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化媒体中虚假新闻的实践逻辑及动因探究

来源 :新媒体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and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虚假新闻;社会化媒体;抖音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1)07-0092-04
  社会化媒体,即互联网上基于用户社会关系的内容生产和交换平台[1],包括社交网站平台、移动社交应用以及视频音频软件等等。凭借着信息传播具有高度的互动性与时新性、传播平台准入门槛低等优势特点,社会化媒体正在成为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第一接入口。随着媒介融合在我国的深入发展,包括主流媒体与地方媒体在内的传统媒体们都纷纷开始入驻各大社会化媒体平台谋求转型发展,抖音App便是其转型发展的一个很好的落脚点。
  抖音,一款主打音乐创意的短视频社交软件,现在已经变成传统媒体媒介融合发展的新方式。它通过短视频这一新型的信息载体来帮助用户快速地获得最新的内容,改变了以往人们仅通过图文的形式进行社交以及获取新闻信息的方式。但是,正是由于其获取新闻的视频化以及熟人分享的便捷性,给了虚假新闻大面积传播的机会。本文以社会化媒体中具有代表性的短视频应用抖音App为研究对象,深入挖掘虚假新闻在社会化媒体中的实践逻辑以及驱动因素,对于虚假新闻研究进行深一步探讨。

1 抖音上虚假新闻的实践逻辑


  南京大学新闻研究所所长丁柏铨认为,虚假新闻可分为故意制作而成的假新闻和并非故意却有所失实的新闻两大类。“故意制作而成的假新闻”是在报道中人为地进行虚构、编造事实的新闻。而“并非故意却有所失实的新闻”则是由于主客观原因导致报道与事实不相吻合的新闻。无论是哪一类的虚假新闻,其在抖音App上所呈现的形式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1 文本:醒目标题吸引眼球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也是能否吸引受众目光的重要因素。好的新闻标题能够维持新闻的真实性,并且提示出新闻最核心的内容。但是,在注意力经济下,随着各大媒体信息传播的激烈竞争,逐渐衍生出抓人眼球的“标题党”。所谓“标题党”就是指在网络的传播下利用各种耸人听闻的手段制作出的网络新闻标题。它是一种以吸引受众目光,引诱受众查看新闻的方 式[2]。与新闻细节、背景的失实相同,“标题党”也是虚假新闻呈现的方式之一。
  抖音App可以通过添加字幕的方式在动态视频上制作大小各异、颜色多样的新闻标题。于是,引发浮想的“标题党”加上以红色、黄色为主的醒目粗体大字样的字幕标题,这种视觉的冲击,在注意力经济下更加吸引眼球。如已被证实系为虚假新闻的“广州一感染新冠的女子散布病毒”,合肥广播电视台一官方账号对其报道标题为“挑战郑州毒王,广州女毒王境外返回确证,4天坐遍广州14条地铁”等,便是利用骇人听闻的语言以及醒目艳丽的标题字幕来呈现假新闻的典型案例。
  1.2 演变:情绪感染带动节奏
  当虚假新闻制造了愤怒、憎恶、恐惧等强烈的情绪,人们就更可能去传播它们。如今,进入了后真相时代,人们相比于探究事件的真相更注重情绪的宣泄,这也使得情绪逐渐超越事实成为主导舆论的重要动力。作为一款音乐创意视频软件,抖音App对于情绪传播起到了不可小觑的推动力。每条抖音视频所搭配的背景音乐是虚假新闻调动情绪的主要手段,宏大、严肃等类型的背景音乐使人情绪高昂,悲伤、低沉的背景音乐更加煽情使人心情凝重。调动用户情感的背景音乐再加上艳丽醒目的新闻标题会给予用户极大的心理冲击力,在其预设的情绪里被感染,用户则会更容易相信虚假新闻。
  在抖音App里,用户以分享假新闻的方式来代替其自身的某种情感倾向与认知偏见,在用户基数巨大且沉浸式传播的抖音平台上爆发“病毒式传播”,以此对社会舆论场产生影响。此外,抖音App的一键转发、评论以及分享到其他社会化媒体的功能也使得用户可以介入新闻生产与传播的各个方面,这也使得虚假新闻的传播面积更大,流动更加难以控制。
  1.3 传播:碎片传播扩大影响
  移动互联网时代,短视频凭借其简单上手、新鲜即时等特点,迎合了用户碎片化的内容消费习惯。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到了8.73亿,占网民整体的88. 3%[3]。在此背景下,抖音App发展成为目前国内最大、用户最多的短视频平台之一。凭借下载用户多、入驻媒体多、新闻可视化等优势,抖音App在推动传统新闻业媒介融合方面做出很大贡献,但是,其对新闻行业取得良好创新效果的同时虚假新闻也随着抖音App的优势进行扩散传播。
  视频化传播的假新闻可利用现代人碎片化阅读的习惯,通过多量多次的呈现给受众营造一个虚假新闻所制造出的拟态环境。若报道假新闻的媒体公信力相对较高,对假新闻的澄清报道发布相对较迟,那其对于受众的环境认知造成的影响就越深刻,于是“深入人心”的虚假新闻便会通过社会化媒体的不断发酵最终演变为社会矛盾的“引爆器”。

