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埴《鼠璞》文学价值刍议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hf11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戴埴,鄞县桃源乡人。著有笔记《鼠璞》;诗五首《和王教暮春出游》《辇下曲》《雹》《彗星》《和陈府教授渐增》;文《论鹤文》与《群仙赋》,朱彝尊《经义考》卷192所记载亡佚的《春秋志》和《具庆堂记》中所言《六经讲义》。其诗文在甬上文坛上具有较高的评价,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云:“其考据颇多精确,宋说部之上乘也。”张寿镛《戴仲培先生诗文序》曰:“究心郡國利病,详考得失,笔之于书,考证经史疑义及名物典故之异同,持论极为精审。”《鼠璞》一共98条,没有分类。从内容看《鼠璞》涉及时事、文义、文字、字形、经学、史学等内容,不管哪一类都具有重大的价值意义,本文从思想及文献两个方面论述《鼠璞》的文学价值。
  【关键词】 鼠璞;文学价值;文献;思想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18-0026-02
  《鼠璞》一名来自战国时期的典故,《尹文子·大道下》“郑人谓玉未理者为璞,周人谓鼠未腊者为璞。周人怀璞谓郑贾曰:‘欲买璞乎?’”郑贾曰:“欲之。出其璞,视之,乃鼠也。因谢不取。”《后汉书》卷48《杨李翟应霍爰徐列传》:“昔郑人以乾鼠为璞,鬻之于周;宋愚夫亦宝燕石,缇缉十重。夫睹之者掩口卢胡而笑,斯文之俗,无乃类旃。”唐李贤注引《尹文子》。
  同时在《战国策》卷五《秦策·应侯曰郑人谓玉未理者璞》中记载:“应侯曰:郑人谓玉未理者为璞,周人谓鼠未腊者为璞。周人怀璞谓郑贾曰:‘欲买璞乎?’”郑贾曰:“欲之。出其璞,视之,乃鼠也。因谢不取。”对于《鼠璞》书名《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曰:“其曰《鼠璞》者,盖取周人、宋人同名异物之义。《文献通考》列之小说家,失其伦矣。”
  戴埴作为一个有着高辨能力的学者,他的思想除了那些与社会相一致的地方外,更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一、独特的思想价值
  戴埴在《张、范议论仁恕》中,张嘉认为“刑不上大夫”是因为他觉得“若国之大臣皆可笞辱,但恐行及吾辈。”相反范公则认为“轻导人主以诛戮,与吾辈未敢保,意藉以开释同列耳。”对于两人不同的态度,戴埴认为,如果仁恕是为了日后自己不受牵连,是自私的;如果是为了让统治者不“手滑”则是正确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戴埴眼中,士大夫不应该有二心,应该一心一意为帝王服务。
  《袁张相术》讲的是人应该要掌握自己的命运,不要轻信相术。自韩愈复古运动起,就提倡以文为诗,在以文为诗思想的指导下,多数士大夫形成了以议论为诗的特点,显得更为理性。因而对于命运在天,还是在自我问题的思考上,宋人也比前人更为务实,戴埴就是这样思想的代表。他认为,命非天定。通过举唐《定命录》记载李峤三十卒以及《广异记》中魏元忠谒张囧藏的例子,说明“袁、张两人天下奇术,但是见人于目睫间,欲断定平生祸福”因此相术是不可靠的。
  与此同时,戴埴进一步提出:“命是因人事而变”分别举了《芝田录》中葫芦生和《遁斋闲览》中胡僧的例子来佐证自己的观点。
  如果说与世俗相一致的品德是评判一个人品性正不正的话,那么与世俗不同的观点更是重中之重。
  古人一般认为人要有傲骨,不应该为五斗米而折腰。但是在《傲骨》一条中戴埴认为“如脂如韦之人,亦本质之自然。”“《诗》曰‘蘧篨’,口柔也,不能俯;‘戚施’,面柔也,不能仰;‘夸毗’,体柔也,卑屈以柔顺人。”唐人传说李白“腰间有傲骨”,显为隐喻,指其刚正不阿也。戴埴所引“蘧篨”“戚施”,本指粗席、蟾蜍,前者软不能立,后者四足据地,不能仰视,古人常借以喻阿谀献媚之徒,与有铮铮傲骨之人形成鲜明对比。戴埴提出“天苟赋以此质,望其刚毅自立可乎?”认为人天然有刚柔之分,如脂如韦,亦本质自然。
  自科举制建立以来士大夫的“使命”似乎就是用过科举,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但是在《温公、申公议论》一条中,戴埴认为士大夫各安其志,并不是每个人都要一致。该条中列举,司马温公与吕申公同召试知制诰,温公试,申公辞的例子引出,自己各安其志,惟心而已的观点:“予意温公藉此以辞宠耳,士大夫立身行己,各有规绳,一进一退,惟心之安,岂在苟同?范景仁与温公为异性兄弟,心未尝不合,元祐出处,各行其志,不时为同也,人安得议其优劣。”
