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华盛顿邮报》遇上贝索斯

来源 :中外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haiyandm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华盛顿邮报》来说,相比彻底地从公众视野中消失,被贝索斯这个商业怪才收归私有,可算是一种无奈的幸运。
  8月6日,《华盛顿邮报》网络版上的头条颇为煽情——“邮报被收购,一个时代终结”。文章搭配的是《华盛顿邮报》先驱出版人、被誉为“美国新闻界最有权势的女人”——凯瑟琳·韦茅斯的黑白旧照。昔日正是这位曾经的家庭主妇不畏政府高压威胁,令《华盛顿邮报》果敢地揭露了“水门事件”,最终迫使尼克松尴尬落马。
  这家拥有140年历史的报纸是美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最大、最老的报纸,它曾因揭露“五角大楼事件”和“水门事件”成为继《纽约时报》后美国最有声望的报纸。但在互联网媒体的兴起和数字技术变革对传统媒体发起的挑战之中,它却如迟暮英雄,利润大幅下滑,发行量骤减。
  危急关头,贝索斯突然杀出,似乎充当了救援军的角色。不过2.5亿美元的出价却有点儿像只是随手买了个心头好。要知道,互联网媒体的身价动辄百亿美元。
  败中求救
  “传统媒体没落”之声一直不绝于耳。在全球投资界名声如雷贯耳的巴菲特在过去的两年时间内连续收购了至少30家媒体。而过去的两年里,《费城问询报》《纽约每日新闻》《坦帕论坛报》《新闻周刊》《波士顿环球报》等相继被出售。这次轮到《华盛顿邮报》了,作为美国顶尖报纸之一,它被收购给士气败落的传统媒体又一记重击。
  《华盛顿邮报》究竟败给了谁?答案不复杂,在新传播环境之下,纸媒体单一的盈利模式是最致命的。
  报纸作为一种商品产生的是持续性买卖,与网络媒体相比报纸的人力成本更为高昂,而且其收入构成也分为内容购买和商业营销(以广告为主)两大模块。传统媒体在数字化的途径中通常会遇到转型表面上顺畅,而收入结构被破坏的难题,互联网令用户购买内容的动机下降,而数字广告的单位产值则要严重低于印刷广告——网络流量过于廉价,抵达率比不上线下时期的订购用户来得直观。
  有数据显示,《华盛顿邮报》的营收在过去6年里减少了44%。虽然近年来它在利用社交媒体和开发移动终端产品等方面作出了相当的努力,而且在近期启动了“付费墙”(Paywall),但这些努力还远远不能抵消发行量减少和整体广告营收下滑所产生的消极影响。
  德国的《明镜周刊》指出,数字化是纸媒的未来,纸媒只能通过网络、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终端来获得新的读者和收益。纸媒走向数字化,并向数字媒体的风格和形式学习,是纸媒应对危机的关键。
  从这个角度来看,《华盛顿邮报》牵手贝索斯是一种必然的选择,在非变不可的生死时刻,这位可与苹果已故掌门人乔布斯比肩的男人或许就是等待已久的救世主。
  传统优势
  作为一个从来不“纸上谈兵”的生意人,贝索斯究竟被《华盛顿邮报》的哪点所吸引?贝索斯曾经断言,报纸会在未来20年消失,那这笔收购岂不是自打嘴巴?
  说到底,纸媒的价值所在依然是其提供的内容,承载这些无形物质的介质可以有多种选择,《华盛顿邮报》百年来积累的内容资源或在纸上或在屏上,其性质并不会改变。而《华盛顿邮报》是家百年老店,金字招牌的价值更是不能忽视。纸媒在现阶段生存下来最有力的武器依然是传统优势。
  深度报道包括调查性新闻一直是传统媒体的优势。美国媒体科研表明,用包括平板电脑在内的移动终端产品阅读“长报道”的公众大有人在。在新媒体时代,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候,媒体更应该做新闻业界的楷模。不过也有观点认为,现在已不是一个能够允许严肃媒体再花费巨大成本进行创造的时代,因为传统媒体的商业模式已经被颠覆,在收入大幅度下滑的时候,的确不可能支付巨大的成本去制造深度的内容。
  在互联网与传统媒体的结合当中,曾有过不少失败的例子,它们令《华盛顿邮报》的未来增加了不少未知数,贝索斯能创出一条前人未曾走过的成功之路吗?