2 抖音上虚假新闻产生的原因分析


  随着传统媒体、政务自媒体、机构或个人自媒体的入驻,抖音App已经成为人们获取各种新闻信息的重要平台,但是由于平台以及部分媒体非专业的操作导致抖音App也逐渐成为虚假新闻滋生的温床。
  2.1 流量驱动:追求关注迎合受众
  社会化媒体为传统媒体的转型提供了平台,但是在社会化媒体中部分新闻报道最核心的人文关怀与审美需求却被抑制,这使得商业逻辑也压倒了道德逻辑。盲目追求关注度而一味地迎合受众喜好,炮制断言式新闻顺应受众既有的情绪、观点,将极端案例观点无限放大等等,这些都是当前媒体造成新闻失实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抖音App上,仍存在着部分官方认证的自媒体为了扩大影响力、获得更高的关注度不惜道听途说,在未经核实新闻真实性的情况下发布网友爆料内容,加重新闻受众对被报道人群刻板印象,忘却媒体本身所具有的功能性与影响力。如拥有超过一千萬抖音粉丝的河北新闻网一官方账号“翼看点”对于“承包商收花生遭数百村民捡拾”这一事件的报道,在2020年10月14日与17日对于同一条视频分别做出了“河南驻马店有人捡花生受伤,承包商赔了几千块”以及“安徽再现村民尾随收割机捡花生,拦不住报警没有用”的新闻报道,两则报道共收到超过21万点赞量,以及近万的粉丝数的增长。面对现如今仍有部分人存在的地域黑心理以及对农民的刻板印象,这两条新闻也顺应了这些负面心理与情绪。几百条评论清一色是批评、辱骂农村人的言论,在视频与背景音乐的渲染下,这两条新闻下的评论区成为用户发泄情绪的出口。但不久后河南电视台记者下访报道进行澄清,证实了“翼看点”的这两篇报道均为虚假新闻。   2.2 专业弱化:新闻素养与专业程度下滑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维护新闻的真实性是每一位新闻从业者的神圣职责,但是这一职责在新闻实践中却并未被很好地履行。由于置身在社会化媒体海量且实时更新的信息环境中,新闻从业者没有足够的时间对于每一条发布的新闻信息去进行严谨和全面的核实与查证,这是社会化媒体上导致虚假新闻不断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过去,新闻传播的主体是具有专业主义信念与遵守信息传播规范的传统媒体。而现在,随着社会化媒体在生活中不断地被应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趋势逐渐上升使得新闻主体不断泛化。此外,在入驻抖音平台的潮流下,大大小小的传统纸媒、政府机构的各个部门都纷纷成立各自的自媒体工作室,其运行抖音账号的部分工作人员并没有受过专业新闻采写编评的培训,没有专业理论基础、缺乏新闻实践理念以及记者职业素养,也使得其对于新闻的采编更偏向于网友的爆料,新闻的发布更偏向于娱乐、煽情。
