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散居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途径

来源 :教育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lFr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园是一所农村乡镇中心幼儿园,环境优越,师资队伍优良,我们通过几年时间的探索实践,总结出了几点农村散居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做法与体会,相信对促进农村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1 家长工作方面
  3~6岁是未成年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瑞典的贝肯罗斯博士认为:“在个性、社会性、智力发展和文化特征方面,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和最重要的环境影响因素,做好家长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立足于孩子的发展,结合本园教师及园舍设施、运动器械的特点,边实践边思考,建立和完善了3~6岁散居儿童教育网络,做到有组织机构、有场地、有经费、有师资、有计划地实施散居儿童教育。并以中心幼儿园作为实施学前教育的有效载体,广泛开展各种类型学前教育宣传活动,有效地提高散居儿童家长科学的育儿知识和技能,家园合作,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促进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1.1 广泛宣传、营造氛围。近年来,我们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宣传家教的重要意义和科学的教养知识。争取新闻媒体的支持,利用镇政府广播电视站、镇妇联、3~6岁散居儿童家长学校、宣传橱窗、刊物等宣传手段和工具,广泛宣传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和知识,动员和争取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家庭教育工作,使家庭工作深入人心、家喻户晓,整合了各种社会资源,会同镇关工委、教育、卫生、计生等部门,把提高家长受教育率作为工作重点,形成合力,抓好家教工作。
  1.2 制定措施,讲求实效。①各村开展调查摸底工作,做好3-6岁散居儿童家长包括流动人口部分的统计,掌握3~6岁散居儿童人数及家教情况,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②每学期制定了3~6岁散居儿童家长学校工作计划,做到每半年至少上课一次,每年家长受教育率达95%以上。③充分发挥镇村两级政府指导作用,结合本地区家长的要求,定期拟定授课专题,开展科学育儿知识传播。④3~6岁散居儿童家长学校工作做到有记录、有资料、档案健全、便于查找。⑤散居儿童家长学校定期做好总结工作,及时总结成绩和经验,并查找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1.3 做好家园同步教育工作。①讲解介绍法。每学期召开一次家长会,向家长介绍本学期的教学计划,结合《纲要》帮助家长理解教育目标,并请家长一起商议这种教育活动的教育价值。②参与活动法。家长亲自参加教育活动,帮助家长了解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学方法,促进教师和家长、幼儿园三位一体的情感交流。每年组织散居儿童家长和幼儿一起参加春季和冬季运动会、参加“六、一”庆祝活动等,有了家长的参与,孩子们的劲头更足了,兴趣更高了。通过各种形式的家园工作,拉近了家长和幼儿园的关系,使家长们更加了解、理解了幼儿园,更重要的是幼儿园和家长在教育思想观念、教育方法上取得了一致,促进了山村散居儿童全面和谐发展。
  2 环境创设方面
  环境对幼儿潜移默化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我们知道幼儿活动需要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也需要一个物质环境,心理环境是需要物质环境作为依托才能得以更好地创造发挥。
  2.1 让环境创设的主题墙饰会“说话”。“环境是可以说话的”,环境的作用常常是潜移默化的,所以教育效果比教师的言传身教来得更实在。如:小班幼儿在刚入园时肯定会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和不安,教师在环境创设上充分考虑到这一点,于是,在活动室的墙上布置了“我的妈妈”墙饰,瞧!“妈妈”的眼睛多明亮,脸上还带着笑,仿佛在说:“宝宝别害怕,妈妈在这儿呢。”每当孩子们想家了、想妈妈了,都会看这面墙饰,就好像看到了妈妈一样。在环境创设中,教师努力创设温馨舒适的环境,激起幼儿对幼儿园环境的喜爱,喜欢来幼儿园。
  2.2 让幼儿以主人的身份参与环境的创设。教师和幼儿一起设计环境,充分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布置具有农村特点的室内环境。如:采摘野花插入花瓶;捡高粱秆制成各种物品装饰环境;用碎布粘贴画挂在墙上;还有泥塑、米粒画等;利用各种自然物创设活动区:美工区投放各种树枝、树叶,认识树的种类;建筑区投放木头、纸盒等;认知区投放各种植物的种子和果实等,让大自然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物成为我们的宝贝。
  3 教育教学活动方面
