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探究中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sdomro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国家公民的科学素养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科学教育是影响我国公民科学素养的主要因素。在我国现行教育中,小学科学教育对培养科学素养至关重要。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1]。
  科学素养:国际上普遍将科学素养概括为三个组成部分,即对于科学知识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于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产生的影响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2]。
  在小学科学教学时,教师要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首先应该激发学生对认识科学和探究科学的兴趣,其次探究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掌握探究科学的方法,在探究科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细心观察、抓住现象、尊重事实、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我认为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发现新的研究问题属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范畴。下面,实验教学方面,我简单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第一,教学导入时,激发学生探究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例如:五年级下册《斜坡的学问》一课,我是这样导入的:有一次,我看到我村南口有人在伐树。当时没有吊车,装车的办法很巧妙。他们在汽车尾部斜放两根直径在20厘米左右的比较直的刚伐的原木,接着把要装车的树干原木滚到车尾部,接着在汽车的车厢最前边底部两边各拴一根粗绳子,接着把粗绳子拉直并且从车尾后面要装车的树干原木下面穿过并且从上面返回,接着四个人站在车厢上两人一组分别用力拉绳子,这样车尾后面的树干原木就会轻而易举地沿着车尾的两根斜放的原木滚到车厢上。学生会对这样装车很感兴趣。然后让学生观看本课教科书采用的导入图片“古人用绳子利用斜坡往高处拉大石块,并且在大石块下面放上滚木”。学生对比这两件事,观察巧妙在哪些地方。学生观察对比后知道:买树的人装车有三巧。一是利用两根斜放的原木;二是站在车厢上利用绳子拉;三是拉动绳子时原木是转动的。古人往高处运大石块时利用了什么,巧妙在哪,学生会知道:古人用到了绳子,用到了斜坡,同时在大石块下面还用到了滚木。通过这两件事的对比,师生找到了本课探究的主要问题——斜坡的作用。同时,找到了本课探究的次要问题——古人在大石块下为什么放滚木和买树人装车时为什么要让树干转动。这样的导入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同时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全面分析问题。
  第二,在探究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掌握探究科学的科学方法。怎么探究呢?教师先要让学生认识科学探究的环节:科学探究过程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迁移。
  在《斜坡的学问》这课导入后,学生找到了要探究的主要问题——斜坡的作用。有了探究问题,如何猜想呢?针对性地导入两个事例,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大石块在运送过程中,如果没有斜面会怎样,则斜坡起到什么作用;原木在运送过程中,如果车尾没有两根斜放的原木则会怎样,两根斜放的原木起到什么作用。学生会想到斜坡起到托着大石块的作用,斜放的原木起到托着树干原木的作用。接着教师启发学生进一步猜想托着的目的是什么,学生就会猜想到托着的目的是省力。到底省不省力,我们要用实验验证,这样学生就会猜想了。
  在《斜坡的学问》这一课设计实验时,我启发学生根据猜想使用与不使用斜面应该不同,这样学生就知道如何设计此次的实验了——也就是设计一个是否使用斜坡的对比实验。
  第三,在科学探究性实验中,要培养学生细心观察,抓住现象,尊重事实。在四年级下册探究“雨的形成”实验时,我用的实验材料是:冷水、热水,两个小不锈钢盆和两个大不锈钢盆。实验时,在两个小不锈钢盆中分别倒入等量开水,在两个大不锈钢盆中一个倒入冷水,另一个倒入开水,量要相等。两分钟后观察实验现象。学生发现两个大不锈钢盆的底部外面都有水,盛凉水的大盆底部外面有大量大水珠儿,盛热水的大盆底部外面有少量小水珠儿。这是学生看到的真正现象。我告诉学生要尊重实验事实。分析实验时,当时,我是这样解释的:我把开水倒入大不锈钢盆内,开水的温度会很快降低。根据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总结出水蒸气遇冷越冷凝结成水的速度越迅速。这样就培养了学生尊重事实的科学素养,同时得出更客观的结论:水蒸气遇冷越冷凝结成水的速度越迅速。
  第四,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发现新的研究问题属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范畴。在《斜坡的学问》教学中,第一次实验时学生发现斜面确实有省力的作用,我告诉学生:大家把我们所有数据放在一起,看看还有什么问题,学生把所有数据看了一遍后,立刻提出一个新问题——为什么有的组使用斜面时特别省力。有了这个问题就可以继续探究了。通过这样引导,我就很自然地培养了学生学会发现新问题的科学方法。
  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科学教师在教学时时刻把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挂在心中。只有经过长期实践,学生的科学素养才会提高上去。以上是我的个人观点,不妥之处,还请大家指正。
  参考文献;
  [1]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
  [2]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3.
