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兴趣大胆质疑个性体验创意解读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om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勿庸赘言,但在新课改背景下,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走入文本,多元解读,从而有创意地个性解读探究,发展创新思维能力,形成良好地语文学习习惯,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呢?
  一、激发兴趣
  传统语文教学唯教师、唯教参、唯权威,学生没有主动权、发言权、被动接受,因而兴味索然,乃至课堂上教师教得津津有味,学生却学得昏昏欲睡。在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师必须转变旧的观念和僵化的教学行为,深入到学生中去,做学生学习的伙伴,努力营送出一种融洽民主的学习氛围,师生之间相互沟通,启发,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被尊重感,成就感,让他们产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其次教师要探讨多种多样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争取每节课都能令学生耳目一新,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当然,激发兴趣积极最有效的措施是促使他们对知识及智力活动产生兴趣,这就需要创设问题情境,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比如在教学《琵琶行》时,如问“琵琶女与作者白居易二人有什么相同的遭遇?”就显得直白无趣,但是当转变角度,提问“白居易为何而哭(江州司马青衫)”时,学生探究兴趣顿浓,他们经过热烈探讨,潜心研读,迅速地理解并掌握了全诗的主题。
  二、鼓励大胆质疑
  兴趣是学生深入学习的前提和起点,要实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标,必须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从而个性多元地解读文本。
  质疑是个体智力发展的生长素,更是语文教学的活力之源,“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所以学习中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更有价值,然而由于学生知识水平、能力、生活经验的限制,阅读时往往不能或不善于发现问题,不知疑在何处,惑在哪儿,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相机点拨、明确,“授之以渔”,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能力教学目标,因此必须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1.倡导学生树立批判、反思意识。阅读教学时,要求学生打破权威观念,以平等的心态走近文本,敢于进行阅读反思、批判,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在情感、道德人性上和文本进行民主交流,完善人格,提升人文素养。
  2.培养“问题习惯”。“问题意识”是一种心理品质,也是一种思维习惯,需要不断地强化和刺激,因此实际教学时,首先让学生针对文本,经常反问自己,有没有问题,有什么问题。其次要求就阅读文本至少提出5个问题,并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把这作为日常教学常规,这样就最大限度地激活了他们的主体状态,有效地培养了他们质疑问难的习惯。
  三、科学质疑的方法、角度
  新课程阅读教学关注学习过程,强调学生的个性体验,但是质疑不是漫无目标,更不是随意为之,必须授之以渔,引导学生紧扣文本,掌握科学质疑的规律,从而使学生在阅读时有自己独特的思考角度和方法,得出自己的个性看法和见解,获得全新的过程体验。总结起来方法如下:
  1.矛盾法:针对文本内容前后不一致互相矛盾的地方展开质疑提问。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时有学生提出:“贾宝玉与林黛玉只是初次相见,却为什么会有似曾相识之感”?问题一经提出很多同学都认真思考起来,经过点拔诱导,大家认识到这不仅仅是照应了《红楼梦》中前文的木石前盟,更是写出了宝、黛二人性格中共同的叛逆精神,不俗灵性的心有灵犀,从而理解了二人爱情的固有基础。
  学习《柳毅传》时,有一位同学提出了一个新奇却值得思考的问题:“龙女在荒郊野外放牧的为什么是一群以羊的形象出现的雷霆之类呢”?后经大家讨论的确:这恰是作者有意的曲笔,它象征着龙女外在柔弱、温顺,而内在却具有反抗精神的性格。
  可见,学生一旦发现文本内容的矛盾之处,思维急剧撞击,便会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2.对比法:要求学生在阅读时,站在赞同或批判的角度对文本内容进行思考质疑,或是站在文中人物的各自对立面解读,或是对文本的经典主题提出异议与批判。如学生针对《项链》主题的传统观点,大胆反对,提出了自己的新观点:人生唯有经历磨难,心态才会成熟平静,去掉虚幻,回归勤劳善良,而试图走不正常的途经来实现自己的梦想,终究是竹篮打水。
  3.置换法:要求学生对文本内容,人物、场景、作者采取置换替代法,去感悟体验。如学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有位同学认为施耐庵写林冲怒杀陆虞侯三人的最后一段,读起来不够解气、有力,于是我让大家尝试自己写一段,很快他们就写出了金庸版、古龙版、现代电视特技版、自创武功版等多种版本,交流时大家热烈的程度可以说是前所未有,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训练了他写作能力,使得他们获得了全新的过程体验。
  4.假设法:要求学生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对文章的内容、语言,文中人物的职业、命运、地点提出种种可能的假设,努力探究思考,从而更好地解读感悟文本,创造性地提出个人的见解。
  同样是《林冲风雪山神庙》的教学中,有学生假设:如果店小二在偷听三人谈话时,被发现了,故事的情节会如何推进?这一问题引发了同学们极大的兴趣,有的说店小二可能会被杀;有的说店小二也许会被收买进而出卖林冲等等不一而足。
  另外一个学生则提出官府如要发布通缉令追捕林冲,这通缉令应怎样写?如要反驳通缉令,为林冲正名,你从文中能找出哪些证据?最终问题的解决使大家既领悟了作者塑造林冲这一形象的精妙之处,也获得了诸多新奇的个性体验。
  5.以今评古法:用现代人的观点去设想、评析古人。学习《梦游天姥吟留别》时,大家都认识到像李白那样正直、有才华的知识分子在封建社会是不会有用武之地的,他只能寄情山水,借酒浇愁,寻找心灵的自由。于是有学生就提出这样的疑问:“李白如果是生活在人人皆可大显身手的现代社会,他会有怎样的生活?他会不会成功?”在大家的热烈探讨中,有说李白也许会开个旅游公司,大发其财;有的则认为李白会长期举办写诗培训班……而另一个学生则认为李白即使生活在平等自由的现代社会,仍然会处处碰壁,因为他是个性情冲动的诗人,丰富多变的情感,会使他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缺少宽容大度,从而在这个需要竞争更需要与人友好协作的现代社会中被淘汰出局,所以他依然只能在其诗歌中宣泄不平,在山水之中寻找安慰。