  “挑战郑州毒王,广州女毒王境外返回确证,4天坐遍广州14条地铁”,合肥广播电视台一官方账号发布的这条假新闻也是新闻发布者本身未经核实与查证,报道事件的当事人的照片都未经证实为本人而导致虚假新闻产生、传播。新闻最基础的五要素都未核实清楚,利用疫情期间人们对于新冠病毒的恐惧心理吸引用户关注,不仅导致了虚假新闻的大肆传播,加剧了疫情期间人们的恐慌心理,也对被误用照片的无辜群众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2.3 盲目跟风:媒介间议程设置形成“扳机效应”
  面对各类新媒体的大行其道,不少传统媒体自身的危机感陡然上升,然而这种危机感却很难变成自我反省,反而经常会表现为盲目跟从、自乱阵脚,以至于出现“扳机效应”。所谓“板机效应”是一种媒介间的议程传散现象,是指媒介议题影响媒介议题,使正在发展的事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新媒体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媒介之间的互动与交往,对于竞争对手关注的,许多媒体也采取了追随的做法。这种现象,在抖音App上表现得更加明显。
  当一家媒体在抖音App上发布一条具有新闻价值的新闻时,其他媒体为了追求新闻的时效性以及增加报道的播放量大多会以追随的态度对同一个受关注的事件进行报道。但是在很多情况下,他们对于该新闻的报道都只是对原有的新闻采取更换背景音乐或标题的做法,报道核心内容几乎不变,这就导致了众多官方媒体报道内容的同质化。即便是与原有新闻有所不同,也并非是对新闻事实进行进一步的追问而仅仅是增添背景或解释性的信息,从而造成事实不断引申泛化。由此,媒体间的“扳机效应”便会导致虚假新闻大面积传播,以至于形成一定的积累效应、共鸣效应以及“遍在”效应。用户在搜索相关新闻话题时,大量内容相似的报道给用户营造出“报道即事实”的拟态环境,在转发和分享中导致虚假新闻的不断扩散。
  2.4 监管不足:平台的社会责任缺失
  作为新闻的载体,社会化媒体平台可以使媒体获得一定流量,迅速打开融媒的局面,但其同时也可以利用算法推荐、内容推荐等手段,对包括传统媒体在内的所有内容进 行筛选[4]。缺乏核查意识、社会责任淡薄是作为新闻推送载体的社会化媒体扩散虚假新闻的重要原因之一。
  社会化媒体平台的推送分为两种:一是后台运行中的推送通知,二是打開平台后的内容推荐。对于后台运行中的推送通知中,虚假新闻的呈现主要表现为在对新闻事实的描述上,出现断章取义、以偏概全等操作造成新闻失实的现象;在对新闻事件的推送中,对于信源的核查不足、轻信误信小道消息导致虚假新闻被用户广泛接收等等。而对于打开平台后的内容推荐,是虚假新闻在社会化媒体平台中得以裂变式传播的主要原因。
  抖音App的推送机制由算法完成,一般来说,视频的点赞量、评论数越多,播放时间越长,用户没看完便关闭的比例越低,能获得推送的机会就越大。抖音App中存在的虚假新闻凭借其新奇、醒目、情绪感染性强的特点,能够迅速抓人眼球,吸引用户查看。由于算法推荐,用户在关注此条虚假新闻之后,在媒体间的“扳机效应”的作用下会刷到越来越多的同质化的视频。因此,该条虚假新闻便会获取用户的大量关注,发酵成用户讨论的热点事件。再加上用户碎片化的阅读习惯,加重用户对虚假新闻所营造的拟态环境的感知,随着用户的评论、转发、分享,由此完成裂变式传播。

