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地理环境与建筑设计

来源 :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hai3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虽然人们也从未停止过对建筑与气候、建筑与域的研究,但在不同的时期里对自然地理环境因素的认识程度及重视程度是不一致的,这与人们在发展过程中对待自然的态度有关。人类对待地理环境的态度经历了“决定——虚无——或然——必然”的过程。
  【关键词】 自然地理环境;建筑思想;设计概念
  1 古代建筑中的地理环境“决定”论
  古代中国人崇拜自然,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统一,认为人是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中国的传统建筑比较注重与周围环境的协调统一。中国传统建筑设计理念来源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风水术”。“风水术”的实质不外是对地质、地貌、水文、日照、风向、气候、气象、景观等一系列自然地理环境因素做出或优或劣的评价和选择,以此为依据采取相应的规划设计的措施,从而达到趋吉避凶,创造适于长期居住的良好环境,因此说地理环境因素在我国古代建筑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早期文明,特别是定居文明受其所在地理环境、气候等因素的影响非常大,从而产生了以自然过程的作用来解释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进程的社会理论,这就是西方的地理环境决定论。萌芽于古希腊时代,盛行于18世纪、19世纪的地理环境决定论,曾广泛流行于社会学、哲学、地理学、历史学的研究中。古代西方虽然不象古代中国一样拥有一套完整的风水学说体系,对地理环境中各因素对建筑设计都有明确而具体的指导,但不同的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对西方古代建筑影响仍然是很明显的。例如欧洲文明的发源地古希腊的石头建筑及其建筑群体的形式,均与古希腊的地质景观条件有关,古希腊内地多山,土地贫瘠,但盛产大理石,为建筑和雕刻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资料。地势崎岖,河流短促,缺少开阔地和平原,其建筑群体布局以自由的、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原则为主流。
  2 工业时代现代建筑的地理环境“虚无”论
  对建筑学来说,地理环境因素对建筑的影响不像“决定论”本身在社会理论中的地位那么长久而稳固,长久以来,大多类型的建筑的设计仅从形式美学、空间、结构技术等等方面考虑,而看不到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自从工业革命以后,现代建筑的出现,全球建筑形式国际化、大同化,就是普通的居住建筑也再難找到基于地理环境因素的设计,这一时期从总体上可以说是建筑的地理环境“虚无”时期,无视地理环境因素的存在,必然导致建筑与环境的对立。因此,建筑成为破坏环境的主导因素,不考虑环境因素影响的建筑也为人类的生活前景埋下了无数的隐患,诸如地震、洪灾给城市及村庄带来的毁灭性的打击。
  3 后工业时代建筑创作中的地理环境的“或然”论
  人类建筑与自然的关系从建筑的发展过程来看,是一个模仿自然、适应自然、改造自然并最终凌驾于自然之上的过程。这一过程在现代建筑时期走到了极端,其结果是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恶化。20世纪50年代以后,欧美经济发达,社会稳定,但城市整体视觉环境的恶化和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使人们注意并重视到现代建筑最大的问题——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从而使建筑思潮的总趋势朝向多元论方向发展,这种趋向的目的是要求获得建筑与环境的个性及明显的地区性特征,地区性的特征的表现即为建筑应受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并反映民族、生活和文化的背景。比如“新乡土派”的创作观念,注重建筑自由构思结合地方特色与适应各地区人民生活习惯。使得建筑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被紧密地结合起来,而生态学与建筑学的结合,更是将地理环境因素对建筑设计的关系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
  4 新时代的绿色建筑创作中的地理环境“必然”论
  进入21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工业社会时代所遗留下来的严重问题: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气候变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严峻的现实面前,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和评判我们现时正奉为信条的城市发展观和价值系统。1992年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里约热内卢宣言”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这种新的发展观必然导致产生新的建筑观——绿色建筑观。解析绿色建筑的概念,主要表现为对环境问题的回应,地理环境因素是绿色建筑生态体系构成部分,至此,地理环境因素在建筑创作中确立了不可动摇的主导地位,考虑地理环境因素在绿色建筑的创作中成为必然。
