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长期以来初中数学教学中,对教师强调的是领会教学大纲、驾驭教材,因此钻研教材,研究教法成了教师教学的重中之重,而要求教师研究学生思维活动和选择适合学生认知过程的教法则明显减少。教育学研究和教学实践证明,忽视了优化“学法”,“教”就失去了针对性。教学效率的高低,教学质量的优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学习方法;初中数学;课堂学习;课外作业
对学生的学习有重要影响的因素之一是学生的学习方法。心理学研究表明,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终身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纵观学习困难的学生,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学校的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既要帮助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更要帮助和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数学方法,笔者认为,初中数学教师应该重点从课堂学习和课外作业两个方面入手。
一、数学课堂学习方法的培养
学生学习活动的主阵地是课堂,课堂学习的方法直接关系到学生知识的掌握和学习的质量。良好的课堂学习方法主要表现为会思考、会提问、会笔记、会发现。
1.在思考中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和思维品质
所谓会思考指的是,对数学各种定义、定理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将一系列比较相似的概念加以区分和类比如“半径”和“直径”,“圆心距”和“连心线”等概念,通过这样一个区分和类比的过程学生就会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运用起来就会得心应手,这一系列的活动就是思考。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点拨、启发,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活动方式和思维品质,养成会思考、勤思考的学习方法。
2.在提问中深层次理解数学概念
所谓的提问就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发现和寻找出思维上的困难、疑点,并将存在的困难和疑点在课堂上向教师发问。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获取知识的重要学习方法就是积极提问。学生积极提问了,教师便能及时而且有针对性地排除学生的思维障碍,帮助学生学得知识。学生带着问题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能极大地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提问,敢于提问,善于提问,使学生懂得,只有理解和清楚数学中的各种概念,才能深层次发现问题。如在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一节中,两圆内含0≤d﹤∣r1—r2∣,两圆内切1公共切点。如果d=0,这两圓重合,那么就与内切矛盾了。“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还要重要”,学生这样的提问不仅仅是解决了这一问题,而且促使了他们更深一层理解了概念。
对学生不管提出怎样的问题,即使是相当幼稚和离奇的问题,教师也要给予鼓励,因为这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具体表现,教师要促使学生的这种学习行为在以后的学习中持续发生。教师还要在课堂内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进行思维,更广泛、更深刻、更精确地探求“是什么”、“为什么”的答案。
3.在做笔记中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课堂上做笔记并非是重复地将教师的板书抄写而已,而是要把听课中所得到的知识进行去粗取精的整理,着重记下重点、要点、难点、疑点,同时也要记下教师思维的过程和方法。做笔记的过程是大脑积极思考的过程,能培养和强化人的思维能力,做课堂笔记能促使学生听课的注意力更加集中,课堂学习效率因此而更好。如讲解例题:已知△ABC中,AB=AC=5,BC=8,求△ABC的内心和外心之间的距离。通过审题分析得知,△ABC的内心和外心它们都处于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上。同学们都及时地将这一发现的结果记在笔记本上,这样,学生对知识点理解就更深刻,掌握的就更牢固,收获就更大了。
为使学生养成记好课堂笔记的方法,教师要在课堂内督促,课堂外检查,还要经常性地进行个别指导,促使学生记课堂笔记持之以恒。
4.在发现中全方位拓展数学思维
所谓发现讲的是寻找规律,教师通过启发和指导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深入观察、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从而归纳得出一般性结论,使知识更加条理化和系统化。指导学生学会“发现”,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启发学生发散思维,积极探索,让他们在掌握一般性题组的基础上,再进行一系列探索、变式性质、综合性质和发展性质等题组猜想的练习,形成从试算到归纳,到猜想,再到论证的学习模式。教师还应把“一题多解”、“一题多法”、“一题多变”、“一图多用”方法教给学生,以全方位拓展学生的思路,开阔学生的视野。通过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指导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学会和运用从引出问题到形成猜想,到演绎结论,再到知识运用的科学思维方法,逐渐形成自己发现规律的科学思维方法。
为了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的状态之中,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由于学生的注意力具有不持续、容易转移等特点,因此教师要控制好上课的节奏,做到张弛有度,使每个学生都在思维,都在认真学习。
