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有机延伸,有效的课外阅读可以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增强他们文化素质,是学生写作的不竭源泉。但在实际的课外阅读活动中,由于受功利性、享乐性价值追求的影响,学生的阅读往往处在盲目、无序的状态中。为引导学生走出课外阅读的误区,使阅读与生活、实践有机融合,笔者将综合实践活动的理念,贯彻到课外阅读实践活动中,使学生在动态的阅读活动中有所学、有所悟、有所实践,切实有效地提高阅读效率。
一.贯彻综合实践活动的趣味性原则
趣味是最好的老师,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为主要依据的。在课外阅读活动中,教师要诱发学生
阅读的兴趣,调动其生活经验和阅读积累,使他们能全身心地投入到作品所描绘的情境中,这就需要着重从以下的两个方面加以指导。
⑴明确阅读的主要目的:①在阅读过程中提高注意能力;②通过阅读提高对阅读材料的分析加工能力;③从文学经典中吸取精华,从而使视野开阔,思维活跃,激发学生潜在的想像力和创造力。④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勤思、爱质疑的习惯,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⑵规范阅读要求,使学生有章可循。从最初课外阅读开始,就应规范学生的阅读行为:如要求学生每周必须至少完成四张规范的读书文摘卡片。这样做,既可以有效促使学生保质保量地完成在课外阅读中积累材料、吸取有益营养的任务,又避免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现象。
二.贯彻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性原则
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确立自我发展的价值取向,以学生道德发展为核心,强调在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同
时,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即不仅要关注学生认知的发展,更要关心学生人格、思想的成长与成熟。
首先,从根本上讲,阅读过程是一个人生命的成长过程,它的价值应该定位在生命成长的功能上。帮助学生从生命成长的高度来确立新的课外阅读价值体系,让他们认识到,阅读活动是一个促进自身生命的成长、发展、完善和精神的丰富、滋润、提升的过程。
其次,要阅读的文本所反映的水平要高于阅读者的现有水平。这种有一定审美距离的文本阅读可以弥补我们人生的缺陷,可以导引我们人生的方向,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当前高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是对经典文本十分冷漠,这就需要指导他们将大众文化与经典文化结合起来,通过经典文化影响、熏陶、感召、吸引他们,使他们在阅读经典文本中感受到巨大的审美震撼、强烈的审美愉悦、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生体验以及深刻的人文关怀,以此来提升他们的阅读品位,提高他们的阅读价值水平。
三.贯彻综合实践活动的自主性原则
阅读不是阅读主体被动接受信息的过程,是学生在搜集处理信息过程中,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
的过程。所以在课外阅读活动中,要适时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以提高阅读理解的深刻性、多面性。
⑴卡片检查和竞赛法。每周由专人检查同学的读书卡片数量和质量外,不定期举行优秀读书卡片评比活动。
⑵专题阅读促进法。比如结合社会上的一些热点、焦点问题,定期制定专题,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收集资料,然后相互交流。这样内容丰富、故事生动的专题阅读,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阅读时的注意力,而且阅读过程本身就是一次生动形象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
⑶佳句美文颀赏法。举行佳句美文的交流、欣赏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了解我国文化,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贯彻综合实践活动的个性化原则
阅读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个体化的活动,特别是文学作品本身就有许多“空白”或“未定义点”,只有在读者阅读这一“具体化”活动中,这些“空白”才能得到填补。教师在课外阅读活动中,积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重视对作品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与把握,注意作品内涵的多义性、模糊性,鼓励学生积极、富有创意的构建文本意义。对于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成果,教师要积极鼓励,中肯评价,不能以单一的答案束缚学生思维。
综合实践活动是语文课外阅读的助力器,将综合活动的理念贯穿阅读活动始终,可以让学生对作品的兴趣不再仅停留在“故事情节”和“看热闹”上,把读与思、读与记、读与写逐步结合起来,用理性的眼光关注人物命运,思索作品所反映的社会问题,以自己的眼光评判作品的好坏优劣,这对提高阅读的目的性和实效性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李晓琛,教师,现居山东青岛。
一.贯彻综合实践活动的趣味性原则
趣味是最好的老师,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为主要依据的。在课外阅读活动中,教师要诱发学生
阅读的兴趣,调动其生活经验和阅读积累,使他们能全身心地投入到作品所描绘的情境中,这就需要着重从以下的两个方面加以指导。
⑴明确阅读的主要目的:①在阅读过程中提高注意能力;②通过阅读提高对阅读材料的分析加工能力;③从文学经典中吸取精华,从而使视野开阔,思维活跃,激发学生潜在的想像力和创造力。④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勤思、爱质疑的习惯,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⑵规范阅读要求,使学生有章可循。从最初课外阅读开始,就应规范学生的阅读行为:如要求学生每周必须至少完成四张规范的读书文摘卡片。这样做,既可以有效促使学生保质保量地完成在课外阅读中积累材料、吸取有益营养的任务,又避免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现象。
二.贯彻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性原则
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确立自我发展的价值取向,以学生道德发展为核心,强调在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同
时,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即不仅要关注学生认知的发展,更要关心学生人格、思想的成长与成熟。
首先,从根本上讲,阅读过程是一个人生命的成长过程,它的价值应该定位在生命成长的功能上。帮助学生从生命成长的高度来确立新的课外阅读价值体系,让他们认识到,阅读活动是一个促进自身生命的成长、发展、完善和精神的丰富、滋润、提升的过程。
其次,要阅读的文本所反映的水平要高于阅读者的现有水平。这种有一定审美距离的文本阅读可以弥补我们人生的缺陷,可以导引我们人生的方向,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当前高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是对经典文本十分冷漠,这就需要指导他们将大众文化与经典文化结合起来,通过经典文化影响、熏陶、感召、吸引他们,使他们在阅读经典文本中感受到巨大的审美震撼、强烈的审美愉悦、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生体验以及深刻的人文关怀,以此来提升他们的阅读品位,提高他们的阅读价值水平。
三.贯彻综合实践活动的自主性原则
阅读不是阅读主体被动接受信息的过程,是学生在搜集处理信息过程中,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
的过程。所以在课外阅读活动中,要适时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以提高阅读理解的深刻性、多面性。
⑴卡片检查和竞赛法。每周由专人检查同学的读书卡片数量和质量外,不定期举行优秀读书卡片评比活动。
⑵专题阅读促进法。比如结合社会上的一些热点、焦点问题,定期制定专题,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收集资料,然后相互交流。这样内容丰富、故事生动的专题阅读,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阅读时的注意力,而且阅读过程本身就是一次生动形象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
⑶佳句美文颀赏法。举行佳句美文的交流、欣赏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了解我国文化,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贯彻综合实践活动的个性化原则
阅读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个体化的活动,特别是文学作品本身就有许多“空白”或“未定义点”,只有在读者阅读这一“具体化”活动中,这些“空白”才能得到填补。教师在课外阅读活动中,积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重视对作品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与把握,注意作品内涵的多义性、模糊性,鼓励学生积极、富有创意的构建文本意义。对于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成果,教师要积极鼓励,中肯评价,不能以单一的答案束缚学生思维。
综合实践活动是语文课外阅读的助力器,将综合活动的理念贯穿阅读活动始终,可以让学生对作品的兴趣不再仅停留在“故事情节”和“看热闹”上,把读与思、读与记、读与写逐步结合起来,用理性的眼光关注人物命运,思索作品所反映的社会问题,以自己的眼光评判作品的好坏优劣,这对提高阅读的目的性和实效性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李晓琛,教师,现居山东青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