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历史学科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来源 :青年与社会·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amchende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谈到今天中学的教学改革时,大多数教师都期望实现“学生主动学起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把课堂变成学生的学堂”等目标。从理论上讲,这已经不是问题。但有个前提,就是在“课堂变学堂”这个目标实现之前还有一个步骤——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如果缺少这一步,“课堂变学堂”就是一句空话。笔者就如何提高中学生历史学科学习能力,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提高学生阅讀课本的能力
  学生阅讀课本的能力,是中学生学习能力的首要表现,也是其它学习能力的基础。学生如果连课本都不会阅讀,或不知道怎么阅讀,或通过阅讀,获得不了相应的信息,那么“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将是一句空话。提高学生阅讀课本的能力,就成为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首要环节。
  (一)训练学生通过阅讀课本,找出具体的知识点——识记点、概念点和问题点。学生自己能从课本上找出具体的识记点、概念点、问题点,这是获取知识的基本能力。识记点即学生应该了解和记忆的知识点,比如,时间、地点、人物等。概念点,即学生靠概念阐释,理解才能掌握的知识点,比如:什么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什么是殖民主义等。问题点,即学生按照课本自然叙述,通过阅讀,引出来的问题。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使学生的思路得以开阔,知识得以掌握。比如,鸦片战争,英国为什么不远千里来发动对中国的战争?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危机,为什么就是不可以避免的?
  (二)训练学生消化和掌握在阅讀后找出的知识点。对识记型的知识点,学生在阅讀的过程中,慢慢得出结论——阅讀课本,要注意什么,怎样通过联系和比较来加以掌握;对概念型知识点,学生要利用工具书,资料信息或寻求教师的帮助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加以掌握;问题型知识点,学生通过阅讀课本,根据课文前后的知识联系,结合已有的知识储备在相互讨论去求解、理解,然后加以掌握。比如,在学习古代史时,“官职”“爵位”有什么区别;“谥号”“庙号”有什么区别;唐朝的“三省六部”之间是如何运作的,它与明清时的“中央六部”有什么异同……这些问题,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是自然要出现的,能搞清楚它们,就是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体现。
  (三)训练学生学会抓住知识内容的基本要领。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对历史事件的透彻分析。而历史事件,往往包括背景、经过、影响几大块的复杂内容。学生靠死记硬背,那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这就需要化复杂为简单,通过信息的加工重组,提取记忆要素。可以借鉴语文学科的学习方法,如找出每一句的核心词(动词或名词),找句子主干,概括段落大意、中心等;同时,可结合数学“集合”的概念,对各条信息按一定的次序进行分析重组,形成明确的知识框架。这样,学生最终会在分析背景、经过和影响时,对历史知识有一个清楚的认知。
  (四)训练学生系统地掌握历史知识的方法。历史知识是在动态历史长河中对过去社会变迁的展示,是千变万化的、富有生命气息的学科知识。她的各部分内容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阅讀课本时,训练学生把零散的知识纳入到整体的知识体系当中进行体会,系统地掌握。一是整理专题加以掌握,如政治、经济、文化等专题。在大专题下又可分为若干个小专题,如政治专题下的政局、制度、政体、政策、阶级等;经济专题下的农业、工业、商业等;文化专题下的科技成就、文学艺术等。二是掌握历史阶段特征,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涉及的诸方面进行抽象的概括和掌握。训练学生可参照相关辅导材料中对知识体系的概括,结合自己学习特点进一步加工改造,用“集合”的方法,确定层次和隶属关系,探索出系统掌握历史知识的方法。学生要达到这一步,确实困难,但只要坚持努力,就一定会取得成绩。
  二、提高学生对课本知识挖掘和联系的能力
  对课本知识的进一步挖掘和联系,包括章节重点知识的挖掘、历史学科内知识的联系、跨其他学科知识的综合等。它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步骤。通过训练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深入挖掘和联系,使其更全面深刻地理解掌握知识,最终达到提高学习能力的目的。
  (一)训练学生发掘课本的隐性知识。课本各部分的文字材料、图表等,能直接反映相关部分的主题,体现为显性知识。同时,它们还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其它部分的主题,体现为隐性知识。在学习中要训练学生对隐性知识深入挖掘和联系,并进行知识的迁移。如美国从俄国购买阿拉斯加,对美国领土扩张这一主题来说是显性知识,在隐性知识上则反映出:俄国在卖掉阿拉斯加之前是一个地跨欧亚美三洲的大帝国。课本中这类隐藏性知识不少,让学生尽量通过发掘隐性知识,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敏感度。
  (二)训练学生有意识地去探寻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首先是历史原因的探索,从直接原因到主要原因、根本原因;从主观原因到客观原因;从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探索和分析原因。其次是由表象深入探索事物的属性和本质,理解其本质含义。在此基础上,综合各方面因素,总结出历史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如辛亥革命失败,直接原因是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的问题,主要原因包括革命党人的妥协性问题。根本原因则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陸质的问题。从革命的特点可以分析革命属于不彻底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革命的失败,又可以得出规律性的结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三)训练学生在学科内加强知识横向和纵向联系的自觉性。对历史学科内知识的综合能力,是学生建构完整知识体系的关键。训练学生能自觉注意知识之间的联系、对比和综合。在横向联系上,可寻找同一历史时期不同区域或不同方面历史事物之间的联系,分析其相互作用和影响,并进一步归纳出这一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在纵向联系上,可寻找同一大专题或小专题所属的各时期中外历史相关内容进行联系综合。如分析其相互关系,比较其异同点,分析其异同的原因、影响等,尝试将各部分知识迁移重组,形成专题线索。以此来提高学生综合归纳概括的能力。