  由此可知学生的思维只要引导得当,常常会出现令人惊叹的思考成果。
  6.比较法:要求学生对内容相似的文本进行鉴别分析,提出问题,寻找相异之处,如比较同是大家闺秀具有反抗精神的杜丽娘和崔莺莺的形象,找出二人性格的不同点。
  7.联想拓展法:对文本内容,由此及彼地提问质疑,拓展思维空间,梳理整合纷繁众多的信息,联系生活实际,从而训练出较高的创造性能力。
  当然质疑的思维方法有很多种,而且有的并非语文学科所特有,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探讨、摸索,使之适应语文学习的规律,有效地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大胆地怀疑一切,获得个性体验,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多角度地解读文本,从而在熏陶感悟中全面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第十一中学)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生命教育刻不容缓,物理学科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比的优势,其渗透生命教育的途径有:在课本学习言传身教中传递生命教育,在信息库阅读过程中感悟生命教育,在物理实践中渗透生命教育,在课外活动中感悟生命教育。  【关键词】物理教学渗透生命教育  少年强则中国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他们正如含苞待放的鲜花,正如嫩绿挺拔的小树,在不断成长。可是一些鲜花却过早凋谢,一些绿树却过早折断,他们人生美好的蓝图就
面对现今学生心理问题日益增多的现象,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我们重视的一个大课题。只有加大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宣传和教育,我们才能培养和造就二十一世纪人格健全的创新人才,促进社会的进步。而对于我们学校来说,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就是课堂教学。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情况:很多学生喜欢上语文课,但是对于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作文,却大多存在着畏难、懈怠、厌恶的情绪,他们总觉得无话
【内容摘要】实验设计有关知识,在高中生物教材和教参中,没有系统的介绍。但在近几年高考生物试卷中均有出现,学生得分率不高。因此有必要向学生进行实验设计的方法、步骤的教学。教学中主要需向学生讲清楚以下内容:一、理清实验设计的方法、步骤,让学生有方可循。二、渗透有关实验理论,让学生有据可依。三、重视教材的实验性教学,变对知识的“结论式”教学为“过程式”教学。  【关键词】提高 实验设计 能力  所谓实验
现代教学理论和实践都证明:有效的教学必先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课程目标提出了“三维”目标论,即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但是,与理论不同步的是,很多中学语文教师对理论的认识依旧模糊;而实际操作更是陷入误区。  笔者是一位农村中学教师,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已有16个年头了。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更多的是关注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这两个维度,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什么,怎样写,是我们写作时深感头疼的问题,以至于我们常常觉得搜肠刮肚、绞尽脑汁也无从下笔。这是为什么呢?细思量,这都是因为“囊中无米”惹的祸。  那么,这“下锅的米”从何而来呢?“囊中的米又如何下锅呢”?下面我们就这些问题做一些探讨:  一、学会“找米”和“攒米”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阅读中和写作中无处不有“米”,但是这些地方的“米”往往不是现成的,而要靠我们的慧眼去观
一、思想要有效  作为一名教师,思想中应有教学的有效性意识,而决定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关键要看学生的学习成效。它将是我们探讨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怎样的课堂教学才算是有效的呢?我认为:  1.有效课堂教学应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在“学生中心说”和“生成性课堂”观念的影响下,预设教学目标的做法受到了质疑。有效教学的研究成果肯定了教学目标设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为教学目标的合理设定是有效教学的要素之
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确定取决于语文教师对文本解读的角度和深度,这对我们大家来说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作文指导课,连“文本”都没有,我们如何确定教学内容呢?下面借助我的一个教学案例来阐释我的观点:思维是语文作文课的生命。  我的作文教学案例:  观察与联想联姻  教学目标:抓住事物的特点,运用联想,激活自己的独特生活体验,拓展写作思路。  【教学环节】  1.导入  伟大诗人雪莱曾经说过:“冬天来了,春天
5月下旬,航拍广西桂林市阳朔县巨型“3D五彩稻田画”。在绿水青山间,稻田画以大地为画布,借水稻做“颜料”,组成中国共產党党徽和遇龙河山水风光等图案。  (无人机照片,柳军 摄)
【内容摘要】文言文教学是传承中国古代文化最行之有效的手段。语文新课标从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构建了立体化的文言文教学。当前的文言文教学要改变一读二译三归纳的刻板教学方法,根据实际情况恰当处理“言”与“文”的关系,注重启发引导,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言”“文”并重  中国有着五千年悠久的文明,从最早的
新课程理念下,什么样的课是一节好的语文课?我一时之间难以找到尽善尽美的答案,于是就利用课前五分钟对学生做了一项书面调查,结果显示:四分之三的学生认为能有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不知不觉就下课了——老师快乐,学生也快乐的课是好课,甚而有位学生直言“好老师上的就是好的语文课”。看来我们的答案是“1 1=2”——“教师善教 学生乐学=两情相悦!”说白了,学生喜欢的课就是好的语文课!那如何让学生喜欢语文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