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欠发达地区的农村职业教育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fus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欠发达地区主要是指我国中西部分地区及部分山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而导致人民生活水平不高的地区。当前,欠发达地区因交通、资源等方面的原因,生产仍然以传统的第一产业为主,经济发展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相比有着较大的差距。改革开放以来,职业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人才,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特别近年来,职业教育一直是“两会”代表们热议的话题。在2009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明确提出:优化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特别要重点支持农村中等职业教育。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今年先从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做起。可见,职业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大力发展欠发达地区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战略意义
  (一)有利于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改善农业产业结构
  周济在2008年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我国已经从人口大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大国,今后我们所面临的新的历史任务是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改革开放30年,中国在科技、文化、军事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高,对人才的要求也较以前大大提高。在某一领域的顶端人才可以靠引进,但大众化生产的人才应主要由我们自己来培养。社会经济要发展,人民教育必先行,否则社会的发展将失去动力,经济的发展将没有后劲。劳动者素质的高低,将会严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所以提高劳动者素质是各国都十分重视的问题。我国经历近60年的艰苦奋斗,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已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迈人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两大历史性跨越。在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中都提出了新时期教育工作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但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来考虑,人人都上大学,既无可能,也不需要”,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选择中等职业教育应是多数青年在九年义务教育之后的不错选择。通过职业教育掌握至少一门生产技能,能提高自身就业与创业能力。据统计,2007年我国中等职业院校招生810万人,在校学生1987万人,中等职业教育的招生规模已占高中阶段的招生规模总数的49.1%;2008年中等职业学生招生人数达到820万人,创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招生史上最高纪录。欠发达地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一方面缓解家庭经济压力,有效避免农村学生在完成普九学习后因经济问题而退学成为新一代文盲现象发生。通过职业教育可以让农村青年和剩余劳动力掌握技能,不仅能够源源不断地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人力资源,而且同样也会提高农业生产力,运用现代生产技术与经营模式,深化农业生产产业结构调整,资源合理利用,实现产业链的合理配置。中等职业教育不但培养了劳动者先进思想,先进文化,还培养了他们再学习的能力。劳动者素质提高了,眼界放宽了,不仅有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国家整体实力的提高。
  (二)有利于提高农业技术含量,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要求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提出要在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前提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改变目前制约发展的二元经济结构。《建议》要求,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保证农村经济快速健康稳定地发展,而发展的关键是劳动者必须具有较高的素质。实践证明,农村中等职业教育能提高劳动者素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如舒尔茨在《论人力资本投资》一书中所说:“土地本身并不是贫穷的主要因素,而人的能力和素质却是决定贫穷的关键”。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欠发达地区仍是以传统的第一产业生产为主。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着力提高单产,优化品种结构”、“大力发展特色现代农业,扶持农产品精深加工和销售,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农村中等职业教育面向最基层百姓,讲求的是实用教育,是为现代化农业培养专门人才的教育,这对解决农村技术贫乏,合理配置农村劳动力有独特作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需要很强的技术指导。高新技术的引进与推广,产业链的形成与发展,农产品的开发与深加工等等,这些都可以改革我国农村单一的传统的生产模式,变粗放型生产为集约型生产。现代化的农业生产,需要现代化的设备与经营理念,这些都需要高素质的技术人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只有88万农业科技推广员,其中60%在初中文化程度以下,平均万亩土地仅有0.8名技术人员,万名劳动力仅有0.16名技术员,因此要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必须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养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要求的新型技术型农民。目前普通高校毕业生大都留在城市发展,很少回到农村,因此欠发达地区大力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是目前达到这一目标的最好选择,职业教育可灵活依据农村的发展需求,开设相关教育与培训,将近期需要与长远发展目标相结合,实现人才培养与经济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
  (三)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其中有8亿人口生活在农村。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众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向城市,如果没有一技傍身,将很难容身,加上每年有大批的大学毕业生涌向社会,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大批企业倒闭,这个人群将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无法就业,势必将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而依据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和欠发达地区经济地发展状况,人人都上大学,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党的十七大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战略决策,明确要继续“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新时期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职业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据《南方日报》报导,2009年广东“全省技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8%”,“人均可挑3个岗位”,表明“技校生仍然是市场的宠儿”,这说明职业教育不仅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还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职业教育办学形式灵活多样,可根据产业结构调整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专业结构,灵活设置职业教育学校的专业,为广大欠发达地区青年及剩余劳动力提供学习机会,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以实现“人人有知识,个个有技能”,这对于欠发达地区劳动力,无论是选择外出就业还是选择就地创业都具有极大的帮助,对于缩小城乡差距,改善民生和维护社会稳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四)有利于高新技术迅速转化成生产力,提升现代化农业发展速度
