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千》主题解读

来源 :校园英语·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en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短篇小说《秋千》以一位母亲的梦为中心,从女性写作的角度,通过对母亲心理的细致描写,揭示了女性对失去身份的隐虑。作者以梦境和幻灭为主题,表达了她对人们在追寻“美国梦”的过程中失去纯真的思考。
  【关键词】幻灭;身份丧失危机;美国梦悖论
  【作者简介】王晓华(1978-),北方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美国文化。
  【基金项目】本论文受北方民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号:2018XYSWY09),系项目阶段性成果。
  盖维尔的小说《秋千》讲述了一位年迈母亲的梦。母亲患有严重的“空巢综合症”,总是梦见幼子在荡秋千、和她聊天的情景。作者以梦境和幻灭为主题,从女性写作的角度,通过对母亲心理的细致描写,揭示了女性对失去身份的隐虑,表达了她对人们在追寻“美国梦”时失去纯真的思考。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解读小说深刻的社会意义。
  一、母亲的梦——失去身份的焦虑
  故事从母亲的梦开始。随着日渐年老,儿子詹姆斯有了自己的家庭,母亲深感失落孤独、便开始做梦。詹姆斯是她的独子、生活的中心。由于丈夫朱利叶斯健康状况不佳,夫妻间日渐冷漠,母亲得不到丈夫情感上的回应,于是儿子成了她唯一的精神寄托,与儿子一家人共进晚餐成了她最大的快乐。去儿子家会让她欢喜雀跃,但当和儿子的聊天让她意识到兒子不再像小时候那样与她分享秘密时,母亲开始在无意识中为此焦虑。她发现,无论作为妻子还是母亲,自己都不再被需要,自己正在失去“身份”。这种无意识的恐惧使她不断梦到年幼时的儿子以及母子间聊天的情景。
  母亲梦境里有个值得注意的细节:男孩恶作剧般地吻了母亲的耳后,“因为他知道这会让她起鸡皮疙瘩。”这一细节揭示了母子间的亲密关系,以及母亲内心的隐秘欲望。耳际的吻对成人可能带有性的暗示。这个吻对母亲的意义也变得复杂:它象征着母子之间的伦常之爱,也隐喻年幼的儿子秘密地取代丈夫的位置,成为母亲情感世界中真正的中心和伴侣。
  母亲的梦包含着对爱的渴望,对孤独和失去身份的恐惧,也隐喻着她无意识的欲望和焦虑。
  与儿子的晚餐被取消意味着梦的幻灭,它把母亲推回到残酷的现实。盖维尔从女性写作的角度敏感地揭示了现实世界的残酷与冷漠,同时也揭示了梦与现实、男性与女性的二元对立,以及在陌生的父权世界中,女性的他者身份。当丈夫把母亲从梦中唤醒时,他的存在代表了男权世界的残酷秩序——男性主宰女性主体,女性被从生活的中心驱逐到了边缘,在身心上都处于屈从地位,迷失在现实和梦境中。对于詹姆斯和朱利叶斯来说,母亲更像是个陌生人,他们拥有不同的价值体系。这使读者们看到了所有女性正在经历的危机,即父权世界中女性丧失身份的危机。
  二、詹姆斯的梦——失去纯真
  小说的另一条梦境线索是成年儿子詹姆斯的梦。詹姆斯过着典型的中产阶级生活,他是一个成功者,踌躇满志,他关心工作和收入甚于关心母亲。他的身上折射出中产阶级的普遍价值观和“美国梦”。美国梦的核心价值观包括个人主义、对财产的追求、成功的召唤、努力成为上帝的选择等等,即托克维尔所谓的“预期成功的魅力”。 1950年代物质繁荣的美国象征着典型的美国梦,但知识分子们也称之为现代精神文明的荒原,因为传统宗教严重世俗化,美国梦掩盖了人对物质赤裸裸的欲望,社会腐败,道德崩塌,人类精神家园被疏离、冷漠、异化占据。
  小说人物和背景都符合1950年代的社会现实特征。其中,詹姆斯代表了对社会等级、权力和个人财富充满热情的中产阶级,他们迷恋物质世界,正在丧失内心的纯真。