  5 建筑设计中地理环境因素的表达
  5.1地理环境因素影响下的建筑思想
  现存最古老的建筑学专著《建筑十书》里有不少章节涉及到建筑与气候,如对建筑的方位、房间的自然采光及建筑材料产地等问题的论述,说明了古代西方人的适应自然的思想。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人们对自然环境的研究不断地产生一些思想影响并指引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也由此产生了各种与环境相关的建筑理论,对建筑的理论及思想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例如赖特与“有机建筑”理论、文脉主义建筑理论、建筑与环境共生的理论、适应气候的建筑理论及绿色建筑理论等等。
  5.2自然地理环境因素与建筑设计概念
  任何设计都始于对设计概念的追求,建筑师以建筑所处的地理环境作为构思的依据,通过环境受到启示或引发灵感——设计概念。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由地理环境因素影响产生的设计概念有以下几类。
  1)建筑形式模仿地理景观
  由模仿地理景观结构而产生的建筑设计理念,可分为地理景观形态的构造模仿、地理景观形态的意境模仿两类。地理景观形态的构造模仿着重于建筑形态与自然形态的相似性,并对原有的地形地貌持一种谦恭的态度,让建筑顺应地形,从而使建筑与所处自然环境产生某种脉络关系;地理景观形态的意境模仿首先要对地理景观环境进行解读,从地理景观形态中攫取其某些显著的有代表性的因素,提炼出概括性的能表达景观意境的元素来表现建筑。
  比如现代建筑大师贝聿铭的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的设计,该建筑坐落于克罗拉多州的落基山脉山谷中,那里的弗德台地国家公园是北美印第安人史前居住地遗迹保留地,他说:“当地印地安人的建筑就与那种自然的环境十分的相称,十分的协调.他们使用同样的石头,使用同样简单的造型,……巨型的石块,巨大的石窟,简单的几何形体,自然的造型,都是值得我借鉴的东西。”大气研究中心外形简朴浑厚,塔楼式的屋顶使建筑物本身像巍峨的山峰,与周围的环境色彩相调和。
  2)建筑形式融合地理景观
  建筑形式融合地理景观的主要表现是尊重自然,尽可能地减少对地球表面的区域景观的破坏,追求建筑与自然的有机结合。掩土建筑将建筑主体植入地下,以保证地表景观的完整性或者使建筑犹如从地下生长出来一样与地理景观形成有机的整体,前者如贝聿铭的“美秀美术馆”,后者如现代建筑大师赖特的流水别墅及安腾忠雄的水御堂。
  3)自然要素在建筑形式中的抽象化运用
  将自然地理景观中的各要素抽象化引入建筑形式的做法,是很多优秀的建筑大师常用的手法。比如路易·康,他认为“于我而言,自然光是唯一的光,因为它有情调,——它提供了我们共识的基础,它使我们能接触到永恒。自然光是唯一能形成建筑艺术的光。”他在肯贝尔艺术博物馆成功的运用了光线的变化。再如安腾忠雄的关于光、风、水的系列宗教建筑,他着意把“绿化、水、光和风根据人的意念从原生的自然中抽象出来”,引入建筑物之中以产生“神性”的空间境界。
  4)气候建筑
  建筑与气候是一个古老的命题,但却不断有建筑师从中感知到新的理念,使气候建筑的形式不断地获得新的生命。如印度建筑师查尔斯·柯里亚的以“开放向天”的空间为中心的适应气候的设计策略;杨经文提出的“生物气候摩天大楼”的理论和实践。
  6 结语
  环境的恶化,能源的危机,使我们重新思考我们人类在改造环境中的行为。建筑作为人类改造环境行为的表征物,其目标究竟是什么?绿色建筑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建筑的目标在于通过人类的建设行为,达到人与自然安全、健康、和谐共生,满足人类追求适宜生存居所的需求与愿望。实现这种需求与愿望的根本途径是了解自然环境。杨经文说:“纵观人类历史和所建住宅,除了景观本身的基本地质结构外,气候是其惟一一个不变的因素。社会、经济和政治环境也许和人们的视觉品味和审美观念在一段时间里,比如一百年中,悄悄变化,但是气候始终在它的循环过程基本保持不变。”
其他文献
【摘 要】 近些年来我国城市建设如火如茶,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的颁布实施及各地方人防办出台的相关文件,人防工程的建设被纳入基本建设的正常程序,以保证战时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由于不可再生资源土地的不断开发,如何充分利用,引起了各方面的极度重视,目前很多民用建筑都按要求设计人防地下室,本文通过工程实例,对人防工程为车库与人防工程的结合进行探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 地下车库人防通风设计
期刊
【摘 要】 武汉保利文化广场深基坑支护工程是目前湖北省民用建筑基坑中開挖深度最深的深基坑工程,其最大开挖深度达24m。工程地处城市中心地带,周边环境极为复杂。通过方案综合比选,最终确定了四层双圆环混凝土内支撑为主的支护形式。实践证明该设计方案克服了土方挖运困难以及工程用地条件紧张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有效地控制了基坑变形。该工程的顺利实施是省内在超深基坑领域的一次具有突破性的实践。  【关键词】 超深
期刊
