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林生肖艺术

来源 :上海工艺美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zu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1月5日,“韩美林生肖艺术大展”在故宫文华殿隆重开幕。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白岩松主持了开幕式,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协主席铁凝、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著名作家冯骥才、著名艺术家韩美林、中国邮政集团公司董事长刘爱力,以及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党组副书记李丕征、“韩美林全球巡展”主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副院长赵力、韩美林艺术基金会理事万科创始人王石、韩美林艺术基金会理事雅昌集团董事长万捷等嘉宾,共同为“韩美林生肖艺术大展”揭幕。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表示,生肖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永恒魅力和持久生命力的内容之一,“生肖”文化本就是中国人“过年”文化习俗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韩美林生肖艺术大展“与故宫博物院即将举办的“贺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展”相映成趣,猪年春节,故宫博物院必将异彩纷呈。
  著名作家冯骥才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今天,韩美林生肖艺术大展在故宫博物院开幕。这展览意义非凡,这做法意义非凡。”
  韩美林在开幕式上言简意赅:“我的‘艺术大篷车’之路,绕了古老的文化,绕了中华大地,还绕到了非洲、美洲,我们绕了四十多年,又绕回了家,绕进了故宫。故宫是中华文化的一个最大的家,我的生肖艺术大展将在故宫与大伙儿一块过大年。”
  在开幕式现场,韩美林将精选的书法、绘画、陶瓷、雕塑、紫砂、木雕等门类的共10件代表作品,捐赠给故宫博物院,单霁翔院长代表故宫博物院为韩美林颁发了捐赠证书。
  本次展览以韩美林的“生肖艺术”为核心,选择了绘画、书法、雕塑、陶瓷、紫砂、木雕、铁艺、家具、民间工艺等使用传统媒介的创作类型,以体现艺术家对传统技艺、传统风格、传统美学等的理解与传承,与此同时又能从个性气质与时代精神等多个角度来阐发韩美林的艺术突破与艺术创新。展览分为“生生不息”、“艺术魔墙”、“艺术大篷车”、“‘邮’中赞美“、“为美成林”共五个部分,分别从不同角度呈现了韩美林的艺术创作和探索历程。
  近几年来,韩美林先后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平艺术家”称号、“国际奥委会顾拜旦奖”、“韩国总统文化勋章”,一次又一次成为中国美术界获此殊荣第一人。在“韩美林生肖艺术大展”之前,韩美林这些年已经陆续举办了“韩美林艺术大展”、“韩美林八十大展”,以及先后在威尼斯、巴黎、列支敦士登、首尔等地举办的“韩美林全球巡展”,持续引发了国内外观众的高度关注和热烈反响。
  “韩美林生肖艺术大展”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赵力阐述了本次大展的理念:韩美林的艺术以全球化的现代变革为背景,更源自中国的民族文化传统,这样的多面性无疑也具体反映在韩美林的“生肖”创作之中。从表面上来看,“生肖”作品是韩美林动物题材创作的组成部分:从艺术成就来说,他的“生肖”作品更是对自我创作甚至是艺术传统的超越与提升。
  著名美术评论家陈履生这样评价韩美林的生肖艺术:“对于生肖,美林不止于绘画上的表现,还包括雕塑或者其他形式的设计与运用等等,形成了属于美林的独特的生肖艺术。在美林的生肖艺术中,他总是千方百计地表现出与生肖关联的吉祥的、喜庆的审美趣味,他把这种审美的传达放置在新旧交替而人们对新年关注的时刻,其作品所表现出的对于这一新年生肖的独特的构思,以及装饰的艺匠,都有着中国人对新年愿景的加持。显然,在美林每每不同的生肖艺术的表现中,他所关注的对象除了生肖动物自身之外,更多的还是希望能够连接传统中的一些非常美好的内容。所以,他的生肖艺术往往是调动多方面的艺术语言去表现生肖的各种情态,包括憨态可掬,灵敏轻巧,威风四面,如此等等。实际上,美林的生肖艺术和他的一些动物绘画和动物雕塑有所不同,是他立足于對新年的美好祝愿,从而成为其生肖艺术的独特性之所在。面对新年,中国人对于过去的一年不管是好是坏,都有着对新的一年的憧憬,而生肖艺术的表现正是对于新的生肖的美好的寄托和期待。在12年的一个轮回中,人们会通过生肖来表达向前看的一种新的愿景,而在这轮回之中,美林的生肖艺术也在发展和变化。而不变的是,美林在十二生肖的表现中,依然如故的是年复一年的美好祝愿,这也正是人们对于他的一年一度的艺术奉献的期待。”
  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大量创作了“十二生肖”形象的艺术家,韩美林创作的作品曾经四次被载入具有“国家名片”之称的邮票。2019年,韩美林再次携手中国邮政集团推出猪年生肖邮票(《己亥年》特种邮票),邮票发行仪式也于1月5日“韩美林生肖艺术大展”当天在故宫文华殿同时举行。这是韩美林继《癸亥年》(1983)、《丁酉年》 (2017)生肖邮票之后的又一邮票力作。
