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问题设计是成功课堂教学的基石

来源 :新校园·理论(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ugru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效的问题设计是成功课堂教学的基石。课堂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创设问题的水平越高,问题设计得越巧妙,就越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越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教学呈现出勃勃生机。
   本文从问题设计的激趣性、启发性、层次性、科学准确性、开放性和拓展性等方面,对初中地理教学中的知识点以案例的形式呈现出来,并加以点拨,旨在为优化课堂教学质量提供教学指导。
   一、问题设计的情境应具有激趣性,引起学生的思维冲突
   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学习兴趣,只有有趣的东西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进而积极思考。课堂问题的情境设计要富有情趣和意味,让学生对情境中所反映出的问题产生极大的兴趣,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当学生在寻求到答案以后,就会为获得新知识和能力而激动、振奋,为探索和创造的成功感到愉悦。在讲“农业”中的“种植业”时,先展示当前网络上非常流行的QQ农场画面,提问学生:“你们玩过QQ农场吗?”学生的兴致一下子就来了,这时引用农场告示“菜随我动,想种就种”引导学生思考:在现实生活中真的可以“想种就种”吗?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想到“种植业的发展受哪些因素的影响”等问题。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教学时,先播放两个有关新疆的视频:一是电视连续剧《西游记》唐僧师徒四人途经火焰山(今新疆吐鲁番一带)时炎热难当的场景,一是新疆“瓜果飘香”的场景,使得学生立即对新疆这两个迥然不同的场景产生的视觉冲突,产生疑问:新疆是一个气候干旱的地方,怎么会成为“瓜果飘香”之地?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为教学内容的引入和展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问题设计应具有启发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学问”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问”,有问题才能讨论,有问题才有探究的意义。因此,教师设计的问题应具有启发性,问在学生有疑之处,引发学生思考,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同时,教师要将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转化,精心设计成富有探究意义的探究性问题,激发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并主动探究,培养探究精神和科学素养。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把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疑点转化成问题提出来。学生如果没有自己的问题,就永远没有创造。教师要培养学生勇于质疑,敢于质疑的精神,让问题意识成为学生的一种学习习惯和学习手段。
   三、问题设计应具有层次性,循序渐进
   问题的设计要由易到难,层层递进,使学生的理解层次不断深入,逐步实现由知识向技能再到能力的转化。应根据学习者特征进行分层设问, 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使问题的设计有梯度、有层次,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原则。
   例如,在“经纬网的判读”的教学中,可以利用只有标明度数数值的经纬网图,设计几个具有梯度性和系统性的问题:1.请判断图中哪些数值表示纬度?哪些表示经度?2.你能判断出它们是南纬还是北纬、东经还是西经吗?3.你能读出图中任意一点的经纬度吗?4.你能根据某地点的经纬度判断它位于高、中、低纬度地区中的哪一个地区?属于哪个温度带?问题设计从经纬网判读的基本方法与步骤入手,由浅到深,层层递进。
   四、设计的探究问题应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的理论认为,青少年学生有两种水平:一种是青少年学生现实所实际具有的水平,是现实水平;一种是在教师引导下青少年学生所能达到的水平,是潜在水平。在青少年学生的现实水平和潜在水平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间,这个空间就是最近发展区。一般形象地把它称为是“跳一跳,摘桃子”。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把问题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感到这“不是伸手可得的,而是要跳起来才能摘得到的桃子”,这样的问题设计才最有探究价值。
   如讲授《中国的农业》时,在介绍我国农业生产的特点和现状后,向学生展示一组材料:“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山东的苹果树在南方栽培,效果则不好。”“东北三江平原商品粮基地生产的粮食作物以春小麦为主。”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中国地形、气候等差异)进行讨论、分析,教师稍作点评补充,引导学生得出“农业生产受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环境的影响”的结论。这时,教师再展示另一组材料:“上海郊区的蔬菜、花卉、乳牛业发达。”“江苏的沿海滩涂,昔日是不毛之地,如今是鱼米之乡。”进一步提问:“如果农业生产只是受自然因素的影响,那么这些现象又该如何解释呢?”引导学生作深入的探索,发现农业生产不仅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还受到市场、交通、经济技术条件等社会因素的影响。在这节课的问题设计中,由于学生已了解了我国农业生产的总体情况,也学过有关中国地形、气候特点及地区差异的内容,经教师的提示与点拨,学生只要能回忆起前面学过的相关内容,“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实现对本节课探究问题的有效解决。
   五、问题设计应有科学性,指向明确
   课堂问题的提出,意图应该明确而不含糊,问题中的概念含义和用语要准确,表达的意思要明了,问题指向要明确,问题范围大小要适中。每个问题都要明确其答题方向和答题范围,否则,就会使学生无所适从,不知如何作答。
   如在讲授“上海”时,上海的经济繁荣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课堂亮点常出现在此。有的教师为了体现课堂的开放性,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上海为什么能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让学去自主学习并进行讨论。由于问题的设置范围过大,指向性不明确,初中生还未具备分析如此复杂问题的能力,所以学生感到一片茫然。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从上海的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历史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思考,使问题细化,指向更明确,学生的讨论热情将会得到有效的调动,课堂气氛将更活跃。
   六、问题设计的数量应适当,避免出现“满堂问”
   巧妙而精制的问题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思考,促进师生互动,培养学生质疑精神和科学探究能力,但课堂上如果教师一味追求“多问多答”,把问题盲目抛出,数量太多,那么,即使是精心设计的问题也会使学生神经处于高度紧张之中,疲于应付。因此,课堂的问题设计要注意避免由过去的“满堂灌”向“满堂问”发展,问题的设计要讲究“巧”与“精”,做到数量适中,松驰有度,节奏明快。
   七、问题的设计应具有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开放性是指,允许学生对讨论的问题做出多种可能的解释或有多种的结论。开放性问题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为主要目的,往往没有现成的答案。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提出种种推测和假想,通过合作、交流、讨论等探究活动,得到多种结论。
