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乐班音乐文化研究

来源 :当代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chy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国民间乐班历史悠久,音乐文化特色丰富,皖北的民间乐班是其典型代表。本文从应用环境、乐队编制、演出风格、常用乐器四个方面分析皖北民间乐班的特征,并通过分析曲目来源和音乐风格来剖析皖北民间乐班的音乐文化,最后阐释皖北民间乐班的音乐文化在人生仪式和文化传播两个方面上的意义。
  [关键词]民间乐班;特征;音乐文化;意义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2233(2021)05-0083-03
  中国的民间乐班数量繁多,各具特色,其中以皖北民间乐班为突出代表。皖北典型的民间乐班有亳州市的隋家班、利辛县的銮家班、灵璧市的周家班等,这些民间乐班是目前皖北民间乐班中发展较为优秀的一部分,将其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对于研究民间乐班音乐文化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意义。
  一、民间乐班溯源及皖北民间乐班历程 
  (一)民间乐班溯源
  民间乐班的前身是“乐户”,乐户就是职业艺人,他们以歌曲、器乐为谋生手段。这些艺人才艺超群,许多的名曲、名篇被他们所演奏、演唱,音乐文学在他们手里得以传播[1]。乐户制度起始于北魏,之后便盛行了十多个世纪,到唐宋时期,许多有才华的艺人被官方所养,名称“官伎”,此外还有给军营中将士奏乐的“营伎”,贵族文人怡情用的“家伎”,等等。到了清朝时期,乐户制被统治者废除。几百年的“乐户”虽然消失了,可是以艺为谋生手段的人们并未消失,他们开始出现在民俗活动中,不管是人生仪式如孩童满月满岁,还是庙会助兴,都少不了他们的表演。新中国成立后,这些艺人开始成立各种班社,延续老手艺,以民间习俗文化节日为依托展开演出,这些班社就是目前各地的民间乐班。
  (二)皖北民间乐班历程
  皖北民间乐班历史悠久,并且数量较多。以皖北利辛县为例,据利辛县县志记载,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是当地乐班数量最多的时期,当时成型的乐班数量有350个左右,从业人员约为5200人。20世纪90年代以后,皖北民间乐班的发展开始停滞并走向低潮,其原因是市场经济观念愈发深入人心,很多乐班纷纷解散,从业人员开始转行经商。90年代后的十余年,皖北的民间乐班一直都处于低谷状态,除了一些老牌的乐班仍然存在,其余纷纷消失在历史中。近几年,社会的经济发展观念开始有所转变,文化产业开始备受关注。皖北的民间乐班也开始重新焕发生机。2010年,以周家班为代表的灵璧县菠林喇叭被列入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4年,“菠林喇叭”入选文化部第四批29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皖北地区所辖的每个乡镇都有民间乐班,而且多为唢呐班,其中一个县就有上百个民间唢呐班的现象对皖北来说也不鲜见[2]。
  
  二、皖北民间乐班的特征 
  (一)皖北民间乐班的应用环境
  皖北民间乐班的应用环境主要为村镇地区,其服务对象也多为村镇的居民,城市的居民大事小事都很少有人会请民间乐班。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三点:其一,村镇和城市的仪式理念不符。城市的文化理念突出的是人文环境的现代性、先进性,讲究精致。村镇不存在这样的理念,村镇的居民喜欢传统风格上的大操大办、热热闹闹的环境;其二,村镇和城市的居民居住环境不同。城市内部居民紧密,而村镇居民居住相对松散,而皖北民间乐班的音乐声音和阵仗都很大,如果在城市中应用,容易打扰到居民,造成扰民现象;其三,城市和村镇的生活习惯不同。长时间的城市居住经历形成了城市居民的城市习俗和生活习惯,因此,大部分城市居民认为在城市中应用民间乐班不符合城市居民的生活习惯,也不符合自己城市居民的身份特点。
  (二)皖北民间乐班的成员编制