其他文献
“每个人心中一定有一个充满诗意的桃花源. ”郑州外国语学校王中立校长在2014年10月18日于郑州外国语学校举行的“黄河诗韵”第四届全国中学生校园诗会的开幕式上如是说.
摘 要: 高效课堂是以最少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学习效益的课堂,要想在现实教育环境下建立高效课堂,必须先从改变意识做起,即先“洗脑”。对于参与高效课堂的两个主体(一是教师,二是学生),采用“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既抓教师的观念转变,又抓学生学习观念的转变。  关键词: 高效课堂 角色互换 课堂意识  一、教师  一节高效课是由教师和学生合力打造而成的,其中教师的作用当然不容忽视。尽管教师不再
  目的:设计并合成新型的基于罗丹明衍生物的荧光探针分子,用于铁离子、铜离子的定性与定量检测,并且考查荧光探针的适用性。   方法:在实验室现有的荧光探针用于金属离子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摘 要: 传统会计教育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注入式”、“满堂灌”教学模式。事实上,在中职会计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学生的问题,从实际情况出发,转变旧观念,转换教学方式。尤其针对传统教学中的问题,教师应将以“教”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学”为重心;以传授知识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为学生打好基础、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接轨社会、实际运用为重心。  关键词: 中专会计 会计教学 教学方法  一、中专教学的特点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信息技术被引入初中音乐教学中,有效强化了音乐教学效果。如何将音乐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已逐步成为初中音乐教师需要探索的重要问题。本文对此进行分析,以供其他音乐教育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 初中音乐教学 信息技术 整合 对策  一、初中音乐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理论基础  课程整合指对各课程教学目标、教学设置、教学设计、教学评价等要素进行综合分析与
摘 要: 改变学习方式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而小组合作学习是课改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高效课堂的高效关键在于学习小组高效,建设、培训好了一个小组,也就把握住了高效课堂的灵魂。  关键词: 1 4教学改革 高效课堂 小组合作学习  我校进行了1 4教学改革,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形式展现在我们眼前,语文教学采取自主预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课后巩固—得出结论的实验教学法。这种课堂教学形式最有
摘 要: 在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还能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本文阐述了小学美术欣赏课中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提出了一些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以期为教师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学美术 欣赏课教学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一直是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的目标。自主学习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学习效率,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然而现实教学中,很难有教育工作者真正激发
随着教育不断优化和农民工子女跟父母一起外出、计划生育及家长对孩子教育选择趋于城市化,农村小学生源自然萎缩,出现了人数少于20人的小班,甚至更少。到底小班教学给学生带来了什么优势?结果让我喜忧参半,因为这个过程中自己的教学行为并没有发生多大变化,而今有一些以前试着实施却不便实施的教学行为借了小班教学这个平台得以较为顺利地实施,更重要的是教育教学质量有所提高。以下便是我的几点看法。  1.小班教学有利
摘 要: 柔性管理起源于企业管理的经验成果,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新型管理策略,将柔性管理理念应用于高职班级管理之中,就是力图从学生的个性特点、心理需求等出发,通过非强制性举措,在班级中形成一种主动性、自发性的教育力,促进优秀班集体的形成及学生发展成长。本文分析了柔性管理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高职班级柔性管理的基本路径。  关键词: 高职 班级管理 柔性管理 路径  高职班级管理方式就传统而言是以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