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将小组合作教学方法合理的应用到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能够让初中物理课堂更精彩,有效增强初中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小组合作 初中物理 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8877(2018)25-0069-01
初中物理教师必须将先进的物理实验教学方法引进,立足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展开有效分组,然后对小组合作任务进行合理安排。既要给予学生引导,让其借助合作将实验中存在的困难有效克服,同时运用有效方法把合作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解决,这样才可以使小组合作学习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将应有的作用最大化发挥出来。
1.合理分组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合理分组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教师在进行物理实验前,应立足于教学内容和实验设计的具体情况,合理分组班上的学生,充分考虑每组的人数和每组成员的搭配。例如,在做“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探究实验时,在开展实验前,学生对摩擦力的大小可能和接触面的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这三个方面有关系。教师在为这次实验分组的时候,应将这一点充分考虑到,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六名学生为一组,同时确保各小组学生的整体水平差不多,这样这能让组内每两名学生一同对一个假设进行验证。这样的分配极为合理,让所有学生都有事情做,在小组中将自己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使小组之间展开密切的合作。又如,在开展“光反射时的规律”的物理实验的过程中,因为这个探索规律的实验十分纯粹,教师可以将每四名学生分成一个小组,同时确保这四名学生中有一位就有较强思维能力的学生。这样分配小组成员,对实验的顺利开展十分有利。
2.做好科学合理的合作分工
物理实验过程具有科学性,初中阶段的学生思维十分活跃,若是让学生自主展开合作学习,学生很可能对和物理学习没有关系的内容进行讨论,小组活动将会非常混乱,使学习效率受到了严重影响,所以,教师应把合理的合作分工做好,对各个小组的责任予以明确,确保小组活动的良好开展。
例如,在开教学“电阻知识点”时,教师组织学生对电阻R和导体横截面、导体长度L、导体材料的关系进行探讨的过程中,可以把学生分成6个小组,一、二小组主要研究电阻和导体材料之间的关系;三、四小组主要研究电阻和导体长度L之间的关系;五、六小组主要研究电阻和导体横截面之间的关系。借助这样明确的分工,可以让每一位小组成员充分了解自己的责任,并立足于自身所要研究的问题促进探索和操作能力的提高,除此之外,小组内的成员可以针对实验步骤、结论进行交流、探讨,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和探究能力。
3.选择适合合作学习的教学内容
初中物理教材并非所有章节都适合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进行教学,所以,寄哀思必须提前充分了解教材内容,然后再立足于教学内容难易程度确定是否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如教材中较为简单的路程、速度等基础基础,学生借助自主思考和学习就可以了解和掌握,像这种教学内容,开展或不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并不会影响整体的教学结构。所以,教师需要选择一些学生借助自主思考和查询资料,又不能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然后对操作性和开放性较强的物理实验予以设置,给予学生引导,让其借助合作把实验完成,并使学生的物理思维得到培养。以“物体的浮与沉”为例,教师在教学此课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在课前需要详细了解这一章节的内容,防止立足于“什么是浮力?”来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这是因为此类知识,学生自己就可以在课本上将相应的答案找到,教师就算开展合作学生也不能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还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因此,教師需要在开展实验前,向学生提问:“所有物体都会受到浮力的作用和影响吗?”。以此话题让学生展开合作学习,学生首先会猜想教师提出的实验,并立足于自己的观点在小组中展开讨论,之后再进行密切合作,对实验进行设计,以此证明自己猜想正确与否,这样既可以促进学生合作实验积极性和兴趣的提高,同时还能让学生在合作中把新知识掌握到,并把正确的实验结论的得出。
4.合理设计实验并进行探究
初中阶段的学生因为刚接触实验,对实验教学表现地十分积极,初中物理实验的诸多内容形式都不复杂,只有一些电学实验仪器设备较为专业。教师在试验中要给予学生帮助,对其探究能力进行培养,以便以形成正确的实验观,这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以“平面镜成像”为例,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因为生活中学生并不会关注其特点,因此刚开始学生会觉得平面镜的成像特点是在距离的变化下而发生改变的,其主要是因为人类眼睛视角变化导致错误感受的出现,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对实验过程进行设计,以此证实平面镜成像的大小相同。学生运用板擦和平面镜,在平面镜的旁边放一个板擦,让小组其他成员仔细观察,不断改变距离,发现相似乎是跟着变化的;若是观察着站在镜子和板擦的中间,那么不管如何移动,观察者看到的像大小都相同于实物,借助对比学生发展是自己视角的原因,学会立足于科学的角度将不同现象翻译出来,对实际现象予以合理利用,展开探究学习,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和动手能力。
总之,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借助小组合作学习及时发现物理实验中的问题并有效解决问题。同时这和新课标“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重要目标相符,使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突显出来。
参考文献:
[1]王丽清.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综合探究实验开发研究[J].好家长, 2017(37):165-165.
[2]赵志.立足“真”小组合作学习,促进核心素养“真”提升[J]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2017(6):61-63.
