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课堂中如何创设情境教学

来源 :教育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0662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以来,优质教学是我们当今教育追求目标,在现代教育中,尤其是语文课堂中,情境教学越来越凸显它的教育价值。“情境”现已是当代文化思潮和前沿科学研究与讨论的热门话题。
  小学生的学生方式更是依赖于形象思维,他的抽象思维和概念思维能力尚在发育之中,我们都知道,情境教学是李吉林同志在长期的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创立的一种教育理论体系,这种情境教学实质上就是:通过创设情境,优化学生的生存环境,使认知与情感结合,实现学生主动学习与发展。那么在语文课堂中如何创设情境,以达到更加有效的教学呢?
  1以入情引导学生入境为前提
  以情感的关系为基础,缩短了师生间心理距离,教师创设一种亲切和睦的人际环境,使儿童对教师亲、教学亲,在情境教育中,情境交融,在创设情境为导向时,不仅注重师生之情也应该注重生生之情,只有入情在先,学生学习才没有心理抗拒、没有学习负担。
  1.1情感的积淀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做到的,这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细致入微的人文关注,要让学生感到你是离不开他的,看到教师就急切地盼望你所要教的课,这情不仅仅是在语文课堂中利用文本的内涵引导学生学习,体会文本给学生带来的情感,更重要的是教师。如李吉林所说:“在儿童的心田上,写着明天的诗句,儿童是我的挚爱,儿童是我的心灵的寄托。”只有作为教师的我们真正地把孩子放在心上,才能引起兒童的情感共鸣,情境教学不是为某一节课或某一学段的教学才创设的,他需要我们以师生之情,生生之情作为情感的积淀,例如:当一位儿童特别喜爱的老师进入课堂时,学生从内心往外愿意接受教学,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创设的情境学生才能有意识的进入,最后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相反一位让人讨厌的教师进入课堂,不论你创设怎样好的情境,学生视而不见,产生了厌学心理,这样的课堂教学显然是缺憾。
  1.2作为教师的我们一定要有效地利用好文本,时时积淀学生的情感,情是学生入境的前提,如我们在执教六年级上册《詹天佑》一课时,先引导学生你在预习中体会到詹天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会说出他是杰出的工程师,不怕艰难险阻、以身作则,教师顺着学生的情感引出新课,这样优秀的人物你们想学习吗?学生的情感顿时油然而生,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2充分利用好文本提供的教学情境,结合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状况,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
  现代语文的课本中,每一篇文章都有各自的教育价值,我们就从编者的教育思想出发,利用文本中提供的教学情境出发,结合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实际创设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情境,例如:我们在讲二年级古诗《绝句》一文时,教者在引导学生识字时,让学生在朗读诗句过程中,去主动到诗句中找出字宝宝,并说说你是怎样记住它的,当大家说说你的方法好吗?此时学生在说“吴”字时说道:“我能用加一加的方法知道它是口天吴,我还能为它组词——东吴。”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在《三国演义》的电视剧中,我知道了东吴。”
  这种情境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字的形,而且还掌握了字的义,文本与生活做到了紧密联系,这种情境的创设教师只是一嘴带过,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种情境应被我们教师广泛应用才好,这是识字教学中我们这样创设的教学情境,那么在阅读课中我们应怎样利用教材、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呢?
  我想应该在阅读课中,通过文本中的重点词句进行情境创设,以点带面创设教学情境,如在执教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一课时,可在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基础上创设情境,“学生已理解老人用毕生的时间植树造林,青山真的不会老吗?树长到一定的年限会干枯,会被砍伐,再重新植树怎么会不老呢?你是怎样看的?青山指的是山上的花草树木吗?”一连串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然后抛出主要的问题。
  师:联系上下文,青山是谁创造的?
  生:老人。
  师:那难道是说老人不会老吗?
