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乐图”中的唐代茶事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hua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当今大多数人而言,中国古代的饮茶方法已经相当久远甚或陌生了。大家偶尔会在影视剧中看到古人饮茶的场景:或用紫砂壶,或用陶瓷壶,投茶、冲水,茶汤泡好后倾入小如香橼的茶盅里,然后细细品啜,于是大家以为这就是古代的饮茶方法了。其实这是个误会、那么,中国古代的饮茶方法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唐人宫乐图》就直观地向我们展示了古人饮茶的生动情景。
  《唐人宫乐图》,绢本设色,纵23.9厘米,横77.2厘米,作者佚名,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这是存世较早的一幅唐代绘画作品,细致描绘了唐代宫廷女子饮茶赏乐的场景。
  画面中央是一张大型方桌,后宫嫔妃、侍女十余人,围坐、侍立于方桌四周,团扇轻摇,品茗听乐,意态悠然。方桌中央放置一只很大的茶釜(即茶锅),画幅右侧中间一名女子手执长柄茶杓,正在将茶汤分入茶盏里。她身旁的那名宫女手持茶盏,似乎听乐曲入了神,暂时忘记了饮茶。对面的一名宫女则正在细啜茶汤,侍女在她身后轻轻扶着,似乎害怕她醉茶的样子。
  据专家考证,《唐人宫乐图》完成于晚唐,正值饮茶之风昌盛之时,茶圣陆羽《茶经》便完成于此际。稍稍回顾我国饮茶方法源流,唐以前都属于粗放式煮饮法,即煮茶法。陆羽在《茶经》里则极力提倡煎茶法,他的煎茶法不但合乎茶性茶理,而且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一经推出,立刻在文人雅士甚至王公朝士间得到了广泛响应。
  从《宫乐图》我们可以看出,茶汤是煮好后放到桌上的,之前备茶、炙茶、碾茶、煎水、投茶、煮茶等程序应该由侍女们在另外的场所完成;饮茶时用长柄茶构将茶汤从茶釜盛出,舀入茶盏饮用。茶盏为碗状,有圈足,便于把持。可以说这是典型的“煎茶法”场景的部分重现,也是晚唐宫廷中茶事昌盛的佐证之一。
其他文献
在一个地方,你会惊艳于大茶树的俊美,沉醉于布朗族的文化,飘渺于阳光穿透云雾的瞬间,舒缓于茶汤徐徐的芬芳,四舞合而为一,这就是景迈山。  一个星期的景迈之旅,留给我的是景迈山隔世的宁静,歪垦老人纯净透明的歌声,岩星坎天真的布朗族舞,还有静坐古茶树旁,随手摘一片野草,每天嚼着生黄瓜想留下的真实念头。    景迈风光    一路上旖旎的亚热带雨林风光扑面而来,有秀美的傣家竹楼。俊俏的傣族少女,还有湿润的
期刊
第一次听到“东方美人”,便为这美丽的名字心驰神往。  而第一次拥有“东方美人”,是源自天福月饼的馈赠。月饼常见,“东方美人”却不常有,为了这一小盒“东方美人”,我一下子买了四盒月饼。还记得与同事品饮时开的玩笑,“喝东方美人,你可以感受到舌头与茶的接触,似乎就是与一位美人接吻。”与东方美人初次邂逅的那种美好的感觉,就在我和朋友们的欢笑中渐渐消逝、沉淀。    亲近“东方美人”    一次机缘,又得到
期刊
成都是座散漫而休闲的世俗之城,此处的佛与道无可避免地打上了世俗的烙印。高僧与道士大隐于市,世俗之徒穿梭于庙观寺院。大慈寺和青阳宫作为佛家与道家的圣地,殿内却都有个茶园子,竹架绿藤,竹椅、石桌、盖碗茶,信佛或向道的信徒们在此品茶、晒太阳、摆龙门阵,还有穿梭于茶桌间的茶博士。  佛道圣地,世俗如此,岂不是一大美事?    大慈寺:蜀中禅茶之翘楚    大慈寺庄严肃穆的大门似乎是一道界,门外是喧嚣之声不
期刊