  (四)训练学生学会利用其他学科知识和历史学科相互的渗透、联系的关系,来学习和掌握知识。跨学科知识的渗透和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一个趋势。训练学生以正在学习的内容为立足点,联系其它学科中与之相关的知识,进行分析或对比,从多学科的角度,更为完整地理解掌握知识,并运用综合知识解答相关问题。如美国西部开发的问题,可以联系到当今中国西部大开发这一现实热点问题,同时又可以联系中、美两国西部的地理因素进行对比,对中、美两国西部开发的区别和联系形成一种正确的立体的综合政史地知识的全面认知。
其他文献
摘要:现代汉语量词是比较发达的。它的活用会产生感情色彩义,量词的感情色彩义可分为本位色彩义和非本位色彩义,能表达出多种形象而生动的感情色彩。在现代汉语的具体表达中起重要作用,其运用是值得注意的。  关键字:现代汉语 量词 感情 色彩义  现代汉语中的量词是比较发达的,其意义也十分丰富,它具有表量功能、表形功能、修辞功能。量词的活用产生了一些特殊的意义是我们应该重视的。在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
期刊
初中新课改在我省已实施了几年,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在近年的教学中笔者兢兢业业、认真执教,总结出了些有助于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方法,仅供大家参考。  一、數学教学要注重情感教育  人都是由血、肉组成的高等动物,情感就是我们生活的重要纽带。情感因素时时刻刻都渗透在教学的一切环节中,它悄悄地微妙地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马克思就曾经指出:“激情、热情是人强烈追求自己对象的本质力量。”哪里有成功的教育,哪里就有爱
期刊
情感教学是基于丰富多彩的情绪情感,需要丰富的情感氛围,包括我们教师运用各种手段营造的情感情境,抓住最能引起学生情感共鸣的情境,及时加强对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运用情感作用于学生,培养具有积极健康情感的人,人格完善的人,具有高尚道德情感的人。  一、情感教育与数学教学  情感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是人们复杂心理活动的一种反映。情感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要求,通过
期刊
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教授提出未来的教育将是“人脑+电脑+网络”,要求“以人机之结合,集智慧之大成”。在信息化时代里,在课改背景下,我们要与时俱进,倡导新的教育理念和思路,突破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传统的说教性和呆板性,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地整合,注入激情,激发兴趣,改变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把学生培养成为
期刊
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那么,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的现状如何?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加强农村学校的体育教学呢?  一、农村体育教学的现状  1 师资配备不齐,体育课时不足。由于体育不是考试科目,农村学校的体育教师大多由老弱病残者担任。这些人非体育专业毕业,不懂得体育教学规律,身体素质差,在体育活动中根本起不到示范作用。体育课由班主任或其他任课教师代课。尽管每周安排
期刊
在教育教学中,应选准突破口,寻找切入点,扎扎实实将创新教育落实到教育过程的每个环节中去。教育教学实践表明:“任何创新都源于问题。”因此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善于思考,勤于思考,求新求异。让问题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强化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一条有效途径。  一、积极鼓励提问,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先导。自古以来,只有敢问、善问、善求之人,才会有学
期刊
前不久,我陪同我校的语文教师肖琴参加了淇滩镇教辅站组织的语文优质课竞赛,并听了肖琴老师执教的《王二小》一课。课后站领导对这节课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在评课中我个人认为肖老师这节课在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上略显不足。就此,我想结合肖老师执教的《王二小》一课,谈谈“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课堂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生命体,处处蕴含着矛盾,其中生成与预设之间的平衡与突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的对立
期刊
《新课程标准》规定: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的听、说、读、写技能。所以英语教师必须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等方面的强化训练。  一、听  视、听都是语言信息的输入,听是为了说。我们都知道婴儿在学说话之前已接触母语好几个月了,学生在学习英语时没有婴儿学习母语的优越环境,所以教师创设一定的语言氛围,帮助学生进行听力训练至关重要。教师可利用现行的音像材料进行更高效率的教学。例如在讲授对话
期刊
有这样一句名言: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然而,在课堂上常常有这样的场面,老师让学生提问,学生不是摇头就是干瞪眼。这说明能否有效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因此,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呢?  一、让学生敢于提问  教师要善于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敢于提问。小学生本身就思
期刊
听过这样一堂代数合并同类项的课。小猫和妈妈去市场买菜,回家的途中遇到了小猴和小兔。小猴问他:“小猫,你们买了什么菜啊?”小猫不假思索的地说:“买了三只鱼鸡!”小猴和小兔哈哈大笑。小猫赶紧改口说:“不,不,是三只鸡鱼!”小猴和小兔笑得在地上打滚。小猫见了,不知道他们为什么笑得这么开心?同学们,你们知道他们为什么笑吗?这时学生马上回答鸡和鱼是不一样的东西,不能合在一起说。于是,老师马上进行小结:俗语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