  长远价值
  对于这笔跨界收购,商业法则和常理的解释是:贝索斯要把《华盛顿邮报》与亚马逊的发展战略整合在一起。亚马逊目前拥有海量的用户、先进的数据挖掘和分析平台,但短板却是云信息平台。通过收购传统媒体,将在最短时间内改善这块短板,实现打造巨型信息服务平台的目标。
  但如果将贝索斯收购《华盛顿邮报》与乔布斯收购皮克斯进行比较,再附带看一下贝索斯过去曾经做过的那些匪夷所思的投资,或许会有另一个非主流答案。
  与华尔街的“在商言商”不同,硅谷是个奇妙的地方,这里生意与情怀、技术与艺术、科技与人文、商业与理想……可以并存,而这种跨界的交融理念正是创造一个个神奇故事的基础。当年被苹果驱逐之后的乔布斯选择了收购一家逐年亏损、不招人待见的图形技术公司皮克斯,经过10年超过5000万美元的持续投资后,皮克斯成功转型,最终被迪斯尼以76亿美元收购。
  这次贝索斯收购《华盛顿邮报》是在创造另一个神奇故事吗?
  回顾贝索斯那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投资:2011年,他决定耗资4200万美元(个人出资),雇人在德克萨斯西部的一个山洞里放置一口“万年钟”(秒钟每一年走一刻度,世纪指针每一百年走一刻度,计划能够运行一万年);捐款1500万美元给普林斯顿大学建立大脑研究实验室;自筹资金带领一支海洋作业队伍用三个星期的时间在大西洋海底打捞出阿波罗11号飞船的残骸(最后捐给NASA)……
  这些之间内在的联系究竟是什么?
  贝索斯告诉我们:“一切都与长远价值有关。”“万年钟”见证一万年的时间流逝,大脑研究实验室是为了理解人类的基础性神经科学,太空宇航飞船则是未来宇宙殖民的必备设施,而《华盛顿邮报》代表的是文明社会永生不灭的传播媒介。既然对拥有“长远价值”的东西如此痴迷,贝索斯花些私人资金将《华盛顿邮报》收入囊中就不难理解了。
其他文献
听上去难免有些不可思议,整整20年来,这个从张家口的一个小县城路边起步的企业始终保持盈利,不声不响,一步步做成了家居建材流通行业的冠军。不曾有过惊心动魄的生死时刻,发展亦没经历过折角。  从早期简单的瓷砖销售到拓展至卫浴产品,乃至近年从陶瓷代理商向家居卖场品牌拓展。是什么推动他们在这个被公认为鱼龙混杂、变化多端的行业中,稳步前行?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我们对从事零售服务,始终抱有一个虔诚的态度。
期刊
许多HR为了提升管理效率,组织效能,纷纷引入各种管理系统,梳理管理流程,制定各种管理机制,试图从自身的改善来获得整体组织绩效的提升。然而,事与愿违,自从80后、90后走入职场,HR发现,无论公司怎样做,似乎都会有员工抱怨和不满,要怎么统一目标、文化,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呢?  俗话说:“没有不合适的父母,只有不懂事的孩子。”如今站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则是“没有不合适的孩子,只有没有办法的父母。”
期刊
普通销售人员常犯的一个错误是什么?  销售过程是一个“三部曲”。第一,关系建立。让客户对销售人员感觉良好;第二,需求诊断。在前一环节基础上,了解客户有什么需求和问题,这时客户对销售人员的感觉会更好,认为销售人员真是来帮我解决问题的人;第三,才是给客户提供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推荐产品和服务。  然而,普通销售人员常出的问题是:前两个环节都没有,直接进入第三步,对客户一开口就讲产品和解决方案。这会引起
期刊