  农业实现产业化生产是现代农业生产的必由之路。农业产业化的实质是市场化、高效化,在农业产业化的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而科学技术 的推广和应用,必须由技术人员来完成。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我国农村劳动力中,接受过短期培训的只占20%,接受过初级职业技术教育或培训的只占3.4%,接受过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只占0.13%,而没有接受过技术培训的竞高达76.4%,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的受培训数量还要低于这一比例。可见,先进生产技术在农村的传播和应用明显受到约束,这势必影响先进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导致欠发达地区农村在农业生产中仍沿用传统的耕作模式,没有将种植、养殖和深加工联系起来,仍然以粗放型生产为主,既浪费资源又无法提高产值。大力发展欠发达地区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各地可根据不同情况,因地制宜的依据产业经济发展的需求培养技术人才,并可以根据长期发展规划开展“订单式”配套人才培养,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培养团队合作意识,让掌握不同技术的人能够自觉地结合相关技术,走产业化、技术型合作化的生产道路。在做中学,在学中不断提升,加速应用与推广新技术,强化现代科技理念,把握市场,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飞跃。
  二大力发展欠发达地区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实施对策
  (一)正确认识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实质,推进教育持续协调发展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是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提出的新时期教育工作的重大历史任务,高中阶段教育包括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地方政府,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地方政府,应重视职业教育,鼓励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青年依据实际情况选择职业教育,在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工作中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大教育结构调整力度,让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现代教育的根本落脚点就是实现受教育者提升素质,顺利实现就业或创业。传统的普通教育往往注重理论学习而忽视实践训练,导致学生学而不能致用,在就业或创业过程中屡屡碰壁,并且导致企业一边求贤若渴,而另一边是大量毕业生因实践能力不过关而被拒之门外。地方政府应根据经济发展需要,加大教育结构调整力度,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在政策方面给予适当倾斜,将职业教育做为地方经济发展产业链中重要的一环来抓,满足企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同时解决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三)解放思想,灵活办学,抓好工学结合,实现理论与实践共同发展
  职业教育能否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关键是看其培养的人才能否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学校应紧密联系社会,采取“校企联合”、“工学结合”等多种办学模式灵活办学,重实效,真枪实弹练本领;并且要依形势而动,紧跟社会发展步伐,调整相关专业;各级政府也应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行业、企业与学校在推行“校企联合”、“工学结合”过程中的责、权、利;另外职业教育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扩大“订单式”培养人才比例,使学生提前“上岗”,保证农村学生一毕业就能上岗就业,实现教育和岗位的“零距离”衔接。
其他文献
目前我国的改革正在向纵深发展,社会转型期经济的迅速发展使高等教育得以长足发展,与此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面对竞争,承担着培养人才任务的各高校纷纷采取不同形式对现行教育体制进行调整,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而体育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问题也是迫在眉睫,长期以来,体育类高校受技术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影响,一直重视技术型人才的培养而忽视人文素质教育,缺乏综合素质培养的理念和措施,导
本文以宜春学院美容医学院实验性教学体系研究为个案,从实践教学体系的指导思想、认知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方法和实验教学评估体系等六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提出了应用型
实施素质教育是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关键,各种学科改革、课程改革也是围绕着“素质教育”这个中心所开展的,美术教育的改革同样也是围绕着如何实施素质教育而进行的。因此,美术教育已从过去单纯的技能教学转变为全面重视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发展的艺术教育。    一、小学时期的美术教育——回归自然    如今的孩子生活在一个现代科技文明极度发达的时代,所接触的环境更是纷繁复杂,在孩子发展的启蒙阶段,帮助他们树立
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使其内化为学生的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人文素质教育是有关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知识业务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在内的综合素质,是健康全面发展的人文素养教育。人文素质教育为大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因此,加强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对促进道德教育、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与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的融
9月30日《长江日报》报道,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等名校已公布2010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以下简称《教学质量报告》)。7月11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发出《关于"98
近几年来,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不容乐观。因此,尽快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势在必行。     一、办学理念    作为一个职校管理者,培养出一批批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是办学的宗旨,不但要培养学生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有健康的思想和优良的品德。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应全面打破传统的按学科体系设置课程的旧模式,紧紧围绕着国家对中等专业学校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操作型、技能型中等
摘要:加强对高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之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已成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在阐述高职生人生价值观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正确认识高职生价值观取向出现问题的原因,探讨了加强高职生人生价值观教育的对策与思考。  关键词:高职生 人生价值观 教育 思考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各个领域发生了
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的扩大,使高职院校进入以质量和特色求生存和谋发展的关键时期。高职院校基本具备了高职教育发展的教学设施条件,初步建立了一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师资队伍。由于办学模式趋于多元化和区域分布趋向协调,都为高职院校战略转型至创业型大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一、高职院校战略转型的必要性分析    1.知识经济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需求。高等职业教育作为知识创造和培养人才的行业、技
大学生做为整个社会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有着丰富的知识储备,有着远大的理想,是社会主义建设者中最重要的构成部分,因此高等教育工作一直备受世人重视。“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显然,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劣,将直接决定着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优劣,进而将影响整个民族未来
班级管理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的管理理念、管理艺术以及班主任的自身素质。以学风建设作为开展班级工作的出发点,以爱心为主线,激发班级成员的上进心、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是确保班级管理达到预定目标的关键。    一、摸清学生情况,帮助他们找回自信    对目前的高职学生来讲,在这里上大学非但体验不到“天之骄子”的自豪感,更多的却是一种失落和自卑。但他们到了一个新的环境,又是一个新的起点,仍然会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