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名“非理性”的幼儿教师

来源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xgodkill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古以来,教师就被人们贴上了严肃、睿智、有条理的标签,是不苟言笑、传道授业的角色。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发现理性的教育思考固然重要,但是人文情怀的非理性教育品格则是教育中最能打动人的,最直击人心灵的部分。
  在最近看到的一篇文章中有一段对“非理性”教育最好的注解:“教师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机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在幼儿教育中,我理解的“非理性”的幼儿教师更多体现在教师的心灵是容易被打动感染的,教师的行为是真正贴近幼儿生活常态的,教师能将情感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注入在一日活动中。
  湖南师范大学的刘铁芳老师说:“3~5年的教师靠教育的技术,5~8年的教师靠经验,10年的教师靠艺术,10~15年的教师靠哲学,15~20年的教师靠宗教情怀。”作为一名刚刚从教的幼儿老师,我深刻地感受到自己很多时候理性思维是高于非理性思维的,可能很多时候自己的教育方法都停留在书本上,把幼儿园中很多灵性的、童趣的东西束之高阁了。虽然我知道以幼儿同伴的身份参与幼儿园各项活动,但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总是摆脱不了“教师”这个“职业形象”。试想孩子们正在经历的童年我以前也经历过,为什么我非要带着一种执教者的观察角度来参与孩子的活动,而不是带着自己那颗未泯的童心来参与孩子的活动呢?其实“教育的技术”如果缺乏情感的注入,一不小心可能就会教条化。不难发现,不管是多么先进的教育理念,出发点都是从人性出发,关注幼儿的天性,释放老师,释放孩子。教育的情怀还体现在相信孩子,以一个社会人的方式来面对幼儿,和幼儿交流。如果我们新教师从一开始就尝试着用教育的情怀来指导教育技术的使用,是不是更能让我们的教育生动而充满灵性呢?
  相信老师们都有这样的经历,当班级的孩子大声喧闹的时候,老师的常规化的制止指令甚至是训斥可能都会无济于事。老教师和我说了她的经历,一次她正好感冒,遇到此种情况,她用轻柔的声音和孩子说:“老师的嗓子有点生病了,不能大声说话,你们能不能声音轻一点?”孩子们立刻就安静了下来,还会和周围的同伴说:“老师的嗓子生病了,我们说话声音轻一点。”对于孩子来说,相比于命令式的要求,他们可能更喜欢老师告诉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这传递着孩子们被老师相信尊重的信号!
  “非理性”的老师对身边的人是热情的、亲切的,对生命是热爱的、感恩的,在晓之以理的基础上更加知道以情动人,以情宜人,不刻板地以标尺去衡量评价孩子的发展,以一种师幼平等的人性关怀让孩子觉得生活在一个被尊重被爱护的环境中。最近发生了一件令我难忘的事情,在吃点心时,我会锻炼孩子们把点心接在盘子里面吃,不过还是有孩子吃点心的时候晃来晃去,将点心洒在地面或是桌子上,我轻轻地走过去指着地上的点心和孩子说:“点心洒下来有点浪费,老师扫起来也比较辛苦。”第二天当我在扫地的时候,孩子走到我旁边说:“老师,点心洒下来你扫起来好辛苦哦!”可能当时我要是教条地重复着“不要把点心洒在地上”,孩子们记住了这句话但是并不理解为什么。老师和孩子是平等的,任何常规的要求都要和孩子解释清楚为什么,让孩子真正从内心接受,而我之所以那样解释是让孩子们懂得为别人着想。当时我听到孩子的这句话,特别地感动,当我动之以情的时候,孩子们能够感受到,并且充分地接受,这说明“非理性”的教育行为是有效的。
  有人说现代的教育就是流水线生产,孩子被从一个车间送往另外一个车间,我想老师们都会驳斥这种言论,但我们同时也应该思考为什么“人类灵魂工程”被描述得如此没有生命力。我想如果我们的幼儿老师能够多一些“非理性”的教育品格,在孩子生命伊始就让他们感受到人性的美好,情感关怀的温暖,我们的孩子是不是就会多一点笑容,多一点宽容,多一点豁达,学前教育也更能体现其教育的张力呢?
  做一名“非理性”的幼儿教师,我想我准备好了!