  皖北民间乐班的乐队并没有一个非常严格和固定的乐队编制系统,以皖北典型民间乐班“周家班”为例,他们的乐队编制通常是根据应用场景和要演奏的曲目的不同而变化。如果是小场景,参与的乐队成员人数一般为6—8人,这种组合是在简易、小型的场合使用的。如果是“大喜”“大悲”、迎宾等重要场合,乐队人数将会有数十人,其中还分有主要演奏和其他伴奏[3]。担任主要演奏的乐手一般为经验丰富、技术高超的老牌人物,其在大场合的演奏中起着领导其他演奏者的作用。早期的皖北民间乐班深受“传男不传女”的思想影响,老一辈乐手很少将技术传给女性后辈,不过,随着时代的更替,“传男不传女”思想已经不在,乐班成员中不再全都是男性。虽然皖北民间乐班也有优秀的女性乐手,如周家班的“鼓乐四花”——周本华、周香草、周海芹、周海燕,不过,目前皖北民间乐班的成员依旧是以男性为主,女性乐手数量依旧较少。
  (三)皖北民间乐班的演出风格
  皖北民间乐班的演出形式是根据场合的不同而变化的,一般情况下具有三种形式:在小型的娱乐场所或者迎宾活动中,皖北民间乐班的演出形式通常是静态的。乐手们通常是坐着演奏的,每个乐手坐在一个固定的位置进行演奏,这种场景较为轻松舒缓,音乐一般以吹打合奏为主;第二种情况是在重大的婚丧场合中,皖北民间乐班的演出会以动态的演出形式为主。乐手们会跟着“迎婚”或者“送葬”队伍一起行走,边前进边吹奏,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技术较高的乐班成员来作为乐手;第三种情况是自由性较高、娱乐性较高的演出场合,比如说某个大舞台请乐班暖场。这个时候,皖北民间乐班的演出风格就不再拘束于单一的坐着或者动着,而是动静相结合。皖北民间乐班代表周家班的“武吹”,即是这种动静结合的演出形式。
  (四)皖北民間乐班的常用乐器
  由于相关记录有限,据不完全统计,皖北民间乐班从出现到目前为止,使用过的民间乐器多达近80种。其中,主要的吹管乐器有:大唢呐、小唢呐、曲笛等;打击乐器有:手锣、马锣、云锣、冬鼓、大鼓、小鼓、青子等;拉弦乐器有:大胡、二胡、高胡、板胡等;弹拨乐器有:三弦、琵琶、扬琴等。民间乐班最主要的就是器乐,而皖北的民间乐班用的最多的是吹打乐器,其中以唢呐、手锣为主。有些民间乐班为了演出更有效果,甚至还会在传统乐器的基础上进行自制乐器,比如周家班自制的吹奏乐器“闷笛子”“把攥子”。皖北民间乐班中自制乐器的出现对民族器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皖北民间乐班的常用乐器除了这些民间乐器,还出现了电子琴、音响设备等,甚至一些简易场合还会有MP3、MP4等设备进行伴奏,而一些传统乐器如笙、笛等基本已消失不见。   
  三、皖北民间乐班的音乐研究 
  (一)皖北民间乐班常用的音乐曲目
  1.传统器乐作品
  皖北民间乐班的音乐曲目中,传统器乐作品数量最多,应用场合也最为广泛。这些传统器乐作品多为全国经典的、广为流传的曲目,其中突出的代表有《百鸟朝凤》《一枝花》《拜花堂》《集贤宾》等。传统器乐曲目一般是各地的民间乐班都在进行流传和演奏的,以《百鸟朝凤》为例,它作为唢呐演奏的名曲被各地的民间乐班所继承和传唱。
  2.地方器乐作品
  皖北民间乐班也使用了很多皖北地方性的器乐作品,比如唢呐曲目《雁落沙滩》《皖风戏韵》等。以《雁落沙滩》为例,它是皖北民间乐班独有的器乐曲目,现成为皖北民间乐班典型代表周家班的独有曲目。除了皖北的地方曲目,泗州戏和河南梆子也出现在了皖北民间乐班的表演曲目中,如《泗州戏》《柳金子》《苏武牧羊》等。
  3.民歌和流行作品
  除了传统的器乐曲目,皖北民间乐班还会表演一些民歌和流行音乐作品。民歌通常是与鼓吹乐一起进行表演的,代表作品有《摘石榴》《地上黄河几道弯》等。当需要进行对外表演或者歌颂重大时事的时候,皖北民间乐班也会表演一些具有流行音乐因素的曲目,比如《情系奥运》《江淮晨曲》《欢声笑语》等。
  (二)皖北民间乐班音乐曲目来源
  1.传统的器乐独奏或合奏曲目
  皖北民间乐班的曲目大多数来自于国内传统的器乐独奏曲目或者合奏曲目,这些曲目都是流传于大江南北的经典名曲,各地都在传唱,皖北民间乐班作为民间音乐的代表,也将这些经典曲目搬入了自己的演奏曲目中。虽然这些曲目各地都在吹奏,但是各地的曲调并不相同。部分皖北民间乐班在传唱这些曲目时,使用了自制乐器进行吹奏,从而展现了相同曲目中不同的演奏韵味。
  2.地方戏曲改编