二、数学课外作业方法的培养
学生学习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课外作业,课外作业包括口头作业、书面作业、预习教材等几个方面。
1.及时复习巩固知识,增强记忆效果
认真地阅读课本,精心地整理笔记,及时地进行复习可以巩固和加深对当天获得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复习可以保持和增强对知识的记忆效果。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最短时间内对学习的知识及时地进行复习,这样保持的效果最好,反之效果就越差。
2.认真完成作业,促进数学知识内化为认知结构
认真及时完成好数学课外口头作业和书面作业可以使数学知识内化成认知结构。一定数量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性的、质量较高的作业能促进和强化这种内化作用。良好的作业习惯必须是先复习课文,再做作业,要及时、独立地完成,并且对作业进行自我检查。
养成学生完成数学课外作业好方法的另外一个因素是作业布置问题,教师布置的作业必须切合教学要求,有助于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的知识。作业的数量和难易要适中,避免使学生感觉到负担过重而产生厌倦的心理。因为是课外作业,所以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可以根据情况作适当的提示,以免学生在做作业时出现不必要的挫折,致使对完成作业失去信心。教师要及时认真地检查和批阅作业,并及时向学生反馈作业情况和学习成果,以强化学生持续学习的动力。反思是作业之后的重要环节,做完作业后,要反思一下它的主要特征和要点,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3.主动预习,锻炼探索数学问题能力
对课堂内将要学习的知识进行预先学习,是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新问题探索的学习过程。这既对以后的学习内容有所了解,也有利于在课堂学习中把握住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这种自主性学习的过程锻炼了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能力,而且在探索中加强了对数学知识的内化。
要预习好数学,解决预习中的问题,应该从简单的问题入手,切忌一开始就做难度大、复杂性高的题目。一旦做错了难题,很有可能把容易的题目也做错,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会挫伤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信心。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从简单的题目入手,在研究分析例题时不要只看解题的过程,而是要自己先做例题后再与答案比较,这样的比较就使得学生很容易找到解题的方法。
总之,数学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的提高,还要注意优化学生数学学习的方法,惟有如此,才能提高数学教学效率,提高初中学生良好的数学品质。[e]
参考文献:
[1]郑毓信.数学方法论[M].广西教育出版,2001.
[2]龚正行.中学生学习方法指导[M].华夏出版社,2005.
(江苏省门市天补初级中学 226100)
关键词:学习方法;初中数学;课堂学习;课外作业
对学生的学习有重要影响的因素之一是学生的学习方法。心理学研究表明,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终身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纵观学习困难的学生,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学校的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既要帮助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更要帮助和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数学方法,笔者认为,初中数学教师应该重点从课堂学习和课外作业两个方面入手。
一、数学课堂学习方法的培养
学生学习活动的主阵地是课堂,课堂学习的方法直接关系到学生知识的掌握和学习的质量。良好的课堂学习方法主要表现为会思考、会提问、会笔记、会发现。
1.在思考中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和思维品质
所谓会思考指的是,对数学各种定义、定理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将一系列比较相似的概念加以区分和类比如“半径”和“直径”,“圆心距”和“连心线”等概念,通过这样一个区分和类比的过程学生就会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运用起来就会得心应手,这一系列的活动就是思考。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点拨、启发,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活动方式和思维品质,养成会思考、勤思考的学习方法。
2.在提问中深层次理解数学概念
所谓的提问就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发现和寻找出思维上的困难、疑点,并将存在的困难和疑点在课堂上向教师发问。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获取知识的重要学习方法就是积极提问。学生积极提问了,教师便能及时而且有针对性地排除学生的思维障碍,帮助学生学得知识。学生带着问题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能极大地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提问,敢于提问,善于提问,使学生懂得,只有理解和清楚数学中的各种概念,才能深层次发现问题。如在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一节中,两圆内含0≤d﹤∣r1—r2∣,两圆内切1公共切点。如果d=0,这两圓重合,那么就与内切矛盾了。“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还要重要”,学生这样的提问不仅仅是解决了这一问题,而且促使了他们更深一层理解了概念。
