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告诉我墓地的方向

来源 :颂雅风·艺术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fhvk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已经死去
  《创业家》杂志总编辑兼社长、发行人牛文文那篇传统纸媒必死无疑的长稿,转发率非常高,他觉得纸媒肯定是完了,这个要再说的话就没意义了,只有这样才能想到办法。如果什么人还天天想着纸媒还有救,那就一点办法都没有了,牛总认为移动互联网加视频才有一个最大的未来。倒也不是耸人听闻,不论读者还是广告商,都对新媒体期待不已,在如此混乱的时代,还是得有胆子特别大,点子特别多的人占领先机,要不一个不小心,就已经被死掉了,无不道理,但要求我们情感上也马上接受,很难,比如上海的《新闻晚报》在2014年的第一天停刊,我的朋友在朋友圈说,我居然付了一年的订阅费,他们说停就停了,除了埋怨,更多的是不舍。这是衰亡的例子,作为一个小小的艺术媒体,悲情的成分就更多一点,本来受众就少,在纸媒一直被狠狠唱衰的2013年,干什么底气都不足,至少对我的编辑部来说,是这样。《艺术与财富》的策划人朱小钧属于有勇气的,他在写给自己刊物的下一年度的寄语,平心静气,心与物游。他分析,在浮躁的环境中,一本财经杂志的艺术别的有没有意义,最重要的考量,就是它能不能区别于其他同类媒体,诞生超越零碎纷繁信息的观念和价值,大家必须要有一个强有力的信念,并坚持下去。当然他们也企图借助自媒体的传播,顺势而行,仿佛小有成果。混迹了艺术媒体这么多年,我们都知道有些事情真的不是喊口号就能成的,但是态度仿佛还有些许决定存亡的资本,风雨欲来就先行放弃,总不是要脸面的人干的事儿,且不论办刊的理念是不是互相认同,但同样打算挣扎着生存下去,坚持得有声有色,活的时候有气质,死相也不难看,这是我认为的艺术纸媒媒体人的自我修行。
  延喘希望
  美国《科学美国人》月刊2013年11月号发表题为《为什么大脑偏好纸张》的文章,作者是费里斯·贾布尔。这篇文章介绍,在YouTube网站过去两年里最受热议的一段视频中,一个年仅一岁的小女孩熟练地玩着iPad,在接下来的画面中,她对着纸质杂志又是摁又是戳,以为它们也是屏幕。小女孩的父亲认为,这段视频证明了一个代际的转变。他在视频说明中写道:“对于‘数字原住民’来说,杂志现在已经没有用处了,这让人无法理解。”
  “数字原住民”指的是从很小就开始接触数字技术的人,伴随他们成长的不仅有纸质书本和杂志,还有智能手机、电子书阅读器和iPad。据悉,至少从1980年代以来,心理学、计算机工程学以及图书馆和信息学领域的研究人员发表了100多篇论文,探讨人们在纸张上阅读和在屏幕上阅读有什么不同。1992年以前,大多数试验得出的结论是,在屏幕上阅读文章的速度较慢,能记住的内容较少。然而,随着各种设备的屏幕清晰度日益增强,研究结果开始出现分歧。近来的调查则表明,虽然大多数人仍偏好纸张——尤其是在他们需要较长时间地集中精力阅读时,但随着平板电脑和电子阅读技术改进以及电子阅读的越来越普遍,人们的态度也在改变。在美国,电子书销量目前占公众购书总量的15%到20%。
  尽管如此,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发表的大多数研究报告均证实了以前的结论:纸张作为阅读媒介仍优于屏幕。实验室试验、民意调查和消费者报告均表明,数字设备让人无法有效地从长篇文字中迅速找到想要读的内容,这也许会微妙地妨碍阅读理解。与纸张相比,屏幕可能还会在我们阅读时消耗更多的脑力资源,致使我们在疲惫状态下更加难以记住所阅读的内容。人们在使用计算机和平板电脑时的精神状态仍不如他们面对纸张时的精神状态更有利于学习。而且,电子阅读器不能再现纸张阅读的某些触觉体验,这让有些人感到不安。
