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哲学常识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新科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k89848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创造宣言》中指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创新素质是当今时代需要的人的重要素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目标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辨证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现、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本文拟就哲学常识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一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和做法。
  关键词: 创新;能力;思维
  
   一、引而不发 诱发创新思维
  
  孟子说:“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法做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即创造条件使学生质疑,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为他们的创新思维提供必要的条件。哲学常识教材本身就有很多值得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问题。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相机利用好这些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如关于事物性质的决定因素,教材有两个地方提到这一问题。一是在第三课《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这一框题中提到:“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的。”二是在第四课《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这一框题中又提高:“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把学生引入教材中对这一问题表述不一致的思维境地,引导学生比较分析“这两种提法是不是矛盾的呢?”,这一问平中见奇,在平稳的教学进程中卷起了波澜,学生议论纷纷。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进入积极思考状态是教师诱导的最好时机。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即不到学生心求通而尚未通之时,不启迪他,不到学生口欲言而未能言之时,不开导他。经过思考讨论后学生充分发表各自的见解,有的学生认为是编者出错了,有的认为这两句表述中的“事物”所指不同:一个是指复杂事物,一个是指简单事物,也有的学生认为这两者是一致……此时我予以点拨:这两种提法是不矛盾的,只是从不同角度来分析问题,那是什么不同角度呢?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第一种提法是从矛盾的地位和作用而言的,是指复杂事物或过程中包含着许多矛盾,这些矛盾的地位、力量、作用都是不一样的,其中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而在主要矛盾中,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力量上超过矛盾的次要方面,在地位上支配着矛盾的次要方面,所以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第二种提法是从内外因的辨证关系角度来分析的,是指事物在各种外部条件即外因的影响下,其内部矛盾着的双方的力量处在此消彼长的不断变化之中,一旦矛盾双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便会引起双方地位的相互转化,于是新事物取代旧事物。学生茅塞顿开,对知识点加深了理解。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适时于无疑处设疑,投石激浪,可诱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
   二、创设情景 培养创新能力
  
  马卡连柯指出:“教师必须自己去建立能够唤起学生的必要心理状态、观念、情感、动机,并激发他们学习的外部环境。”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学生乐学乐思的情景,并就此引导展开分析探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情景创设的方法很多,有故事情景法、小品情景法、漫画情景法、格言诗句情景法、成语典故情景法等等,这里略举一二。 如在讲解辩证法“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时,请一个学生讲“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寓言故事”。这是个学生都熟悉的故事,故事一讲完,我问学生:“为什么一个和尚有水喝”,学生立刻齐声回答:“因为他去挑水喝”,我接着问:“两个和尚为什么也能喝到水”,学生笑着回答:“他们抬水喝啊!”,我追问:“那三个和尚为什么就没水喝了呢?”学生们有的说“他们懒,谁也不愿意去拿水”,有的认为是三人缺乏合作精神,有的认为是三人互相推委,答案各种各样,我让他们各抒己见并说明理由,经过讨论大家达成共识:因为三个和尚不能齐心协力,形成一个有力的整体,所以没水喝。我进一步启发学生:① 如果把每个和尚看作一个部分,把三个和尚看作一个整体,那是不是说明 '整体功能肯定小于部分功能之和'呢?② 这个寓言故事给我们以什么启示?学生在思考、探究之后得出结论:当部分以无序、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小于部分功能之和;当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就会大于部分功能之和。这个寓言故事启示我们办事情既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又要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发挥。这样,依据具体情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原理进行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分析,对培养学生运用哲学知识的创新能力大有裨益。
  
   三、质疑问难 激发创新意识
  
  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教学过程中,把哲学原理与质疑思维活动相结合,既可使学生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又可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他们创新思维活动的认知方式。 如学习“创造性思维对于知识创新与技术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后,为了进一步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我举了一个企业求异创新的案例,让学生体悟质疑创新的重要性。案例如下:燃气引起厨房油垢不易清除,许多厂家先后开发各种清除厨房油垢的化学药剂,并不断提高产品除垢的效力,市场竞争十分激烈。A企业也想打入这一市场。不过,他们没有沿着提高清洁剂除垢效力这一思路去开发新产品,而是研究在厨房器皿上涂一层透明的防护膜,当油垢积累多了,把防护膜撕掉,重新再上一层防护膜就可以了。结果,新产品一推出,就得到消费者的欢迎,打入市场,企业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在教学过程中,我只介绍先前企业的做法,让学生为A企业出谋献策并说明理由。通过自己设计,学生思维被激活,再与案例中A企业的做法相比较,学生体悟到了A企业的取胜之处在于求新求变,认识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创新。在教学中,教师经常性地采用类似的教法,可以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活动的认知方式并内化为自觉意识。
  