  生:当然不是,我想老人用毕生植树造林造福后代这种经会传承下去,永远不会老的。
  3根据学生在班级的不同位置,创设相适应的语文教学情境
  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基本素养是存在层次的,我们在创设情境时应考虑学生的不同状况,如男生、女生,理解分析的能力强的、差的,好生、差生,应考虑到情境创设要有梯度,真正地考虑到班级的整体状况。
  如有的学生初次默读课文后,我们往往会提问,这篇课文的大概意思是什么呀?因为学生的语文素养不同,所以在回答时必然会有肤浅的与深层次之分,怎么办呢?教师要顺势利导,并及时鼓励他,如果再读一遍或再想一想会表达的更完整,回答得更完美,而对于认识较深层次学生,可以直接表扬鼓励:“你读的真认真,能说到文章的主旨,相信你在继续学习这篇文章时会更认真。”教师的简短的这样语境的创设,学生的收获是显而易见的。
其他文献
分数与百分数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与“学”的重点和难点,这是因为它一方面是在整数应用题基础上的继续和深化:另一方面又有其本身的特点和解题的规律。因此,在这部分題目中,数量之间的依存关系与整数应用题比较,就显得复杂而抽象,这就给教师如何教学好这部分内容有了更高的要求。现行统编教材是把分数和百分数应用题分开教学,我认为它们在意义和用途方面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的结构、解题思路和解答规律及方法是基本相同
期刊
当一名群众满意的教师,必须注重“启蒙”教学。每当走进一年级教室,耳边就响起了校训:“苦教、苦学、开拓、进取、尊师、重教、勤奋、求实。”于是我用善良的语言,耐心的神情,教小学生怎样读书、怎样写字。  寒来暑往,蓦然回首,三尺讲台已陪伴我度过了三十五个春秋,作为一名山区教师,在执教生涯中,有苦也有甜,有泪也有笑。在教学过程中,我深深的感受到教育小学一年级学生确实要有耐心,从小学抓起。语文课上的那一幕,
期刊
谈到幼儿园常规教育时,老师们较普遍的想法是常规教育是为了“能够维持日常的教学秩序,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而正是由于教师把常规教育的目标仅仅锁定在维持当下的纪律上,在教育过程中就会不自觉地采用一些高控制的、能够立竿见影的教育手段来达到让幼儿即时顺从的目的。然而,如果常规教育仅仅从教师对幼儿的要求和期望出发,无视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教师所提出的常规要求就很难被幼儿遵守,所谓保证教育活动有序开展的常规
期刊
音乐对学生的智力发展有着非凡的意义,恒久的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参与学习的内部动力,可是在我的教学生涯中却遇到过不少对音乐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如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成了我的一个不能释怀的疑问,那么究竟怎样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呢,经过了久久的思索与教学实践,我总结出了以下的几点经验:  1用创新和师爱激发学习兴趣  我深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音乐的兴趣,便会对学习音乐产生强烈的需要,积极
期刊
【摘 要】 作业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是巩固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环节,它是以教师的设计为前提,以对学生辅导.评定为效用的。因此布置作业绝不是灵机一动、信手拈来,而是一项充满创造性、艺术性的行為。  【关键词】 新课程 作业布置 常规型作业 探究型作业    作业应成为学生成长的履历,激发着学生成长的积极情感、态度、价值观,每一次作业都成为学生成长的生长点。学生在生成问题、解决问题,又不断生成问题、不
期刊
【摘 要】 作文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然而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有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为了使学生消除对写作的恐惧心理,使他们愿意写作、乐于写作。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要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注重积累写作素材,指导写作技巧,注重作文评改等方面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    1作文教学的重要性与传统作文教学的局限性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是对学
期刊
射击运动员的恢复主要依靠运动量的调整、理疗、按摩等。合理营养是运动员取胜的重要因素之一,是运动员健康和运动能力提高的保证。营养与运动员的训练、技能状态、体力适应、恢复过程以及运动性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作为教练员来说,了解一些运动员营养的基本知识是非常必要的。主要包括:运动员一日所消耗的能量及摄入的热量多少为宜;为了在比赛或训练时能量最高限度地发挥人体各部位的功能,必须摄入多少的营养素为最合适;为了
期刊
【摘 要】 新课程标准强调“尊重学生的多样化发展需求”、“重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构建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由此可见,新课程标准下的生物教师的角色应发生重大的转变。即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活动的“引导者、启发者、参与者、评价者”。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 生物教师 角色 定位    传统的教育理念下,教师充当着“传道解惑”的角色,仅仅
期刊
新的课程改革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提倡“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使学习过程更多的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他们有着巨大的发展潜能,所以教师必须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立足于教会学生正确思维方法,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此谈一下自己的几点感悟。  1引导学生掌
期刊
什么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围绕这一问题,广大语文教师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深入的探讨。特别是新课标下,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尤显重要。就狭义而言,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就是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优化教与学的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组织实施的活动。简而言之,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是教师利用有效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每一节课有收获。因此教师要达到预先的教学目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