  韩美林表示,艺术家就是用心向世界表达爱,用艺术向世界表现美好。“我虽然已经八十多岁了,但我感到我的艺术生命才刚刚开始呢”。在新的一年到来之前,集中展示美林生肖艺术的独特性,也是对其生肖艺术的一次总结,同时还能让人们由此看到他年复一年的坚持,把生肖艺术作为他自己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懈的努力。各种活跃于美林艺术之中的生肖动物,在岁月的更替之中,在他的笔下,在他的手中,在他的思想里,都是一种独特的呈现和美好的憧憬。
其他文献
HanguangChina is originated with the aim of developingsuch a pure Chinese local brand that an represent the attainment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ceramics and regain its place in the global high-end cera
期刊
Based on the literature foundation of physical collec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layout construction of Shanghai commercial packaging paper in 1920s and 1930s, explores the rules of visual format co
期刊
无为剔墨纱灯是安徽省第一批省级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鲜明的技艺特点和独特的艺术造型。然而如今它在创新设计、生产组织和推广方式等多个方面存在着与当今社会脱节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将无为剔墨纱灯这项传统技艺继续传承和发展,本文从了解纱灯的制作工艺和艺术特征着手,分析其现状和问题,并对其挽救和保护提出了解决方法。  一、无为剔墨纱灯的制作工艺和艺术特征  清康熙年间安徽无为县艺人蔡静开发研制了无为剔
期刊
随着当下时代文化的发展进步,除了传统方式的文化创意产品推广,我们上下求素,寻求非遗文化保护传承的新方式,而非遗与当代艺术设计的携手是如今非遗传承的新型发展方向。将当代文化发展中所推崇的艺术形式与传统的非遗手工技艺之间跨界融合,从文化领域将古老的手工技艺植入人们的精神世界,使身处钢筋水泥之中的人感受到来自传统文化的熏陶。“白蛇惊变”这部音乐剧正是以此为基础所造就的非遗跨界创新设计的呈现,是传统与当代
期刊
钧瓷因其神奇的窑变而著称于世,被誉为中国“五大瓷器”,之首,并以其独特的神韵,一直散发着诱人的馨香。石管人们承认与否,它在中国的陶瓷史上占据着它应有的地位,除了实用价值,还有它的美学价值。本文从钧瓷的造型、釉色、纹饰等工艺特点和美学价值来探讨钧瓷的艺术魅力。  一、钧瓷的工艺特点  钧瓷艺术受其功能要求制约,通常以造型、釉色、纹饰三种因素来体现。造型是器物泥火意匠的形状,具有重要的艺术表现力;釉色
期刊
自1999年发起,2000年首展至今,“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既学术研讨会在中国已成功举办十届,历时20年。  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纤维艺术近20年的发展,梳理出中国纤维艺术从概念的提出到今天更为完善的艺术教育模式的建立,以及多元化的纤维艺术表现形式,引导人们静心思考纤维艺术对于当代中国乃至人类文明发展的意义。引言  据文献记载“ Fiber Art(纤维艺术)”一词最早的出现是“The
期刊
梅是原生中国的植物,其于生活生产中利用之早,可远溯至新石器时代。先秦时代对于梅的利用,多出于实用目的,或与栗树、山楸之类的树木并举,视为“嘉卉”,或食用调味,“馈食之笾”。  魏晋以降,随着大量土族衣冠南渡,性喜温湿的梅成為精英阶层日常多见的植物,其花清逸优雅的独特美感又正契合贵族阶层遗貌取神、追求格调和韵味的美学标准,从此由实用为主的植物转化为观赏为主的植物。宋代之后,梅花清高孤傲的文化形象最后
期刊
土山湾孤儿工艺院本是天主教传教救灵的附属机构,在其存世百年间培育7大批美术工艺人才。采用结合宗教与技艺的双轨制管理,积极吸收西方近代教育理念,形成了中国传统截然不同的手工艺传习方式。在近代中国特殊社会背景下,上山湾屡出佳作,频繁向世界发出中国声音。融合技术、艺术、宗教、经济、教育的土山湾美术工艺现象启发当下的工艺美术传承。  一、土山湾孤儿工艺院的建立与发展  土山湾孤儿工艺院始创于清咸丰五年(1
期刊
2018年12月3日至5日,首届传统工艺研究学术论坛在上海衡山北郊宾馆举行。论坛聚集了来自国内外著名高校传统工艺研究领域的众多知名专家,主要围绕传统工艺的历史文脉、当代研究以及未来发展进行了理论研讨。  当前,传统工艺日益显现其活力,对国家经济和社会文化影响与日俱增。在此背景下,本次研讨会聚焦于传统工艺的历史文脉、当代研究以及未来发展,并对其相关领域展开研究。论坛开幕式由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传统工
期刊
粉彩是我国传统陶瓷文化的典型代表,是我国传统文化与欧洲工艺文化相融合的艺术结晶,也是中国文化的国粹之一。本文试从粉彩装饰的绘画性语言人手,阐述其语言特征以及与造型和工艺之间的关系。  粉彩是在康熙五彩的基础上,借鉴“西洋”珐琅彩制作工艺成功烧制而成,在景德镇创制的又一釉上彩新品种。粉彩初创于康熙晚期,盛烧于雍正、乾隆时期。《陶雅》上曾记载:“软彩者,粉彩也。彩之有粉者,红为淡红,绿为淡绿,故日软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