  《纲要》中要求:“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社区资源,扩展幼儿生活空间和学习空间。”这对于农村散居幼儿教育更为重要。农村有广阔的天地、清新的空气,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山川景色,都会引起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比如:田野里的各种农作物、动植物、泥巴等,都是农村幼儿园最宝贵的教育资源。举办主题活动《美丽的春天》,教师带领幼儿去田野散散步,观察小草怎样变绿、柳树怎样发芽、小河的冰为什么会融化等;带领幼儿利用废旧物制作风筝,拿到田野里放风筝,讲一讲为什么风筝会飞起来;把遍地奇形怪状的石头捡回来,洗净放在自然角,观察其形状,扩展想象空间,然后上色、绘画;利用田野中的泥巴进行美工活动,通过团、揉、捏等动作,既锻炼了小肌肉,又获得了造型成功的喜悦。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是农村最美的季节,也是对幼儿进行爱家乡、爱祖国教育最好的时机。在主题活动《秋天多么美》活动中,教师带领幼儿到野外游玩,在观察体验欣赏秋天的美景的同时,学习散文《美丽的秋天》,观察农民劳动景象,帮助农民做些力所能及的活,比如:捡麦穗、拾玉米棒等,回到教室后学唱歌曲《秋天多么美》;采集树叶、玉米皮等,在采集时,教师引导幼儿细心观察树叶的生长形态,对生的、单生的、浅黄的、深黄的、绿得、红的,由此《树叶宝宝》——又一个主题活动产生了,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幼儿进行《树叶分类》、《树叶找家》、《制作树叶标本》等活动,在不知不觉中,幼儿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油然而生。根据农村特点和幼儿身心发展需要,开展了《炎热夏天》、《寒冷的冬天》、《劳动最光荣》等系列主题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提高了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幼儿也从各方面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4 具体做法
  4.1 班级、对象的选择。以居住在中心幼儿园、村小学前班附近的、有迫切早教要求的3~6岁散居儿童为主,儿童将被安排进入固定的大、中、小班进行随班教养。
  4.2 时间的安排。每学期、每月、每周中心幼儿园、村小学前班都将灵活机动地吸收附近零散儿童接受学前教育,不受限制。
  4.3 操作安排。①定时定点的开展“一日幼儿园”指导。定时接山村的孩子到本镇中心幼儿园参加活动,让山村的孩子也能享受到镇中心幼儿园的优质教育资源,扩大教育面。②充分发挥乡镇幼儿园的教育资源优势。利用双休日创建散居儿童活动站实现教育公平,资源共享,做到活动站有教师、有教材、有计划,保证散居儿童每月一次以上接受教育。③通过各种形式宣传,发放宣传资料。对幼儿家长进行指导,节假日定期开放中心幼儿园,举办大型咨询活动,促进家庭水平的提高,促进家园互动。
  5 散居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途径与课程实践效果
  5.1 以多项互动促进发展。散居儿童接受幼儿园教育是一种注重参与过程的多项互动式活动,孩子们正是在不断参与、体验,不同个体相互模仿、交流互动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兴趣、积累经验、获得知识、激发思维,从而不断获得发展,家长们也在一个个真实的活动场景中,在一次次教育实践及指导中学会观察孩子、读懂孩子,探讨适合自己孩子的教养方法。
  5.2 以形式更新增强效能。散居儿童接受幼儿园教育活动是活动形式上的一次革新,实现了在不打破日常教育教学的秩序的基础上,有效兼顾散居儿童教育工作的开展,既节约了幼儿园的人力、物力资源,又使各项资源得到了更为充分的发挥。
  5.3 以各种途径补充发展。散居儿童教育是幼儿园原有教养形式的一种补充,是一种园内孩子与园外孩子共同学习,互相促进的活动过程,它为园内、园外孩子创设了互动双赢的活动平台,散居儿童在模仿园内儿童言行的过程中促进了发展,而在园幼儿也在园外幼儿活动中不断增强社会意识,从“自我”中逐步走出来。
  让每个幼儿特别是散居儿童接受良好教育,需要各方面通力合作,让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偏远山区的散居幼儿也能健康活泼的成长,是我们的责任。现在我乡散居儿童依靠已经形成的管理和教研网络,从中心园扩展到了村屯,村办园也成了散居儿童和父母同乐的家园,周末家长带着孩子到幼儿园参加活动;赶集时,父母到集市交易,孩子可以送到最近的幼儿园,让散居儿童也享受中心园先进的教育资源。诸如:短期幼儿班、双休日幼儿班、流动幼儿班、集市看护班。通过实施散居儿童教育活动,针对农村家长的实际情况开展的教学活动,促进了家园联系,得到了家长的认可,收到了明显的社会效益。
其他文献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树立以“育人为中心”的教育观,即要意识到教育的首要任务和根本目的是把人教育成“人”;应该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挖掘教学中的德育因素,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优良品质的教育等等。笔者作为高中化学教师,对于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有了一点粗浅的认识,现列于兹,以就教于大方。  1 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  中华民族有着光辉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中年级段关于习作有这样一段话:“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但同小学生谈起作文,十有七八不是喜欢,有的学生是为了完成作业,有的是为了获取考试中的分数,有的是为了得到家长、教师等人的表扬。真正喜爱习作的学生可以说是寥寥无几。  清末著名思想家黄遵宪提出:我手写吾口,学生习作应该是自身思维的表述,写自己想说的话。而如今学生作文能真实表达小学生的内心吗?这其实已由不得
期刊
