛苦,但最起码没有痛苦”。忽然明白了为何前后文字会有差异:刚开始流浪时,他还无法“忘掉自己”,所以“你”与环境隔膜是当时真实的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空间的变换,他渐渐彻底忘却过去,融入当下,“你”与流浪彻底融为一体,流浪带来的苦痛和快乐也更加痛彻心扉。
  谢旺霖很真诚。写作时真诚,生活中也真诚。他说,在波密食物中毒时上吐下泻,秽物横流,是他很羞耻的事。但他却把它用文字记录下来,并且在新书分享会上当众讲述。这种坦诚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至少我做不到。他也从来不讳言自己出发前“怕得要死”,路途中几次大哭,也许正是这份“难得的坦白,不虚矫,不滥情”,打动了万千读者。
  《转山》让我重新发现了文字的力量:直入人心,触动灵魂。简单的事情,谢旺霖却可以挖掘出人性的弱点和可贵。
  “心情纠结许久,你拒绝了。一个超乎自己预期之外的决定。或许是这位司机好心的提问,激起了你一些气力与坚持,让你想在这恶劣的环境多磨砺一会儿。他显露出担心的神色说:‘放心,不收钱的。’你咬着牙摇摇头,隐约有些被他说服的心动,但你故意在这司机面前忍痛跳上单车坐椅,对他打个OK的手势。最后,你看着车在风雪中驶离,多少还是残余着些微的懊悔。”
  这样的情形也许每个人都会遇到:期待很久的事情终于发生了,但自己却拒绝了,继续在自己想摆脱的状态中坚持,而最终失去这个机会时,心里又会有一丝懊悔。谢旺霖用细腻的笔触把这种心态刻画得淋漓尽致。林怀民说“《转山》宣告一位杰出作家的诞生”,一点不为过。
   在编辑过程中,经常会蹦出不曾听过见过的词,似通非通,一一向谢旺霖求证。
  “秋天的芒草向水源头处试探,传递着信语。”——“信是指消息,使者的意思,我把信这名词当形容词用了。”
  “吐过的你,身体倒是醒眼,舒畅些了。”——“醒眼指当时我从视线模糊开始转为清晰。”
  ……
  是作者的特殊用法,当然保留,却没意识到自己有一个失误。有一天同事问我:“醒眼是什么意思?”才醒觉:应该没有把这些注释加在书里!只能以后亡羊补牢了。
  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更加钦佩谢旺霖的勇气和《转山》的真诚:即使是这么一篇小小的手记,我也很难做到全面真实,只能呈现其中一二。
其他文献
黄庭些(一O四五-一一O五),字离直,自号山谷道人。(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官至史部员外郎。黄庭当工正行、草书。《山谷集》自谓:「余学草书三十余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晚得苏才翁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其后又得张长史、僧怀素、高閑墨迹,乃窥笔法之妙。」其书法虽昂藏郁拔,而神闲意秾:其笔法瘦劲圆通,则自篆来。黄庭坚与蔡襄、苏轼、米芾被称为「宋四家」。黄庭坚传世墨迹代表
期刊
★1.澄清之必要  猫爱吃鱼,不会捕鱼;    人类有句成语,叫  “一网打尽”,  听来好恐怖!    所以,鱼们最怕的  不是我;是人    ★2.猫什么也没做  整天睡觉,当然不好;    如果一定要我帮它说点儿好话,  大概只能说:它晚上太累了吧!    至于它做了些什么,那就  不便多說    真的,不说也罢!    ★3.谁会和你吵架  能天天和你吵架的,  有谁?  有,我的波斯猫 
期刊
自1988年成立以來,康軒文教集團不斷發揚創意、誠意、滿意的經營理念;發展前瞻、活潑、多元的優質教材,提升教育品質的目標;開創知識、能力、人文的學習樂園;並積極營造健康、和諧、人性的企業文化,建立強大厚實的經營團隊。康軒文教集團從教科書出發,接續興學辦校,再以閱讀雜誌為另一波成長動力,充分實踐“給孩子一個美麗的未來”之使命宣言。接著,更將以累積的智慧財產及經營技術服務大陸學子,為“致力深耕教育園地