  《唐进士无耻》是指唐进士通过干谒,获取进士的行为可耻。在这一条中,虽然举的是王维和裴思谦的例子,但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对于历朝历代以来通过干谒而取得进士或者官位的人。唐代因为科举制度还未完善,因此通往官场的路并非只有科举一条,相同盛行的还有行卷制度、从军边塞,建立功名、入幕府、漫游结交名流、通过他人推荐等。这些“非”正常的做官途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给有才之人争取了机会,但是从某一角度来说具有不公平性。因此戴埴认为通过干谒而来的进士是无耻的,“此二事,无廉耻甚矣!虽得一名,何足为重?纪载以为盛事,何也?”进士就该是通过科举而来,这样才是科举制度建立意义所在,也是社会公平的体现。
  二、广泛的文献价值
  《鼠璞》作为一部笔记,里面所占比例最大的还是考证类的条例。张寿镛《鼠璞序》曰:“此书虽出条记,自经史疑义与夫名物典故,皆考辨精核,堪与吾乡袁氏<瓮牖闲评>、王氏<困学纪文>鼎峙立。”张林川《中国古籍书名考释辞典》云:“持论多为精审,其辩证也多确实有据,足裨后学。”
  张富祥《宋代文献学研究》说:“各有条目,而考证颇精。”由此可见《鼠璞》广泛地考辨价值,以下分别从字义、字音、字形、文义、事物五个考辨角度进行分析。
  (一)字形的考辨:如《馄饨》,在这一则中追溯了“馄饨”一词的由来,病例局《资暇录》“馄饨取混沌之音,从食”,提出自己的疑问“取混沌之义,信矣,俱从食边,何耶?”再如《獬豸》说的是獬与豸不是同一个字,獬是兽,豸是虫子。   (二)字义的考辨:如《无恙》说的是“恙”与“恙(反犬旁)”是两个不同的字,“恙”为“虫、兽、无忧病”而“恙(反犬旁)”是专指“兽,如狮子,食虎豹及人。”因此二字不同,后合为一体。再如《盬盐》说的是“盬”和“鹽池”虽然现在看起来是不一样的东西,但是“盐池”来源于“盬”,且《食货志注》云“‘盬’乃‘盐池’。”
  (三)字音的考辨:例如《呼父为爹》说的是“父”和“爹”是同一个字,是相同的意思,只是在后人发展的时候因为土声的变化,读音不同。再如《俗字》说的是“凡俗字皆有所出”。
  (四)文义的考辨:例如在《彭篯经》一条中,戴埴通过引用刘向《列仙传》中对彭祖的论断,认为彭祖所采纳之术注重存真保卫,与世俗所说的素女术不同,因此论断世间所传的是素女术,而不是《彭篯经》。如《性善恶》讨论了,本性善还是恶的问题,认为本性只有孟子所说的性善或者荀子所说的性恶;如《太公六韬》一条,戴埴认为《六韬》并不诗太公所注原因有两个。第一,《汉书·艺文志》中云此书为近世学太公术者所注“吕望为周尚父,本有道者,或有近世以太公术者所增加”;第二,此书中有着过多的权谋之术,与儒家所倡导的仁爱观相左。“《六韬》之书,凡文、武反复问难,无非由奸诈以 倾覆人国。果尔,则文、武岂为仁义之师?太公岂为王者之佐?”
  (五)事物考证:如《去国》讲的是“去国”这个概念在大统一时期应该不在使用,因为国家统一,天下一个国家已经不存在他国,所以从本质上来说“去国”无用,“既天下一家,非能北走胡,南走越,虽辞荣阙庭、退藏岩谷,何地非王土也?”再如《大人堂》一条抓住“大人堂”这个专有名字和地理位置,反复论证“大人堂”是钱亿的祠堂而非阚燔。“后遂知有阚,不知有亿,今又有阚相公无通神之号,尤可笑。”
  三、总结
  文学价值包括思想价值及文献价值,主要体现在考辨分类中事物、特殊的评价和经义中,例如考辨之前篇幅中所介绍的《去国》《麟趾》等都是对于过去名词的一个考辨;如《探花郎》说探花并且指中试者第三名,而是包括第三在内的前三名;如文义中《太公六韬》《彭钱经》例子;戴埴通过源流的追溯,让我们知道这些事物本身的含义,那么这对于后人在字义、文义上精确使用具有奠基之意。全文对于前人文献有着大量的引用和保留的作用例如《毛诗正义》《古今诗话》《东坡志林》《周礼正义》等。
  参考文献:
  [1](明)贝琼.清江贝先生文集[M].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
  [2]范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65.
  [3]甘肃师范大学注释组注.晁错著作选注[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76.
  [4](清)纪昀.四库全书总目[M].北京:中华书局,1983.
  [5](清)纪昀.四库全书简明目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478.
  [6](汉)刘向.战国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7](唐)李商隐.李义山诗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8](清)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M].北京:中华书局,1962.
  [9]杨讷.文渊阁四库全书补遗[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
  [10]余嘉锡.四库提要辩证[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8.