历史课是新课程规定的必修课,是重要的人文课程,内容以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与规律为线索,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因素。因此中学历史学科便以它固有的特点,成为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主阵地。历史教学中,教师在吃透教材内容的同时,要善于挖掘教材思想因素,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在学习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学会思考,学会求知,更学会做人。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通过十多年的历史教学,对于如何在历史教学中进行德育
期刊
【摘 要】 初中化学的教学应该首先明确,初中生第一次接触化学。因此,在对化学学习的认识上就应该有着正确的引导。化学属于自然科学,是实践性十分强的学科,而自然科学就更有很强的创新性。关于创新一直是困扰老师以及学生们的疑难问题,对于初中化学的学习,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而确定怎样的教学方法,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就成为了需要首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中对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在基础教育的基础上,有效地提
期刊
【摘 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把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今后教育工作的核心,那么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尤为重要,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要不断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关键词】 创造性 思维能力 流畅性 灵活性 独特性    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从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品质入手,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来谈:  1鼓励学生多思快想,提高思
期刊
1注重于课堂趣味导入  一节优质的历史课,首先必然导入注目的趣味导言,准确规范的教学述语,明晰而又条理清楚的背景结构。一首悦耳动听的歌曲,往往有一个令人愉快的序曲。同样的道理,设计新鲜而有感染力的导言,不仅能使学生很快消除杂念,镇静情绪,集中精力,专心致志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还可以调整学生的思维方式。契机有利瞬间自然地将学生带入历史意境。俗语说:良好的开端使成功的一半。但是现代中学生思想活跃,刚刚
期刊
【摘 要】 高中教学要求中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而对于比较重要的数学学科来讲,考察的能力更加多样。但是对于普遍意义上的能力来说,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最终还是要归结到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上。对于高中学生来说,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尤其是自学能力,学习的最好形式就是能够做到自我学习。一个高中生应该拥有独立的思维能力,才能更好的发展。本文就以高中数学的教学为基础,讨论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对学生思维能力进行培养
期刊
1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  我国成本管理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许多成绩,但同时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1成本管理的观念落后。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今天,企业的成本管理活动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向市场提供质量尽可能高、功能尽可能完善的产品和服务,力求使企业获取尽可能多的利润,即以成本效益观念看待成本及其控制问题。成本效益观念是指从“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分析来看待
期刊
课堂教学艺术是一个整体。“新课导入”仅是其中的一个环节,但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是课堂教学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新课导入方法多种多样,不拘一格。这里根据教学实践和平日的积累,举例探讨一些巧妙导入的方法。  1 借用故事  讲传说、听故事是初中学生大都喜闻乐道的,这是因为他们正处在青少年时期,由其生理、心理的特点所决定的。上课伊始,一个动人的故事,一则美丽的传说,会使他们很快安静下来,教师就可以把握
期刊
阅读作为重要的能力,既是人生存的需要,也是发展的需要。因为现实社会中的人,要从生存的社会中获取信息,适应环境,应付挑战,最方便、最迅捷、最主要的手段就是阅读;而阅读又不仅仅是从阅读对象中捕捉生存所急需的信息的一种手段,而且还是构成人的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人在阅读对象的潜移默化之下逐渐形成道德感、理智感、审美感和意志力。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把阅读、书写、计算、观察和表达形象地称为学习技能的五把刀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