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音乐艺术对朗诵情感表达的作用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bin852815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情感不仅能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其在艺术领域里(音乐、舞蹈、绘画、朗诵等)也发挥着重要的功能。音乐艺术作为一门声音艺术,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同样作为有声语言艺术,音乐和朗诵有很多共通之处。本文笔者试从音乐的角度出发,探究音乐对朗诵艺术情感的功能性。
  关键词:音乐艺术;朗诵;情感
  一、情感在朗诵艺术中的作用
  《礼记·乐记》有记载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於物而动,故形於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音乐之精,之奇,之深,之美,时而安静、时而喧嚣,时而奔放,时而悲伤,可以让人无拘无束,率性自由的表达自我。同样作为有声语言艺术,音乐和朗诵有很多共通之处。首要的共性是表声性,都通过声音传递情感体现内容。细分来看,二者都涉及到语音学、发声学的一些基本原理。从表现手段来说,又涉及停连、重音、节奏和对象感以及一些舞台表演艺术技巧。
  情感在朗诵艺术中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真挚炽热的情感才能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打动受众。创作主体首先要打动自己,带着一颗足够温情的心,一个思维活跃灵动的脑,一条伶牙俐齿的舌,才有可能圆满完成二度创作,为他人做好嫁衣裳,实现传播由认知共识,进而愉悦共鸣的审美功能。
  二、音乐艺术对朗诵情感的调动作用
  既然情感在朗诵艺术创作中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那么如何激发创作主体情绪,就尤为关键和必要了。笔者认为,音乐对于调动情感有很大辅助作用。有的同学在朗诵时,可能对一篇文稿的理解感受也到位,但是在形之于声的时候,出来的感情是僵硬的。如果在发声前,垫一段纯音乐带发感情,有助于投入到稿件的情境状态中,使感情一触即发。音乐对于情感的带动作用,具体有如下几点。
  (一)吐字饱满,声音圆润
  如果仔细分析,不难发现,好的歌手通常都有一些共性特征。首先是情感真挚,用心歌唱。其次,声音的音色要有可辨识度,有强烈的个人特色。从朗诵的角度考量,我们通常认为的好声音至少应该是珠圆玉润,如珠如流的感觉。如果有口腔打不开、吐字不够饱满的同学可以借鉴一些旋律悠扬的慢速音乐。草原歌曲和藏族歌曲比較合适,例如,通过央降卓玛的《草原之夜》体会字音的流动感。
  (二)入情入景,引发想象
  音乐艺术的审美功能体现在净化心灵、调节情感、丰富想象。在学习专业的过程中,创作主体要把握情感因素的重要性,把情感投入到学习中,带着浓郁的兴趣充分体验音乐的愉悦,这样比较容易进入朗诵的情境状态,从而达到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寓教于乐的目的。
  (三)加深理解,丰富感受
  朗诵是对文字稿件的二度创作活动。不管是音乐作品还是文学稿件,都渗透着艺术家强烈的思想感情。在有声语言表达之前,必须深刻理解作品,充分领悟原作的创作意图、背景和心境,才能“入戏”。
  还是以《草原之夜》为例,这是一首蒙古民歌,马头琴的悠扬让人们很容易联想到大草原的蓝天白云,想起古朴无华的纯真,套马的汉子宽容大度的豪爽,草原的夜色宁静致远的深沉。在这美丽的夜色中,勾起人们对大草原的深深眷恋之情。在朗诵有关草原的作品时,可以用这些音乐来丰富创作主体的感受。
  三、朗诵情感表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一)表达不够
  很多初学者都面临“心里有情,但表达不足”的困扰。可以从思想表达感情技巧,包括停连、重音语气节奏,尤其是声音的弹性训练方面来找突破口。也可以借鉴其他的艺术形式,在优美动人的音乐中找到激发感情的情趣点,或者自己练习一些声乐,多观摩学习话剧表演艺术,从话剧台词里找触动感情的情感点。
  此外,“心有余而力不足”也和创作主体性格有关,性格含蓄内敛就不大适合过分张扬明快的文稿,应从生活中培养和丰富自己的性情,从打开内心做起,在日常的点滴生活中做调整。
  (二)表达不真
  近几年齐越朗诵艺术节上不乏活跃着大批嘶吼派的作品。“演”的痕迹明显 ,空洞和呻吟越来越多,情感越来越少,呼声和分贝越来越高,审美品位和质量越来越低。真正的语言艺术应该带给听众美的享受,如果过分夸张到能让外行都看得出则还好,我们更要警惕的是假装动情,看似分寸得当,在边缘安全线内游走的那类作品,不仅能糊弄外行,获得褒奖不说,他们还对社会有普遍示范作用,有不分美丑又对朗诵艺术感兴趣的青少年如果模仿这样的创作方式,这后果就不堪设想了。因此,表真情,表真意是朗诵艺术情感的灵魂。
  (三)把握情感传达的尺度
  声音是有弹性的,思想也应该是有弹性的,中国传统讲究纵控有节。四百年前的法国人蒙田说过,“惟有恰如其分的感情才最容易为人们所接受,所珍惜。”在播音朗诵中,尤其要注重把握情感的尺度,不能过于冷静无动于衷,也不能过分沉浸无法自拔。感情是渐进的过程,情感表达也是循序渐进的,开嗓就自我沉醉的一塌糊涂,注定在一开始就无法吸引受众,更别提达到情感共鸣的效果了,到最后搞不好就成一场独角戏。
  以上是我对朗诵艺术情感表达的一些思考,有声语言艺术值得借鉴的艺术形式仍有很多,值得我们继续深入探究。
  參考文献:
  [1] 陈晓鸥.广播电视语言传播风格多样化研究[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年1月.
