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历史课作为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观念、人文意识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怎样让历史课活起来,让学生喜爱历史,乐意学历史,这成为历史教学工作者应该共同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历史课;学习兴趣;课堂活力
素质教育已成为当今时代教育的主流。历史课作为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观念、人文意识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根据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学生所有课程的喜欢程度上,历史排名倒数第二,同时还位居“枯燥、没有意思的课”的前列。从笔者的教学经验来看,这种情况确实在客观上存在。尤其是初中历史,由于是小学科,导致学生不重视、家长不重视、教师也没有动力,进而导致历史课失去了应有的蓬勃生机。
怎样让历史课活起来,让学生喜爱历史,乐意学历史,这成为历史教学工作者应该共同思考的问题。
在以往的教学工作中,我们不太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而热衷于满堂灌,训练“考试机器”等,极大地压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兴趣是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心理学研究证明,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他的意识,注意都倾向并集中到学习上去,以至达到废寝忘食的程度,同时,识记的能力、思维的效果也都好。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历史事件往往离学生的生活年代较远,常常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所以只有把历史与现实、历史与学生本身结合起来,才可能激发起学生对历史的兴趣。那么,怎样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呢?
第一,教师要有良好的精神面貌,运用语言与情感等,創设氛围。
教师的精神面貌会直接影响我们的学生,或多或少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虽说学习兴趣是学生作为主体发出的,是学生以特定的事物、活动及人为对象,所产生的积极的和带有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但是作为教学当中的主体师与生而言,除了学生本身对历史这一学科有学习需要之外,教师的状态也会影响学生的对待历史这一学科的态度与情绪。教师精神饱满的进入教室,富有激情的上课,热情地答复每一位学生提出的问题,耐心的帮助他们。让学生对自己的老师喜欢,会在学生的情绪上达到一个高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反之,学生会很反感见到这样的老师,相应的对他教的学科就很厌烦,影响对这一学科的学习热情,削弱学习兴趣。
第二,教师要有很好的专业素养,精心巧妙设疑布阵。
这是提高历史学习兴趣的最重要的因素。兴趣不足是和个人的认识和情感密切联系着的。如果一个人对某些事物没有认识,也就不会产生情感,因而也就不会对它发生兴趣。相反,认识越深刻,情感越丰富,兴趣也就越深厚。而初中历史特点之一就是强化主题性淡化体系性,学生学习历史仅仅是拘泥于书本这样的认识是远远不够的,相应的教师的教学只是一味的照本宣科,学生不会对这一学科有足够的认识,学习兴趣就无从谈及。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新奇、惊讶 、新颖之感,以引起学生探索问题,寻求答案的内心需要。如《第一次世界大战》一课的导课,我首先拿出一个现代坦克模型(儿童电动玩具坦克),并发出模拟、仿真的枪炮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接着问,最早出现在战场上的坦克是什么样子的?它是在哪次战争中首次使用的?通过这样的设问,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一节课的成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又如《美国内战》一节课的讲述中,对于南北矛盾内容的处理,我首先把课前准备好的关于南北矛盾中的工业原料、劳动力、关税、奴隶制度示意图挂出,并把学生分成两组,然后指出,现在让我们穿越时空,进入正在进行激烈辩论的美国国会中,两组同学分别就是南北方的议员代表,你们就南北矛盾中的焦点展开辩论。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最后得出了结论,化解了难点。学生通过辩论与参与,锻炼了表达能力,也培养了学生运用史实分析问题的能力。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第三,备课要精、细,注重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备课时不仅要读懂课标,备好教材内容找准知识点,还要大量阅读有关资料,并根据教材的取向去搜集、鉴别、整理,这样才能够把知识融如到同学们感兴趣的内容中,才能让他们把课文内容记得牢,掌握知识,能力得到培养。例如讲“明朝文化”时提到明朝卓越的医药学家李时珍,课文中介绍的较简单,为加深学生印象,同时让学生学习我国古代史上这些杰出科学家博览群书、刻苦钻研、注重实践的精神,在教案中我穿插了课文中未详细提到的关于李时珍“向大自然学习”、“百闻不如一见”的故事。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学到了知识,增强了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教师除了讲清块状的知识点外,还要注意纵向(或横 向)的联系,突出关联,讲出“发展”来。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历史与现实的关联等等,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如讲《明治维新》,可从日本向西方学习获得巨大社会进步的事实,联系日本在奴隶社会末向中国隋唐学习、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的历史,使 学生了解:一个民族的进步与发展,除了要有一定的历史条件之外,还需要有开放的胸怀,学习外国一切有利 于自己的先进东西,从而提高了学生对当前改革开放的认识。这样联系,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学生听来 饶有兴趣,易于接受,思想觉悟、认识能力相应也随之而得到了提高。
第四,利用好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多媒体教学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教学手段它也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历史学科不像政治学科那么具有实证性,孩子们没有经历过,所以比较难理解。因此多媒体教学可帮助教师重现历史原貌,让学生重温历史,为他们创设环境。这样学生们容易理解而且还会提高学习兴趣。充分利用电教媒体把远的拉近,把抽象的变成具体,把虚的变实,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其认知兴趣和求知欲望,这时学生会精神振奋,全身心投入到教学情境中,从而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
又如创设历史情景,给学生重返历史的机会。历史学科有着其独特的学科特点,即具有时间、空间、人物和特定场景,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个特点,用语言、形体、情感和道具等方式表现特定的历史场景,重现历史,然后在课堂上由学生表演。在表演前或表演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由形象思维过渡到逻辑思维,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思维的目的。
不论是什么方式,都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当然,最关键的还是教师素质的提高,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深厚的历史功底。总之,通过对历史教材的充分挖掘和对多种教学方式的综合应用,完全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历史学科焕发出本来具有的盎然生机。
关键词:历史课;学习兴趣;课堂活力
素质教育已成为当今时代教育的主流。历史课作为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观念、人文意识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根据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学生所有课程的喜欢程度上,历史排名倒数第二,同时还位居“枯燥、没有意思的课”的前列。从笔者的教学经验来看,这种情况确实在客观上存在。尤其是初中历史,由于是小学科,导致学生不重视、家长不重视、教师也没有动力,进而导致历史课失去了应有的蓬勃生机。
怎样让历史课活起来,让学生喜爱历史,乐意学历史,这成为历史教学工作者应该共同思考的问题。
在以往的教学工作中,我们不太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而热衷于满堂灌,训练“考试机器”等,极大地压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兴趣是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心理学研究证明,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他的意识,注意都倾向并集中到学习上去,以至达到废寝忘食的程度,同时,识记的能力、思维的效果也都好。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历史事件往往离学生的生活年代较远,常常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所以只有把历史与现实、历史与学生本身结合起来,才可能激发起学生对历史的兴趣。那么,怎样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呢?