其他文献
【摘要】 詈骂语常因其负面性而被学界忽视。本文从语用学的视角出发,通过语料库对现代日语中常见的“馬鹿野郎”这一詈骂语之语用效力做出考察,发现其具有施行忠告、表示亲昵、维护面子、发泄负面情绪、引起发笑、表示谦虚六大语用效力。  【关键词】 詈骂语;馬鹿野郎;语料库;语用效力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17-0095-02  
期刊
【摘要】 贫困问题是影响中国发展和时代进步的绊脚石,正确解决好贫困问题是关乎一个国家发展和兴盛的关键,而能否有效解决一个问题在于科学的认识这个问题。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在当今时代依旧具有的重大意义。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实践的特色对其思想进行丰富和发展,立足于中国当代的现实贫困问题,为解决中国的扶贫实践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了解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可以更好坚持马克思主义,增强相
期刊
【摘要】 普遍认为,古今字是历时用字现象,通假字是共时用字现象。但是在这种现象之下,当古今字的古字与今字都是假借字,通假字的本字与通假字都是假借字的时候,又该如何将二者区分开?想要区分两者,应抓住其本质特点,严格划分两者的统辖范围。并且在对这种现象进行考察时,坚持考察的原则,即将某词在共时阶段和历时阶段的用字现象相结合起来,进一步从文字职能的转移和是否成为后代常规用字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考察。  【关
期刊
【摘要】 《转吧,这伟大的世界》是爱尔兰裔美国作家科伦·麦凯恩的代表作,在“9·11”小说中占有舉足轻重的地位。《转吧,这伟大的世界》刻画了一位饱经创伤的传教士——科里根,他从小在没有父亲的环境中生活,父爱的缺失让他变得叛逆,家庭创伤让他追求精神寄托,开始信仰宗教,变成了一名传教士,在爱上艾德丽塔后,他的精神寄托也出现问题,开始出现精神创伤。同时,他又患上了特发性病——紫癜,生理又出现了创伤。在这
期刊
【摘要】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飘》是一本世界著名的通俗小说,它借助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南北战争作为时代大背景,以斯佳丽和几个男人的爱恨纠葛为主线,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文化挽歌。书中浓缩了美国的精神文明在该时期发展和转型的历史进程,体现了美国南北文化的矛盾冲突以及北方新兴资本主义文化对南方种植园文明和绅士淑女精神的消融。  【关键词】 《飘》文化;交替;美国精神;镜像  【中图分类号】I7
期刊
【摘要】 余华是先锋文学作家中描写苦难叙事的杰出代表,其小说中遍布着血腥与暴力因素。然而,余华笔下的人物总是在经历过苦难洗礼后得到灵魂的升华,透过这一点我们能够感受到苦难背后作者所透露的人性关怀意识。从《活着》到《许三观卖血记》,余华在作品中展现了人性关怀的多样性。之后他又不断寻求突破,向神性慰藉转变,《第七天》一书在延续了个人创作风格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作者将空间架构在阴阳两界,从神性视角展开了
期刊
【摘要】 朱光潜是我国一代美学宗师,其学术思想蕴含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五四”前后朱光潜人生观念的形成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固有的儒道文化的浸润直接相关。在接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之后,朱光潜开始用白话文写作,并对曾接受的桐城派思想进行了转化和激活,使其融入学术思想。探索朱光潜在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历史转折时期对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对当代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积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朱光潜;桐城派;儒
期刊
【摘要】 《逮香蕉鱼的最佳日子》中的男主人公西蒙德个人悲剧根本上来源于这个社会的畸形关系和冷漠。参加越战之后的西蒙内心空虚、极度缺乏安全感。跟毫无精神追求的妻子交流无感。而塞林格更是通过对西蒙精神状态的描写以及西蒙对纯真的渴求,表现出对饱受战争折磨的青年的同情和怜悯。  【关键词】 塞林格;《逮香蕉鱼的最佳日子》;悲剧;西蒙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 拉康的镜像理论认为镜像阶段是主体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时期,是自我的结构化,在镜像阶段的儿童如果混淆了镜中的影像,那么一生都会错把眼前的影像当成自己,从此把自我建立在一个虚幻的基础之上,真实的自我与镜中的影像形成了永恒的矛盾,从而造成自我的永久分裂。这一理论对文学文本的解读具有较强的普适性,本文拟以拉康的镜像理论为切入点,对小说《八月之光》中的主人公克里斯默斯的悲剧进行分析,探究人物的精神
期刊
【摘要】 本文以“立德树人”背景下《电视艺术学》课程思政教学为分析对象,首先介绍了“立德树人”背景下《电视艺术学》课程思政教学概述,接着分析了“立德树人”背景下《电视艺术学》课程思政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论述“立德树人”背景下《电视艺术学》课程的教学建议,以便提高《电视艺术学》教学质量,提高学生们思想政治素养。  【关键词】 “立德树人”;《电视艺术学》;思想政治  【中图分类号】G64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