  皖北民间乐班的曲目有一部分改编自经典戏曲,如《点绛唇》《六马令》等。皖北民间乐班演奏者将戏曲片段截取,采用自己的理解和乐器将其重新吹奏,形成具有地方特色浓郁的曲目[4]。除此之外,也有部分乐班采用自制乐器模仿戏曲的唱腔从而达到演奏的效果,皖北民间乐班的代表周家班便是如此。周家班的绝活叫“咔戏”,就是用自制的乐器“把攥子”模仿豫剧的唱腔,不同型号的“把攥子”模仿戏曲里面不同的人物,再通过吹奏将人物的形象刻画出来,从而让观众感到如听戏曲一般的体验。
  3.西方舞曲改编
  随着中西文化的交流,皖北民间乐班的曲目已经不仅仅来自于国内,创作者还吸收了西方的经典曲目,并且在其基础上将其改编成符合本地特色的吹奏曲目,比如罗马尼亚经典民族器乐曲《霍拉舞曲》、捷克民间舞曲《波尔卡》等。民间乐班在挑选这些曲目进行再创作时,首先考虑的是其中与自身乐班特色的差别是否过大,如果差别巨大,民间乐班一般不会选择。
  4.自创自编
  新时代下,皖北民间乐班通常还会进行大型表演,这些演出通常是歌颂历史事件或者时代精神,这个情况下皖北民间乐班就会进行自创自编,将热点事件或者时代精神融入到曲目中,比如《情系奥运》《欢声笑语》等曲目。除了重大的时代性事件,有些重要的迎宾活动也会要求乐班创作者进行自创自编,歌功颂德,将重要人物的正面形象表达出来。
  (三)皖北民间乐班的音乐风格
  1.“乐”音乐与“哀”音乐
  “乐”的音乐通常在嫁娶、迎宾等活动中被演奏,比如在婚礼活动中演奏的名曲《抬花轿》《拜花堂》,迎宾活动的名曲《百鸟朝凤》等。表达“乐事”的音乐曲目通常用于烘托和渲染喜庆的氛围,这个时候的音乐风格较为高昂、热情和奔放;“哀”的音乐通常在丧葬活动中被演奏,比如《秦雪梅吊孝》《好人一生平安》等曲目。这些曲目通常是为了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和缅怀,所以音乐风格非常的肃穆,有些曲目甚至有些“凄凉”,曲调充满哀伤。
  2.音乐风格的演变
  皖北民间乐班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行自身的改进,正如前文所说,它的成员编制和使用的乐器都有了许多变化,因此,皖北民间乐班的音乐风格也有了变化。虽然目前皖北民间乐班的音乐还是以传统吹打乐器演奏为主,不过年轻一代学徒和电子乐器的加入,使得其音乐风格开始具有现代流行因素。在皖北民间乐班的商演中,观众可以看到架子鼓、电子琴等具有现代风格的乐器,而流行歌曲也被穿插性地运用到了传统曲牌中。
  
  四、皖北民间乐班的音乐文化意义 
  (一)人生仪式的意义
  民间乐班自出现以来,便与各种生活仪式脱不开关系,最早时候的祭祀、庙会,到现代的嫁娶、丧葬、迎宾,各种仪式都可以见到民间乐班的身影,其中以嫁娶和丧葬仪式最为突出。皖北村镇地区的嫁娶和丧葬仪式一般都会有民间乐班的参与,有些地区的居民在要安排仪式时,还要特别请某家乐班,以此来彰显身份和扩大排场。皖北民间乐班突出代表——周家班在当地居民的心中具有很高的影响力,当地甚至有“周家不吹,不娶不嫁”的谚语。在程序繁多的礼俗仪式中,民间乐班的音乐始终贯穿其中。在迎亲的途中,乐班会演奏《抬花轿》《百鸟朝凤》;当新娘被接到男方家里后,乐班又开始吹奏《拜花堂》;可见,嫁娶的礼仪过程中,民间乐班的音乐始终起着烘托气氛的作用。丧葬仪式同样如此,根据吊唁的人群,乐班会分别吹奏《秦雪梅吊孝》《好人一生平安》等曲目;当丧葬快结束时,乐班会吹奏民间戏曲改编后的较为轻松的曲目,来缓解亲朋好友的悲伤和疲劳。除了婚娶丧葬仪式,其他的人生仪式也有乐班的参与,比如孩子的满月酒席、情侣的订婚宴、老人的寿宴等。
  皖北地区的民俗性远大于宗教性,因此皖北居民的精神文化多展现在人生仪式方面,民间乐班作为人生仪式的参与者和见证者,深深地融入到了皖北居民人生仪式的文化内涵中,使得这些人生仪式更有合理性和有效性,让仪式的主体更能感受仪式的用心良苦。例如皖北灵璧地区的俗语“周家不吹,不娶不嫁”,可见民间乐班对人生仪式的重要意义。
  (二)文化传播的意义
  民间乐班不仅出现在人生仪式的场景中,它还出现在了大众文化、民间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等传播的场景中。以皖北民间乐班为例,他们的乐班组成人员非常多元,除了传统的器乐吹奏演员,还有戏曲演员、舞蹈队等成员,所以,他们可以接受许多演出需求。此外,民间乐班还是一个独立的演艺团体,可以合法地接受商演。综上所述,民间乐班可以合法合理地接受各种演出活动,不论是各种节日庆典、开业庆典,还是政府部门的“文艺演出下乡”活动,民间乐班都可以作为其演出主体。