第一,教师要有良好的精神面貌,运用语言与情感等,創设氛围。
教师的精神面貌会直接影响我们的学生,或多或少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虽说学习兴趣是学生作为主体发出的,是学生以特定的事物、活动及人为对象,所产生的积极的和带有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但是作为教学当中的主体师与生而言,除了学生本身对历史这一学科有学习需要之外,教师的状态也会影响学生的对待历史这一学科的态度与情绪。教师精神饱满的进入教室,富有激情的上课,热情地答复每一位学生提出的问题,耐心的帮助他们。让学生对自己的老师喜欢,会在学生的情绪上达到一个高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反之,学生会很反感见到这样的老师,相应的对他教的学科就很厌烦,影响对这一学科的学习热情,削弱学习兴趣。
第二,教师要有很好的专业素养,精心巧妙设疑布阵。
这是提高历史学习兴趣的最重要的因素。兴趣不足是和个人的认识和情感密切联系着的。如果一个人对某些事物没有认识,也就不会产生情感,因而也就不会对它发生兴趣。相反,认识越深刻,情感越丰富,兴趣也就越深厚。而初中历史特点之一就是强化主题性淡化体系性,学生学习历史仅仅是拘泥于书本这样的认识是远远不够的,相应的教师的教学只是一味的照本宣科,学生不会对这一学科有足够的认识,学习兴趣就无从谈及。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新奇、惊讶 、新颖之感,以引起学生探索问题,寻求答案的内心需要。如《第一次世界大战》一课的导课,我首先拿出一个现代坦克模型(儿童电动玩具坦克),并发出模拟、仿真的枪炮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接着问,最早出现在战场上的坦克是什么样子的?它是在哪次战争中首次使用的?通过这样的设问,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一节课的成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又如《美国内战》一节课的讲述中,对于南北矛盾内容的处理,我首先把课前准备好的关于南北矛盾中的工业原料、劳动力、关税、奴隶制度示意图挂出,并把学生分成两组,然后指出,现在让我们穿越时空,进入正在进行激烈辩论的美国国会中,两组同学分别就是南北方的议员代表,你们就南北矛盾中的焦点展开辩论。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最后得出了结论,化解了难点。学生通过辩论与参与,锻炼了表达能力,也培养了学生运用史实分析问题的能力。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第三,备课要精、细,注重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备课时不仅要读懂课标,备好教材内容找准知识点,还要大量阅读有关资料,并根据教材的取向去搜集、鉴别、整理,这样才能够把知识融如到同学们感兴趣的内容中,才能让他们把课文内容记得牢,掌握知识,能力得到培养。例如讲“明朝文化”时提到明朝卓越的医药学家李时珍,课文中介绍的较简单,为加深学生印象,同时让学生学习我国古代史上这些杰出科学家博览群书、刻苦钻研、注重实践的精神,在教案中我穿插了课文中未详细提到的关于李时珍“向大自然学习”、“百闻不如一见”的故事。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学到了知识,增强了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教师除了讲清块状的知识点外,还要注意纵向(或横 向)的联系,突出关联,讲出“发展”来。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历史与现实的关联等等,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如讲《明治维新》,可从日本向西方学习获得巨大社会进步的事实,联系日本在奴隶社会末向中国隋唐学习、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的历史,使 学生了解:一个民族的进步与发展,除了要有一定的历史条件之外,还需要有开放的胸怀,学习外国一切有利 于自己的先进东西,从而提高了学生对当前改革开放的认识。这样联系,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学生听来 饶有兴趣,易于接受,思想觉悟、认识能力相应也随之而得到了提高。
第四,利用好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多媒体教学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教学手段它也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历史学科不像政治学科那么具有实证性,孩子们没有经历过,所以比较难理解。因此多媒体教学可帮助教师重现历史原貌,让学生重温历史,为他们创设环境。这样学生们容易理解而且还会提高学习兴趣。充分利用电教媒体把远的拉近,把抽象的变成具体,把虚的变实,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其认知兴趣和求知欲望,这时学生会精神振奋,全身心投入到教学情境中,从而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
又如创设历史情景,给学生重返历史的机会。历史学科有着其独特的学科特点,即具有时间、空间、人物和特定场景,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个特点,用语言、形体、情感和道具等方式表现特定的历史场景,重现历史,然后在课堂上由学生表演。在表演前或表演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由形象思维过渡到逻辑思维,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思维的目的。
不论是什么方式,都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当然,最关键的还是教师素质的提高,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深厚的历史功底。总之,通过对历史教材的充分挖掘和对多种教学方式的综合应用,完全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历史学科焕发出本来具有的盎然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