其他文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教育活动的内容,应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应提供给幼儿自由表现的机会,寓教育于生活与游戏中。幼儿园美工区活动形式多样材料丰富,同时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自由、宽松、和谐的游戏环境,使幼儿能充分自由地游戏和交往,体现了《纲要》的精神。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幼儿在美工区自主性游戏过程中,从发现问题,进行探讨,到尝试解决问题,从中获得很多经验,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正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我国著名的学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倡导:“一切为儿童。”在其著名的十七条教学原则中,认为:“凡是幼儿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是幼儿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鼓励幼儿发现自己的世界……”这其中就包含了幼儿主体性的思想。他强调自由教育,强调幼儿自选、自由的学习,他认为幼儿发展是自己活动的结果。因此,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方
期刊
一提到小班美术活动,很多一线老师都说难组织,因为孩子年龄小,有的孩子情绪还不稳定,有的孩子在教学活动的时候坐不住,更别提画画了!其实这就是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这个阶段的幼儿绘画并不是为了描绘某个物体的形状,而是为了在绘画过程中感受快乐。教师如果想组织好美术活动,首先要了解幼儿的特点。  一、小班幼儿的绘画特点  1.处在绘画的涂鸦期。  小班幼儿年龄小,手部小肌肉群发育不够完善,手部力量不够且动作
期刊
晴晴是个插班生,小班下学期初才来到班上,这时大多数孩子都已经具备了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能独立地穿脱衣物、吃饭、入厕。晴晴显然很不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处在入园的适应阶段。  晴晴入园的第一天我请“小朋友”去卫生间时,她坐在座位上一动不动,眼睛里含着泪花望着我,我对她说:“晴晴,你有尿吗?”她点点头,“现在是去卫生间的时间了,走吧,老师带你去卫生间。”她怯生生地把手递给我,站起身刚跟我走到卫生间的门
期刊
新中国幼教奠基人陈鹤琴先生在《如何使幼稚生适应新环境》一文中说:“幼稚园的环境不但要美化,而且要富有教育意义。以便转移小孩子的心情,消失对环境的陌生感。”  结合我园的实际情况,在近两年的实践中,我发现:合理利用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角的教育功能,对幼儿尽快消除入园焦虑,实现家园的自然对接,平稳过渡,有着意想不到的效果。众所周知,植物角是幼儿园最常见,又是幼儿很感兴趣的区域之一。它不仅能美化
期刊
近日,无意间看到恬恬妈妈在群里更新的qq签名:“感谢老师,感谢魔尺,帮助女儿拥有了自信!”在短短的字里行间,我感受到了这位妈妈发自内心的喜悦,接收到了她的由衷谢意。  恬恬是个各方面能力发展均衡的孩子,但是在集体中,她过于安静、胆小、不喜欢和人交流,缺乏积极参与和主动体验的能力。提到她,我只会自然而然地将她和“乖巧”这个词连为一体。一直以来,我们和恬恬的家长达成共识,希望通过多方面的促进和引导,使
期刊
幸福在《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对生活的满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乐趣并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而幸福对于孩子们来说就是简单的快乐,一个微笑、一个动作、一个游戏乃至一次活动,都会成就孩子们最简单的快乐。宁阳实验幼儿园就秉承着这个“幸福”的涵义,用五彩缤纷的活动将“幸福”与“幼儿教育”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让孩子们在幼儿园的每时每刻都能体会这种简单的快乐——幸福。  孩子们的世界很
期刊
幼儿故事是以幼儿为欣赏对象,主题单纯,内容浅显,情节生动,富有儿童情趣,是幼儿接触最多而又非常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一个好的幼儿故事,不仅可以丰富幼儿的知识,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而且可以使幼儿的心灵和情感受到良好的熏陶,可以为幼儿的行为、品德提供榜样。所以,故事教学是幼儿园教育中的一项重要的内容。  一、灵活采用多种游戏方法,刺激幼儿倾听语言行为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
期刊
一、主题的来源  天气转暖,孩子们陆续换下棉衣,穿上了色彩鲜艳、行动轻便的春装。外面的一切欣欣向荣,到处充满生机与活力:小草探出了尖尖的脑袋,花儿也竞相开放,青蛙出来了,蜗牛也躲在了花池周围……孩子们的精神也随之振奋起来,他们谈论外面的太阳,谈论身上的花衣服,谈论爸爸妈妈带他们户外活动,谈论小草小树的变化等。为此,我们和孩子一起开展《春天来了》这一主题活动。  二、主题教育目标的预设  情感与态度
期刊
原作《夏洛的网》是美国伟大的散文家和儿童文学家怀特(E.B.White)的一部代表性童话作品,现已成为世界儿童文学领域里的一部经典作品,据称傲居“美国最伟大的十部儿童文学名著”之首,其中文译本同样十分受读者欢迎。电影《夏洛的网》于2006年上映,这是一部忠实于原作的电影,可以说是一首关于生命、友情、爱与忠诚的赞歌。由于其反映的主题寓意深远,发人深省,因此,不仅深受儿童喜爱,而且也受到成人的追捧。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