3 社会化媒体中虚假新闻的规制策略


  社会化媒体中虚假新闻虽然传播速度快、发酵影响大,但其并非不可遏制,需多方合力,制定具象规范,才能从源头上减少或杜绝虚假新闻的产生与扩散。
  3.1 模式:事前核查与事后核查并行
  虚假消息会伤害公众的感情,更重要的是,一次又一次地耗尽了媒体的公信力。因此,我们需要一个有效的事实核查模型。所谓事实核查,有两层含义:一是在新闻作品发布之前,对其信息的真实性进行评估;二是在新闻作品发布之后,对其真实性进行调查核实,并将其结果向社会公布。
  在核实事实、对新闻内容进行信度评级的过程中,媒体和平台本身的公信力至关重要。因此,为了减少不同媒体和平台在核实事实的技术和评估系统方面的差异,建立一个全面、透明以及可量化的信息可信度评估系统势在必行。尤其在用户规模庞大的抖音App里,媒体发布新闻要做到反复求证,包括求证核心事实的细节,避免情绪化呈现。
  3.2 标准:积极引导舆论而非迎合潮流
  舆论,是相对一致的公众言论。新闻媒体作为一种舆论工具,其主要职能就是反映与表达舆论、影响并引导舆论。然而由于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传统的传媒业在“吸睛就是吸金”的注意力经济和“人人都有麦克风”的社会化媒体的冲击下,其职能逐渐被弱化,传统新闻价值标准也因为新闻主体的泛化而呈现破碎的趋势。
  鉴于此,传统的专业媒体更应该发挥并保持自身的专业优势,以理性与责任为准则,以身作则重建现代化、高质量的新闻价值标准。在引导舆论方面,要以社会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对于负面新闻的报道不应夸大、煽情、顺应受众低俗趣味,而应该从守护新闻的尊严,坚持正确立场不动摇。尤其是主流媒体,更应该发挥主导性力量,积极地引导舆论而非顺应潮流。   3.3 素养:专业水平及媒介素养同步提高
  当新闻传播不再是传统媒体和新闻工作者的专利时,让媒体健康长久发展的关键就是让所有参与信息传播的人群更加专业和理性地行使媒体权利,这就关系到媒介素养的问题。在社会化媒体中,提供真实准确的新闻是媒体的职责,无论是官方认证的媒体还是个人创建的自媒体,其作为媒体人必须提高其专业水平与职业道德。每一位新闻发布者都做到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才能确保新闻行业健康发展。
  在信息过载的时代,民众更要学会分辨信息真伪,树立自我审核意识。在面对具有争议性的新闻事件时,要摒弃简单的、二元对立下的标签化思维,在错综复杂的事件中学会深度思考,构建正确的价值观,而非盲目跟风。对于接收到的分享的新闻内容需要牢固怀疑心理,也要学会善于多源取证,从不同方位去核实信息源,以及培养反思、批判的思维向度。

