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瑟:成败“客户关系”

来源 :中外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rk7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销售人员常犯的一个错误是什么?
  销售过程是一个“三部曲”。第一,关系建立。让客户对销售人员感觉良好;第二,需求诊断。在前一环节基础上,了解客户有什么需求和问题,这时客户对销售人员的感觉会更好,认为销售人员真是来帮我解决问题的人;第三,才是给客户提供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推荐产品和服务。
  然而,普通销售人员常出的问题是:前两个环节都没有,直接进入第三步,对客户一开口就讲产品和解决方案。这会引起客户的抵触。
  普通销售人员不知道,如果第一步是NO的话,一般情况下,后面两个环节就基本不可能完成了。客户认可你这个人,不一定买你的产品,但客户如果不认可你这个人,他一定不会买你的产品,除非是垄断性行业。
  那么,建立客户关系的专业技巧和流程有哪些呢?
  与客户第一时间“擦火花”
  首先要注意一点:普通销售人员往往意识不到,客户对其形成第一印象的速度如此之快。客户会很容易地给销售人员贴一个标签。
  其实我们说一个人好不好,往往不是对方的问题,而是自己的问题——迅速把接收到的信息与自己的经验和记忆比对,如果不“吻合”,就会觉得对方不好。第一印象在第一次相遇30秒内就能完成。其实很多人给他人贴标签的原因自己都说不明白,因为这个过程往往是潜意识不由自主地完成的。
  销售人员常遇到的难题是,客户对他往往是不熟悉的,如果第一次被贴了不好的标签,以后就难以继续了。而且销售人员的形象其实就代表公司的形象,一旦客户对销售员的印象不好,那么,整个公司形象都会在这家客户里受到影响。
  管理第一印象有三个维度,一是视觉维度,眼睛看到信息的处理速度会比耳朵快25倍,所以很多时候第一印象是受视觉影响。那销售人员就要从这个维度注意自己这方面在传递着什么信息。二是声音维度。一个人对你态度好不好,其实不是听你在讲什么话,而是听你的语气。三才是语言维度,也就是销售人员说了什么。
  要知道自己该怎样管理这三个维度,就要靠之前介绍的销售技巧——客户调查。搞清楚客户是什么类型的人?他在乎什么?愿意谈什么?然后以客户期待的方式出现。否则,你连对方感兴趣的是什么都不知道,也处理不好开场白,那就很难“擦火花”了。
  不做忽略客户风格的“冤大头”
  普通销售人员的另一个问题是:无法识别或者不善于识别客户的购买风格(包括:指挥型、激励型、思考型、支持型)。指挥型客户比较看重全局和要点性的内容,如果销售人员给他提供了大量数据性内容,或者大摞的报告,那可能就找错对象了。销售人员需要给他的只是一页的资料。
  但如果客户是思考型的人,你却没给他丰富的资料,他会觉得奇怪:你今天来干嘛呀?而对激励型客户,销售人员要成为聆听者,让他讲痛快了,就达到目的了。而支持型的人,则比较在乎家庭,他可能会聊到家人、孩子,但销售人员不要把这当成跑题,而是要主动地问:你有没有需要我帮忙的,或者向对方提出来能不能帮帮自己。你给他一个机会帮你,他会比较喜欢你。
  识别客户购买风格,与之前介绍的发展“教练”技巧相关,应让熟知客户情况的“销售教练”告诉你对方是什么样的类型。
  “闭嘴”是很难的事情
  客户关系建立过程里,普通销售人员的另一类问题是:讲话太多了,觉得好不容易有机会见到客户,就恨不得把公司所有产品都介绍了,但这是一个大忌。因为在这个销售阶段,客户其实并不在乎你的产品和服务,反而会觉得销售人员这样介绍,根本没有在乎他,就是来卖东西了。在客户关系建立阶段,你所有的焦点都应关注对方,关注对方的困扰。
  但难点是,我们发现做销售的人很多属于激励型,他们是天生的演说家,更善于在语言方面去影响别人。可是,除非他们能够训练自己知道在什么时候闭嘴,去关注对方,否则他们很难完成销售。
  当然销售人员并不是什么也不提,但要注意的是,好的讲述是建立在客户调查基础上的。把潜在客户的背景、团队、竞争对手、市场策略调查清楚,才能有针对性地提问和讲述。
  让销售流程成为业务员后盾
  那么,从企业的销售管理流程出发,销售管理者应该做什么呢?要从培训、流程和工具三方面对销售人员提供帮助。
  第一,企业要给销售人员提供培训,在企业内部明确销售三部曲的第一步是从客户关系建立开始的,并让销售人员知道关系建立的流程要点。
  这种培训要注意的是,对建立客户关系的事情,不同类型的销售人员理解会不一样:激励型或关系型的销售人员,本身就很注重关系建立,天生就愿意与客户交朋友,在这方面基本不用教他们。但指挥型和思考型的销售人员更喜欢就事论事,解决问题。可能就需要对他们进行强化。
  第二,销售管理者要在公司内把销售流程写清楚。比如:从客户调查到识别客户购买风格、准备话题……把这些项目一一列清,让每个销售人员遵守。
  第三,要确保市场部与销售部的顺畅衔接,让市场部做好客户调查,为销售部提供建立客户关系所需要的信息。一般而言,在B2B企业里,市场部的工作就是获得潜在客户和相关信息(这有别于B2C企业,B2C企业的市场部则是关注展会、公关之类的工作),然后提供给销售部门,销售部则跟进潜在客户,促成交易。
  把市场部和销售部打通,这是公司从流程上要做的事情。
  第四,企业要为销售人员提供工具或工具培训。比如:提供CRM软件,培训销售人员高效使用LinkedIn、Facebook等工具了解客户。
