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是一门科学,它的许多定义、公式都是前人经过多次实践、实验、推理、总结出来的。如果让学生单纯地去死记硬背这些枯燥无味的公式、概念,学生是很容易混淆、忘记的,如果教师在授课中能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践,从实践得出结论,那么学生会记忆深刻、并且能开发智力、提高能力,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下面就我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操作实践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以往的教学中,能运用直观教学的课,我一般都采用教师演示的方法,有时一部分学生看到了,一部分學生就根本没有看清,没有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后来根据学生好动和好奇心强的特点,我就让学生充分动手操作。比如在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一节内容时,课前我就让学生在家里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各种实物,上课时,我让学生摸着自己的实物,摸一摸,看一看,数一数。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找出他们的相同的和不同的。课堂上学生一改过去死气沉沉的气氛,争先恐后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学生轻松愉快的学到了知识。然后我又让学生根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自己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纸盒。这样让学生动手操作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兴趣,不仅把本节内容掌握好,而且为后面学习表面积与体积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二、操作实践可以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我们都知道,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只有学生通过自己亲自实践,才能理解,记忆才能深刻。在教学中,对一些公式、概念的推导,我也注重让学生自己动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公式”时,我让学生沿着对角线剪开,再把两个三角形重合,比较大小,然后再拼成平行四边形,比较一下三角形与原平行四边形底、高、和面积,很容易得出“三角形面积是占它等底等高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从而推导出三角形面积=底×高÷2。为了让学生理解“等底等高”,我又让学生拿着自己的一个三角形去与别人的平行四边形比,比较底于高、面积,这样学生很容易理解“等底等高”这句话的含义,同时由于学生理解了“除以2”的道理,在以后的计算中很少忘记“除以2”的情况。这样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增强理解能力、帮助记忆,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操作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提高创造能力
例如在“圆锥体体积”教学中,我一改以前的计算演示法,我预先让学生分成六组,前三组圆锥与圆柱等底等高,第四组等底不等高,第五组等高不等底,第六组不等高不等底,每组准备半盆沙子,上课时,我让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把圆锥体装满沙子倒到圆柱体容器里。边操作,边思考,边议论,最后报装几次装满。可以看出,学生在操作中兴趣盎然,汇报时各组争执很激烈。前三组汇报是三次装满,得出圆锥体体积是圆柱体体积的1/3或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而后三组同学认为根本不是。这时我让大家认真观察,比较圆柱体与圆锥体的底与高,这时同学们恍然大悟,得出结论:“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的体积等于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体积的3倍。”学生对“等底等高”理解深刻,同时有的同学又回答说:“根据上面的说法,还可以说‘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体积的1/3’”。又有的同学回答:“如果圆锥与圆柱的底相当,要想体积相当,高必须是它的3倍”……。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找出了圆锥与圆柱的内在联系,充分提高了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
学生是聪明的,只要我们从实践出发,为学生提供自由广阔的天地,使他们动手操作,从实践中去探求知识的奥秘,才能提高学生的素质。
一、操作实践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以往的教学中,能运用直观教学的课,我一般都采用教师演示的方法,有时一部分学生看到了,一部分學生就根本没有看清,没有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后来根据学生好动和好奇心强的特点,我就让学生充分动手操作。比如在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一节内容时,课前我就让学生在家里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各种实物,上课时,我让学生摸着自己的实物,摸一摸,看一看,数一数。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找出他们的相同的和不同的。课堂上学生一改过去死气沉沉的气氛,争先恐后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学生轻松愉快的学到了知识。然后我又让学生根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自己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纸盒。这样让学生动手操作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兴趣,不仅把本节内容掌握好,而且为后面学习表面积与体积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二、操作实践可以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我们都知道,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只有学生通过自己亲自实践,才能理解,记忆才能深刻。在教学中,对一些公式、概念的推导,我也注重让学生自己动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公式”时,我让学生沿着对角线剪开,再把两个三角形重合,比较大小,然后再拼成平行四边形,比较一下三角形与原平行四边形底、高、和面积,很容易得出“三角形面积是占它等底等高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从而推导出三角形面积=底×高÷2。为了让学生理解“等底等高”,我又让学生拿着自己的一个三角形去与别人的平行四边形比,比较底于高、面积,这样学生很容易理解“等底等高”这句话的含义,同时由于学生理解了“除以2”的道理,在以后的计算中很少忘记“除以2”的情况。这样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增强理解能力、帮助记忆,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操作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提高创造能力
例如在“圆锥体体积”教学中,我一改以前的计算演示法,我预先让学生分成六组,前三组圆锥与圆柱等底等高,第四组等底不等高,第五组等高不等底,第六组不等高不等底,每组准备半盆沙子,上课时,我让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把圆锥体装满沙子倒到圆柱体容器里。边操作,边思考,边议论,最后报装几次装满。可以看出,学生在操作中兴趣盎然,汇报时各组争执很激烈。前三组汇报是三次装满,得出圆锥体体积是圆柱体体积的1/3或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而后三组同学认为根本不是。这时我让大家认真观察,比较圆柱体与圆锥体的底与高,这时同学们恍然大悟,得出结论:“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的体积等于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体积的3倍。”学生对“等底等高”理解深刻,同时有的同学又回答说:“根据上面的说法,还可以说‘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体积的1/3’”。又有的同学回答:“如果圆锥与圆柱的底相当,要想体积相当,高必须是它的3倍”……。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找出了圆锥与圆柱的内在联系,充分提高了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
学生是聪明的,只要我们从实践出发,为学生提供自由广阔的天地,使他们动手操作,从实践中去探求知识的奥秘,才能提高学生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