  以皖北乡镇地区的大型市集为例,这些市集具有长期的历史,在当地的文化中具有深刻意义,如利辛县的芦沟集。当这些集会开始时,民间乐班往往会搭台开演,庆祝集会开始,居民们也乐此不疲地观看表演,感受浓厚的民俗风情。集会上的民间乐班活动,实际上成为传播大众文化和民间文化的途径,一是民间乐班通过表演的方式,将“逛集市”这个民俗文化的内涵传达给了观众;二是通過表演的曲目和舞蹈,将作品中的文化传播给了观众。
  民间乐班还带动了音乐非遗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以皖北民间乐班代表——周家班为例,2017年6月10日,国家级音乐非遗项目“周家班”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演出,为观众们带去了吹打乐《雁落沙滩》,这场演出是周家班传播和发展音乐非遗文化的典型事迹。除了皖北民间乐班中的周家班,山西长治市壶关县固村的曹氏乐班同样也被收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此外还有綦江永城刘家吹打乐班。这些民间乐班不仅传承了音乐非遗文化,还传播和发展了音乐非遗文化,对于我国非遗文化的传播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5]。
  
  结 语 
  民间乐班对于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来说,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此外,民间乐班的音乐文化还在一定程度上传承并发扬了国内的传统习俗文化。社会发展的车轮还在不断前进,民俗文化也在不断的变迁中,以皖北为代表的国内民间乐班如何按照轨迹持续运行并用现代化的方式传承民俗文化和人们的精神文化,是这些乐班继承人们需要不断进行思考的问题。
其他文献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智慧的源泉。如何有效地开展英语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英语趣味教学法,从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入手,改变传统英语教学模式,强调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课堂内外结合;目的在于激发、保持和巩固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好学,从而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为学生进一步、更好地学习英语打下基础。只有这样,学生的身心才能得到享受
期刊
摘要:在税法及相关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纳税筹划,是一项国家支持、企业得益的工作。房地产企业遵循一定的纳税筹划原则,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运用适当的纳税筹划方法,减轻税收负担,增加企业的现金流入,从而实现企业利润(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目标。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纳税筹划;方法     最近几年,纳税筹划工作如雨后春笋般地蓬勃发展起来,许多大专院校都开展了纳税筹划的教学研究工作,许多会计师事务所、税
期刊
1、引言    1.1 论文写作的目的与意义  家族企业是全球普遍存在的企业制度形式,按照克林盖尔西克等人(1998)的“最保守估计”,家庭所有或经营的企业在全世界企业中占了65%-80%之间,所以家庭企业被认为是最具普遍意义的企业类型。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民营企业作为最具活力的增长极,已经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期刊