5月的福建,遍地茶香。  其中,有一种茶,它个性斐然,在春天绽放,酝酿出一盏清柔的茶汤:在秋天绚烂,散发出一股馥郁的芬芳。安溪铁观音就是以这样独特的气质,成为中国乌龙茶的翘楚。  没有哪一种茶,可以像铁观音一样,让一个国家重点贫困县一跃成为国家经济百强县;也没有哪一种茶,可以像铁观音一样,在短短10天时间里,吸引来全国各地的爱茶人;更没有一种茶,可以像铁观音一样,吸引着爱茶人像朝圣一样,一次又一次
期刊
他们是知名企业总裁,或社会名人,他们还是国学研修者,但他们更是虔诚的茶人。近日,北京大学中国国学大讲堂董事长高级研修班的学员们怀着“品茶、论道、结缘”之心,寻茶寻到了武夷山。  本刊记者进行了跟踪采访,零距离接触他们的茶心。    寻茶人物素描    郭杰 中国红牛第一任总裁,亚太经合组织文体产业委员会主任,欧盟中国经济文化委员会中国分会执行主席,中国国际体育产业俱乐部总裁,中国沃天体育管理集团
期刊
地点:老茶吧(陈仁泉的私人茶室)  主角:陈仁泉(职业摄影师,文史研究者)  内容梗概:  某个午后,当我第一次走进德阳这家老茶吧,恍惚间仿佛走进了一段隔世的岁月,在这段岁月中品咂着各种悲欢各种滋味。  老茶吧的主人名叫陈仁泉,他是一个职业摄影师,也是一个文史研究者,作为一个文人的私人茶室,这里没有考究的器皿,也没有价值连城的茶叶,但是坐在茶室中,慢慢地品尝一壶茶,一种情绪就慢慢地蔓延开来,爬满内
期刊
在浩如烟海的文学长河里,涉及茶的诗词琳琅满目、比比皆是。历代咏茶诗词数量丰富,题材广泛、体裁多样,早已成为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珍奇瑰宝。曹雪芹也以它梦笔生花的文采,在《红楼梦》中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他卓越的诗才,形象生动地反映了清代的饮茶风尚。    十二钗联句咏茶    联句是旧时作诗的一种常见形式,几个人共作一首诗,但需意思联贯,相连成篇。古人用联句来咏茶在茶诗中是比较少见的。《红楼梦》联句诗中写茶最
期刊
李长平,号赏壶阁主人,网名“老紫砂”,杭州茗壶(紫砂)艺术馆馆长。结缘紫砂二十载,收藏明清紫砂古壶和紫砂雅玩五百多件,多年来致力于发掘、研究和弘扬紫砂文化,著有《明清紫砂珍赏》。  宜兴制陶史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但现代意义上的紫砂茶具却起源于明代。  最早把紫砂做成茶壶的,是宜兴当地一座寺庙中的僧人。后人一直称其为“金沙寺僧”。  制作紫砂茶具最早的名家是供春。供春原本是明正德甲戌进士吴颐山的书僮
期刊
一瓯自劝,红尘倦客,不是茶茗相伴,如何过得黄昏?秋风冷,秋意浓,傍晚,茶瘾起。于是,前往灏园印人兄的静斋。  茶品以天干排序。首先开泡台湾奇莱山春茶乌龙。一启封,顿觉一道寒飕飕的凉气直冲鼻端,无疑是产自高海拔之上品奇茗。掬少许,置入盖瓯。但见茶形如握拳,紧结圆实,其色褐绿幽黄,微显宝光,身骨亦重,茶气高雅。沸水高冲,开汤后,香清似雪,汤清如莹,入口顺滑,口感饱满和润,回甘直追喉底,茶脉舒畅若舌底鸣
期刊
2006年,国务院公布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在北京国家博物馆举办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这次展览是我国政府第一次举办全面反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的大规模展览。整个展览图文并茂、动静呼应,共展出唐宋古琴、高山族木雕、贝叶经等多件珍贵文物,同时精选参展图片2000多幅,通过实物和图片的展示,把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形象地展示给观众。展览上,代表“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的三把紫砂古壶也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