【摘 要】 通常在建筑工程施工之中,不可避免的会使用到一些大型机电设备,对于电压以及电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施工之中应该有接地和接零保护措施,才能保证人身安全和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行,否则就会存在安全隐患,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因此应该不断提升机电设备的接地以及接零的施工技术。  【关键词】 建筑电气;接零;接地  引言:  由于经济高速前进,此时的建筑行业也获取了非常显著地成就。在建设的时候,会
期刊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对建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新的建筑、新的使用功能对建筑设备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暖通材料已成为现代化建筑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对建筑工程中暖通材料造价的控制措施进行了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 建筑工程;暖通材料;造价;问题;策略  1 当前建筑工程中暖通材料造价控制管理存在问题  目前,建筑暖通企业在施工阶段材料管理上
期刊
【摘 要】 当前填充墙在框架结构设计中必须要考虑到填充墙的承载性能,只有如此才能确保填充墙在地震灾害中将损害降到最低,因此考虑到填充墙抗震性能的结构设计就变得十分重要。要保证填充墙的抗震性能常采取填充墙与框架柱、梁拉结的做法。本文针对在填充墙的结构设计过程中对抗震性能的影响问题进行研究和归纳,以供工程设计人员在填充墙结构的抗震设计过程中参考。  【关键词】 填充墙;框架结构;抗震性能  一、引言 
期刊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在暖通空调施工设计的过程中,应在保障基本功能的基础上,注重节能的设计,这就需要设计人员在设计施工过程,活跃思维,积极创新,进行更好的技能设计。本文主要对暖通空调节能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 暖通空调;节能设计;注意问题;设计措施  引言:  随着我国住宅节能技术的发展,建筑的节能技术已经发展成为我国最受重视的方面,建筑能耗主要包括建材生产
期刊
【摘 要】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经济增长率的提高,建筑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在建筑中给排水工程是其中主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将直接影响整个建筑的建设质量,因此应该加强对给排水施工技术的掌握。文章对建筑给排水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  【关键词】 建筑给排水;施工技术;施工措施  建筑是一项由多道工序共同组成的工程,其中,给排水设施的建造对整个建筑的使用性能产生着重要影响
期刊
【摘 要】 土木工程地基基础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基底压力应不大于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并且地基基础的承载力和建筑结构的特性以及基土的性质有直接的关系。通过对土木工程建设中对建筑结构基础设计的分析,及对基础施工技术、结构转化层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避免各种潜在危险的发生。  【关键词】 土木工程;建筑结构;基础  一、前言  在对地基基础进行设计之前,要充分的了解建筑物可以产生的荷载力,使基础设计的荷
期刊
【摘 要】 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建筑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企业要想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地位,从建筑工程项目中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就要从建筑工程的运行成本入手,对成本进行有效控制。而暖通工程作为建筑工程中的重要部分,其成本控制情况直接关系着整个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因而对暖通工程进行经济性设计,减少暖通工程消耗,对于提高建筑工程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暖通设计;竞技性;控制
期刊
【摘 要】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工程建设也随之而发展。由于混凝土有着价格便宜、施工简便、承重力大和可装饰性等特点,在建筑工程中通常广泛被作为基本原材料。不过混凝土在经过一段时间使用后容易发生裂缝,不仅影响了建筑的美观,而且会直接影响建筑的安全性。  【关键词】 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  一、房建工程中造成混凝土裂缝的原因  混凝土在浇筑的过程中,很多时候需要根据相应的需要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