   在“新疆”一节教学中,学习了“农业发展与新疆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的内容后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新疆农业要持续发展,必须要注意哪些方面?”“新疆除了发展农业以外还可以发展哪些方面的经济?它利用的是新疆哪些方面的资源?”让学生学会多角度,多层面去分析地理问题或地理现象,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
   八、问题的设计应具拓展性和延伸性
   探究问题的设计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还应注意向课外及社会拓展和延伸,这种延伸可以用问题型作业的形式呈现,让学生在学完课堂内容之后提出自己尚未理解或未完全理解的问题,尝试作出自己的推论,把学习延伸到课外,实现“从生活到地理,从地理到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如在讲授“上海”时,学生通过对上海经济发展的优越条件进行分析,知道上海作为港口城市已经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引导学生思考家乡莆田市,同样是沿海港口城市为什么没有达到上海的水平?学生会尝试运用上海经济发展的条件进行迁移、延伸,分析莆田的发展前景。像这样,把课堂教学内容向学生的生活延伸,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既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也使学生所学知识得到升华和活化,从而达到把课堂教学问题进行拓展和延伸的目的。
其他文献
一、教学案例  片段一:复习引入  1.媒体显示: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长方体(图1),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  ■  (图1)  小结:用数体积单位的方法可以知道长方体的体积。  2.媒体显示:长方体游泳池。  师:一个长方体游泳池,要求池中水的体积,咱们也把水分成一个个体积单位,再数数,行得通吗?  (学生笑着摇头。)  师:大家能不能想出一种方法来计算它的体积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长方体和
期刊
人在熟悉的环境中更愿意表達自我,遇到知己时甚至促膝长谈至深夜。七八岁的小学生,什么样的情况下,最容易打开心扉?教师若能打开他们的心扉,成为他们的知音,就能读懂他们内心的一切。  一、嘘寒问暖,真情交流  教师要增加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时间,不能只注重课堂上的交流,同时还要充分利用课下时间。学生们有着求知的心灵,作为教师要细心呵护,用心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有效的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素材,
期刊
《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要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英语教学要从枯燥讲解、死记硬背方式中解脱出来。通过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提供大量的语言实践机会,让学生参与交流、体验感知,并发现语言规律的形成。基于这一理念,笔者在教学中大胆尝试以“合作、交流”为主体的小组教学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语言生活情境,培养小组合作交流的意识  语言来源于生活,又运用
期刊
摘 要: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一切学习都是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是从组织者角度合理安排各种情境,帮助学生构建新知识。为实现“融入企业、无缝对接”为主题的教学目标,本文试图从怎样才能让学生理顺品种法产品核算流程出发,借助凭证和账簿,让学生独立完成产品成本的计算,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学生的顺利上岗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成本会计;凭证和账簿;做中学     在课程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期刊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实现思想和感情交流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音乐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音乐教师肩负着传承人类文化,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素质的使命。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中,更强调音乐教学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
期刊
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古诗对于开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那么,如何让学生领略古诗的美,让学生通过古诗的学习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呢?下面是我们在古诗审美教学中的一些尝试:   一、反复吟咏品声韵   古诗平仄和谐、声韵优美,可以把它们当作一首首乐曲来看待,这就是古诗所独特的音乐美。因此,笔者认为在古诗教学中,不能忽略“以声动情”“以情感人”,应该让学生反复吟咏,在诵读过程中,在其优美的
期刊
苏教版语文教材十分重视成语这一文化瑰宝,在每一册单元练习中安排了“读读背背”训练项目。恰当地整合课程资源进行成语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成语的兴趣,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在教学中,笔者具体是这么操作的:   一、问渠哪得清如许——寻找学习成语的源动力   苏霍姆林斯基十分肯定地指出:“如果学生没有学习愿望的话,我们所有的想法、方案和设想都将化为灰烬,变成木乃伊。”丰富多彩的成语故事就是学
期刊
摘 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新一轮课改必须直面的一个问题。观察和分析当前的高中化学课堂,缺乏教学有效性问题仍很突出。為此,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提出了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创新实践策略。  关键词:化学课堂;实效性;有效教学;实践探索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式都已经发生了变化,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现代教学方式已广泛运用于中小学的课堂教学
期刊
摘 要:赣州市中等职业学校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并获得了一些经验,主要有:明确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的目标,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环节与过程,营造浓郁的英语教学民主氛围,摆脱传统课堂闷罐式教学方式和以多元化的课堂评价方式促进有效课堂多维目标的实现等。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策略      21世纪,世界正在发生着全面的、深刻的变革,其中与职业教育关系最密切的变化是
期刊
一、教材分析   (一)课文简介    《从现在开始》讲的是狮子大王想找一个动物接替他做“万兽之王”,让猫头鹰、袋鼠、小猴子轮流做。最后,小猴子让大家照自己习惯的方式过日子,得到了大家的拥戴,成为森林里的新“万兽之王”!这篇童话告诉人们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大家的支持和拥护。   (二)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9个生字,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理解“轮流”“习惯”“议论纷纷”“叫苦连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