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析“郝”与“戚”的读音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gnet8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中,我们经常碰到一些姓氏读音误读的现象,在现实交际活动中往往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如何避免这种现象的产生,我们认为首先要正确认识这种误读现象,分析各类误读产生的原因,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姓氏误读现象非常普遍,分析姓氏误读产生的原因,有的由于代表姓氏的汉字多音,人们不确定哪一音记录姓氏,出现一些误读现象,如“卜”“种”“角”“区”等;有的由于代表姓氏的汉字不常用,人们往往误将其声符作为其读音,如“笪”“晁”“岑”“妫”等;有的由于代表姓氏的汉字字形相近,产生一些误读,如“靳”“佘”“卞”“亳”等;还有的是特殊的古读音,人们往往用现行的通常读音,如“繁”“单”“蔚”等……以上诸类,我们均可以对其误读产生之原因进行分析,进而避免这类误读的产生。在对姓氏误读材料进行整理的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一类误读不同于以上诸类,其形成之原因也异于以上诸类,我们以“郝”与“戚”为例,对这类误读加以探究。
  据《汉字古音手册》,“郝”字上古属晓母铎韵, ,中古《广韵》呵各切,*xɑk。“郝”字在《汉语大词典》中记载有两个读音:“hǎo”与“shì”,“shì”只用于“郝郝”一词中。“hǎo”主要用于姓氏,《广韵》记录其反切为“呵各切”,中古属晓母铎韵。《汉语大字典》记载其“hǎo”的读音,主要用于古乡名、姓氏。《广韵·铎韵》:“郝,姓也。殷帝乙时有子期封太原郝乡,后因氏焉。”《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有众利侯郝贤。”唐颜师古注:“郝音呼各反,又音式亦反。”这里的“呼各反”与《广韵》所载“呵各切”,记录实为同一音。《康熙字典》:“郝,《集韵》、《韵会》、《正韵》黑各切,并音壑。”据反切“呼各切”或“呵各切”、“黑各切”,折合为今音声母应是[x],韵母为[ ],而现今规范读音为[xau214],人们往往容易误读为[x 55]或[x 51]。如果按普通话语音的演变规律,入声韵韵尾脱落,变为相应的阴声韵,由于声母是清声母,入声调归入四声均有可能,那么人们的误读音却是顺应这一语音演变规律的,为何又没成为规范读音呢?
  考察现今各地方音,参考《汉语方言大词典》《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汉语方言词汇》《汉语方音字汇》《汉字古今音表》,同时实地调查各地方音,“郝”姓各地方音不同。
  变层次,将这些语音材料联系起来,我们可以看到语音演变线索,大致经历了“khok―h k―h ―x ―xo―xau”这样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在山西、北京、河北一带声韵较为一致,读为[xau]。
  在《广韵》中,与“郝”字中古同为“呵各切”的字还有“壑”“蠚”“嗃”“鄗”等字,“鄗”字在《广韵》中还有一读音“胡老切”,该字今读由此反切而来,其余诸字现今规范音声韵均读为[x ],只是声调有微别,而“郝”字规范读音则不同。
  郝氏起源较为古老,《元和姓纂》、《通志·氏族略》、《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名贤氏族言行录》等文献多有记载。《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郝氏出自郝省氏,太昊之佐也。商帝乙之世,裔孫期封於太原之郝鄉,因以為氏。”《通志·氏族略》:“郝氏,出于赫胥氏,太昊氏之佐也。”从先秦至汉魏,郝氏主要繁衍于今山西太原、晋中及陕西、山东、河北、河南一带,郝氏之南迁始于西晋末年。郝姓现今在全国的分布尤以山西、河北、河南三省为多。据此,郝姓应属典型的北方姓氏。故此,作为北方姓氏的“郝”受北方方言之影响,形成了今天的规范读音。
  戚氏,《姓谱》、《世本·氏姓篇》、《通志·氏族略》等资料多有记载。《通志·氏族略》:“戚氏,卫大夫食采于戚,因氏焉,其地在卫州顿邱。”戚姓起源于春秋时期,因受封于戚邑,以封邑名命姓,形成戚氏。
  “戚”字本义指古代一种类似于斧形的兵器和祭祀礼器。在《汉语大字典》中载有两个读音:[t i55]、[tshu51],后者用于通假中,通“促”,与姓氏无涉。“戚”最初作为一种兵器名称,后来用作地名,近而表示姓氏。《广韻·锡韵》:“汉有临辕侯戚鳃。”并注其读音为“仓历切”。据《汉字古音手册》,“戚”上古属清母觉部,*tshi uk,中古为清母锡韵,*tshiek。从中古到现代普通话的语音演变中,清声母的入声字由于入声韵尾脱落,入声声调消失,分派入四声,规律并不明显。
  考察各地方言中的情况,“戚”在各地发音各不相同:
  “戚”中古属入声字,在方言中的读音各不相同,南方方言大多保留有塞音韵尾,有的韵尾消失,但保留有入声调,有的读为去声,官话大多没有韵尾,多读为阴平调。入声字在语音上最突出的特点是短而促,有的方言韵尾脱落,保留入声调,还有的入声调消失,归入阴平或去声,调值也有不同。这些方言材料体现了“戚”字语音演变的不同阶段,大体上我们可以看到“tshek-tshit-tshei -tshei-tshi-t hi”的演变趋势。