期刊
大陆全国人大与政协两会业已隆重闭幕,友人有诗赞曰:“御香缥缈绕明堂,济济群真共举觞。如斗蟠桃新结果,覆杯沧海再生桑。争敲颂圣红牙板,曼舞娱宾白凤凰。鳌极紫宸终不改,龙华高会又收场”。其评价是否允当,姑且不论;但有些问题确实是年年提出而没啥大改变的,教育即为其中最显著的例子。    方今教育问题,牵涉极广,仅就教育评估一项来说,目前就深深困扰着高教体系。大陆教育部设有评估中心,每年职司评估。评估之结
期刊
编辑平台:  本刊“作家手记”内容由台湾《文讯》提供简体版,繁体版台湾《文讯》同步刊行。    一.岁月    不愿和分别太久的朋友见面,免得见面时,暗暗惊讶对方的改变。  那种改变就是一面明澈的镜子,毫不留情反映出自己的改变。因为自己也幸运不了多少,别人也会暗暗惊讶。  也不愿和分别太久的朋友长谈及常谈,多年各自一方,环境两样,缺乏共同话题,只能围绕往日旧事打转。有的人还会重重复复,颠颠倒倒,更
期刊
苏汉臣(一O九四-一一七二),汴京(今河南开封人,北宋画家。北宋徽宗宣和年间任画院待诏,南宋高宗绍兴年间复职。南宋孝宗隆兴初年(一一六三)任承信郎。师刘宗古,工画释道人物,臻妙:尤善稚童。他所绘人物、仕女及佛道宗教画,用笔工整细劲,着色鲜润。传世作品有《秋亭戏婴图》《五瑞图》《击乐图》《婴戏图》等。  《秋亭戏婴图》,绢本,设色,纵一九七点五厘米,横一O八点起厘米,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该画描绘了深
期刊
赖少其被认为“有严重右倾”,在被迫写检讨的情境下,心情自然不愉快。此时,正好中共安徽省委书记曾希圣非常爱才,他熟悉赖少其,希望既是才子,又是优秀干部的赖少其回到早年参加革命的新四军根据地安徽工作。于是,赖少其调离上海,出任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兼安徽省文联主席和安徽省美协主席。妻子曾菲则调入合肥工业大学工作、子女亦随同由沪迁往合肥居住。  作为学养深厚的赖少其,他深知传统的“徽派版画”有着丰富
期刊
在曹素功制墨中,有许多传世精品,不仅题材、形制、词句、书法、图饰、雕镌等各方面都非常精美,还因其与名人、名家相涉,即平添几分人文因素,更隐存深藏许多动人故事。墨庄迁徙来沪后,在开创新路中,更将这方面特长发挥得淋漓尽致,成为海派微墨的最大特色、核心精髓。  秀外慧中、存韵留馨——名人墨  曹素功祖孙都曾寒窗攻读,饱学博才、他们在国子监的同窗学友不少金榜题名、步登金阶,他们之间墨文互酬,得到不少赞辞佳
期刊
乐心龙(1951-1998),浙江镇海人,1951年生于上海。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沧溴书社社员,原上海书画出版社编辑。20世纪80年代起蛮声中国书坛,四体皆善,尤以大草、狂草见长,所作大气磅礴,淋漓酣畅,时代气息浓烈。  故友乐心龍书风雄强奇肆,气势开张,独树风标。1990年前后,倾力于现代少字数书法创作,开一时之风气。  我与心龙偶然相识在1990年1月一个上海的联展上。那时我的数件现今看来并不
期刊
刘墉临《十七帖》之《天鼠膏帖》《虞安吉帖》  刘墉(1719-1804),字崇如,号石庵,祖籍安徽砀山、生于山东诸城。一生历经康、雍、乾、嘉四朝,乾隆十六年(1751)进士,官至吏部尚书等职。书法初学赵孟颊、董其昌上追魏晋,也喜颜真卿、苏轼。风格浑厚古朴,貌丰骨劲,与翁方纲、王文治、梁同书并称“国朝四大书家”。他喜欢用紫狼毫作书,但不见锋芒,在圆润丰腴的点画中蕴藏着千钧之内力,所谓“绵里藏针,举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