  幼年杰米会关心“飞机能飞多高”,这类问题表达了人类童年对宇宙的好奇和对未知世界的天真,与财产和权力无关,也不同于成年人追求的梦。但成长使杰米失去纯真。正如卢梭所说:“人类的灵魂,在社会上被千变万化的原因所改变,通过获得大量的真理和错误,通过发生在身体,加上不断的激情的刺激,可以说,在外表上已经改变了,以至于难以辨认”。(卢梭,1999)卢梭认为,人类对财产的渴望和所谓文明社会的“进步”正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现代工业化社会腐败堕落的根源。反讽的是,这些恰恰根植于美国文化,是得到美国宪法保障的价值观念,是美国梦的一部分。詹姆斯完美地践行着美国梦,然而父亲朱利叶斯则预示了他的未来。
  朱利叶斯的衰老形象令人印象深刻,唯一与他充满活力的成年有关的是做秋千——它“离地足足有40英尺高”。秋千象征了朱利叶斯的雄心壮志,但他最终沦为平庸。秋千隐喻着他的梦想和抱负,“骑在上面就像是在空中随着一只旋转的小鸟悠闲地飞来飞去”,但他成功的快乐也如此短暂,就像在荡秋千。
  相比而言,詹姆斯年轻成功,前途光明,对父母体贴。但从他和母亲的交谈可见,他对母亲的心理需求漠不关心,无法理解或关注母亲的孤独。在此意义上,他和父亲一样,在情感上抛弃了母亲。更重要的是,他盲目追求物质成功,忽视自己在情感和精神世界的失落,因此无法预见自己的未来会像他父亲那样在情感上破灭。詹姆斯正在沿袭他父亲的道路,失去纯真,变成一个受现代社会物质欲望驱使的人。
  盖维尔揭示了朱利叶斯和詹姆斯的美国梦的本质。她对现代人失去纯真、变成疏远、孤独的陌生人的悲观情绪占据了小说。这暗示着现代人正忙于追求空虚和梦想的破灭,这也意味着美国梦的幻灭。
  三、从幻灭到现实
  和其他美国人一样,詹姆斯的梦是“追求幸福”的梦,然而,矛盾的是,这个梦却很可能以失去幸福而告终,就像他父亲朱利叶斯那样。盖维尔在小说中通过梦的幻灭将读者引向对这一悖论的思考。
  如那个时代的美国社会现实所示,出生在繁荣时代的婴儿们,追梦而生,却最终成了“沉默的一代”。他们在20世纪20年代末金融危机的恐怖中度过了天真的童年,在整个30年代的阴郁萧条中度过了青春,他们受到了罗斯福在炉边谈话的启发,也经历了二战和麦卡锡随后制造的反共产主义的恐怖。所有这些伟大思想家的影响都可以在他们的头脑中找到。当他们面对20世纪50年代的繁荣时,他们已经成为一个复杂的综合体,他们的思想充满了年轻人的激情和老年人的忧虑。在他们内心深处,对生活的不确定性产生了不安和焦虑。像盖维尔这样的知识分子对自己的生活和国家的未来是谨慎和怀疑的,切身的经历让他们认为20世纪50年代是现代文明的荒原。
  除了批评美国梦带来的幻灭之外,盖维尔的另一个担忧是未来社会的空巢和老龄化问题。小说中的母亲和朱利叶斯使读者仿佛看到了残酷的老年生活。老龄化是当代美国的一个社会问题,它被称之为“银色海啸”,它会对经济、就业、社会福利体系、医疗保健等生活领域产生深远影响,更有可能改变整个美国社会。据估计,到2020年,美国老年人群体将达到9780万人,占总人口的28.7%(美国劳工统计局,2012)。他们将像母亲一样走向衰老,独自面对情感上的空虚、孤独和无助。从这个意义上说,盖维尔是一个有先见之明的作家,通过对母亲这个角色细腻的心理描写,盖维尔从她所处的时代角度,试图唤起读者对老年问题的关注。
  至此,小说从三个层实现了主题的升华:通过母亲的梦,表达女性失去身份的危机,通过詹姆斯的梦,揭示美国梦的悖论和现代生活的危机,通过朱利叶斯梦的幻灭,回到现实层面,反思当代美国社会的老龄化问题。小说中的人物摇摆不定,通过这种摇摆,作者揭示了中产阶级家庭内部冷漠的人际关系。在人物追寻自己梦想的背后,作者洞察了他们梦的幻灭、沮丧和孤独,而这恰是追寻美国梦的副产品,也预示着工业文明给人类、社会和未来带来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2]U.S.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 Data. (July 26, 2012)[OL].
