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乾元二年(759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乘舟返江陵,南游岳阳,李白登楼赋诗,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篇章,使岳阳楼更添一层迷人的色彩。
诗人首先描写岳阳楼四周的宏丽景色:江水流向茫茫远方,洞庭湖面浩荡开阔,汪洋无际。这是从楼的高处俯瞰周围的远景。站得高,望得远,“岳阳尽”“川迥”“洞庭开”,这一“尽”、一“迥”、一“开”的邈远辽阔的景色,形象地表明诗人立足点之高。这是一种旁敲侧击的衬托手法,不正面写楼高而楼高已自现。
李白这时候正遇赦,心情轻快,眼前景物也显得有情有义,和诗人分享着欢乐和喜悦:“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诗人笔下的自然万物好像被赋予了生命。雁儿高飞,带走了诗人忧愁苦闷之心;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衔来了团圆美好之月。“雁引愁心去”,用拟人化手法写大雁懂得人情,带走愁心,并与下句君山有意“衔好月来”互相对仗、映衬,从而使形象显得生动活泼,情趣盎然。
诗人兴致勃勃,浮想联翩,恍如置身仙境:“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在岳阳楼上住宿、饮酒,仿佛在天上云间一般。这里又用衬托手法写楼高,夸张地形容其高耸入云的状态。这似乎是醉眼蒙眬中的幻景。诚然,诗人是有些醉意了:“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楼高风急,高处不胜寒。醉后凉风四起,着笔仍在写楼高。凉风习习吹人,衣袖翩翩飘舞,仪表何等潇洒自如,情调何等舒展流畅,态度又何其超脫豁达,豪情逸志,溢于言表。
整首诗运用陪衬、烘托和夸张的手法,没有一句正面直接描写楼高,句句从俯视纵观岳阳楼周围景物的邈远、开阔、高耸等情状落笔,却无处不显出楼高,不露斧凿痕迹,可谓自然浑成,巧夺天工。
古诗练习
送魏大①从军
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绛②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③。
雁山横代④北,狐塞⑤接云中⑥。
勿使燕然⑦上,惟留汉将功。
【注释】
①魏大:陈子昂的友人。姓魏,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
②魏绛:春秋晋国大夫,以和戎政策消除边患而受金石之赏。
③六郡雄:汉代名将赵充国,号称“六郡豪杰”。
④代:代州。
⑤狐塞:飞狐塞,边界驻军重地。
⑥云中:云中郡,边塞重镇。
⑦燕然:燕然山。名将窦宪大破匈奴军队,乘胜追击,登上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返。
【思考练习】
1.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暗用汉代骠骑将军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典故,抒发了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
B.颔联“怅别”一语,写出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伤感。全诗情感由首联的激昂慷慨转入分手时的儿女缠绵、凄苦悲切。
C.颈联中的“横”“接”二字写出了雁山、飞狐塞等地地理位置的重要,它们是中原地区的屏障。这两句暗示魏大此行责任重大,为尾联做了铺垫。
D.全诗一气呵成,充满了奋发向上的精神,表现了诗人立志报国的思想情怀,感情豪放激昂,语气慷慨悲壮,有气壮山河之势。
2.诗歌尾联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首先描写岳阳楼四周的宏丽景色:江水流向茫茫远方,洞庭湖面浩荡开阔,汪洋无际。这是从楼的高处俯瞰周围的远景。站得高,望得远,“岳阳尽”“川迥”“洞庭开”,这一“尽”、一“迥”、一“开”的邈远辽阔的景色,形象地表明诗人立足点之高。这是一种旁敲侧击的衬托手法,不正面写楼高而楼高已自现。
李白这时候正遇赦,心情轻快,眼前景物也显得有情有义,和诗人分享着欢乐和喜悦:“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诗人笔下的自然万物好像被赋予了生命。雁儿高飞,带走了诗人忧愁苦闷之心;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衔来了团圆美好之月。“雁引愁心去”,用拟人化手法写大雁懂得人情,带走愁心,并与下句君山有意“衔好月来”互相对仗、映衬,从而使形象显得生动活泼,情趣盎然。
诗人兴致勃勃,浮想联翩,恍如置身仙境:“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在岳阳楼上住宿、饮酒,仿佛在天上云间一般。这里又用衬托手法写楼高,夸张地形容其高耸入云的状态。这似乎是醉眼蒙眬中的幻景。诚然,诗人是有些醉意了:“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楼高风急,高处不胜寒。醉后凉风四起,着笔仍在写楼高。凉风习习吹人,衣袖翩翩飘舞,仪表何等潇洒自如,情调何等舒展流畅,态度又何其超脫豁达,豪情逸志,溢于言表。
整首诗运用陪衬、烘托和夸张的手法,没有一句正面直接描写楼高,句句从俯视纵观岳阳楼周围景物的邈远、开阔、高耸等情状落笔,却无处不显出楼高,不露斧凿痕迹,可谓自然浑成,巧夺天工。
古诗练习
送魏大①从军
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绛②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③。
雁山横代④北,狐塞⑤接云中⑥。
勿使燕然⑦上,惟留汉将功。
【注释】
①魏大:陈子昂的友人。姓魏,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
②魏绛:春秋晋国大夫,以和戎政策消除边患而受金石之赏。
③六郡雄:汉代名将赵充国,号称“六郡豪杰”。
④代:代州。
⑤狐塞:飞狐塞,边界驻军重地。
⑥云中:云中郡,边塞重镇。
⑦燕然:燕然山。名将窦宪大破匈奴军队,乘胜追击,登上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返。
【思考练习】
1.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暗用汉代骠骑将军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典故,抒发了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
B.颔联“怅别”一语,写出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伤感。全诗情感由首联的激昂慷慨转入分手时的儿女缠绵、凄苦悲切。
C.颈联中的“横”“接”二字写出了雁山、飞狐塞等地地理位置的重要,它们是中原地区的屏障。这两句暗示魏大此行责任重大,为尾联做了铺垫。
D.全诗一气呵成,充满了奋发向上的精神,表现了诗人立志报国的思想情怀,感情豪放激昂,语气慷慨悲壮,有气壮山河之势。
2.诗歌尾联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