  四、发散思维 拓展创新思路
  
  所谓发散思维,就是引导学生对研究对象从不同角度、方面、层次进行思考,以求认识得更全面、更深刻,在哲学常识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不仅可以增强教学的灵活度,充实教学的信息量,而且可以拓展学生的创新思路。 例如,西部大开发是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的问题,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就明确提出了“二个大局”的战略思想:一个大局,就是东部沿海地区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加快对外开放,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中西部地区要顾全这个大局;另一个大局,就是当发展到一定时期,设想在20世纪末,全国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拿出更多力量帮助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东部沿海要顾全这个大局。在期末总复习中,围绕西部大开发的热点问题,先提出问题让学生从唯物论、辩证法、价值观、人生观等多角度进行思考,然后我再进行点评分析。从唯物论角度看,西部大开发涉及以下内容: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从辩证法角度看,西部大开发涉及以下内容:要善于抓住重点,普遍联系的观点,内外因的辩证统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从价值观、人生观的角度看,涉及了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等内容。这段材料,涉及到哲学常识几个方面的基本原理,从多角度、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既有利于学生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又有利于拓展学生的创新思路,提高创新能力。 
  总之,哲学常识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由哲学学科的特点所决定的,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符合学生认知特点与教学需要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方法和途径,既传授哲学知识,又培养创新思维,让学生以更加亲切的方式走近哲学。
其他文献
摘 要:体育教学中的非语技巧主要包括教师的目光、举止姿态、修饰打扮、表情情绪等。因此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要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以良好的情绪去引发学生的积极情感。  关键词:体育教学;非语技巧;运用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如能驾驭非语教学技巧,用那些色彩鲜明、形象飞动而又耐人寻味、哲理蕴藉的非语教学艺术去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不仅能辅助语言教学艺术,更好的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熏陶他们
期刊
摘 要:班主任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是教学工作的协调者,班级管理要求班主任热衷于本职工作,尽职尽则,持之以恒,讲究方法,对学生的关爱要贯穿于班级管理的每时每刻。  关键词:班级管理;倾听;欣赏;赞美;协作    一、引导学生共同确立班训     班集体组建之后,一个合适的班训是维系良好班集体成员的纽带,更是学生走向成功的阶梯,但这样的班训需要由所有成员的积极参预制订实施,才能行之有
期刊
摘 要:做好班主任工作是做好学校工作的关键,一所好的学校必定有一支强有力的班主任队伍。而学生工作又是班主任的主要工作。学生工作虽不能囊括学校的全部工作,但却说明了班主任工作在整个学校中的重要性。 那么新课改下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呢?本文作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关键词:课改;班主任;重要性    一、班主任自身要练好“内功”     要做好班级各项工作必须加强自身建设,班主任自身建设的关键是提高
期刊
摘 要:班级是学生成长的一方沃土,重视班级建设,规范班级管理,加强班级的学风建设,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学生就业能力,让学生在有效的管理中健康、阳光、快乐的成长,真正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关键词:规范班级;实际操作能力;综合素质; 就业能力    一、重视班级建设,规范班级管理     利用学生心理特征,因势利导,将学生日常表现纳入量化管理,从而使班级工作收
期刊
摘 要: 本文试图运用文化语言学的基本方法,分析“春”“秋”两字的内在联系,既分析了“春秋”的本义,有力地表现了汉语词汇的形成发展的普遍规律和文化功能,具有代表性。又在此基础上求索其引申含义,从一个角度深刻地反映了中华民族对时间的认识,与世界的关系和自身的生存式样以及由此滋生的文化哲学,具有典型性。  关键词:春秋;形成;引申;文化意蕴     文字是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文字的出现是继语言出现之
期刊
摘 要:我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十几年来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仍存在不少问题,现择其主要的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问题;技术      一、关于小学计算机教育的目标     当前,我国小学计算机教育的最大困惑莫过于目标不清。对小学计算机教育目标的不同理解,大致形成了以下几种主要观点:  其一曰先进论。计算机是20世纪科学技术的骄子,由于它的诞生和发展,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期刊
2 1世纪,不再是遥远的召唤。我们正在踏上新世纪的门槛。21世纪的生活,并不单单只在时间上突然降临,它是人类曾经有过的长久的憧憬,它是我们对于未来生活的苦苦构思的展开。重视人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完整人格培养、个性充分发展,是21世纪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和共同趋向。实行素质教育,创建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培育学生完整人格,这是班主任肩上责无旁贷的重任。我认为,班主任在有效
期刊
摘 要:小学思品课是实施小学德育的主渠道,在小学德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因此,努力改革思品教学,实施创造教育是大势之趋、刻不容缓。本文对此提出思品课中实施创造教育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思品;德育教育;创造    我国已故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人类社会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那么,作为现代教育如何发掘每一个孩子蕴藏着的无限的潜在创造力而使他们成为创造之人呢?作为教师
期刊
摘 要:“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的一种学习行为,若从这个角度进行研究,应属于学习论的范畴。但教学过程包含“教”与“学”两个方面,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无论是在课内还是在课外,都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因此,为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改革,从教学角度进行研究更显重要。本文想从教学的角度对“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含义、教学特性以及“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等方面谈点粗浅的看法。  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教学研
期刊
摘 要:语文教学是一台戏,教师只有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提高这台戏的质量,然而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往往越俎代庖代替学生思考或代替作者言论,这不是语文教师应扮演的角色,下面我谈谈对语文教师应扮演角色的几点认识:  关键词:语文教学;角色;认识    一、 语文教师应在学生与教材之间扮演桥的角色     教材是语文知识的载体,学生是获取语文知识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如何能让学生从教材中获取知识,教师这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