组织提升篇  被抱怨声包围怎么办?  如果你管理着一个团队或者一个组织机构,你可能会发现闲聊总是在进行。但是,你能做什么呢?  1.承认一些抱怨是不可避免的。笔者年轻时,第一份工作是在广播站工作,那时曾被警告士气低落。10年后回头再看,却可以把那段时间看做是黄金时期。聪明人总是在抱怨,因为他们在寻求更好的工作方法。  2.从问题的表面找到问题的实质。很多抱怨都是关于一些并不重要的事情的:停车和工作
期刊
或者正处于持续经济衰退中,或者正面临衰退,眼下全球的经济大环境真让人不得心安。而从被誉为“蓝色巨人”的世界级企业,到春笋般蓬勃兴起的私企,老板在危机之时首先想到的,永远是如何减员增效。于是,裁员风暴一轮紧似一轮。  而与以往不同,美国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数据表明,学历和工作能力已不再是企业决定谁去谁留的最重要因素。相反地,企业更倾向裁掉高薪职工,这让中高层管理者常常难逃厄运。  而如果你正好是一个脾
期刊
上一期我们一起剖析了合伙人分道扬镳的真正原因,其实也就容易找到避免合伙人分道扬镳的办法,尤其是有效解决青春期企业分家危机的方法。为此,我将分期与大家分享我的心得。  要短梦,也要长梦  没有共同的目标,一定不能并肩远行。如果当初设计好了短期干什么、中期干什么、长期干什么,几个合伙创业者永远有干不完的事,就不会闹分家。我接触的很多能够做大做强的企业,就是最初想清楚了企业长期的目标,并制定了明确的中期
期刊
当个性化的消费者已能够掌控自己的消费行为,影响企业产品设计、研发、销售、服务,甚至成为企业战略的“决策者”时,企业该如何做?  也许你早就听说过沃尔玛把啤酒和尿布摆在一起的经典案例,这一做法最新的升级版是,让手电筒和蛋挞挨在一起。  啤酒和尿布紧邻,是为了满足照看孩子还要看足球比赛的爸爸。而这次把手电筒和蛋挞放一起,则是针对飓风季节来临时匆忙采购的顾客。他们需要一系列急救物品,但同时往往会希望及时
期刊
惊闻于老日前驾鹤仙逝,不禁想起于老对自己心情常用的一句概括:亦悲亦喜。  悲的是于老多年养成了一个习惯,就是每年春节将至时,都一定会给老朋友们飞鸿传书。至少与我,已经连续25载逢春不辍……他在信中说的通常是一年来都做了什么大事,如访问哪些省市、编写哪些著作等,晚年则经常会汇报自己的身体状况,好让朋友们安心(参见附文)。如今,仅仅还有不到一年,他就将高寿百岁,但却就此人生止步——我和朋友们在春节再也
期刊
“想要不被欺负,棍子得比别人粗。”  在风靡全球的《钢铁侠》电影中,托尼·斯塔克遭遇了拥有无穷力量的强敌挑战。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大片情节,把托尼无路可退的境地渲染得极其到位——他必须依靠自己更为精良的高科技装备及过人才智,才能保护亲人及自己。  把上述桥段套用在詹纯新身上,尽管失之严肃却也比较准确。21年来,这位中联重科董事长几乎白手起家,其搭建的“机械王国”足以令人瞠目。尤其是当你在中联重科长
期刊
涟钢逆袭  “各位论坛的朋友们,我是曹慧泉,来到涟钢以后,我深感涟钢不缺少关心和热爱企业的员工。大家已经给了我很多支持和帮助,让我在很短的时间里尽快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也让那些损害企业利益的人感到压力,只要这股正气在,并营造出一个扶正压邪的环境,我相信涟钢的事可以由我们涟钢人自己办好。”  2010年9月底,华菱钢铁集团总经理曹慧泉甫一兼任子公司涟源钢铁(简称涟钢)总经理,便在重新开放的涟钢内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