[3]王金雷.小组合作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神州,2017(21):169-169.
小组合作 初中物理 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8877(2018)25-0069-01
初中物理教师必须将先进的物理实验教学方法引进,立足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展开有效分组,然后对小组合作任务进行合理安排。既要给予学生引导,让其借助合作将实验中存在的困难有效克服,同时运用有效方法把合作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解决,这样才可以使小组合作学习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将应有的作用最大化发挥出来。
1.合理分组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合理分组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教师在进行物理实验前,应立足于教学内容和实验设计的具体情况,合理分组班上的学生,充分考虑每组的人数和每组成员的搭配。例如,在做“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探究实验时,在开展实验前,学生对摩擦力的大小可能和接触面的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这三个方面有关系。教师在为这次实验分组的时候,应将这一点充分考虑到,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六名学生为一组,同时确保各小组学生的整体水平差不多,这样这能让组内每两名学生一同对一个假设进行验证。这样的分配极为合理,让所有学生都有事情做,在小组中将自己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使小组之间展开密切的合作。又如,在开展“光反射时的规律”的物理实验的过程中,因为这个探索规律的实验十分纯粹,教师可以将每四名学生分成一个小组,同时确保这四名学生中有一位就有较强思维能力的学生。这样分配小组成员,对实验的顺利开展十分有利。
2.做好科学合理的合作分工
物理实验过程具有科学性,初中阶段的学生思维十分活跃,若是让学生自主展开合作学习,学生很可能对和物理学习没有关系的内容进行讨论,小组活动将会非常混乱,使学习效率受到了严重影响,所以,教师应把合理的合作分工做好,对各个小组的责任予以明确,确保小组活动的良好开展。
例如,在开教学“电阻知识点”时,教师组织学生对电阻R和导体横截面、导体长度L、导体材料的关系进行探讨的过程中,可以把学生分成6个小组,一、二小组主要研究电阻和导体材料之间的关系;三、四小组主要研究电阻和导体长度L之间的关系;五、六小组主要研究电阻和导体横截面之间的关系。借助这样明确的分工,可以让每一位小组成员充分了解自己的责任,并立足于自身所要研究的问题促进探索和操作能力的提高,除此之外,小组内的成员可以针对实验步骤、结论进行交流、探讨,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和探究能力。
3.选择适合合作学习的教学内容
初中物理教材并非所有章节都适合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进行教学,所以,寄哀思必须提前充分了解教材内容,然后再立足于教学内容难易程度确定是否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如教材中较为简单的路程、速度等基础基础,学生借助自主思考和学习就可以了解和掌握,像这种教学内容,开展或不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并不会影响整体的教学结构。所以,教师需要选择一些学生借助自主思考和查询资料,又不能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然后对操作性和开放性较强的物理实验予以设置,给予学生引导,让其借助合作把实验完成,并使学生的物理思维得到培养。以“物体的浮与沉”为例,教师在教学此课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在课前需要详细了解这一章节的内容,防止立足于“什么是浮力?”来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这是因为此类知识,学生自己就可以在课本上将相应的答案找到,教师就算开展合作学生也不能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还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因此,教師需要在开展实验前,向学生提问:“所有物体都会受到浮力的作用和影响吗?”。以此话题让学生展开合作学习,学生首先会猜想教师提出的实验,并立足于自己的观点在小组中展开讨论,之后再进行密切合作,对实验进行设计,以此证明自己猜想正确与否,这样既可以促进学生合作实验积极性和兴趣的提高,同时还能让学生在合作中把新知识掌握到,并把正确的实验结论的得出。
4.合理设计实验并进行探究
初中阶段的学生因为刚接触实验,对实验教学表现地十分积极,初中物理实验的诸多内容形式都不复杂,只有一些电学实验仪器设备较为专业。教师在试验中要给予学生帮助,对其探究能力进行培养,以便以形成正确的实验观,这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以“平面镜成像”为例,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因为生活中学生并不会关注其特点,因此刚开始学生会觉得平面镜的成像特点是在距离的变化下而发生改变的,其主要是因为人类眼睛视角变化导致错误感受的出现,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对实验过程进行设计,以此证实平面镜成像的大小相同。学生运用板擦和平面镜,在平面镜的旁边放一个板擦,让小组其他成员仔细观察,不断改变距离,发现相似乎是跟着变化的;若是观察着站在镜子和板擦的中间,那么不管如何移动,观察者看到的像大小都相同于实物,借助对比学生发展是自己视角的原因,学会立足于科学的角度将不同现象翻译出来,对实际现象予以合理利用,展开探究学习,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和动手能力。
总之,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借助小组合作学习及时发现物理实验中的问题并有效解决问题。同时这和新课标“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重要目标相符,使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突显出来。
参考文献:
[1]王丽清.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综合探究实验开发研究[J].好家长, 2017(37):165-165.
[2]赵志.立足“真”小组合作学习,促进核心素养“真”提升[J]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2017(6):61-63.
[3]王金雷.小组合作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神州,2017(21):169-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