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能被“大款”取代吗?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tianmei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报道,十多年来,北大的校友中诞生了79位亿万富豪。该校校友中的亿万富豪数量,已经连续三年居内地高校首位。在时下的语境中,这似乎不可避免地成为一件“荣耀”的事情。改革开放后,该校确实培养了众多富豪,如百度CEO李彦宏、李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宁、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等。然而,细想之下不难发现,改革开放以来出自该校的名师、大师数量却是不多,拿世界级大奖的知名学者也是屈指可数。对一所百年知名学府来说,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梅贻琦先生说:“大学,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时过境迁,难道“大师”要被“大款”取代?曾几何时,大师是大学之宝,其学术造诣精湛,人格修养极高,受到全社会的尊崇,社会地位极高。而如今,这样的情形已然鲜见。我们看到的是,现在大学里的众多所谓“大师”,身兼数个“显耀”职务,整日疲于四处奔波。大学独立的学术精神正在被物质奴役,大师的逐渐荒漠化已成为大学难以遮掩的痛楚。
  大学当然可以制造富豪,无可厚非。然而,大学当有的厚度、深度,不应在此。如果把培养出的富豪数量当成荣耀,未免有失偏颇。量化的金钱,不能在大学里变成衡量成功与否的尺度。如果这种单向度的评价标准在大学里畅通无阻,大学这块思想和道德的高地将会沦陷。有人提出,精英必须具备两方面因素:一是潜能,二是公共意识,缺一不可。知名学府,本应是培养社会脊梁的地方。这里的氛围如何,这里的导向如何,关乎的不仅仅是一校之得失,而是整个教育之风气。名校中的学子,个个千里挑一,心中应有的是独立思考和捍卫社会基本价值的志向。如果仅仅是在智力方面堪称一流,却缺失公共精神与底层关怀,无疑让人担忧。假如越来越多的学子,想的只是如何升官、发财,那将是教育的悲哀。
  学校乃教书、育人之所,非炫耀财富、谄媚权力、哗众取宠之地。时下,《建党伟业》这部电影正在上映,电影中有一场大学师生间关于新旧文化的激烈辩论。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轮番挑战辜鸿铭,他们之间的辩论可谓精彩纷呈、引人深思、发人深省。那是一个意气风发、激昂蓬勃的时代,而今的高校还有如此博学而有思想的大师吗?还有这样的宏辩吗?中国的众大学理应深刻自省。
其他文献
目的探究运用品管圈模式提高骨科患者基础护理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实际效果。方法筛选2017年9月至2019年4月间在本院骨科进行治疗且入院后施行常规基础护理的骨科患者43例作为常
较系统地研究了磨矿方式、矿浆浓度、矿浆体积对钢球磨损的影响规律 .研究结果表明 ,在不同磨矿方式中 ,钢球的磨损率存在明显差异 ,其大小次序为 :R有机 >R湿式 >R干式 .当
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创新是个体意义上的创新。每个学生只要在他的知识层面上有所发现、有所变革,就是创新。那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结合多
随着世界经济化和全球化的变化,英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如何提高中学英语课课堂上的效率是英语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在“新课标”这一新标准下,如何切实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和能
提问是历史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启发式教学的基础,它被应用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成为联系师生双边活动的重要纽带和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那么,提问智慧应掌握哪些技巧呢?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设疑要巧  设疑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引导学生真正掌握知识的内涵和实质。提问的内容应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契机,应选择最佳的切入点。如知识的重点难点、学生的疑惑之处、事件的比较、发展创造性思维等。  二
他今年29岁,已经是世界五百强企业联想集团的总裁高级助理。他21岁被当时全球最大电脑商戴尔电脑公司聘用,先后在3个重要部门任职。他2009年毕业于哈佛大学商学院,曾是花旗银行10名“全球领袖计划成员”之一。他就是于智博,被媒体称为“输”在起跑线上的哈佛男孩——小学留级,中学排名倒数;9岁时父母离异,自小由爷爷奶奶带大;16岁时去美国留学,就读于一所全校只有50人的乡村中学。  一、小学留级、中学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