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bin16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质精美在新的初中语文课本中,编排了大量文质精美的文学作品,我们完全有条件利用这些文学作品来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我们可以通过对作品语言的剖析,让学生感知语言的形象美,内涵美和思想美。也可以运用朗读,使学生的审美感知指向隐含于审美对象的美,激发起审美主体心理上的喜怒哀乐,让学生体会到审美的音乐美、语言美、情感美。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呢?下面谈谈笔者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与大家一同探讨。
  第一,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
  文学作品是通过形象来反映生活的,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对作品中人物或景物的?形象美进行剖析,让学生感知美。例如,《风景谈》的一开头,出现在我们视野中的是作者为我们描绘的一幅“沙漠驼铃”的画面,望不到边际的沙漠“白茫茫一片”,发着“微微的白光”,突然,地平线上出现了“黑点”,逐渐变成了“黑线”,微风送来铃铛“叮当、叮当”的柔声,“昂然高步”的驼队排成整齐的方阵,加上那“长方形猩红大旗”与那“苍茫”“寂静”的沙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人一种“庄严,妩媚”的 感觉。我们可以抓住以上这些词语从色彩、感情、声音及动静变幻方面去指导学生感知形象,从中欣赏到大自然的阳刚之美,领悟到大自然的粗犷及人们战胜大自然的伟大力量,进而理解“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的深层内涵。
  第二,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及联想能力
  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应尽能恩地将课文的审美因素与学生的审美经验“接轨”。这种就“接轨”要求教师在 分析课文、阐释问题以及提问同时,恰当地融入学生社会生活和课余生活的 内容,启发学生进行“勾联”“嫁接”“回忆”和“联系”。奥地利心理分析学家马赫曾对联想作过这样精辟的论述:“……在两种突然同时迸发的意识内容A和B中,一种内容在出现时,也唤起另一种内容。”这种联想使学生产生愉悦的 快感,联想的结果是学生的思维超出了作品的本身。
  第三,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及审美理解能力
  笔者认为,每一篇课文都是美的载体,每一篇课文都体现着各自不同的美的内容。有的歌咏伟大,有的歌咏平凡,有的歌颂善良,有的歌颂纯真;有的鞭笞丑恶,有的鞭笞奸妄;有的鞭挞落后,有的鞭挞黑暗……这些丰富多彩的的语文内容无不寄寓了作者的审美情感。这就要求教师去启发,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了解人的自身,了解人的情感和内心世界,这样才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例如,读苏东坡的意境开阔、场面宏大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要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时间流逝,世事沉浮的怀古之幽情,就必须帮助学生从作品的表层走进作品的深层,把“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一时多少豪杰”联系起来,同苏轼当时被贬黄州不得志的思想情绪联系起来,体会作者对雄姿英发的周瑜建功立业的敬慕,体会作者感慨今昔,由物及人,由人及己,抒发“人生如梦”的 心理历程,由此而获得自己的审美感悟。
其他文献
中国古典诗词博大精深,它是中华民族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对提高人的文学素养和培养思维能力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诗歌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现在的诗歌教学却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必修与选修教材所选内容庞杂,老师在教学中,难以找到知识与能力的衔接點、清晰的整体课程构框架和准确的教学定位,使得一部分选修课教学整体低于必修课教学水平,忽视了实实在在的选修课教本和必修课本的诗词的整合
期刊
说到后进生,教师就会想到那些学习不认真、作业经常没有及时完成、上课讲话做小动作甚至故意破坏课堂秩序的学生。这些学生不仅学习、表现较为落后,而且在性格、生活习惯上也都与众不同。对于某些错误,尽管教师早就指出,并反复强调,但他们仍我行我素。让教师最头疼的莫过于教育这些后进生了,但又不可以撇下他们不管。孔子说过“有教无类”,况且他们也有做人的尊严,他们也有受教育的权利,关键要看教师如何去转化他们。那么如
期刊
教学需要创新,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时代在前进,教师要改变以往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那么,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应该要怎么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所谓创新思维就是指有创见的思维,即人们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从问题中找出新关系新方法寻求新答案的思维过程。它是高级的思维活动,是产生新设想的思维能力和产生新事物的实施能力的核心。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更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主阵地。那么,如
期刊
坚守理想信念和宗旨是党章的一项基本要求,是讲党性的具体表现,也体现了党员的政治素养。尤其在当今,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严重冲击着党员的思想,一些极端自由主义在一定范围内盛行,西方的一些政治观、价值观也给社会思想带来了消极影响,所有党员都面临着危险和考验。作为党员,有义务加强自身的党性修养和锻炼,在政治上、思想上永远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党的人,听党的话,永远跟着党走,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汇聚起推动改革发展
期刊
“互联网+”时代计算机与网络逐步渗透于各行各业,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贴近。网络联系软件、支付宝、网上银行逐一亮相,智慧化城市、数字化地球、智慧校园的呼声逐日提高,加上各商家、新聞媒体的推波助澜,让人们清楚地意识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基本技能,确实提高了在信息社会中工作和生活的效率。与此相关的信息技术教育,也变得越来越重要,成为中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  那么,作为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该如何把信息技术
期刊
办公室里来了刚毕业的新同事,看着三三两两的学生围着她,诉说青春里的小故事,我莫名感动,也不禁感伤,仿佛看到自己7年前的样子。7年是一个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时间,都说爱情和婚姻中存在七年之痒,那么工作呢?  这7年,我习惯了周周测、月月考、早晚自习连着跑的节奏;这7年,我懂得了教师不仅要教课带班提升成绩,还要发表论文,争取有获奖证书的荣誉,因为有一个词叫做“评优晋级”;这7年,我收获了一颗日渐强大的
期刊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提出“语文课程”要“ 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当下在中学校园里时下流传着一句顺口溜,“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我们单拿作文来说,不但要写,还得写好。早在2007年教育部中学实验语文课本主编孙绍振上书教育部,极力建议语文高考只考一篇作文。虽然这一建议最终并没有采纳、实施,但是
期刊
针对我国扶贫开发的阶段,我国制定了精准扶贫的工作机制。由国家制定统一的扶贫对象识别办法,按照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对每个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建設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深入分析致贫原因,逐村逐户制定帮扶措施,集中力量予以扶持,切实做到扶真贫、真扶贫,确保在规定时间内达到稳定脱贫的目标。  河北省积极响应中央的号召,谋划了“三年集中攻坚、两年巩固提升”的总体思路,
期刊
班主任的工作林林总总,纷繁复杂,然而无论何时,班风建设总是班主任工作中重要的一项。但随着班集体管理工作的细致化,学校评价的具体化,很多班主任往往忽视或者不知班风从何而抓。  班风是什么呢?班风是人与人相互影响的产物。班风是一个班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有特色的氛围、行为方式、习惯等,班风是一个班的全体成员在共同目标指导下经过长期努力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稳定的、独具特色的、可以体现学生思想、行为、作风的班集体
期刊
所谓的“裸读”,中的“裸”,就是原生态,没有任何参杂的意思,而读就是带着“一种境界、一种水平、一种精神”的去欣赏。因此,裸读就是暂先不参考文本之外的任何资料,不让既有的外在提示和解释影响自我的前提下的一种自身体验活动。  一、养成文言文文本裸读的方法和策略  1、文言文文本裸读的维度  文言文文本裸读,在微观上,是一种师生共舞,它要经过,粗读—朗读—精读的三个过程,要有技巧和策略。  在宏观上要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