  《广韵》中与“戚”为同音的字还有“慼、慽、鏚、鼜、磩”等字,这些字中“慼、慽、鏚”今读阴平,“鼜、磩”今读去声。由于“戚”是清声母的入声字,所以在普通话中其声调变化并非完全一致的。
  “戚”作为一个入声字,在中古到现代普通话的演变过程中,入声调消失,归入其他调类,由于声母为清辅音,出现多种分化的可能性。中古时期以入声韵尾收尾,显得短而促,韵尾脱落后,不少方言该字的调型变为降调型,如济南、西安、临猗、安庆、昌黎等地,多集中北方。《汉字方音字汇》在记录北京方音中该字的读音时就收有阴平与去声两读。这也正是人们容易将“戚”读为去声的原因所在。
  汉字读音在历史演变过程中,遵循着主流的演变规律,但同时也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姓氏的读音相对来说较特殊,很多姓氏历史悠久,一部分姓氏至今仍保留古读,人口迁徒影响着姓氏的地域分布,姓氏的读音在各地域的读音也不尽相同,姓氏的规范读音也不可避免地要参考方言读音,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的姓氏读音也会不同程度受到方言的影响,产生误读。这种误读与我们经常提到的姓氏汉字形近误读、古读不明误读、多音误读等不同,它来自方言,有群众基础,对于这种误读,我们需用辩证的态度去对待。
  《论语·述而》:“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汉语发展历程中,一直都存在着雅言与方言的交融。姓氏自其产生,大多经历数千年,其语音也在发生变化,遵循通语语音演变规律的同时,也会受到方言的影响。我们在分析某些姓氏读音时,需要梳理姓氏最早起源地及其现今的主要分布区域,需要考虑方言的影响因素,尤其是其起源地与主要分布区域的方言。
  汉语方音的多样性与丰富性,让我们了解姓氏语音演变的轨迹。在具体的语言运用中,让我们认识到了某些姓氏误读现象背后存在的合理性。
其他文献
街景是旅游信息化时代的产物,开创了一种全新的地图阅读方式。街景在旅游业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目前已在虚拟旅游、旅游决策和旅游教学等方面得到应用。本文在分析和总结国内
土地利用是自然、经济和社会多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进行区域性的,特别是典型区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可揭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和规律,了解土地利用变化的原因与驱动机制并通
随着GIS的日益发展和广泛普及,地图投影变换的重要性更加凸现出来,因为GIS,尤其是大型GIS中的空间数据往往来源于多种信息源,而各种信息源地图所采用的投影往往并不一致,不同
该文通过实地调查等手段,分析了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引起土壤侵蚀的特点,并以中国土壤流失方程(Chinese Soil Loss Equation,CSLE)、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USLE)和Rev
小城镇是连接城市和乡村的纽带和桥梁,发展小城镇对推动中国尤其是西部广大贫困落后地区的城镇化进程将起到积极的作用.目前西部地区小城镇发展缓慢,还需要进一步开发建设.该
青岛市科协党组一班人在认真学习研究的基础上,及时组织所属人员结合十五大和中央、省委对台工作的指示精神,紧密联系科协的工作实际,开展思路,上下一心抓落实.
在日本,开完会后,将椅子推回原位,是一个基本的常识。当然,日本人出于礼仪,绝对不会提示别国人该怎么做。但是,如果你在起身后把椅子推回到原位的话,他会觉得,你是一位很有教养的人。反之,日本人心里会嘀咕半天。  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细节:在飞机上用餐时,如果是日本航空公司的客机,在送餐时,空姐一定会把各种餐盒摆放得整整齐齐,然后用双手递给你,一只手递送餐盒的情况,是绝不会出现的。因为日本空姐在将餐
期刊
喜玛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The Himalaya and the Tibetan Plateau region,HTP)毗邻南亚次大陆等人类活动密集区,正日益受到来自跨境传输大气污染物(如大气棕色云)的影响。碳质气溶
当前,许多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大量采用了数据库技术,在报表生成过程中,经常需要将数据库不同表中的数据在一张较复杂的表格中输出.利用VB结合EXCEL模板可以得到一种快速设计
地学尺度问题的核心之一是地理要素表达适宜尺度的选择。适宜尺度定义有多种,本文所涉适宜尺度主要面向以多级格网系统作为空间基准的格网化资源环境综合科学调查需要,用以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