  最后,销售管理者要实地去观察销售人员的销售过程,进行抽查,然后给出反馈。
  (本文译者系亚瑟国际管理咨询公司亚太区总经理。深入探讨请致信lijing@188.com,本刊将代为转达)
  责任编辑:焦 晶
其他文献
2012年农历大年初六,何慧和婆婆高高兴兴地回到大连。  何慧是大连鼎新集团的董事长,工作非常忙,这回借着假期带婆婆到海南玩了几天。回到大连,婆婆的三个儿子和儿媳准备了非常丰盛的晚宴迎接她们。可是,尽管饭菜满桌、香味扑鼻,何慧却感觉气氛异常紧张,她发现婆婆有几次欲言又止,而三个儿媳还交替着给婆婆使眼色。  终于,婆婆开口了:“何慧,你能不能先把老四遗产中属于我那份的3亿元支付给我,你三哥做生意被人
期刊
我为什么接手日航?  大约2009年年末,日本政府再三要求我出任日本航空董事长,当时日航已深陷经营危机。因我年事已高,又是航空业的外行,所以我拒绝了。后来在2010年1月,日航申请破产重建。有关当局再次强烈邀请我出任日航董事长。当时我虽然坚决推辞,但后来还是接受了。一半是出于侠义之心吧。另一半,如果对日航员工及日本社会有利的话,我想我应该试一试。但因为高龄,加上我还有别的工作,不能百分之百投入日航
期刊
经常听到有人苦恼关于如何培养下一任领导者。有学者指出,我实行的“阿米巴经营”就是一种培育领导人的机制。在此我想从根源上谈谈有关批评、表扬以及教育的问题。  所谓教育,包括批评和表扬在内,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期待并促使对方进步。  “坚定的意志”无需天资  关于优秀领导者的素质,分为先天和后天两种类型。说到先天的才能,在朋友集会等团体活动中,有一类人自然而然就能够成为团体的中心,从而具有领导能力。这类
期刊
管理是系统,管理是细节,管理是人文  当大众视角都聚焦在曾成杰之死时,我们不应忘记反思面对芸芸众生的日常管理。  风云变幻的盛夏时节,总是民航投诉的高发期。日前更曝出乘客盛怒下打晕地勤的极端事件。而且相较于其他交通工具,民航是更能体现一个社会总体人文关怀程度的试金石。  郑州机场的荒诞剧  前一段,我去郑州出差,搭乘南航班机返京时出了不少花絮。  赶到机场时,已赫然看到值机工作台上贴着一张纸,手写
期刊
激情,首要生产力  让员工爱上自己的工作,让他们焕发自我的激情,是管理者最重要的职责。  文/马小琳  1990年,加里·哈默在《哈佛商业评论》上正式提出“核心竞争力”这一革命性理念,20多年来风靡全球,在中国,这早已经成为每个企业管理者必谈的管理话题。  实际上,现在,在更破碎、更动态的商业环境中,哈默再次为领导者和管理者指引方向。他大声质问,“决定组织未来兴衰、成败的根本挑战是什么?”答案不是
期刊
公司就是为了创造顾客——“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杜拉克一言九鼎。  而如今也许倒过来才是真理,是顾客创造了品牌和公司。  以手机行业为例,昔日三巨头摩托罗拉、诺基亚和黑莓纷纷陨落,苹果和三星却在5年之内实现了行业大逆转,其原因简单明了:因为后者创造了真正的客户需求。  今天,个性化的消费者已不再任人摆布,他们通过社会化媒体等渠道来表达和分享个人需求,完全能够掌控自己的消费行为。从而,他们已成为企业
期刊
你可能不知道喜达屋,但一定听说过喜来登或者威斯汀。实际上,后者只是喜达屋旗下9个酒店品牌中的两个代表而已。  在世界酒店与休闲服务行业中,喜达屋酒店与度假村国际集团堪称佼佼者,旗下逾千家酒店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而在中国,更比其他国际酒店品牌领先一步。早在1985年,北京喜来登长城饭店便首次亮相,成为改革开放以来第一家进驻中国的国际品牌酒店。而那时,它的大多国际同行尚在中国的大门外四下张望
期刊
近日,有关诺基亚被收购的消息再次传出。这一次,收购者换成了微软。有消息称,诺基亚与微软曾启动了关于收购交易的谈判,但最终未能在价格上达成一致。  自从这个昔日的手机业霸主失势以来,关于其将被收购的传言便一直未曾停歇。此前传出华为公司有意收购诺基亚的消息还一度使诺基亚的股价大幅上涨。此外,三星、联想、苹果和Facebook等,也都是传闻的主角。  虽然上述传闻大多不实,但由此可见,市场上明显隐含着一
期刊
听上去难免有些不可思议,整整20年来,这个从张家口的一个小县城路边起步的企业始终保持盈利,不声不响,一步步做成了家居建材流通行业的冠军。不曾有过惊心动魄的生死时刻,发展亦没经历过折角。  从早期简单的瓷砖销售到拓展至卫浴产品,乃至近年从陶瓷代理商向家居卖场品牌拓展。是什么推动他们在这个被公认为鱼龙混杂、变化多端的行业中,稳步前行?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我们对从事零售服务,始终抱有一个虔诚的态度。
期刊
许多HR为了提升管理效率,组织效能,纷纷引入各种管理系统,梳理管理流程,制定各种管理机制,试图从自身的改善来获得整体组织绩效的提升。然而,事与愿违,自从80后、90后走入职场,HR发现,无论公司怎样做,似乎都会有员工抱怨和不满,要怎么统一目标、文化,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呢?  俗话说:“没有不合适的父母,只有不懂事的孩子。”如今站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则是“没有不合适的孩子,只有没有办法的父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