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导传

来源 :中学生百科·高中语数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hai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文
  
  王导,字茂弘,光禄大夫览之孙也。父裁,镇军司马。导少有风鉴,识量清远。年十四,陈留高士张公见而奇之,谓其从兄敦曰:“此儿容貌志气,将相之器也。”初袭祖爵。司空刘实寻引为东阁祭酒,迁秘书郎、太子舍人、尚书郎,并不行。后参东海王越军事。
  时元帝①为琅邪王,与导素相亲善。导知天下已乱,遂倾心推奉,潜有兴复之志。帝亦雅相器重,契同友执。帝之在洛阳也,导每劝令之国。会帝出镇下邳,请导为安东司马,军谋密策,知无不为。及徙镇建康,吴人不附,居月余,士庶莫有至者,导患之。会敦来朝,导谓之曰:“琅邪王仁德虽厚,而名论犹轻。兄威风已振,宜有以匡济者。”会三月上巳,帝亲观禊,乘肩舆,具威仪。敦、导及诸名胜皆骑从。吴人纪瞻、顾荣,皆江南之望,窃觇之,见其如此,咸惊惧,乃相率拜于道左。导因进计曰:“古之王者,莫不宾礼故老,存问风俗,虚己倾心,以招俊义。况天下丧乱,九州分裂,大业草创,急于得人者乎!顾荣、贺循,此土之望,未若引之以结人心。二子既至,则无不来矣。”帝乃使导躬造循、荣,二人皆应命而至。由是吴会②风靡,百姓归心焉。自此之后,渐相崇奉,君臣之礼始定。
  (选自《晋书·王导传》卷六五)
  [注]①元帝:司马睿,公元317年他得到晋愍(mǐn)帝被俘的消息后,先自称晋王,第二年改称皇帝。东晋王朝从此建立。选文记载他称帝前初到江东的情况。②吴会:地名。
  
  实战演习
  
  1.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有兴复之志 潜:暗地里
  B. 帝亦相器重 雅:很
  C. 宜有以济者 匡:辅助
  D. 皆江南之 望:声望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导每劝令国 曾不能损魁父
  B. 导进计曰 为长句,歌以赠之
  C. 相率拜于道左 今君亡赵走燕
  D. 未若引之结人心 秦违蹇叔而贪勤民
  3. 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 )
  A.(帝)军谋密策,知无不为
  B.(导)及徙镇建康,吴人不附
  C. 导因进计(于纪瞻、顾荣)曰
  D. 自此之后,(各地)渐相崇奉
  4.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陈留县名士张公看到十四岁的王导后,便对王导的同胞兄长王敦说,这个孩子是个做将相的人才。
  B. 王导不愧是一代名臣,他对司马睿提出了要尊先贤、问风俗、重谦虚、招俊杰、得民心。这是稳定时局、开创大业的五大法宝。
  C. 江东士族起初看不起司马睿,态度非常冷淡,后来看到他亲观修禊时,那隆重的仪仗,威严的行列,都惊惧不已,于是纷纷前来投靠。
  D. 西晋末年,天下纷乱,王导审时度势,决心辅佐司马睿,兴复晋室。凡军国大计,他都积极筹划,司马睿也把他当成知交,对他言听计从,当即付诸行动。
  5.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琅邪王仁德虽厚,而名论犹轻。兄威风已振,宜有以匡济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帝乃使导躬造循、荣,二人皆应命而至。由是吴会风靡,百姓归心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D(望:应为“有名望的人”)
  2. B(于是、就。A. 去、往;的。C. 于是、就;却。D. 来;因为)
  3. D(A. 王导;B. 帝;C. 于帝)
  4. B(A项王敦是王导的堂兄。C项江南士族纷纷投靠元帝是在王导受命亲自登门拜请贺循、顾荣之后。D项“当即”有误“导每劝令之国”中的“每”证明并非“当即”)
  5.(1)琅邪王仁德虽厚,但名望还轻。你在此早已声名大振,应该想办法匡济时局。
  (2)元帝于是派王导亲自登门拜请贺循、顾荣,他们两人也奉命前来朝见元帝。因此吴会受到他们的影响,民心归附。
  
