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学生在生活实际中体会到数学的用途,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力求体现“小课堂,大社会”的思想。
【关键词】 课程标准;数学;生活
Walk into the mathematics teaching of life
Zhang Fu-ying
【Abstract】 The student realize in the life actually mathematics of use, and the knowledge that usage learn solve reality problem, try hard for a body now “small classroom, big society” of thought.
【Key words】 Course standard;Mathematics;Life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基础上。所以数学教学应遵循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且用于生活,使学生在生活实际中体会到数学的用途,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力求体现“小课堂,大社会”的思想,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开展各种学生熟悉、感兴趣的数学活动,实施“生活数学”教育,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就在我们的眼睛里,就在我们的生活里。为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方面:
1. 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习兴趣所谓情境,就是把那些不知与已知、浅知与深知之类的需要,学生解决的矛盾问题带到一定情境中去。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探索规律的兴趣,新课程标准中很重要的改革是注重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的培养。有效的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习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感,学生能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如:教学《函数》这一课,教师开头的情境引入了生活中其本人乘公交车从出发点开县沿着高速公路驶向目的地重庆的行程,例子生动形象,贴近生活,引发学生兴趣,并及时提问:整个过程是一个变化过程,涉及到哪些量?这些量哪些是变化的,哪些是不变化的?恰到好处地切入主题。接下来教师很自然地就引入变量与常量的概念,进而引入函数概念。学生带着好奇的心理,对学习函数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从而更有利于学生发现现实生活中处处蕴涵着数学,对新知理解更深刻,更能有满足感。
学生从与自己紧密相关的生活中建构出来的结论,再通过教师的引导,用数学的语言将其重述,从而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放飞了学生的想象。
2. 联系生活实际,增强学生数感学生们的兴趣有个共同的趋向,那就是倾向于与自己关系密切或熟悉的事物。因此,如果把发生在他们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每一个人纳入到课堂中来,都会引起其极大的兴趣,与其产生共鸣,从而能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
如讲到平方根时,为引入平方根而设计的一个情境是:老师家想买一个正方形的方桌,桌面的面积为64平方分米,请同学们帮老师求出这个桌面的的边长。学生们积极性很高,目的是让学生们感受到新的概念、新的运算往往都来自于现实的需要。
如教师在教学长方体的再认识以及平行线、相交线时,对于线、面之间的关系,学生很难判断和区别,教师便鼓励学生利用教室里的实物,试着让每个学生说出不同的例子,果真如此,学生们展开思维,用心观察,教室里的墙面、门、窗、日光灯、黑板、国旗、投影仪、课桌、书本、天花板、地面、讲台、文具用品等等都被他们说到了。这些离生活比较近、但难度不是很大的题,既增加了数学教学的趣味性、现实性,又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了学生的喜爱数学、爱好数学的情感。
3. 开展课外活动,调动学习积极性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新的教学大纲也指出:“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应当为人人所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小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同时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又特别感兴趣,充满着好奇。教师应紧紧抓住这份好奇心,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时,积极创设活动情境,尝试让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事例,能使学生在教师搭建的舞台上,大胆表现,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自主探索和创新。
如七年级教材中有这样一道思考题:4个男同学和2个女同学进行乒乓球比赛,如果每个男同学和每个女同学都打上一局,一共要打上几局?又如:好朋友排成一列做游戏,从前数小林是第9个,从后数小林是第6个,这一列共有多少个朋友?等等。可以把学生带出课堂,亲身实践一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普遍高涨,既使学习变得有趣、生动、易懂,又达到了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使数学变得更有活力。
4. 数学问题生活化,激发学习热情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既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教学时,要加强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重视学生的实践生活,引导学生树立应用意识,鼓励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数学、发现数学、探究数学。
如:探索如何合并同类项。课前布置给学生任务,调查一下:如何买一本初中生作文书或一件自己穿的衣服?学生积极活动起来,上课时师生开始交流。
师:如何买一本初中生作文书或一件自己穿的衣服?
生1:要到新华书店去买书;
师:如何去买呢?
生1:初中生作文书在二楼,再找某一节柜台是初中生作文书就可买到;
师:说的很好。
生2:同样的方法也可以买到自己的衣服;
师:说说看呢?
生2:先到商场,找到服装部,再找青少年服装,再找自己喜欢的衣服。
在这次实践活动中,不仅使学生学到活生生的数学,感受到数学存在于生活中,而且使学生经历了一次 愉悦的成功的情感体验,明确了同类项的实际原型,又为合并同类项打好了基础.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去收集整理数据,积累一些素材为课堂服务。
知识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一旦书本世界与学生的生活世界实现了有效的沟通,学生将在多彩多姿的生活世界中去挖掘无尽的教育财富,生活世界也就成了学生最丰富的学习资源。总之,让数学与生活结伴同行,联系生活学数学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也是数学教学的重要途径。教师这个“引路人”,在教学中应积极创设机会让学生的生活走进课堂,让学生走近数学,让数学走近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让新课标下的数学因生活而精彩。
收稿日期:2010-04-29
【关键词】 课程标准;数学;生活
Walk into the mathematics teaching of life
Zhang Fu-ying
【Abstract】 The student realize in the life actually mathematics of use, and the knowledge that usage learn solve reality problem, try hard for a body now “small classroom, big society” of thought.