  大多数情况下,纸质书具有比屏幕文本更明显的表面状态。一本打开的纸质书呈现给读者两块明确的区域——左页和右页——和总共8个角。读者在专注于一个页面的同时不会对整体文本失去意识。人们甚至可以用一只手感受已经读过的书页厚度,而用另一只手感受还未读的书页的厚度。翻动书页就好比是在路上留下一个又一个的足迹——有节奏,能一眼看出已经走了多远。所有这些特点不仅让纸质书的文字更容易浏览,而且让人更容易在心中对文本形成一幅连贯的图像。为了弥补这种感知上的不足,许多设计师千方百计地使电子阅读器和平板电脑的阅读体验尽可能地接近纸质阅读。
  研究认为,若要专心阅读长篇的纯文本,纸张和墨水或许还是有优势的。
  这个“研究认为”和“或许”,让我听得好为难。
  艺术纸媒
  我身边有个好姑娘,一直在媒体广告界打拼,功夫了得,勤奋吃苦,收入也令人艳羡,嫉妒她是赶上好时候了,在传统媒体的骄傲时期翻滚得如鱼得水,前两天她跟我说,公司开了个会,都要往新媒体转,短时间内,纸媒也许还能存在靠发行挣钱,但广告空间基本就很小了。她也准备与时俱进,找个新旧更替的空挡,生孩子,过日子。她也曾诚恳地告诫我,纸媒,你还是艺术纸媒,你们唯一的结局就是坐以待毙。话说得这么狠,我恨不得犯女人之大忌,用年龄和美貌来攻击她,得以还牙,但真实的现实形式让我忍住了咬牙切齿。
  创刊三年来,虽然不甚容易,我还不敢像前文提到的艺术媒体人朱小钧那样才勇兼具地标榜自己由衷地做了哪些得益于艺术圈的功课,以及艺术媒体服务于艺术人持久的决心,但我们的每一步也铿锵踏实,用现在流行的词汇,那也是满怀诚意走到今天的。
  我也十分愿意接受艺术纸媒能有突破的各种可能性,例如有些电子创新者并不局限于模仿纸质书,他们把屏幕阅读变成某种完全不同的东西。上下滚动、左右翻页也许不是阅读《红楼梦》《百年孤独》这种大部头书籍的理想方式,但是《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等媒体创作的有些文章不可能出现在印刷品上面,因为它们将文本与影片混合,包含了录音剪辑,完全依靠上下滚动来制造文字中的影像体验。创新是值得敬佩的,时至今日,艺术纸媒存在的意义或许还真是因为它有艺术的特质,它有引领精神情感世界不可磨灭的功绩,它有容纳图片影像甚至三维四维使艺术品科技化展现的胸怀,才使得艺术媒体的创新和寻找可行的方向是相较于其他类别的纸媒更值得探讨的课堂。
  不论是新媒体、自媒体,还是媒体转型的花式概念,袭击于心,数不胜数,至今我也没找到上承的主意来抵抗这些消极的预测和咒语般积极丢盔弃甲的催促,除了卓勤思考,自我鼓励,小心翼翼地实验,大刀阔斧地否定,谁能告诉我在新时代抛弃一切的目的,是为了淘汰而淘汰,是为了传播而淘汰,还是为了越来越片段化的生活和越来越零碎的学术而淘汰。
其他文献
托斯卡纳这个地名对于大多数人来讲有些陌生,但是此区的首府佛罗伦萨作为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几乎成了伟大艺术的代名词。此次广东美术馆和意大利MAGI'900博物馆联合推出“光的现代性——1850~1950意大利托斯卡纳油画展”,展出百余件该地区艺术家的精品油画。  托斯卡纳在文艺复兴时期缔造了太多的艺术神话,以至于人们似乎忽略了除此之外的历史。例如19世纪以斑痕画派为代表的现代绘画探索,就像是一簇火
期刊
对于即将消失的东西,人们心里不免存有怜惜,哪怕只是多看一眼。Sam就是怀着这样的心情撞入了广东番禺的某个小村落。他如此形容当时的感受:“方寸间,见到如此光影,瞬间乱了方寸”,于是,他拿起相机,按动快门。  五通古址是个古寺庙,“文革”时期破四旧,就把古寺改为古址,粤语里“寺”与“址”谐音。这座小寺庙建于清朝,“文革”期间被拆,由于生活上的需要,上世纪80年代,村民们自发重建了这座寺庙。寺庙位于村子
期刊