  参考译文
  
  王导,字茂弘,光禄大夫王览之孙。父亲王裁,官至镇军司马。王导年幼时就有风度,有远见。十四岁时,陈留县名士张公见到他十分惊奇,对他的堂兄王敦说:“看这个孩子的相貌心志,是做将相的人才。”最初王导承袭祖上的爵位。不久司空刘实引荐他做东阁祭酒,升秘书郎、太子舍人、尚书郎,他均未赴任。而后做了东海王司马越的参军事。
  当时晋元帝还是琅邪王,与王导一向亲密友善。王导看到天下已经大乱,便全力拥戴(琅邪王),暗自立下复兴(晋室)的心志。晋元帝对他也很器重,志趣相投如挚友。元帝在洛阳时,王导时常劝他到自己的封国去。及至元帝出镇下邳,就请王导做安东司马,凡军国大计,王导都积极筹划。元帝出镇建康后,吴人并不依附,时过一个多月,仍没有士人百姓前去拜望,王导为此深感忧虑。待王敦来朝见,王导对他说:“琅邪王仁德虽厚,但名望还轻。你在此早已声名大振,应该想办法匡济时局。”到了三月上旬的巳日,元帝亲自前去观看修禊仪式,一路乘坐肩舆,威仪齐备。王敦、王导以及众名臣骏将也都骑马护行。吴人纪瞻、顾荣都是江南一带名望极高的人,他们私下前去观望,看到这种场面,都十分吃惊,于是相继在路旁迎拜。王导因此又向元帝献计说:“古代凡是能够称王天下的,没有不礼贤遗老先贤,存问风俗,虚心坦诚,以招揽天下俊杰的。更何况现在天下大乱,九州分裂,我们立国的大业尚在初创,当务之急在于取得民心啊!顾荣、贺循二位是当地的士族首领,不如将他们吸引过来以便广收人心。他们二位一来,其他人便没有不来的了。”元帝于是派王导亲自登门拜请贺循、顾荣,他们两人也就奉命前来朝见元帝。因此吴会受到他们的影响,民心归附。从此之后,各地相继尊奉元帝,开始有了君王与臣子的礼数。(姜波)
  编辑/姚晟
其他文献
关于无穷的两个对立观点    自然数有多少个?当然有无穷多个,因为我们没有办法把它数完,当你花毕生精力数到某个数n的时候,n+1这个自然数你还没有数到!既然我们没有办法数完自然数,那么我们能不能说“全体自然数”?历史上有两个对立的观点,一个是柏拉图观点:每一个自然数都可以数到,它们“全体”当然存在;另一个是亚里士多德观点:自然数是数不完的,自然数的产生是一个无尽的过程,这个过程永远不会结束,因而无
期刊
Oxford and Cambridge are the oldestand most famous universities in Britain,and there has always been a great rivalrybetween the two institutions. But the mostpublic competition between the two is thea
期刊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    A    One answer to the question of land shortage was suggested by an organization some years ago. A city was to be built at sea, housing 30,000 people.   The sug
期刊
Number & Math Play  Five 8's=One 9  Question:  Arrange five 8's so that they equal 9.  You may not use a plus or minus sign.  Answer: 8 88/88  (The numerals read "Eight and eighty-eight eighty-eighths
期刊
这里给同学们讲讲“harm”的用法,别看一个小小的“伤害”,有一部分同学至今还没掌握它的具体运用方法呢!  1.作不可数名词使用,意为“伤,损害,坏处”。  do harm to=be harmful to 对……有害处  Don't eat too much junk food, it will do harm to your health.  do no harm=not do any har
期刊
请先做下面的小测验。选出表达正确的句子,看看你是否会犯类似的一些错误?  1.房里有两个女孩。  A.The room has two girls.  B.There are two girls in the room.
期刊
写作试题:  假设你叫王林,你校门前有许多小商贩摆摊,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学环境,请你写信给校长告诉他商贩摆摊带来的影响及同学们的希望,请他过问并希望能禁止他们在校门前摆摊。  写作改析:  Dear headmaster,
期刊
在概率计算中,常常要把求概率的事件表述互斥事件的和或相互独立事件的积。  “互斥事件”与“相互独立事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互斥事件”是不能同时发生的,“相互独立事件”可以同时发生,但其中每一事件的发生与否对其他事件发生与否及发生的概率没有影响。  求互斥事件的和发生的概率使用概率加法公式(即将每一事件发生的概率相加),求相互独立事件的积发生的概率使用概率乘法公式(将每一事件发生的概率相乘)。  
期刊
"You black sheep!"  这可是一句骂人的话。作为来自礼仪之邦的21世纪的高中生(这tme不会太过吧),这种话是不能随便出口的。但我们不妨来了解一下它的意思,一来不至于在别人用这话骂我们时我们还以笑脸相迎:二来,了解动物的比喻意义对我们学习英语是很有帮助的,我们现在就来了解一些跟“羊”有关的习语和谚语。
期刊
有人说汪曾祺是中国20世纪最后一位士大夫,他则自称是“一个中国式的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他出道甚早——20岁便步入文坛,却大器晚成——60岁才进入创作的黄金时期。他作品不多,却历久弥新。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中,汪曾祺和他的作品一直是常谈常新的话题。十几年过去了,许多当时轰动一时的作品都失去了初时的魅力而渐趋沉寂。回过头来看汪曾祺的作品,却还那么耐读,那么有魅力。他的作品不但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而且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