【Key words】 Course standard;Mathematics;Life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基础上。所以数学教学应遵循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且用于生活,使学生在生活实际中体会到数学的用途,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力求体现“小课堂,大社会”的思想,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开展各种学生熟悉、感兴趣的数学活动,实施“生活数学”教育,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就在我们的眼睛里,就在我们的生活里。为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方面:
1. 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习兴趣所谓情境,就是把那些不知与已知、浅知与深知之类的需要,学生解决的矛盾问题带到一定情境中去。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探索规律的兴趣,新课程标准中很重要的改革是注重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的培养。有效的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习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感,学生能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如:教学《函数》这一课,教师开头的情境引入了生活中其本人乘公交车从出发点开县沿着高速公路驶向目的地重庆的行程,例子生动形象,贴近生活,引发学生兴趣,并及时提问:整个过程是一个变化过程,涉及到哪些量?这些量哪些是变化的,哪些是不变化的?恰到好处地切入主题。接下来教师很自然地就引入变量与常量的概念,进而引入函数概念。学生带着好奇的心理,对学习函数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从而更有利于学生发现现实生活中处处蕴涵着数学,对新知理解更深刻,更能有满足感。
学生从与自己紧密相关的生活中建构出来的结论,再通过教师的引导,用数学的语言将其重述,从而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放飞了学生的想象。
2. 联系生活实际,增强学生数感学生们的兴趣有个共同的趋向,那就是倾向于与自己关系密切或熟悉的事物。因此,如果把发生在他们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每一个人纳入到课堂中来,都会引起其极大的兴趣,与其产生共鸣,从而能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
如讲到平方根时,为引入平方根而设计的一个情境是:老师家想买一个正方形的方桌,桌面的面积为64平方分米,请同学们帮老师求出这个桌面的的边长。学生们积极性很高,目的是让学生们感受到新的概念、新的运算往往都来自于现实的需要。
如教师在教学长方体的再认识以及平行线、相交线时,对于线、面之间的关系,学生很难判断和区别,教师便鼓励学生利用教室里的实物,试着让每个学生说出不同的例子,果真如此,学生们展开思维,用心观察,教室里的墙面、门、窗、日光灯、黑板、国旗、投影仪、课桌、书本、天花板、地面、讲台、文具用品等等都被他们说到了。这些离生活比较近、但难度不是很大的题,既增加了数学教学的趣味性、现实性,又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了学生的喜爱数学、爱好数学的情感。
3. 开展课外活动,调动学习积极性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新的教学大纲也指出:“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应当为人人所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小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同时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又特别感兴趣,充满着好奇。教师应紧紧抓住这份好奇心,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时,积极创设活动情境,尝试让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事例,能使学生在教师搭建的舞台上,大胆表现,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自主探索和创新。
如七年级教材中有这样一道思考题:4个男同学和2个女同学进行乒乓球比赛,如果每个男同学和每个女同学都打上一局,一共要打上几局?又如:好朋友排成一列做游戏,从前数小林是第9个,从后数小林是第6个,这一列共有多少个朋友?等等。可以把学生带出课堂,亲身实践一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普遍高涨,既使学习变得有趣、生动、易懂,又达到了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使数学变得更有活力。
4. 数学问题生活化,激发学习热情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既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教学时,要加强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重视学生的实践生活,引导学生树立应用意识,鼓励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数学、发现数学、探究数学。
如:探索如何合并同类项。课前布置给学生任务,调查一下:如何买一本初中生作文书或一件自己穿的衣服?学生积极活动起来,上课时师生开始交流。
师:如何买一本初中生作文书或一件自己穿的衣服?
生1:要到新华书店去买书;
师:如何去买呢?
生1:初中生作文书在二楼,再找某一节柜台是初中生作文书就可买到;
师:说的很好。
生2:同样的方法也可以买到自己的衣服;
师:说说看呢?
生2:先到商场,找到服装部,再找青少年服装,再找自己喜欢的衣服。
在这次实践活动中,不仅使学生学到活生生的数学,感受到数学存在于生活中,而且使学生经历了一次 愉悦的成功的情感体验,明确了同类项的实际原型,又为合并同类项打好了基础.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去收集整理数据,积累一些素材为课堂服务。
知识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一旦书本世界与学生的生活世界实现了有效的沟通,学生将在多彩多姿的生活世界中去挖掘无尽的教育财富,生活世界也就成了学生最丰富的学习资源。总之,让数学与生活结伴同行,联系生活学数学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也是数学教学的重要途径。教师这个“引路人”,在教学中应积极创设机会让学生的生活走进课堂,让学生走近数学,让数学走近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让新课标下的数学因生活而精彩。
收稿日期:2010-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