[摘要]  音乐治疗这门跨学科的专业广泛应用于各领域,例如老年痴呆患者、精神疾病患者、特殊儿童等,音乐治疗师根据其需求设置不同的治疗方案,例如缓解消极情绪,抒发情感,提高患者的语言、运动、社交等能力。本文以探索音乐治疗与音乐教育的差异为切入点,根据当下音乐治疗的理论和实践与音乐教育结合,以儿童领域为例,提供新的思考和理论基础,为音乐治疗在儿童领域中的教育与临床应用实现多层次、多维度的纵深发展提供可
期刊
摘要:情感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高级社会情感。学生需要爱,有人说教师之爱比情受更炽热,比母爱更广博,这是一种最崇高、神圣的爱。用爱去激励每一个学生,用爱去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这应该是每一位教师在课堂教学管理中必须高度重视的方法之一。此外,榜样激励的方法也非常重要,用示范作用来影响和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增强学生的求知渴望,具有极大的感染力,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关键词:课堂教学;激励方法
期刊
摘要:《史记》中的汉文帝既是一个仁爱宽厚、从谏如流的贤君,又有凭藉个人感受,肆意而为的一面,而只有这看似矛盾的性格统一在他一个人的身上时,我们才能看到一个真实而鲜活的古代帝王的全貌。  关键词:《史记》;司马迁;汉文帝     “文景之治”是中国历史上的盛世局面之一,汉文帝也是中国古代帝王中明君的典型。因此,诸多史学在提及汉文帝的时候都更多着眼于他的“广恩博施”(《太史公自序》)、功德无量,鲜于涉
期刊
Abstract: Sexism is a sex discrimination or devaluation directed against women. It has cultural background. American Feminism alarmed the world. People’s concept and attitude towards women changed. Wi
期刊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民俗文化的发展也被提上了日程。渔鼓作为传统的曲艺形式之一,更是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其中流传最广的就是湖南渔鼓。2004年我国加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在全国强化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概念,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湖南渔鼓文化保护计划的实施。本文以湖南省列入非遗名录的渔鼓为例,通过对渔鼓文化相关数据、文献、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对传统曲艺形式渔鼓
期刊
[摘要]  蔡元培是我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民主主义革命家、教育家和思想家,也是近代中国倡导并组织实施“美育”的先驱者。他认为音乐与教育之间存在密切联系,音乐教育是达成美育目标的路径之一,因而提出音乐美育的概念,并对这一概念的特点、功能以及人生价值与社会价值进行了详细论述,为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现实有效的美育理论基础。本文将以“音乐胶囊”为喻,对包含在美育范畴中的音乐教育的现实意义进行探析,从道德理
期刊
[摘要]  在欧洲小提琴音乐浪漫主义时期,小提琴艺术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帕格尼尼作为炫技派代表人物,对小提琴各项性能进行了极富创造性的深入挖掘。本文通过深入剖析帕格尼尼小提琴代表作品的特点,并将其与同时期抒情派和民族派作品进行对比,彰显浪漫主义时期小提琴协奏曲的独特魅力与具有革新精神的音乐巨人的传奇人生,以挖掘在当今时代仍然受用的精神与品格。  [关键词]帕格尼尼;浪漫主义;炫技派;创新;时代精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