  [2] 李洪岩,柴璠.广播电视语言传播文化品位及审美趋势研究[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1
  [3] 张政法.有声语言大众传播的生命活力[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
其他文献
我们说,学习初中数学不同于学习其它的学科偏重于记忆,如果学习数学偏重于死记硬背,那么要学习好数学则是很难的。我们要引导新时期新形势下的初中学生学习好数学一定要培养学生具有探究性的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我们经过数学实践,发现学生如果具有了探究性的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那么学生学习数学,理解数学的能力就会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创新能力就会提高。  一、和谐好师生关系,激发学习兴趣  如果教师一味向学生灌输本
期刊
摘 要:体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重要学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将创新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更好的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就几种有效的高中体育创新教学方法展开论述。  关键词:高中体育;有效性;体育教学;创新方法  一个人的全面发展包括很多方面,不仅要有大量的知识,而且要有强健的身体与良好的心理素质。体育课堂教学的形式虽然与其他学科教学的形式存在较大的差异性,然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
期刊
摘 要:伴随社会经济、生活质量的提升,社会群众逐渐重视起环境以及保护问题。然而,绿色化学的理念能够较好的反馈出社会群众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度。在初中化学的教育之中它是基础课程之一,在新时期下要求不断挖掘与渗透这一绿色化学的重要理念,主要是在化学实验之中进行有效性渗透,以减少由于化学实验对环境造成的差异性污染,文章对初中化学的教育渗透具有绿色性化学重要理念展开分析。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育;渗透;绿色
期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南宋学者朱熹极富自然哲理的诗句,我颇受这充满自然理趣的诗行的感化。从事少先队员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多年,我觉得这句诗是少先队活动在网络技术环境下进行时的极好写照。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网络技术营造了良好的环境,而网络技术环境为少先队活动能生动活泼地开展提供了一片沃土,一汪活水,不管承认与否,网络技术环境下的少先队活动,其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了,其形式更是五花八门了,网络技
期刊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设备的有效运用,可以创设出丰富的画面、逼真的情境、悦耳的音乐背景,打破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对静态呆板的课本和板书时的枯燥与乏味,创设出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和具体课例,对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理运用进行阐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多媒体设备;课堂教学;有效运用  如今,多媒体已经成为现代教育课堂上重要的辅助工具,
期刊
摘 要:做个合格的咨询人》是一本比较贴近咨询师生活工作的书籍,笔者在阅读该书之后,对于咨询人的角色和自我觉察的重要性有了更清晰和更深刻的认识。在此将个人所想进行书写,希望给同行一个参考。  关键词:咨询人;自我觉察;读后感  《做个合格的咨询人》是邱珍琬结合自己的咨询成长经历所进行的关于咨询师角色的一种反思。在序言中,她就指出:“身为一位以协助他人为本位的辅导咨询人员,到底应该是怎样的一个人?”她
期刊
摘 要:中国古代艺术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作为几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古代建筑有着自身的独特性。由于古代人文、地理历史环境、文化的特殊性,木雕艺术与建筑完美地结合,并显示出一个文化大国的文化底蕴,特别是木雕的镂空技术方面,可谓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我们要学会把镂空这种雕塑语言运用到现代雕塑中,并从中学会学习、借鉴、继承、发扬中国文化精髓、理清时代背景,甚至整个民族的特殊性。  关键词:中国古代建筑木雕;
期刊
摘 要:述了丁玲在上世纪20、30、40这三个不同年代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其中以梦珂、莎菲、丽嘉到贞贞、陆萍等女性形象的塑造为代表,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丁玲这三个时期的作品。但综观丁玲笔下的女性形象,却不止文中所述诸方面,而所论述之各方面,也仅供以后的研究者参考。  关键词:丁玲;三个时期;三种女性  一、苦闷叛逆的20年代  1927年丁玲初登文坛。第一代五四女作家创作相继陷入沉寂,丁玲的《梦珂》、《
期刊
骄阳似火,只有胡杨树下有些许阴凉。  驼铃声叮叮咚咚……  随着商旅渐渐远去,这荒漠中又只剩下了炎热。当然在短时间内,还有骆驼的足印。  几片羽毛从驼背上的包裹中飘落下来,随风而动,不时和细小的沙礫卷在一起。  “羽毛啊羽毛,你是这样的轻盈美丽,为什么不和驼队去西方过精彩的生活?”沙砾。  “我,不过是他们用来换钱的货物,生来就是轻贱之物。”羽毛。  “货物也有自身的价值,怎么就断定自己就是轻贱之
期刊
小说中描写贵夫人玛丽雅·德米特里耶夫娜是虔诚的基督教徒,在丈夫和使女的陪伴下去意大利看病。她对身边健康的人嫉妒不已,埋怨丈夫对自己的病漠不关心。恐惧死亡,最终还是死掉了。  她死后墓地上盖起小教堂。农夫费多尔病倒在驿站的床上等待死亡,他为占着这个地方而过意不去,弥留之际把自己脚上一双新靴子送给了年轻的车夫谢廖加。谢廖加允诺给费多尔买一块墓碑,但一直没有买。他到树林里想砍下一棵树先做个十字架。一棵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