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mzhou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因斯坦指出:“系统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问题解决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问题只有在被发现的时候,才能引起人们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研究表明,发现问题的能力是个体思维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在课常教学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对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小学教学中很有必要探讨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在此,本人就小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谈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情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兴趣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
  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现代心理学研究也表明: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思维。所以教师应精心设计问题的情景,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兴趣。
  1.教师及时鼓励、肯定学生提出的问题,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提出问题的兴趣
  在课堂上,学生提出的问题会是各种各样的,五花八门,甚至是漫无边际。但教师必须给予他们积极的鼓励,少给他们严厉的训斥,否则,孩子们那种提问的欲望会被我们无情地扼杀在萌芽状态。牛顿看到苹果落地后不断地问自己:“苹果为什么不向天上飞?”瓦特看到大壶水开了之后自问:“壶盖为什么会响?”正是这些我们看来有些愚蠢的问题,造就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和“蒸汽机”的发明。孩子们的提问,我们教师有时可能认为是可笑的。但对于他们来说是经过思考得来的,是严肃的。正因为如此,我们教师对于学生提出的任何问题,都要抱着认真的态度来对待,及时鼓励,从而使他们树立自信心,激发提出问题的兴趣。
  2.采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
  长期被动学习的学生往往提不出问题或者有问题也不愿提出来。这就需要教师创设情景,调动学生提问的兴趣。我在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各种形式调动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比如:辩论法等,如教《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在学完小女孩第五次擦火柴后,我问学生:“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吗?”一位学生问道:“如果小女孩的奶奶没有去世,小女孩会这么惨吗?”我觉得这个问题很有价值,就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假如奶奶没有去世,她会给小女孩什么帮助吗?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说出了几种可能:奶奶会把小女孩从寒冷的街上找回来;小女孩没有卖掉一根火柴,奶奶不让爸爸打她等等。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我再一次发问:奶奶如果活着,给了小女孩这样的帮助,小女孩的命运会发生根本变化,会过上幸福生活吗?就这个问题我把学生分成正反两组进行辩论,学生间展开了激烈的辩论,通过辩论得出了小女孩最终还是无法摆脱悲惨命运的答案。这激发了他们提问的兴趣,他们逐渐地想问、敢问,也乐于提问。
  
  二、教学生方法,使学生学会发问
  
  新课程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作为改善学生学习方式的一个基本切入点。于是,在学生有了敢问的勇气时,我就尝试着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思考,从多种形式、多种层次求得多种答案。使学生不仅“爱问”,而且“会问”,形成较强的质疑解疑能力。
  1.预习自学中挑疑
  “预习是自求了解的过程。”每一次上新课前,我都会要求学生事先进行预习,对于不懂的字词句及课文内容做上记号。检查预习时,对质疑有意义的学生加以表扬,形成榜样。长此下去,学生就会形成边阅读边产生疑问的习惯,而且带着问题来听课,学习就多了一份自主性,学习效果也好很多。
  2.从课文题目发问
  文章的题目往往是文章内容精辟的提炼,主旨所在,犹如文章的“眼睛”。抓住了课题,文章的内容也就有所了解。因此,新课开始,我经常这样问学生:“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或“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对文章做大胆的想象与推测,使阅读具有浓厚的趣味性,从而培养学生从课题入手阅读课文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提出异性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求异性问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求异性思维,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唯一的,在小学语文课本里,有许多讲述人们如何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故事。如《司马光砸缸》《狐狸和乌鸦》等课文,我就提出求异性的问题: “如果你是司马光,你会用什么办法救出小伙伴呢?” “有一天,小狐狸和小乌鸦碰到了,小狐狸会动什么样的脑筋去骗小乌鸦嘴里的肉,而小乌鸦又会怎么做呢?”这样的问题往往能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激发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思考问题,有效地发散了学生的思维,而往往这时候最能体现出学生创新的思维火花。
  