一个城市不需要那么多艺术博览会,如果足够好一个足矣。今年已经有6年历史的“上海当代艺术博览会”停办,自博览会创办人之一劳伦佐·鲁道夫离开,“上海当代”就一蹶不振。随着新任总监墨天(Guido Mologni)今年9月上任,明年该博览会将回归我们的视野。就在这个空档期,2013年11月份上海共有3个博览会举办,先是11月13日开幕的上海艺术博览会,以及11月27日亮相的新面孔“ART021上海廿一当
期刊
汽车企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随着企业公民意识的崛起,越来越多的汽车企业开始为自己担负的社会责任投入精力。北京京宝行作为成立近10年的宝马授权经销商,更是将企业社会责任放在公司经营理念的第一位,尤其是在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上一直源源不断的回馈着社会。  为了更好地提升企业社会责任,向更多的人展示京宝行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技艺的抢救、保护与传承上所做的努力,北京京宝行于2013年12月20日在
期刊
我很小的时候就知道顾城这个人,虽然我不喜欢现代诗,昨天因为突然又想到了,所以把他姐姐顾乡写的《我面对的顾城最后十四天》找出来读完。在法国自然没法买到正版,在网上读的时候,看到下面的好多长评,突然想到前一阵子看的《蒙马特遗书》,感觉两者的读者评论特别相似。评论大部分都是:总觉得这些死掉的写作者,矫情,不通人情,无病呻吟,其实也没受什么生活的苦就觉得自己可痛苦了,还有质疑家人,教育缺陷,夫妻问题,你们
期刊
海外华人艺术家在跨文化中生活,面对种种误解与困惑,对于文化身份的不确定性以及对于背井离乡、四处奔波生活的特殊经验,都演绎成他们创作观念的一部分。  19世纪俄罗斯作家赫尔岑曾言,对于长期在外国生活的人而言,时钟在背井离乡的那一刻就停止了。虽然没有19世纪时流亡生活的苦楚,但是在每一位海外华人艺术家心里,故乡似乎并不存在,他们在任何一方都难以找到归属,都会在精神层面产生深深的无家可归之感。  上世纪
期刊
2013年11月19日,上海图书馆揭晓了2013年度“中国最美的书”评选结果,来自全国19家出版社的21种图书成为了2013年度“中国最美的书”,它们将被送往德国莱比锡参加 “世界最美的书”评选。  “中国最美的书”评选活动自2003年至今,每两年举办一次,已经成功举办了九届,旨在中国大陆正规出版社发行的书籍中评出最美的书。 直至今年,共评选出“中国最美的书”208本,其中有11种图书荣获了“世界
期刊
刘小编在12306 上刷票刷了一夜,今天一早迟到了,睡眼惺忪地挨领导骂,低头手指转着圈,心里还盘算着那张蓝色的火车票还没着落,自己回家是不是要坐长途大巴。  刘主管今天剃了个时髦的发型,两鬓光光的,中间留了比贝克汉姆那一撮头发稍长的一片,嬉皮士的克制版本,一向着装保守甚至被大家笑话略有土鳖风范的他,居然搞这么高调的新花样,他说这是要准备过年去西北大城市拜见未来岳父母,他是想给老人家们一个惊喜还是惊
期刊
富士山、樱花、寿司,这些东西都是别人一听到某关键词就想到的日本“象征”。就像说起中国的象征,大家都想到“龙”之类的东西。“北岛三郎”就是日本代表性的歌手,他演唱的曲种叫做“演歌”。  “演歌”这个名称从何而来呢?回溯到明治改革开放时代,老百姓都支持自由民权运动时,有很多讲师在路边发表演讲。如果以普通演讲的方式直接说出反对政府的言论,就会被警察逮捕,为免惹麻烦,讲师以唱歌的方式在街上发表自己的意见,
期刊
我总想着,有一天可以办一个展览,展出我和朋友们的手制书。满足我们吃饱了撑的,没事闲的艺术家愿望。闺蜜小果从香港看望在影视圈工作男朋友回来,我去机场接她,在出租车上她无限感慨,“在香港你随便看个电影海报,一会可能就要和海报上这个人喝下午茶的。大家都很熟,就是干自己喜欢的事,没有什么架子。我男盆友就说,你喜欢画画,就每天画就可以了,什么都不用想,该来的都会来的。我们都是这么做事的。”  小果是我心目中
期刊