对学生不管提出怎样的问题,即使是相当幼稚和离奇的问题,教师也要给予鼓励,因为这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具体表现,教师要促使学生的这种学习行为在以后的学习中持续发生。教师还要在课堂内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进行思维,更广泛、更深刻、更精确地探求“是什么”、“为什么”的答案。
3.在做笔记中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课堂上做笔记并非是重复地将教师的板书抄写而已,而是要把听课中所得到的知识进行去粗取精的整理,着重记下重点、要点、难点、疑点,同时也要记下教师思维的过程和方法。做笔记的过程是大脑积极思考的过程,能培养和强化人的思维能力,做课堂笔记能促使学生听课的注意力更加集中,课堂学习效率因此而更好。如讲解例题:已知△ABC中,AB=AC=5,BC=8,求△ABC的内心和外心之间的距离。通过审题分析得知,△ABC的内心和外心它们都处于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上。同学们都及时地将这一发现的结果记在笔记本上,这样,学生对知识点理解就更深刻,掌握的就更牢固,收获就更大了。
为使学生养成记好课堂笔记的方法,教师要在课堂内督促,课堂外检查,还要经常性地进行个别指导,促使学生记课堂笔记持之以恒。
4.在发现中全方位拓展数学思维
所谓发现讲的是寻找规律,教师通过启发和指导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深入观察、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从而归纳得出一般性结论,使知识更加条理化和系统化。指导学生学会“发现”,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启发学生发散思维,积极探索,让他们在掌握一般性题组的基础上,再进行一系列探索、变式性质、综合性质和发展性质等题组猜想的练习,形成从试算到归纳,到猜想,再到论证的学习模式。教师还应把“一题多解”、“一题多法”、“一题多变”、“一图多用”方法教给学生,以全方位拓展学生的思路,开阔学生的视野。通过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指导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学会和运用从引出问题到形成猜想,到演绎结论,再到知识运用的科学思维方法,逐渐形成自己发现规律的科学思维方法。
为了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的状态之中,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由于学生的注意力具有不持续、容易转移等特点,因此教师要控制好上课的节奏,做到张弛有度,使每个学生都在思维,都在认真学习。
二、数学课外作业方法的培养
学生学习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课外作业,课外作业包括口头作业、书面作业、预习教材等几个方面。
1.及时复习巩固知识,增强记忆效果
认真地阅读课本,精心地整理笔记,及时地进行复习可以巩固和加深对当天获得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复习可以保持和增强对知识的记忆效果。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最短时间内对学习的知识及时地进行复习,这样保持的效果最好,反之效果就越差。
2.认真完成作业,促进数学知识内化为认知结构
认真及时完成好数学课外口头作业和书面作业可以使数学知识内化成认知结构。一定数量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性的、质量较高的作业能促进和强化这种内化作用。良好的作业习惯必须是先复习课文,再做作业,要及时、独立地完成,并且对作业进行自我检查。
养成学生完成数学课外作业好方法的另外一个因素是作业布置问题,教师布置的作业必须切合教学要求,有助于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的知识。作业的数量和难易要适中,避免使学生感觉到负担过重而产生厌倦的心理。因为是课外作业,所以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可以根据情况作适当的提示,以免学生在做作业时出现不必要的挫折,致使对完成作业失去信心。教师要及时认真地检查和批阅作业,并及时向学生反馈作业情况和学习成果,以强化学生持续学习的动力。反思是作业之后的重要环节,做完作业后,要反思一下它的主要特征和要点,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3.主动预习,锻炼探索数学问题能力
对课堂内将要学习的知识进行预先学习,是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新问题探索的学习过程。这既对以后的学习内容有所了解,也有利于在课堂学习中把握住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这种自主性学习的过程锻炼了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能力,而且在探索中加强了对数学知识的内化。
要预习好数学,解决预习中的问题,应该从简单的问题入手,切忌一开始就做难度大、复杂性高的题目。一旦做错了难题,很有可能把容易的题目也做错,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会挫伤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信心。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从简单的题目入手,在研究分析例题时不要只看解题的过程,而是要自己先做例题后再与答案比较,这样的比较就使得学生很容易找到解题的方法。
总之,数学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的提高,还要注意优化学生数学学习的方法,惟有如此,才能提高数学教学效率,提高初中学生良好的数学品质。[e]
参考文献:
[1]郑毓信.数学方法论[M].广西教育出版,2001.
[2]龚正行.中学生学习方法指导[M].华夏出版社,2005.
(江苏省门市天补初级中学 22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