  三、正确对待、处理学生的提问
  
  教师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应予以重视,哪怕有些问题“不象样”。孩子在成长的路上需要老师的鼓励,一次提问就是孩子的一次尝试,我们不应该扼杀学生的尝试与好奇心。
  学生提出问题,往往寄希望于老师,让老师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这样对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作用不大。我们不妨把这些问题在推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解决这些问题。比较简单的,书上有现成答案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自读课文自行解决。稍难一些的问题,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后解决,运用集体的力量去攻克难题,对于教学中难于回答的疑难问题,我们可以课下共同查阅资料,共同探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只有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才会想方设法,一步步向目标迈进。
其他文献
中考作文,若能将修辞手法恰切妥帖地运用其中,不仅能使语言富有文采,充实文章的内容,还能使其表达富有个性,增添文章的亮色,充分彰显作者才情,从而获得高分。近年来,许多省市的中考高分、满分作文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他们有的用修辞拟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标题,有的用修辞增强论证的逻辑力量,有的甚至用修辞布局文章的结构等等。大有百花吐艳,朵朵迷人之感。当然考场作文出锦绣华章,平时不练功是不行的。为开阔眼界,小
期刊
经过调查发现,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着“教师教不重视,学生写不重视,考试评太随意”的不良现状。许多学校出现“平时少写作文,考试背套作文,老师怕改作文,学生怕写作文”。作文在广大师生心中成为一块心病——想写好又无从下手,想放弃又于心不忍。从上述的些许现状的列举,作为在教学一线苦于教学的我们心中不禁有几许伤楚、悲凉和无奈。伤楚的是我们苦于作文教学研究的结果不如拿几篇范文在考场上七拼八凑;悲凉的是班上还有
期刊
语文是语言的艺术,语文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就是说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除了探讨学科自身规律的同时,还应根据教学实际,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这就是一种教学的艺术。而在语文教学方法中,课堂提问的诱导启发艺术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一节语文课的成败,与教师能否成功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教师的课堂提问将制约着学生思维训练的发展。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有部分教师由于没有抓
期刊
所谓“自主写作”就是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周围的世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周围的世界,然后将自己的观察感受所得形诸于语言文字。一句话,写作是个人情感、灵性的外化。  然而这些年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写作教学被人为扭曲了。为了升学考试,“写什么”都局限于教材规定的内容和划定的范围。“怎样写”必须遵循教师指出的几种模式。学生不再是写作的主体,而是被异化或应试的工具、写作的奴隶。写作不再是真情的流露。
期刊
一、目前的师生关系    当今的师生关系仍然是应试教育背景下的主从型师生关系,大体上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师生之间的关系疏散。当今学校组织中,一位语文教师担任一个班甚至好几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每班的人数大都在60以上。教育形态日益趋向科学化与企业化,教师和学生之间没有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密切联系。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教学媒介的广泛应用,远程教学的日益发展,为师生关系趋向疏散提供了可能性。语文
期刊
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语文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有生活就有语文,那么按道理说,学生们学习语文会很好学、很乐学。但事实并非如此,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中经常出现学生厌学、费时而效率低的不良现象。那么,如何让学生喜欢语文课,“爱上”语文课呢?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走进文本    如果我们把语文课上得枯燥乏味,感动不了学生的心,学生打不起精神来,便会出现“人在曹营心在
期刊
大多数学生苦于作文难,一提到作文就头疼,写一篇作文要憋上半天儿才能完成,学习写作的兴趣更无从谈起,可是作文在语文中又占据很重要的位置。长期以来,在作文训练中,大多数教师都是按固有的模式去要求学生,甚至为了应付考试,在考前背诵作文,这样的训练辅导方式又怎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呢?因此,要提高学生的作文素质就必须冲破写作公式的禁锢,改革作文辅导的方法。    一、教学生写“生活”    我国中学语文教学
期刊
众所周知,当今社会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已成为民族振兴的关键。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无疑要承担创新教育的重任。因此,更新教育观念,破旧立新,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尤为重要。语文教学怎样才能培养出更多的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才呢?笔者
期刊
一个人后面就是一个社会,人是不能脱离社会的,而一部作品的产生也一定离不开特定的时间、空间和社会条件,作者在写作时不能不反映社会现实,不能不涉及当时的生活环境。这就是作品的时代背景,时代背景包括作品产生的时间、社会历史环境、政治环境以及作者的思想与经历等。所以在语文教学中,理解一部作品就要着重介绍它的产生的背景,这是非常必要的事情,尤其对那些产生年代离我们比较久远的作品,如古代的文言文、诗词歌赋,近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由此可见,写作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是多么重要,然而作文教学又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个教学老大难的问题。“老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已经成了一种普遍的现象。要弄清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并分析解决的对策,这将有利于我们教师更好地进行作文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