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插图运用及学生能力培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taoxian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几乎每篇课文都配有一幅或多幅插图。插图是结合课文中叙述的事物描绘出的具体形象。插图在语文教材中具有形象直观性、趣味性、启迪性等特点。因此,在工作实践中,作者充分利用插图这一生动的教材,注重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培养。
  一、利用插图,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结合插图理解课文是课文插图最主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学生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直观形象地理解拼音、字、词、乃至句的意思。
  (1)借助插图,训练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
  小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强,有的词语单靠下定义或词解词,不但使讲述枯燥乏味,而且违背了小学生认识规律。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把识字、学词同认识事物紧密结合起来。基于这种观点,在讲解某些词的过程中适当引导学生看图,把无形的讲述融于有形的图画中,就可以使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词语了。”
  如苏教版第六册《荷花》一文,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里为什么用“冒”,“冒”是什么意思呢?这个词学生不好理解,通过看插图,在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来,荷叶挨挨挤挤,靠得很紧。荷花从挨挨挤挤的荷叶的空隙中伸出头来,这就是“冒”。这样对图讲解,学生就非常容易接受了。这样运用插图,既能达到理解词,发展语言能力的目的,又能激发学生学词的兴趣。
  (2)借助插图,训练学生理解句子的能力。
  理解句子是理解课文的基础有些课文中的句子意思比较深奥,尽管教师翻来覆去地讲,但学生总是理解得比较含混,这时,如果教师适时借助文中的插图,让学生通过图示理解句子的内容,效果相当明显。如苏教版第二册《识字3》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绿蜡笔,画竹子;蓝蜡笔,画河川;青蜡笔,画石头;黑蜡笔,画小燕。”一年级孩子年龄小,这个拟人化的句子他们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学习这句话,我让学生在图中分别找出竹子、河川、石头、小燕是什么颜色的?学生很快在图中找到了。然后我又提问:“为什么说‘绿蜡笔,画竹子;蓝蜡笔,画河川;青蜡笔,画石头;黑蜡笔,画小燕’呢?”学生通过回答这个问题明白了:原来是这些事物就是这些颜色的,所以要用这几种颜色的蜡笔来画。
  实践证明,借助插图能逐步加深学习内容,这既符合小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又符合低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用图作为学文的凭借,比较形象、直观,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字、词、句等基本功的训练,帮助小学生理解字、词、句、段、篇的内在联系,这就是我之所以认为借助插图对语言文字训练十分有效的原因。
  二、利用插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图文对照,是为了加深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不能片面地理解通过看图去帮助理解课文。看图,是学生凭借画面去感知客观事物;学文,是让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用语言文字表达图意的。指导学生观察课文的插图不仅仅是单纯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而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过程。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插图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方法。要注意教学生观察的顺序、主次、细节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也会得到训练。
  如苏教版二年级《月亮湾》一文,教师就要紧紧围绕本文章节训练的重点,结合课文培养学生相应的观察插图的能力,指导学生要有一定的观察顺序:即近及远,从整体到局部,有主要有次要等。这样坚持长期、系统的观察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会得到长足的提高,再看图作文时学生们的写作顺序就会有条有理了。
  如苏教版第七册《雾凇》一文中,教学中,我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上的景物是什么?它们怎么样?然后让学生读读课文,看看文中是怎样介绍雾凇的?为什么人们会情不自禁地赞叹: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让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想象雾凇的美景,把“雾凇”同“梨花”联系起来。梨花是什么样的?雾凇又是什么样的?这样就在图文对照中教给学生观察和思维的方法,认真的观察和正确的思维又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原来是因为它们的颜色都是白的,才会让人觉得像是千树万树的梨花开了。我遵照由易到难的原则,首先在指导学生看图上下工夫,教给学生看图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日常教学中,只要把插图和课文语言文字的训练结合起来,就能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得到发展。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仅要备课文,也要备插图,要对文中插图进行仔细观察,努力挖掘插图中隐含的语言训练因素,并把它纳入每篇课文的总体教学设计之中。