其他文献
摘要:完善的师德制度是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重要保障。师德制度建设要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本,师德规范应有相应的制度保障,健全师德制度的内在机制,提升师德制度的专业化水平。  关键词:师德制度;师德发展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121(2010)01-0009-03    师德制度是师德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师德建设只有在师德制度的支持和配合下,才能增强自身的力度和
“我不是卖灵丹妙药的。我只是在探索:遇到问题可以怎样去思考,才有解决的希望。我不兜售教育秘方,我在学习教育智慧。”  ——摘自《教育智慧,从哪里来》    邂逅  王晓春的《教育智慧,从哪里来》一书,原本是该与我擦肩而过的。那是学校2011年寒假里的新年礼物。那段时间,业务类的书籍看得有点倦怠了,所以假期未开始,几本文学类的书就被我從书店里搬回,打算换换口味,好好享用一番。至于这本,只有暂作收藏了
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儿童的生活是品德课程的基础,品德教学要回归儿童的生活。鲁洁教授在《行走在意义世界中——小学德育课堂巡视》(《课程·教材·教法》2006年第10期)一文中指出:儿童生活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和复杂的结构,既是由儿童生活的事实构成,又是由儿童生活的意义构成,品德教学要回归的生活世界是一个生活事实和生活意义相联结的世界。而作为教学活动主要凭借的品德新教材,尽管尽力设置生活化的学习主题,但儿
2010年10月16日-17日,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德育论专业委员会第19届年会于上海师范大学召开。来自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台湾铭传大学等25所大学的德育专家,来自小学、中学和大学的一线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教育期刊代表,近60人参加了本次年会,会议征集论文40多篇。教育学分会理事长吕达亲临年会指导。与会代表们围绕主题“德育研究:理论与现实的对话”,进行了热烈的研讨。  一、德育理论的变革 
深圳市南山区第二外国语学校建校伊始,就以 “文化立校,打造特色”为宗旨,鼓励班级创意文化建设,“我们的班级我们的墙”成为学校全体学生最为自豪的口头禅。承载着个性迥异、反映着班级风貌的班级“墙”文化创意建设成为学校的德育品牌,教室墙面成为彰显学校精神文化内涵的“活页”;成为孩子们认识社会、探索自然的一个窗口;成为实证式的、流动的学生成长记录地带;成为孩子们展示个性、成就自我的欢乐平台;成为班级和谐交
人物速描  芮火才,江苏省溧阳市教育局副局长,溧阳市外国语学校校长,江苏省首批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特级教师。    从曾经的一个瘦弱羞涩的农村青年教师到今天蜚声国内的教育思想大家,芮火才走过了一条简单而朴实的教育人生之路。1981年,19岁的他从江苏省丹阳师范毕业分配到溧阳县前马乡最穷的完小——潘家小学,开始了教师生涯;1986年调入溧阳市实验小学工作,2007年至今任
新课程改革强调,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从2004年开始使用新的思想品德教材以来,南京市栖霞区以华电中学等8所学校为试验校,进行了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范式化研究。在6年来的实践中,各试验单位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强调情境创设的实效性,强调教与
“旷代陶夫子,高风世所钦。弦歌村舍起,桃李满园荫。  不带半根草,捧来一颗心。于兹四十载,犹绕哲人音。”  这是周毅、向明著《陶行知传》序言中的一首诗。陶先生是集政治家、教育家、诗人于一身的全面发展的哲人。他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地位卑微,居无定所,不如老妈子,多次被通缉,但他被誉为“教育之光”“民主之魂”,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座晶莹丰碑。毛泽东称他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宋庆龄称之为“万世师表”,周
为解决当前班主任带头人重选拔、轻使用的现状,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区域班主任带头人的发展,遵循班主任带头人成长与发展的客观规律,以提升班主任带头人的师德修养、专业素养为重点,积极探索班主任带头人作用发挥机制,强有力地促进了班主任专业发展长效机制的形成。    一、注重目标引领,实现区域统筹管理     班主任带头人是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教育引领能力的研究型优秀班主任,这不仅是一种荣誉,
诸葛亮在《将苑》中指出:“善将者,其刚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强,以柔制刚。”有时,面对“强悍”的学生,班主任示“弱”,常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一跤跌得值”    豪是我曾经教过的六年级的一名学生。他又高又胖,脾气暴躁,心胸狭窄,总觉得别人在嘲笑他;一旦和同学发生矛盾,就会疯狂地又踢又踹,孩子们都很怕他。这样的孩子,表面上非常强悍,实际上内心非常敏感,也很脆弱,禁不起任何人有意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