4 结语


  作为社会化媒体中短视频代表软件抖音App凭借其视听传播、碎片化传播的特点,以及用户黏度大、规模大的优势成为传媒业的媒体融合发展的新平台。但是,如何将其平台优势转化为媒体自身蓬勃发展的优势是所有媒体所必需思考的问题。如今,进入了后真相时代,每一条新闻的采写编发都必须被严肃对待,稍不注意,新闻的真实性便被情绪所颠覆,虚假新闻也就成为民众情绪的发泄桶。再加上网络的助推,虛假新闻将实现裂变式传播,这不仅会损伤媒体自身的公信力,而且也会点燃舆论场,造成社会动荡,加剧阶层对立。
  因此,在社会化媒体提供的平台下是做顺应低俗、满足大众猎奇心理的“人工新闻”,还是做充满社会责任与新闻价值的“有机新闻”,这是摆在每一个媒体绝对对立的选择。而媒体必须努力探寻真相,提供真实可靠的新闻消息,这既是普通公众的需求,也是所有媒体的职责。维护新闻真实,杜绝虚假新闻也是每一位媒体人的使命。
  参考文献
  [1]彭兰.社会化媒体:理论与实践解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2.
  [2]唐凯明.网络新闻中标题党现象分析[J].西部广播电视,2018(6):46-48.
  [3]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全文)[EB/OL].(2021-02-03)[2021-03-18].http://www. cac.gov.cn/2021-02/03/c_1613923423079314.htm.
  [4]边良.碎片化传播语境下传统媒体融合转型的困境与进路[J].现代视听,2020(8):33-36.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传统的知识传播生态下,出版物的内容价值并没有得到完全的释放,存在着巨大的资源浪费。新媒体为传统出版物的价值释放提供了新的方式,面对新媒体环境,传统出版物需要价值重塑,这既是传统出版物的需要,也是新媒体行业的需要,更是受众阅读习惯改变使然。  关键词 出版物;价值重塑;拆书;社交货币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1)01-0109-03  21世
期刊
摘 要 以直播间的作用机制入手,以bilibili弹幕网的直播平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直播间构建要素与情感动因的阐释,剖析直播间内粉都空间的建构动力,探讨直播间如何建构出一个能够让粉丝们积极参与并进行消费的粉都空间,并对粉都空间中的新式文化消费做出反思,谨防绝对乐观的文化消费论。  关键词 直播间;粉都;空间;情感劳动;拟社会交往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
期刊
关键词 重大危机事件;政务新媒体;舆情响应机制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1)07-0006-04  重大公共突发危机事件(简称“重大危机事件”)给国家、社会和个人带来巨大损失,导致民众的恐慌和质疑、谣言的滋生与泛滥,甚至造成极端的线下群体性事件,冲击社会秩序,挑战政府治理。重大危机事件发生后,政府积极有效的舆情响应机制对于稳定社会秩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
期刊
关键词 互动广告;移动端广告;体验式互动;广告目的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1)07-0029-03  近年来形式多样的移动端互动广告,成为受欢迎度高的广告形式。早在2014年,HTML5(简称H5)的互动广告就开始在国内崭露头角了[1]。至今,它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各大品牌的移动端广告实践中,但广告过于形式化、内容商业气息浓郁、缺乏代入感等诟病也
期刊
关键词 数字鸿沟;新媒体;老年群体;研究述评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1)07-0001-05  “数字鸿沟”概念的最先提出,学界尚未形成统一的说法,但“数字鸿沟”问题真正引起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是源于1995年,美国国家远程通信和信息管理局 (NTIA)发布的报告——《被互联网遗忘的角落:一项有关美国城乡信息穷人的调查报告》,报告中具体描述了当时美国
期刊
关键词 植入式广告;受众心理效果;网剧《延禧攻略》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1)07-0035-03 1 研究缘起  近年来在互联网的推动下,网络自制剧迅速崛起,作为一种区别于传统电视剧,新颖且潮流的剧集模式,受到了广大网民的追捧。其中《延禧攻略》的播出创2018年网剧收视第一的好成绩,在广告植入模式上也有新的突破,呈现出与观众良好的双向互动,使广告
期刊
摘 要 全媒体时代,推动媒体深度融合是大势所趋。当前,我国媒体融合正从“相加”向“相融”加速奔跑。推动媒体深度融合,一要坚持移动优先,占领新兴传播阵地;二要秉持平台思维,构建新型互动渠道;三要强化技术引领,驱动媒体转型升级;四要开拓市场空间,增强自我造血功能。  关键词 媒体深度融合;移动优先;平台思维;技术引领;造血功能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1
期刊
关键词 农村电商;直播带货;扶贫攻坚;耿圩镇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1)07-0060-04  中共中央于2020年1月2日发表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政府正加快补上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扩大电子商务进农村覆盖面,让直播带货促进农业发展,为更多农村与农民带来经济增收。  立足农村的网络直播展现了广阔的发展前景。2020年
期刊
关键词 传统节日;电商;媒介仪式;再仪式化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1)07-0054-03  从象征妇女身份地位发生转变的节日庆典,到多维主体参与的购物狂欢,“妇女节”的概念在电商的浸润下已发生巨大改变,衍生出新的时代意义和内涵。那么,电商是以何形式影响传统节日?其具体的构建路径和操作行为如何?电商所构建出的新型节庆又有何价值表征?未来,我们又该如
期刊
摘 要 跨文化传播的难度在于“关系信息”的传达,从技术与文化的双重视角来看,应超越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建构文化主体间性关系,促进文化主体的互惠性理解。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开创了哲学解释学,他将理解视作一种主体间性关系的中介,而非实现目的的工具,这种對“理解”的深刻认识可以应用到对跨文化传播的解读。以成功“出海”的李子柒系列视频为例,结合哲学解释学的理解观来看,我国的跨文化传播要坚定文化自信,寻找与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