  三、利用插图,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看”是吸收,“说”是表达,看是说的基础,只有懂插图,才能说得准确。低年级学生的表达往往有一些特点,表达简单、错乱无序,怎样在训练学生准确用词的同时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呢?这里又可以利用插图,且教给学生观图的方法和顺序。如苏教版第二册《司马光》一文中,插图中画的是司马光两手举石使劲砸缸的情景。教学时,可先让学生看图说说:“司马光拿起一块石头要干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学生自由讨论,看哪些词用得准确。根据新课标要求,从一年级起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这种观察、说话能力。从简单地说一两句话,到说几句意思连贯的话,到说一段意思连贯的话,再到重点部分说得具体、说得详细等,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使学生提高表述和写作能力。
  总之,画面是形象的,要让学生对插图有正确的理解,就必须指导学生多读课文,多看图,多联想,并且与口述、画画、做做、写写相结合,把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必须充分认识到,语文课本中的插图并不仅仅是一种装饰,正如数理化中的图形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一样,千万不可视而不见,必须充分发挥它潜在的重要作用。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创新和个性是新时代学生的特征。而图画这种艺术手段的运用,使语文教学变得“趣”了、“美”了、“活”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要善于把握时机,引导学生带着高昂的情绪去观察课文插图,理解课文语言,及时进行语言训练,让课文中静止的画面有灵动的生命,让语文教学焕发艺术的光彩。
其他文献
道德情感是人们对于社会现象的真假、美丑、善恶所表示的喜、怒、哀、乐、爱、憎、好、恶的情绪体验。道德情感对人的人格、人性的塑造起着很大的作用。中国古代教育家早已认
目的:通过大鼠乙酸胃溃疡模型,观察愈疡1号颗粒对胃溃疡大鼠自由基代谢相关因素表达的影响,探讨愈疡1号颗粒治疗胃溃疡的作用机制。  方法:清洁级Wistar大鼠50只,雌雄各半,体重18
目的: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本研究旨在观察化瘀通络中药及其
党报的办报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新的形势下,如何办好党报,使新闻宣传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不断提高舆论引导的权威性、公信力、影响力,是个历久
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研究成果《水稻基因资源创新和分子技术育种》,继2005、2006年连续获得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后,又获得了2007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
摘要: 阅读是语文教学之源泉,是理解能力之基础,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更是重中之重,但阅读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作者根据教学经验,对如何激发学生参与阅读教学略作探讨。  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以教定学,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满堂灌现象相对比较普遍,语言课堂与社会、学习和生活脱轨,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热情。因此,久而久之,枯燥、呆板的阅读形式使学生产生恶性循环,学生很难积极参与到阅读活动中,以致严重影
想象能力是人的重要素养,是需要加以培养才能获得的。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师可以采用深挖美
摘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作者在严格执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积极开发并做大、做强具有鲜明特色的校本课程,多渠道、多方位,全面、科学地将地方特色资源——银杏(又名白果)“嫁接”到说话园地中。看图说话融入由具有鲜活生命的景、物、人等构成的洋溢着浑厚乡土气息的生活画卷中,挖掘、延伸了“景、物、人”的存在价值,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引领学生自主体、开放地说话,激发了学生的语言潜能。  泰兴素有
本文主要探讨了困扰学生写作的素材问题,从两方面入手,一是生活中的素材,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来谈素材的来源;二是书籍中的素材,着重培养学生阅读、积累的习惯和灵
字典是知识的海洋,是智慧的大楼,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每一个热爱学习的人,不管是阅读还是写作,都离不开字典或词典这一古圣贤哲的倾心辅助。巴金老人的书桌上总摊放着一本《现代汉语词典》。遇上一时想不起来的字,他总会翻开词典,查清楚以后才肯落笔。一代文学巨匠对待文字的态度是如此的谨慎尊重,我们应该以之为榜样指引学生会用、爱用字典和词典。  按照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一年级下学期开始学习字典音序查字法,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