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来源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gegoodluc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充分利用好学具,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自主学习现在教学论强调:“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听科学。”这强调学生动手的重要性。因此,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一切可以让学生操作的因素,充分利用数学学具,动手操作是学生认识概念,理解法则推导公式的重要途径。
  在上一节活动课时,我先出示6根小棒拼成两个三角形,我问学生能不能用五根小棒也搭两个三角形呢?学生通过拼拼想想,把两个三角形拼在一起。我又问:“为什么可以节省一根小棒呢?学生争着回答:“因为两个三角形有个边合用了一根小棒。”我接着又要求学生试着用7根小棒拼成这样的三角形。最后我再问:“谁能用最少的小棒拼成4个三角形?有的学生用了10根小棒就拼成了,有的学生只用了9根小棒。在拼拼想想的过程中,逐渐悟出一个道理:凡合用一条公共边的就可以少用一根小棒,合用两条公共边的就可以少用两根小棒,合用的边越多,用的小棒就越少,我让学生利用学具动手操作,举一反三,从而发现规律,萌发创作的灵感,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二、激发思维,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与思维的激发程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可以促进思维的不断活跃和发展,同时思维的激发也影响着动手操作能力的充分发挥和创造。
  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我设计了一系列让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1)在学具袋里摸一个表面有角的物体——初次感知角的特征。(2)摸一摸三角板上的角并学老师的摸法示意角——再次感知角的特征。(3)用三角板的角刺自己的手心并说说自己的感受——第三次感知角的特征。(4)用一张不规则的工具和材料折出大小不同的角——初次抽象出角。(5)利用我课前为每个小组准备的工具和材料做一个活动的角——再次抽象出角。(6)用直尺和三角板照角的样子画一个角——形成角的概念。(7)反复拉开自制的能活动的角——感受角的大小。(8)出示一张正方形的纸片并问学生:“纸片上共有几个角?剪去一个角后还有几个角?可以怎样剪?你有更巧妙的剪法吗?”——开放性的动手实践活动。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像这样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让学生动脑筋想一想,用眼看一看,动口说一说,动手拼一拼、摆一摆、剪一剪、画一画、移一移、量一量、拆一拆、装一装,让学生耳、眼、口、手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的大脑保持兴奋状态;感知比较敏捷,想象比较丰富,思维比较活跃,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三、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操作启发思维,思维服务于操作。动手操做是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必要手段,并以最佳方式使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容易理解的知识。如,在教学《利息》这一知识时,让学生分组模拟到银行存款、取款:从选择储蓄的种类到填写存单,再到根据存款到期取款时各种利率、个人所得税的计算等各个环节都由学生自行操作。这一模拟实践过程,不仅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了利息的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体验到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再如,学习《圆的认识》后,让学生动手,在一个圆内画直径,看看能画多少条,量一量这些直径的长度。通过这一操作让学生体验到圆的直径有无数条,每一条直径长度相等。这些都是来自学生的亲身体验,因此印象深刻。
  动手操作只是一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是为学生学到数学知识而服务的。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学习数学,能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能整体提高学生素质,使学生既体验了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又体验到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所带来的愉悦和成功;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课堂教学的效果也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其他文献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指出了数学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新课程提出,数学的价值体现在所学知识与其生活经验、现实世界及其他学科的联系上,问题解决的过程是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去探索新情境问题的过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寻找数学题材,让学生在实
期刊
作为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预习的重要作用毋庸赘言。那么如何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恰当的预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一谈语文学习的三步预习法。  一、全册预习  学生什么时候对教材最感兴趣?一定是刚刚从老师的手里接过崭新的教科书时。与其让学生漫无目的地乱翻书,何不适时地引导他们通览全书,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帮助他们从整体上了解整册教材,何乐而不为?  全册预
期刊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有效教学是指在师生双方共同的教学活动中,通过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各个方面都得到很好的发展,学生整个生命体得到真实的进步和成长。学生在课堂中不仅要学到知识,还要得到发展!那么,我们应该这样才能使教学更有效呢?下面我来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一、课前准备要有效  教学是做良心事的,教育应该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与时俱进。但时代发展了,如果教师不增加课外知识,课堂就会缺乏新意,走上
期刊
一、在玩中学,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教师在前面讲,学生在下面听,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 对学科内容本身的兴趣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是特别大的。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好奇心重、好动、情绪不稳定、自我控制力不强,对所学习的内容是否感兴趣,就成为他们是否能主动学习的关键。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双方共同认知、共同学习、
期刊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以及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写作的情感态度,目标的实现,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写作的兴趣和自信的培养上,让学生愿意写作、热爱写作,但如何培养孩子的写作兴趣,怎样去调动孩子的写作热情。关注学生,注重体验,是作文教学的关键。下面我结合自己的作文教学谈谈作文教学的收获。  一、创设情境,增强学生写作兴趣  大多数的孩子一提到写作文就直挠头,觉得写作文是件难事。而我们以往的作文教学,经常是教师讲讲要求,然后学生就直
期刊
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阵地。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一直是从事小学语文教师探讨的课题之一。怎样才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呢?下面本人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认真备课,优化教学  教师要备好课,包括“备课标”、“备文本”、“备学生”。《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何谓创新呢?所谓创新,是指人对客观世界独到的看法、新颖的见解及标新立异的欲望。创新意识强的人总能从不同寻常的独特视角来分析问题,具有强烈的创造欲望和创造勇气。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把学生这方面的潜能挖掘释放出来,不断注入开发创新意识的活力。调动学生已知信息、已有知识,开展创新思维,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的新见解、新方法、新设想。总之,创新意识
期刊
一、 强化读书训练,以读代讲  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是钻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外;讲解是摊平、摆开,朗读是融贯、显现;讲解是死的,朗读是活的;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更能使人感受。采用强化读书训练,以读代讲的策略,就是“要把学生的“读”扩大到最大限度,把老师的“讲”压缩到最小限度”。例如:笔者在教学五年级第十册课文《索溪峪的野》时,是这样来处理“读与讲”的关系的:“自求自得”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期刊
识字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和关键。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是从识字开始的。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一、注重识字环境的创设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识字不仅是一项新的任务,更是一项重要的内容。要遵循听得懂、读得准、识得真、记得牢这一规律,积极创设识字环境,引导孩子们认识生字,牢记生字。  1寓识字于家庭生活中。家庭生活中处处都有学语文的机会,处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